第67章 任职-《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看似是在为萧济安的前途争论,实则依旧是太子党与中立派之间的一次角力。

  就在这愈演愈烈的争吵声中,一直沉默不语的萧济安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走到大殿中央,对着龙椅上的天武大帝躬身一揖。

  “父皇。”

  他一开口,原本嘈杂的大殿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萧济安身上。

  “众位大人所言,皆是为我大夏江山着想,儿臣听之,深受感触。”

  他先是对着两派官员团团作了一揖,姿态谦卑到了极点。

  “张大人所言极是,儿臣虽在北境侥幸打了几场胜仗,但于治国安邦之道,却是一窍不通。

  兵部、都督府,皆是国之重器,儿臣万万不敢染指,以免因儿臣之愚钝,而误了国家大事。”

  他这番话,让那御史张维都愣了一下,原本准备好的一大套说辞竟硬生生地被堵了回去。

  就连太子朱标,都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难道这萧济安在北境待了几年,转了性子?

  萧济安没有理会众人的惊讶,他转过身再次面向天武大帝,神情恳切。

  “父皇,儿臣虽不通政务,却也知晓,国之根本,在于教化;邦之大计,在于育人。

  儿臣自幼顽劣,于经史子集之上,所学甚浅。此次自北境归来,一路之上,见我大夏之繁华,礼仪之昌盛,方知自己学识鄙薄,坐井观天。”

  “儿臣恳请父皇,允儿臣入礼部,任一校书郎、亦或是抄录文书的小吏之职。

  儿臣愿从头学起,日日聆听圣人教诲,时时感受礼乐熏陶,以补自身之不足。待学有所成之日,再为父皇分忧,为我大夏效力。”

  说罢,他撩起王袍,对着天武大帝行跪拜大礼。

  “恳请父皇恩准!”

  这一番操作,直接让满朝文武都看傻了。

  堂堂亲王之尊,不世出的军神,竟然主动请求去礼部当一个抄书的小吏?

  这是何等的胸襟?

  何等的谦卑?

  就连那些最擅长挑刺的言官,此刻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攻讦的理由。

  人家不跟你争权,不跟你夺利,只是想去学习,去读书,你能说什么?

  龙椅之上,天武大帝看着跪在下方、一脸诚恳的儿子,眼神深处的笑意越来越浓。

  他再也按捺不住,发出一阵朗声大笑。

  “好!好!好!”

  笑声中,他走下御阶亲手将萧济安扶了起来。

  “我儿有此向学之心,朕心甚慰!”

  “但你如今已是亲王之尊,岂能去做那抄书小吏?岂不让天下人笑话我皇家不惜才?”

  他沉吟片刻,朗声宣布:

  “既然我儿想去礼部,那便去吧。朕便命你,出任礼部侍郎一职,辅佐孔尚书,处理礼部一应事务!”

  “望你日后,好生学习,莫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

  礼部侍郎!

  虽然只是从二品的官职,对于亲王来说算不得什么。

  但对于此刻的萧济安而言,这却是他插入朝堂这盘棋局的,第一颗,也是最关键的一颗棋子!

  “儿臣,遵旨!谢父皇隆恩!”

  在他起身的那一刻,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文官队列之首,自己的岳父王道。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随即错开。

  早朝散去。

  文武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思,从太和殿鱼贯而出。

  武将们大多面露喜色,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定北王殿下不恋兵权、潜心向学的高风亮节。

  而文官集团则大多面色凝重,尤其是太子一党,他们看着走在最前方的萧济安,眼神里充满了警惕与审视。

  一个手握赫赫战功,又深得民心的军神,突然要一头扎进他们文官的地盘,这感觉就像是狼群里混进了一头猛虎,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什么。

  “五弟,恭喜了。”

  太子朱标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主动上前,

  “能入礼部,日日与圣贤为伴,此乃雅事。改日,孤当备下薄酒,与五弟一同探讨经义。”

  “多谢太子殿下。”

  萧济安同样回以微笑,“届时,定当叨扰。”

  两人擦肩而过。

  回到新赐的定北王府,王若薇早已在门口焦急地等候。

  今日朝堂之事,早已通过王道的眼线,传到了她的耳中。

  “你真的要去礼部?”她迎了上来,眉宇间带着藏不住的忧色,下意识地抓住了萧济安的衣袖。

  “我听父亲说起过,那礼部是太子的地盘,尚书孔文正更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你在那里……怕是比在战场上还要艰难。”

  听着她满是担忧的话语,萧济安反倒笑了。

  他拉着她的手走进了前厅,让下人都退了出去。

  “你倒是比我想得还要通透。”他让她坐下,自己也坐在旁边,

  “没错,礼部是龙潭虎穴,但越是这样的地方,才越有文章可做。”

  他看着她依旧担忧的眼神,耐心地解释道:

  “兵权是刀,太过锋利,握在手中,伤人也易伤己。父皇收走我的兵权,既是忌惮,也是一种保护。”

  “至于礼部……”他笑了笑,“你觉得,是刀厉害,还是笔厉害?”

  王若薇的眼睛亮了一下,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寻常时候,是刀厉害。但有时候,笔,比刀更杀人于无形。”她看着萧济安,轻声说,“你是想……”

  “正是如此。”萧济安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没有让她说完,而是继续问道,“我大夏的官员,是如何选拔的?”

  “科举。”王若薇接着他的话说下去,“你想从科举入手,争夺天下士子之心!”

  “知我者,若薇也。”萧济安握紧了她的手,掌心传来令人安心的温度,

  “放心,我心里有数。这京城虽是龙潭虎穴,但也未必不能闯出一片天来。”

  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度和那份强大的自信,王若薇心中的担忧,终于渐渐散去。

  她点了点头,反手握住了他的手,脸上露出了一个安心的笑容。

  “我信你。”

  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萧济安感到自己在这座孤城之中,不再是孤军奋战。

  ...

  翌日,天色微亮。

  萧济安没有耽搁,甚至没有等到吏部与礼部交接完毕,便在接到任命的当日,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藏青色官服,腰悬银鱼袋,径直前往位于皇城东南角的礼部官署。

  礼部衙门,庄严肃穆。

  来来往往的官员,大多身着儒衫,步履从容,身上带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

  当他们看到身穿武将常服的萧济安时,脸上都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惊讶与鄙夷。

  在他们这些清高的文人眼中,萧济安不过是一个侥幸打了胜仗的武夫罢了。

  一个满身血腥气的武将,竟然要来他们这掌管天下礼法、教化万民的清贵之地任职,这简直是对斯文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