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回来,不是为了打架的-《开局扫地三百年,一键功德成神仙》

  丹墟的夜火尚未熄灭,城外荒地上堆起的药草垛还在冒着淡淡白烟,像是大地吐纳的最后一缕呼吸。

  陈凡立于城楼,寒风卷着残雪扑在脸上,刀割般刺痛。

  他望着脚下这片沸腾的土地——曾经跪着求药的人们,如今挺直了脊梁,手中捧着自己挖出的草根,眼中燃着光。

  那不是感激,是觉醒。

  识海深处,幽蓝文字浮现:「检测到区域性集体意志凝聚,信仰锚点已达临界值。」

  他闭上眼,仿佛看见无数细若游丝的念力自万家灯火中升起,如萤火汇河,悄然缠绕向他的神魂。

  这不是香火,也不是崇拜,而是千万人从绝望中挣脱后,对“公平”二字最原始的呼唤。

  他睁开眼,望向北方。

  青云山,藏经阁梁木之下,还埋着一块残片——墨老临终前用血写下的《九转金身诀》第三转心法碎片。

  那一夜大火焚阁,他没能抢出来。

  而今,功德已积,人心初聚,是时候取回它了。

  “我得回去。”他低声说。

  夜琉璃披着黑袍站在身后,眉间凝霜:“我和你一起。”

  陈凡摇头,嘴角微扬:“这一关,得我自己走。”他顿了顿,声音轻却坚定,“有些债,只能面对面还。”

  翌日清晨,天未亮透,雪仍在下。

  一袭灰布粗袍裹身,背上一帚、一书、一碗冷面。

  陈凡独自踏上归途。

  没有阵仗,没有追随者,甚至连佩剑都未带。

  他走得极慢,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留下清晰脚印,像是一行写给过去的字。

  青云山门,风雪如刀。

  七重洗心阵早已布成,以刘长老囚牢为阵眼,血纹自地底蔓延而出,如蛛网般爬满千级石阶。

  每一阶都浸染过叛徒之血,传说踏入者心魔自生,神魂寸裂。

  钟楼之上,柳媚立于飞檐之下,红衣猎猎,手握宗主令。

  她眸光冷峻,声音穿透风雪:“陈凡归来,视为逆修,格杀勿论!”

  山门前,小松执刑剑而立。

  那曾是藏经阁旁听的小童,如今成了执法殿执剑童子。

  他手指颤抖,剑尖几乎垂地。

  他知道这道令出自何处——不是掌门,而是守碑人傀儡操控下的假谕。

  可他不敢违,也不能违。

  记事阁窗后,苏婉儿蜷缩在角落,手中紧攥密信。

  信纸上的字迹清晰:“掌门已被守碑人傀儡操控,缉拿令非本意。”她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夜,陈凡蹲在她面前,一笔一划教她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说:“字有骨,人更该有。”

  泪水滑落,滴在信角。

  忽然,一点火星自指尖燃起,悄无声息地吞噬墨迹。

  她没阻止,只是将剩下的半封信塞进怀中,低语:“这一次……我不想再当看不见的人。”

  此时,陈凡已踏上第一级石阶。

  雪花落在他肩头,未化。

  四周寂静,唯有风啸。

  但地面微震,七道光幕自虚空中升起,呈环形封锁四方。

  洗心阵启,幻象初生——昔日被他救下却反咬一口的弟子、因他改革药典而失势的长老、甚至那些死于瘟疫却未能及时救治的百姓面孔,一一浮现,嘶吼着控诉。

  他脚步未停,却从怀中取出那碗冷透的面。

  瓷碗斑驳,面条早已凝成一团,汤面上浮着几片枯黄菜叶。

  他轻轻蹲下,将碗放在雪地上,动作温柔得像在供奉什么圣物。

  “这是白千馐做的,”他开口,声音不高,却稳稳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她说……是我教她煮的第一顿饭。”

  风雪骤然一滞。

  “我回来,不是为了打架的。”他站起身,拍去膝上积雪,目光平静扫过山门,“我只是想进藏经阁,取回一样东西——然后,继续扫地。”

  话音落下,识海轰鸣。

  系统提示剧烈震动:「检测到极端信念冲突,是否启动‘心相共鸣’?需消耗功德x8000」

  他沉默一秒。

  默然点头:“确认。”

  刹那间,天地失声。

  一股无形波动自他体内扩散,不伤人,不破阵,却直击所有观阵者的心窍。

  柳媚瞳孔猛缩,手中宗主令竟发出哀鸣;小松跪倒在地,脑海中闪过陈凡曾替他挡下责罚的那一鞭;苏婉儿怀中的信突然发烫,仿佛有人在回应她的愧疚……

  而藏经阁深处,那根承载墨老残魂的梁木,微微震颤。

  一道苍老的声音,在无人听见的维度响起:

  “心相金身……成了。”刹那间,钟声自远及近,如潮水般席卷九霄。

  不是青云宗的晨钟,也不是执法殿的警讯——那是云溪镇百户人家齐齐跪拜时撞响的铜钟,带着泥土与烟火的气息;是丹墟废城中万千灾民盘坐雪地,口诵“陈凡”之名所凝成的声浪;更是南荒深处,孩童们拍手传唱《笑话集》片段的清脆童音:“一扫灰烬见真章,二扫偏见破迷障,三扫天下不平事,四扫人心冷如霜……”

  这声音起初微弱,仿佛风中残烛,可转瞬之间,竟汇成一股无形洪流,自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穿透风雪、阵法、乃至天道禁制,直灌入陈凡神魂!

  他身躯猛然一震,皮肤由灰白转为晶莹,如同琉璃铸就,血脉经络在透明肌理下熠熠生辉。

  更诡异的是,那琉璃体内,浮现出一张张虚影笑脸——被救的小童捧着药碗咧嘴笑,老农拄拐在田头仰天大笑,采薇女提篮识字时羞涩一笑……十万张面孔,百万种神情,皆因他曾俯身施援、低声教诲、默默守护而生。

  此刻,这些笑容不再只是记忆,而是化作金光流转的纹路,缠绕全身,凝成一副无坚不摧的“心相铠甲”。

  洗心阵七重光幕剧烈震荡,第一道光刃斩落,撕裂空气,直取陈凡头颅。

  可就在触及他肩头的瞬间,那道凌厉剑气竟被一层笑意虚影轻轻含住——不是抵挡,不是反弹,而是像母亲抚平孩子躁动的手,温柔化解。

  “咔!”

  阵台龟裂,光幕熄灭。

  第二阶,第三阶……他稳步前行,每踏出一步,便有一座阵眼黯淡自熄。

  没有杀戮,没有对抗,唯有信念与信仰交织成的洪流,在无声中瓦解千斤杀局。

  至第五阶,小松终于承受不住。

  他双膝跪雪,手中刑剑嗡鸣不止,剑灵哀泣,似在忏悔过往执刑之错。

  忽而一声脆响,剑身自中间崩断,断口光滑如泪痕,竟无半点外力痕迹。

  “我……我对不起你……”小松伏地痛哭,额头抵雪,“那年若非你替我受罚,我早已被打死在藏经阁前……”

  风雪静默。

  第六阶上,苏婉儿推开记事阁窗,将半封密信投入风中。

  纸页飞扬,火光自燃,化作一只灰蝶,翩然落在陈凡脚边,轻轻一颤,消散于无形。

  柳媚立于钟楼飞檐,红衣猎猎,手中长剑已贯虹而出,携宗门威严、律令之怒,直刺陈凡心口!

  “你可以感动万民,但不能动摇宗规!”她厉喝,声音却微微发颤。

  剑尖触体,未见鲜血迸溅,反有一幕幻影自剑身浮现:一座荒芜废祠前,一位老者跪香叩首,手中青铜片刻着八字铭文——“宁负门规,不负苍生”。

  那是她亡父临终前最后一刻的抉择,也是她埋藏心底最深的痛。

  她浑身剧震,剑势骤滞。

  就在此时,藏经阁梁木之上,忽有轻咳响起,如枯叶坠地。

  墨老残魂缓缓浮现,形影几近透明,唯有一只执笔之手尚存清明。

  他颤抖着抬起笔,在虚空一笔一划写下最后批注:

  “此子扫的不是地,是人心尘。”

  字落,魂散。

  残烬如星屑飘落,悄然融入陈凡衣袖。

  那一瞬,他仿佛听见无数低语回响耳边——那些曾被忽视的、践踏的、遗忘的声音,都在说:“我们看见你了。”

  藏经阁古门轻启一线,幽光流淌而出,映照台阶如渡银河。

  门缝之内,一块泛着月白色泽的碎片静静悬浮,周身缠绕古老符印,似有仙音低吟,又似沉眠万年的呼吸。

  陈凡伸手,指尖将触未触——

  忽然,识海剧痛如刀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