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所谓大局,到底是什么?-《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本就不多,语文、数学、历史、思想品德,再加上汉东省编写的两本地方教材。

  除了数学是帝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

  其他几本全国通用教材之外,

  剩下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这几本,每个省都不一样,而这三本却明显有问题。

  语文课本中,隐约可见对东瀛文化的过度推崇。

  历史教材里,近代历史被有意淡化,甚至还有为东瀛辩白的内容。

  高育良一看便明白其中的意味。

  “真是有你们的。”

  “怎么了?”

  宋运萍端着水果走过来。

  “你自己看看。”

  他把那两本书递给她。

  宋运萍也翻开翻看,起初还没察觉,可当她看到中间那段内容时,脸色骤变,愤怒中夹杂着一丝迟疑。

  “这是去年一年级用的教材。”

  “没想到,今年二年级竟然更加严重了。”

  她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坐了下来。

  其实,这件事她早就有所耳闻。

  可即便知道又能如何?

  当初高育良也无法插手,甚至可能还被赵立春抓住把柄。

  “他们这是在试探底线。”

  “看来汉东出版社得来一次彻底清理,恐怕得换上几个老派人物才能见效。”

  此时的高育良已然下定决心。

  必须换一批人进去。

  先从汉东省出版社社长开始!

  还有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也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压下他心中的怒火。

  “你得慎重行事。”宋运萍担忧地望着他。

  她知道,他是想动真格的。

  但她也清楚这背后的风险。

  她之前也私下查过一些情况。

  目前来说,汉东的情况最为突出。

  其他地方虽有类似问题,但很快就被压制,甚至连外界都不知道。

  但汉东却完全不同。

  东瀛在汉东的投资实在太多。

  甚至可以说这样一句话:

  如果东瀛在帝国有一万家企业,

  那么其中六千家都在汉东,其余四千才分布在全国各地。

  可见汉东所占的比重。

  其中吕州市又是最严重的地区。

  2009年时,东瀛企业正值巅峰时期,

  吕州当时近百分之五十七的GDP都由东瀛企业贡献,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东瀛人。

  直到蔚蓝科技在吕州大量设厂后,

  情况才逐渐扭转。

  如今东瀛企业在吕州GDP中的占比,

  已从百分之五十七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二左右,并且每年还在持续下滑。

  “汉东的教育系统必须整治。”

  不整治,就没有理由插手;

  没有理由,就无法掌握话语权;

  不掌握,就谈不上掌控整个教育体系。

  高育良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将汉东教育系统的问题放大。

  有问题的就处理有问题的人,

  没有问题的也要找出问题来。

  如果可以,就从省教育厅厅长开始动刀。

  宋运萍还不知道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看着前夫这副神情,她十分担忧,

  生怕他做出什么难以收场的决定。

  “你想怎么整治他们?”

  “如果东瀛企业的占比降到百分之十以下,汉东当然可以强硬应对。

  但现在的局势不同。”

  “一旦这些企业大规模撤离,”

  “你找谁来接手?”

  “没人接手,就会造成大量失业。”

  “你现在只是代理省掌,如果因此引发大规模失业,上面会怎么看?”

  “到时候其他派系马上就会对你发起攻击。”

  “就算你岳父再有能力护你,也得拿出实际数据来。”

  “GDP还能修饰,可失业率这事,帝国统计局可一直盯着呢。”

  “你说,失业率你拿什么去掩盖?”

  “吕州市常住人口接近一千三百万,但真正拥有本地户籍的,不过八百多万。”

  “其余四百多万,全是外来务工人员。”

  “东瀛这些企业在吕州,养活了超过一百万人。

  哪怕人员波动一成,也影响十几万家庭。”

  “这还只是吕州一个城市。

  像林城、京州这样的地方,东瀛企业的占比也超过五分之一,你说这些地方该怎么办?”

  “这还只是东瀛企业,更别提还有高丽的、欧洲的、美洲的企业。

  这些又该怎么处理?”

  “今天你动了东瀛的企业。”

  “人家肯定会反应。”

  “你能把所有外资企业都一刀切了吗?”

  “你要是真这么做,先不说上级怎么想,恐怕你马上就会成为整个汉东省的罪人。”

  见他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宋运萍轻轻在前夫身边坐下,握住他的手,柔声说:“我明白你心中的正义感。”

  “但你要记住,你不是普通人,你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你是汉东的省掌,首先考虑的不是情绪,而是全省八千多万百姓的生计。”

  “你身上担着的是整个汉东八千多万老百姓的未来。”

  “上面要是想整顿这些企业。”

  “下面也只能配合执行。”

  “今天你把这些企业都清掉了。”

  “那明天呢?以后呢?”

  “以后难保还会有类似的问题出现。”

  “现在你已经盯上他们了,只要他们一有扩张的苗头,立刻出手制止,总比让他们在暗处发展要好。”

  “我的建议是,这些人迟早要处理。”

  “但不是现在。”

  “你现在只能处理具体负责人。”

  “千万不要扩大事态。”

  “找到背后操控的人,查清楚是哪个行业出了问题,然后你再在那个领域扶持一个本土产业。”

  “同时,对这几家企业进行精准打击。”

  “你要是直接清理,那就太草率了。”

  “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新换旧的方式去解决。”

  “等他们对经济的影响力减弱了,你再动手,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

  宋运萍将自己的思路缓缓道出。

  “唉……”

  高育良叹了口气,语气中透着无奈。

  他当然知道前妻说得对。

  自己早已不是普通人,不能再有普通人的冲动。

  无论多愤怒,都必须以汉东省的整体利益为重。

  所谓大局,到底是什么?

  老百姓的饭碗,就是大局。

  再往上说,真正的大局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保住百姓的生计,实现双赢。

  如果做不到……

  呵呵。

  那国家要你还有什么用?

  你不行,自然有人来替你。

  一个人不行,就换两个人。

  两个人不行,那就再来第三个。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看到前夫眉头松开了一些。

  宋运萍继续温和地劝说着:

  “而且,像这种事。”

  “你只能交给沙书籍去办。”

  “你亲自出面,就属于越权。”

  “对你来说,非常不利。”

  “你是汉东的省掌,是省正府的一把手,是全省经济的负责人,是八千万百姓的直接当家人。”

  “你怎么想,没人会在意。”

  “但表面上,不能有偏向或排斥的嫌疑。”

  “那样会对汉东整体经济造成打击。”

  “一个合格的省掌,不能把私人情绪带到工作中。

  那样的领导,走不远。”

  如果高育良在公开场合对东瀛企业表现出敌意。

  想想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那些企业为了自保,恐怕会纷纷撤离汉东,转战其他省份。

  其他省份的领导,怕是要笑醒。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这样一来,你还想超过粤省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做梦去吧!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

  东瀛在汉东投资的企业超过七千家。

  吕州就有两千多家,其中高新区就接近八百家。

  你告诉我,你这局该怎么破?

  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电子产品领域。

  而且,很多是消费类电子品牌。

  如果家里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还有厨房里各种各样的电器,此外还有一些小型家电。

  再比如,电脑、手机、音响、相机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来自东瀛的汽车厂商。

  这些统统都属于制造业。

  就业人口最多的三大行业。

  分别是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建筑业。

  而金融行业,则是为GDP做出贡献的行业。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因为天海。

  严格来说,天海才是东瀛企业最集中的地方。

  这些企业即便把总部设在别处,也还是会把一部分算在天海名下。

  大部分东瀛公司都是这样。

  举个例子来说。

  研发部门、销售中心、总部都在天海。

  而一些低端的生产环节,则放在汉东。

  换句话说。

  天海拿走了企业的税收。

  汉东则承担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算了吧……”

  “先把大头收拾了吧!”

  现在,高育良也只能这么做了。

  他心里清楚,砍掉这些企业根基其实不难。

  但处理后续问题,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

  如果处理不好,上面很快就会追责。

  就目前形势来看,

  要是贸然一刀切,自己根本兜不住。

  这种事,只能慢慢来。

  “算了……”

  “现在也只能先等等看。”

  高育良也不愿再想太多。

  这些事明天上班再处理吧,他没忘记自己今晚来这儿的目的。

  眼下最要紧的是好好享受一下两人独处的时光。

  他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双手扶住她的腰,把她轻轻转了个方向,让她面对面坐在自己腿上。

  “你这个人……”

  “还真是公事私事分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