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坐什么位置,就该想什么事!-《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毕竟田国富当初是空降下来的,

  当时正值赵立春掌控汉东,

  赵立春只要察觉田国富有任何动作,

  都会迅速压制,无奈之下田国富只能做个摆设。

  直到他来到汉东之后,

  田国富的工作环境才稍稍宽松一些。

  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

  毕竟他来汉东也才一个多月,

  想要整顿纪委系统几乎不可能,

  最多只能争取一些中间派的支持。

  要动那些副书籍和纪委常务,看看现在的形势就知道,必须在汉东常委层面推动。

  当然,也有一条捷径可走。

  那就是由检察院介入调查。

  或者像现在的祁同伟那样,掌握实质性的举报材料,把他们调离实权岗位,安排到一些虚职上去。

  但如今这些检察机关全都掌握在高育良手中。

  他这次下定决心对付祁同伟,目的就是要渗透进公安系统,否则今后的工作将举步维艰。

  高育良忽然朝刘开河投去一瞥。

  有些事情,还是尽早处理为好。

  接下来要讨论汉东省公安厅厅长人选,恐怕会引发激烈争论。

  万一高育良对沙瑞金摊牌……

  这场会议恐怕也会不欢而散。

  所以,不如先把该处理的事先处理完,再说别的。

  他想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光明区区长孙连城的问题。

  听说他此刻正在少年宫看星星。

  至于孙连城有没有去找过高育良本人——

  今天他打算借题发挥。

  目的有两个。

  第一,敲打李达康一下。

  做人做事,屁股要坐正。

  千万别坐歪了,坐歪了是要出问题的。

  身为汉东人,别总想着胳膊往外拐。

  昨天夜里他在书房里抽了大半夜的烟,直到凌晨三点半才回房休息。

  那段时间,他想了很多。

  心态也在这夜之间发生了根本转变。

  原本的顾虑,如今已荡然无存。

  随着陈老的离世,

  老丈人接任几乎已成定局。

  岳父上位,意味着自己也会跟着上位。

  未来他至少能成为副阁成员,

  甚至有机会跻身九大要员之列。

  汉东省韦书籍、公安部长、刑侦院长,

  汉东省韦书籍、内阁成员、中枢要员。

  这两条路线,应该是他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

  如今的高育良,已经不是从前的高育良。

  这正如一句老话所说:

  坐什么位置,就该想什么事。

  过去汉东本地派的领袖是赵立春,如今赵立春调离,汉东群龙无首,高育良自然想要取而代之。

  他就是要借孙连城这件事,

  敲打李达康的同时,也警告汉东其他干部:

  你们的屁股都给我坐稳了,坐不稳是会出事的,以后我一个一个都得收拾。

  另外,他也有意拉拢孙连城。

  孙连城的能力毋庸置疑。

  三十一岁当上县长,三十三岁任县委书籍,此后又在京州三个区担任区长。

  如今他才五十二岁,

  换句话说,他已经干了整整十八年的区长。

  换成谁,恐怕都会感到压抑。

  难怪他会消极怠工。

  要是换作高育良自己,可能也会如此。

  此时,身为汉东省韦常委、吕州市韦书籍的刘开河,察觉到高育良的目光,心中顿时明白。

  刚才在高育良办公室时,两人也提过这件事。

  “说到有功之臣,”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达康书籍,孙连城是怎么回事?我听说光明区区长孙连城今天跑去少年宫了?”

  “怎么说也是省管干部吧,”

  “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向省韦请示?”

  刘开河直接对李达康正面发问。

  作为京州一把手,李达康有没有权力处置下属区长?正常情况下,当然是有的。

  像刘开河所在的吕州,他就完全可以自行处理区长问题,处理完向省韦组织部报备即可。

  但京州不一样。

  京州是副省级城市,官员的级别普遍比地级市高半格。

  市韦书籍和市长,都是副省级。

  如今京州市长正在行政学院学习,因此今天的会议他缺席了。

  至于其他京州市韦常委和副市长,也都是正厅级。

  而区委书籍和区长,则是副厅级。

  副厅级是个关键节点,

  因为副厅级干部属于省管范畴。

  可以说,每一个副职,其实都代表着一个分水岭——副科级是县里管理的干部,副县级归市里管,副市级则是省里管的干部,至于副省级,那就是中央直接关注的对象了。

  听到这番话,李达康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他没想到刘开河会在这种时候直接发难,直面施压。

  莫非是……

  他脑子一转,忽然想到了什么。

  李达康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高育良。

  只见高育良坐在一旁,神情自若地翻看着手头的文件,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耳不闻,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这是要拿我立威啊……’

  李达康心中不由得一阵无奈,叹了口气,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开口说道:“其实我原本打算今天在向省韦各位领导汇报的时候,顺便提一下这件事。”

  “既然开河书籍提到了,那我也就暂时打断一下当前的议题,占用一点时间。”

  “关于孙连城的问题,我先做个自我批评,确实没想到下面会有这样的干部。”

  “这位孙连城啊,在职期间几乎不干正事,天天一份报纸、一杯茶,就这么混日子,一到下班就躲在家里研究天文。”

  “你让他处理点工作,他不是推就是拖。”

  李达康说起来一脸委屈,像是受了委屈的妻子。

  他把对孙连城的不满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为了更有说服力,他还列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信访窗口的建设问题。

  还有就是大风厂职工的安置问题。

  李达康把这些锅统统甩给了孙连城。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达康书籍。”刘开河突然开口。

  “开河书籍请讲。”李达康勉强挤出笑容。

  “孙连城同志有没有什么违纪违法的行为?”

  “目前还没发现这方面的问题。”

  “恐怕也没有吧!”刘开河微微一笑,语气不急不缓,“我听说孙连城同志甚至敢在大会上和你达康书籍当面顶撞,这种胆量,有几个人能做到?”

  “如果他真有什么问题,”

  “他敢这么对你拍桌子吗?”

  李达康不甘示弱地反驳:“可他不作为,这不是懒政的表现吗?这种人还留着干什么?”

  王政本来就对李达康没多少好感,看到他陷入被动,自然不介意踩上一脚,冷冷插话道:“达康书籍这话,似乎有点强词夺理了吧。”

  “要说干事,丁义珍怎么样?他是不是实干型的干部?可他是你达康书籍一手提拔起来的。”

  “我还听说,他平时都自称是你的代言人。”

  果然,王政一出手就是冲着要害来的。

  这话一出,李达康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其他人也纷纷投来目光,像是看戏一样。

  坐在后排的几位更是开始低声议论,交头接耳。

  就在这时,高育良轻轻敲了敲桌子。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说到‘懒政’这个词。”

  “汉东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有,而且肯定不止一个两个。”

  “但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人选择懒政?”

  “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如果不从自身找原因,不反思制度和管理的问题,而是简单粗暴地把人处理掉,这能解决问题吗?”

  说到这儿,高育良扫了李达康一眼。

  “同志们,要记住,堵不如疏。”

  “解决眼前问题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防止这类问题再次发生。”

  停顿了一下,高育良话锋一转:

  “那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孙连城同志的问题,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座的很多同志,应该都清楚原因。”

  “孙连城是一位老党员,党性坚定,过去也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

  “他三十一岁当上县长,三十三岁任县委书籍,三十四岁就成了副市级的区长,在京州三个区都干过。”

  “算下来,他在一个区长的位置上,整整干了十八年。”

  “十八年,人生有几个这样的十八年?”

  “这份经历,放在全国来看,也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在同一个岗位上干这么久。”

  高育良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

  会场上一片沉默,不少领导都陷入了沉思。

  尤其是李达康,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沙瑞金的脸色依旧平静如常。

  至于此刻成为全场焦点的高育良,他的心中到底是何种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高育良当然不会在意他的心思。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接着往下说。

  “那么……

  “我们还是回到问题本身。”

  “孙连城到底有没有本事?如果说他没本事,那他怎么会在三十一岁就当上县长呢?”

  “三十三岁又做了县委书籍。”

  “那可是九十年代,当县长、书籍的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而孙连城才三十出头就达到了这个位置。”

  “三十四岁更是调任副市级区的区长。”

  “我记得很清楚,十八年前,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副省级城市名单,京州也正是在那一年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同时还是国企改革的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