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拖得越久,变数越大!-《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红山与蓝星在业务上有明显的交叉重合。

  看看那些互联网公司就明白了,蓝星出现在哪,红山往往也紧随其后;红山布局的地方,蓝星也绝不会缺席。

  这两家资本巨头,经常被人拿来比较调侃:

  到底谁才是互联网领域的真正霸主?

  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推手,高育良看到这条新闻时,嘴角微微上扬。

  “你还会不会走老路呢?”

  如果他踏踏实实地发展,高育良不介意继续给予支持;但如果他重走老路,那高育良也绝不手软。

  表面上看,他的麻烦是与某家国企的业务争夺,

  但深层次原因,其实是资本外流的问题。

  拿着国内的资金,

  却在世界各地疯狂扩张投资,

  不收拾你收拾谁?

  高育良也想看看,他接下来会怎么走。

  那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

  对他而言,不过是一纸签字而已。

  只要他按部就班地发展,自然是皆大欢喜,

  既有利于汉东,也有利于全国经济。

  可要是他还像以前那样,

  呵呵……

  高育良也没什么损失。

  那就拿你现有的资产来偿还吧!

  想跑?你能往哪跑?

  除非你能把所有公司都搬出国。

  显然,这并不现实。

  一旦发现什么风吹草动,高育良就会立刻出手。

  让汉东这边的银行收紧贷款,

  其他省份的金融机构,他也会打个招呼,相信这些人还是会给他几分薄面。

  没有银行的支撑,地产行业又如何运作?

  这就是高育良如今的权力。

  他已经彻底跳脱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官员角色。

  他掌握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权力。

  虽然高育良本人身上连个几万块都拿不出来,甚至口袋里连一张百元钞票都没有,

  但只要他愿意,

  他可以迅速将一个普通人推上百亿富翁的位置。

  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

  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

  凡是经高育良签字的文件,

  只要内容涉及某项政策或行业,

  那它就等同于汉东省的正式政策。

  当时间进入四月中旬,

  天气逐渐升温,

  汉东这潭原本平静的湖水,也开始泛起涟漪,一些人的心,也随之躁动起来。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京海那边的动向。

  由骆山河牵头的巡视组,

  从进驻京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经过一路的巡查和取证工作,

  在4月5日,京海市韦副书籍兼市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省韦立案调查。

  到了四月中旬,确切地说是4月15日,

  汉东省纪委的行动速度令人咋舌,

  也让大家第一次切实感受到,

  高育良上任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往,一个地级市市长从调查取证、核实问题、公布结果,到最终处理,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或更久。

  过程中通常还会先调离原职,调往其他地方任职,

  为的是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但这次赵立冬的情况完全不同。

  从开始调查到证据确凿,前后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从核实问题到最终处置,

  整个流程加起来还不到半年。

  赵立冬甚至是在任职期间被直接查处的。

  而且,这还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根据汉东省电视台和省官方媒体发布的通报,

  京海市韦副书籍、市长赵立冬;

  京海市韦常委、常务副市长;

  京海市韦常委、宣传部部长;

  一位副市长,以及市正府秘书长等十几位相关人员,都被牵连其中。

  这也是高育良上任以来首次如此雷厉风行地出手,

  该处理的处理,

  该调查的调查,

  该调动的调动,

  该退休的退休。

  短短七天时间,京海市便经历了一场剧烈震荡。

  这一切都源于当地爆发的重大变故。

  短短半个月内,市长、两名市韦常委、副市长,以及十余名正县级干部接连出事。

  这起事件震动了上层。

  都察院的钟副院长甚至亲自致电高育良。

  通话中,他反复强调:

  “京海的事情,是一个警钟。”

  “汉东省韦、省正府必须认真吸取教训。”

  “要稳住局面,防止类似情况在别处发生。”

  “务必尽快补强京海的领导班子。”

  不仅如此,连内阁也专门打了招呼。

  紧接着,人事院也传来指示。

  各方的核心意思只有一个:

  京海不能乱。

  必须尽快补齐关键岗位的人选。

  这样的意图,高育良自然心知肚明。

  具体要怎么动?他还没完全拿定主意。

  可就在他还在物色人选时,上面已经空降了一位市长到京海。

  至于那两个市韦常委职位,某些人虽然有想法,但插手不了。

  电话里,高育良语气含蓄地表明态度:你要是敢硬塞人进来,我就有办法让他待不下去。

  若是旁人说出这番话,上头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可这话从高育良嘴里说出来,没人敢不掂量掂量。

  毕竟,京海是他的地盘。

  真要逼急了他,别说两个常委、一个副市长。

  就连那位刚空降下来的市长,结局如何,恐怕谁也预料不到。

  高育良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

  “我不是汉东王,也无意做汉东王。”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但如果你真的相信这话……

  呵呵……

  那你可真是天真。

  正因如此,他的意见没人敢不慎重对待。

  也有些人暗自庆幸:

  还好……

  打来电话的是人事院的副院长。

  这位副院长级别与高育良相当。

  让他出面联系,也是一种试探。

  倘若由院长亲自打电话,高育良或许嘴上客气,但背后动作恐怕会相当“讲究”。

  而在平级之间沟通,反而更容易拿捏分寸。

  随着京海岗位的大范围调整,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事实:

  他要开始行动了。

  甚至目标直指赵立春。

  远在北京的赵立春此刻也有些坐立不安。

  弟弟被查,骆山河调往绿藤市,高育良亲自带队进驻吕州。

  而吕州和绿藤,正是赵立春的老根据地。

  高育良此去吕州的目的很明确:

  为“老大”铺路,积累政治资本。

  目前京海的关键岗位基本安排妥当。

  除了市韦常委、宣传部长由周桂梅接任外,其余多为本地提拔。

  唯有一个职位尚存争议——市韦常委、常务副市长。

  这件事被高育良压了下来。

  他自有考虑。

  吕州的事必须尽快处理完毕。

  老大有了政绩,争取破格提拔才有希望。

  等这一切稳定下来,再让他回京海长期驻守。

  老大是1986年生人,今年才28岁。

  若能在京海待上十年,到了2024年也不过38岁。

  届时凭借京海的发展势头,他完全有可能升任汉东省韦常委、京海市韦书籍。

  接下来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高育良才急于推进此事。

  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老大能积累的功劳就越有限。

  而且,他至少要在那个位置上干上五六年,甚至七八年。

  这其实也是提拔过快带来的后遗症。

  要不是实在没人可用,高育良也不想让他这么快上位。

  可京海牵涉的利益太深,必须有自己人坐镇。

  而说到心腹,又有谁能比得上“老大”?

  他与高育良的关系,在上层也不是秘密。

  只要他坐在京海那个位置,就代表着高育良的态度。

  哪怕你再有能耐,是来自别处的强龙,

  也得在我这地盘上规规矩矩地趴着。

  否则,高育良这只地头虎绝不会让你好过。

  领导此行的关键目的,

  就是为了防止某些人暗中动手脚。

  另外就是关于易学习的事。

  吕州的问题处理完毕之后,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稳住京州的局面。

  李达康在京城的威信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京州市韦常委一共十一人,其中八人原本都是赵立春的人,如今已全部转为支持李达康。

  这种人事格局对京州的整体稳定并不利。

  到了四月底,

  吕州月牙湖美食城突然被查封。

  紧接着,山水集团在吕州的所有项目全部停工,相关公司负责人也都被带走调查。

  到了五月初,山水集团被正式定性为违法企业。

  五月中旬,

  赵瑞龙因涉嫌经济犯罪,在老粤海关被拘捕。

  没过几天,

  绿藤市市长谢中林被汉东省韦审查。

  随后,汉东省韦常委、常务副省掌王政,省韦常委、统战部长秦兴文,

  这两位高层的职务突然发生变动。

  王政调任淮东省,担任正厅级副主任。

  秦兴文则调往南湖省,担任正厅级副主任。

  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

  淮东省副市长秦思卉接到通知,调任汉东省,出任省韦常委、常务副省掌,接替王政的职位。

  对她而言,这次调动无疑是一次晋升,

  从一名普通副省掌,一步跃升为省韦常委、副省掌。

  要知道,体制内有句老话:

  “当官不当副,当副也要当常务。”

  常务副职,意思就是一把手不在时,你就是实际负责人。

  目前汉东省的省掌由省韦书籍兼任,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多数时间都在省韦。

  她这个常务副省掌名义上是省正府的第二把手,

  但实际上,已经等同于省掌的角色。

  而省掌头上,自然是省韦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