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随着人群越来越密集,

  原本站在父亲身边的宋雪菲,

  见状悄悄退出了人群,想要避开喧嚣。

  “那个女的是……”

  正当他想看得更清楚时,

  没想到对方却径直朝他们走了过来。

  “快,快走……”

  老三一把拉住他就想离开。

  “三舅……”

  “咳咳,小……小姑娘……”

  “这是高书籍的女儿。”

  柳阳对这个女孩还是有点发怵。

  说起来,两人年纪差不多。

  柳阳生于1985年,今年三十二岁,

  宋雪菲是1992年出生的,今年二十五。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

  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

  柳阳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

  对雪菲的态度就像舅舅对待外甥女那样亲切。

  ……

  皖南省某座山头,

  一架军用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山顶平台上。

  舱门打开后,

  首先走下一位肩扛两杠四星的将军,紧接着是两位两杠两星的军官,还有几位佩戴尉官军衔的年轻人。

  待他们全部下机后,

  一位身穿军绿色制服的中年男子走下舷梯。

  他没戴军帽,肩上也没有军衔,但那沉稳的气场却透露出他的非同寻常。

  这位,正是共和国的副管家柳俊。

  他这几日正在华东军区视察,

  趁间隙抽出时间回了趟老家。

  很快,他独自走进院落。

  院子里,一位老人正躺在竹椅上,悠然地扇着扇子,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此人正是柳俊的父亲——柳老爷子。

  “爸……”

  “来了……”

  老人笑着点点头,刚想起身,柳俊快步上前,小心地扶起父亲,

  搀着他走向不远处的凉亭。

  “这次回来能待多久?”

  “下午两点半还要去皖南一个军事基地检查工作。”

  “嗯……”

  柳老爷子自然理解儿子的忙碌。

  当年,他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一旦登上高位,时间就不再属于自己。

  除去固定的休息时间,其他都被各种安排填满。

  “育良在汉东干了多久了?”

  刚坐下,柳老爷子突然问出一句让儿子有些意外的话。

  “从政算起,已经二十六年了。”

  高育良自1991年起踏入汉东政坛,对他来说,那并不是终点,而只是新的起点。

  很多人奋斗一辈子,甚至几代人都难以迈过正县级这道门槛。

  而高育良刚步入仕途,起点就是正县级。

  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如果不是因为高育良当时年纪太轻,

  他起步时至少也该是副市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教授这个身份,本身是带有行政级别的。

  高育良不只是汉东大学的法学教授,而且是顶级学府的学术权威,

  他还是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界地位极高。

  “二十六年啊,如果再算上他当副教授的时候,育良在汉东政坛已经打拼了二十九年。”

  刘老爷子语气中透着几分唏嘘。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

  他自己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整整五十二年,

  真正享受生活的,也就退休后那几年罢了。

  “难道……”

  “有些人心里不太舒服。”

  “那些老一辈的……”

  柳俊皱了皱眉,听出了老爷子话里的意味,

  估计是那几位老人和老爷子谈过什么,

  其中就提到了高育良。

  如今的高育良,牵动的是整个派系的未来。

  不仅柳俊,老二那一系也不会允许他出任何差错,

  其他几个关联派系也是一样。

  换句话说——

  高育良的仕途,早已不再由他自己掌握。

  他今后的每一步,

  都是别人替他安排好的,

  他只需做好自己的职责即可。

  “是啊……”

  柳老爷子无奈地点头,

  连退了休都不得清静。

  前两天几个老战友打电话来,闲聊之中也提到了这事,

  意思很明确,想让高育良再动一动。

  而且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

  以高育良如今的能力和政绩,

  升任傅帼级基本没问题。

  他们希望他再往上走一步。

  “那您怎么看?”

  “他们希望育良再换个岗位。”

  “具体哪个位置?”

  “一个是天海市的市韦书籍,另一个是帝国对外事务委员会主任。”

  柳俊闻言,眉头微蹙。

  这两个职位,不管是哪一个,

  他都不希望高育良现在去接手。

  不是不能去,而是时机未到。

  接班前与接班后,调动的性质完全不同。

  帝国对外事务委员会,

  主管外交、商务、金融等一应对外事务,

  还负责海外的一些军事基地(内部称谓)。

  对外则是统一称为维和部队驻地。

  若用古时官职类比,

  那就是外务总督。

  至于天海市韦书籍,更不必说,

  那可是帝国第一大市。

  高育良现在的职务,从实际权力来说,

  已经不逊于这两个职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唯一的差距就是党内资历。

  “他们是另有所图。”

  柳俊语气平静,却藏不住心中的警觉。

  确实,不怀好意。

  高育良今年才五十二岁,

  这时候把他推上去,看似是抬举,

  实际上反而会把他暴露在风口浪尖上。

  如果现在柳俊已经是接班人,

  再过五六年退休,

  那时让高育良上去,才真正是顺水推舟。

  可现在?不是时候。

  他甚至怀疑,背后推动的人,

  是不是老大,或者是更上层的人物在幕后操控。

  目的就是彻底打乱他们这一系的布局,

  让各方势力集中火力对准高育良。

  尽管柳俊现在已经放弃了世袭的念头,

  但不管有没有这种打算,

  只要有人曾经这么想过,那就是错的。

  “那你呢?”

  如今主事的是儿子,自己只能做参谋,老爷子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更在意柳俊的想法。

  沉思片刻后,柳俊缓缓开口:

  “如果育良现在就被提拔,想竞争最高层的位置,几乎不可能。

  我的意见是,继续压一压。”

  “不仅要压,还要让他继续留在汉东。”

  现在的汉东,只有高育良坐镇才能稳得住。

  尤其在完成产业转型之后,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柳俊之前还有些不解,

  去年年初他曾提议派一名省掌空降汉东,

  结果却遭到各方反对。

  现在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

  “是啊……”

  “他们打的如意算盘。”

  柳老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要害。

  若要把高育良扶上去,作为交换,就得放弃汉东这块大蛋糕。

  这块蛋糕的分量,至少能造出两个副阁老。

  甚至汉东的省韦常委里,有一半都有望升迁。

  这块蛋糕的关键就在于超越老粤,成为全国第一。

  据帝国统计局的预测:

  2018年,汉东与老粤之间的差距将缩小到两三千亿。

  2019年,汉东有望实现反超。

  一旦汉东真能超越老粤,

  那么京海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特区。

  届时,汉东省韦书籍前面,恐怕就要加上“御书房行政大臣”的头衔了。

  汉东的未来,将与老粤并驾齐驱。

  谁能在任内完成超越,谁就能入阁为相。

  别忘了,世人普遍都有个毛病,

  前人种下的功劳,往往容易被后人忽略。

  这就是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的想法和你一样。”

  “育良,眼下不能轻举妄动。”

  “就算要动,也得等我们坐上头把交椅再说。”

  “育良费尽心力,把这块蛋糕从零做到有,想要一口吃掉并不现实。”

  “但第一口,必须是我们先尝。”

  柳老用手指在大理石桌上敲了敲,语气郑重。

  有些事,一旦退让,就等于认输。

  这一次让了,下一次会如何?

  还能不能坚持?

  更怕别人误以为你示弱,造成错觉。

  “要不要考虑把小天调过去?”

  “你是说京海?”

  小天可是他的长孙,嫡长子的血脉。

  如今儿子的事业已稳,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孙子。

  “没错。”柳俊点头应道,“这两年京海可能会升级。

  去年上面就在酝酿副省级城市名单。

  估计不久后,会有大批人往京海涌。”

  现在的京海还只是普通地级市。

  一旦升格,成为新一批副省级城市,整个局面都会大变。

  京海市韦书籍,将由汉东省韦常委兼任;

  市长也会像京州市长那样,享受副省级待遇;

  市韦常委、副市长,都是正厅级;

  就连法院院长和检察长,也会从副厅升为正厅。

  至于下面的区县、县级市,书籍、区长、县委书籍、县长、市韦书籍、市长等职务,

  级别也会从正县跃升为副厅。

  区县下面的常委、局长等职务,也将从科级提至副县。

  可见这个盘子有多大。

  只要稍一想象就能明白:

  一个省韦常委,三个副省级干部;

  市韦书籍、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

  三十多位正厅级官员;

  京海市韦常委满编是十三人;

  市正府有六位副市长,人大和政协也有十多位副主任;

  再加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

  副厅级官员数量更是庞大。

  全加起来,恐怕超过三百人。

  再看看,一个地级市有多少个局、多少个区县四大班子,

  仅京海下辖的这些单位,加起来的人数,就能超过正厅级干部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