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这种局面,让他怎么安心?-《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这次,高育良打算瞒着她,一步到位。

  这次外事访问属于国家层面的外交行动,柳映雪很可能会以高育良配偶的身份,出现在出访名单中,参加一些官方的社交活动。

  本来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她看起来实在太年轻了。

  两人并肩而立,旁人还以为她是他女儿。

  为了自己的形象着想,

  高育良可不敢冒这个险。

  他不想被人说闲话,说他“老牛吃嫩草”。

  所以,调整一下年龄信息是必须的。

  “改到哪一年?”

  “直接改成1970年吧。”

  “好的,书籍。”

  王阳华拿着材料离开了办公室。

  此时在辽东省奉天市,

  省韦大院内,

  辽东一把手正坐在办公室里,

  与父亲通着电话。

  谈话的主题,是关于高育良下一步的去向问题——是调往中央,还是安排到天海工作。

  对于高育良的安排,李建波更希望他进入中央。

  目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实权领导,

  就是他李建波和高育良两人。

  高育良出生于1965年,今年五十二岁。

  李建波生于1963年,今年五十四。

  五十多岁的正省级干部并不少见,

  但像他们这样掌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整个国家也不过就是这两位。

  “关于高育良的下一步安排,”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李建波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望向窗外,

  仿佛这样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目前上层的意见并不统一。”

  “赵副管家支持高育良直接进京,出任国家外事委员会主任。”

  “但督察院院长郭老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高育良虽然擅长经济,出身学院派,但也有丰富的基层经验。”

  是的,基层经验。

  对他而言,农村不是基层,

  城市才算是基层锻炼。

  “而且……”

  “结合目前整体局势来看,”

  “让高育良去天海更为合适。”

  听到这里,李建波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去天海意味着什么。

  只要不是糊涂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那两位的意思呢?”

  李建波终于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他的底气,不仅仅是来自父亲,

  还来自背后支持他的老派人物。

  正是因为他们判断高育良不可能顺利上升,

  他才有机会去争取那个位置。

  他甚至已经能预见未来的格局:

  新旧两派之间的博弈。

  老一辈代表的是他父亲和汏佬,

  而新一辈,则是高育良背后的岳父。

  “目前态度还不明朗。”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无奈的回应。

  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谁也无法判断汏佬的真实想法,

  至于二佬那边,态度就更加模糊不清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都察院那边肯定是站在高育良这一边的,那里可是严柳派系的核心阵地。

  此外,内阁里几个关键的文秘部门也多半倾向他。

  但眼下最棘手的问题在于——

  严书籍和柳部长这两位老前辈,身体都还硬朗得很。

  如今局势尚不明朗,很多事情还难以预料。

  再加上时机未到,不少势力都还在观望,不会轻易押注。

  再等个三四年,情况会更清晰一些,那时各派系也才会真正动手布局。

  “你别想太多。”

  “踏实做好自己的事。”

  “有些事情,急不得。”

  李建波的父亲在电话挂断前说了几句宽慰的话。

  他太了解儿子的性子了。

  “嗯,爸……”

  “您说得对。”

  父子俩寒暄了几句,便结束了通话。

  “不急……”

  “唉……”

  “我怎么能不急?”

  李建波放下手机,一脸无奈。

  这种局面,让他怎么安心?

  他的仕途路径和高育良完全不同。

  高育良是脚踏实地一步步从基层干起来的,有丰富的基层经验,也经历过一些复杂局面的考验。

  而李建波走的是青年团系统的路线。

  他从国家青年团系统调任外省做副职,后来又升任正职。

  三年前才调到辽东担任一把手。

  此刻,在京州。

  高育良也在和老丈人通电话,谈的是自己下一步的安排。

  “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争一争,怎么能行?”

  “好,我明白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便挂了电话。

  电话挂断后,高育良径直打开办公桌上的电脑,登录内部系统,搜索“李建波”。

  对这个人,他当然不陌生。

  人家可是京城有名的“天骄”。

  李建波,1963年出生,1992年博士毕业,进入京大校团委工作。

  1995年出任京大团委书籍,随后历任京城某区共青团一把手、京城团市韦副书籍、书籍。

  2007年调任东北某省团委书籍。

  2008年进入国家青年团系统担任副职,2010年升任正职,同年调往某省任副职,2012年升任该省一把手,2014年调任辽东省韦书籍。

  从1992年到2010年,短短十八年间,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正省级大员,可谓平步青云。

  “真不愧是天骄。”高育良看着资料,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妈的,这人真是开挂般的晋升。

  自己从一个普通干部爬到正省级,用了整整二十六年,每一步都是拼出来的。

  高育良的路,是实打实从最基层杀出来的。

  他起步时,没人扶持,没靠山,全靠自己打拼。

  尤其是升到副省级之前,吃了不少苦头。

  老丈人是在他当上市韦书籍以后才开始帮衬一些,随着他职务越高,支持力度才越大。

  当然,高育良也不会因此埋怨岳父。

  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一个亲戚,如果自己混得不行,别人自然不会轻易出手相助。

  只有当这个人已经有一定分量时,才会考虑拉一把。

  资源共享,说到底,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与其坐等……”

  “不如先发制人。”

  高育良靠在椅背上,喃喃自语。

  他的脑海里,一个个想法正逐渐成型。

  要动手,就得精准打击对方的要害。

  哪里是他的软肋?

  自然是他的根基所在。

  地图上,辽东的轮廓被他紧紧盯住。

  计划,正在酝酿。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归属地显示是辽东省。

  他按下接听键,多年官场经验告诉他,接电话时谁先开口,谁就容易落下风。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

  “高育良,我是李建波。”

  “你大概误会了什么,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敌人,你也不必这么如临大敌。”

  “我听说你近期要前往鸥洲,所以特地联系你,拜托你关照一下我们这边的几家企业。”高育良听出李建波话里的意思。

  他心中顿时有了一些猜测。

  要么是妥协退让,要么是国外又生变局。

  而且这次风波恐怕不小,足以搅乱原本的局势。

  李建波毕竟出身青年团,人脉资源非同一般。

  他亲自来电,目的显然只有一个。

  “我听说我们这边最重要的底牌已经被人察觉了。”

  高育良脸色微微一沉。

  “这事什么时候发生的?”

  “我这边才刚安排好行程,你就告诉我关键情报已经泄露,那我拿什么去应对那些难缠的家伙?”

  李建波语气有些无奈。

  他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

  之前被父亲狠狠训了一顿,他已经彻底清醒,尤其是得知国外那边突然出现变故。

  那件事情非常棘手……

  起因是辽东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传奇汽车。

  他们一位负责外事的高管,刚好碰到了自己的老同学,结果被对方借机套取了机密信息。

  这也导致高育良面临极大的被动。

  “出征未战先失先机。”

  “我才刚开始接手这次任务,就遇到这么大的麻烦,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与我周旋到底。”李建波解释道。

  “你明白我为什么特地打电话给你的原因了吧?”

  “帮个忙,无论如何保住传奇汽车。”

  “否则,辽东恐怕又要重蹈当年的覆辙!”

  那段寒冬的记忆太沉重,无数家庭因此陷入困境。

  李建波主动透露内情,是想和高育良站到同一阵线。

  至少让高育良能安心出访谈判。

  男人之间的交情向来如此,只要目标一致,昔日的对手也能瞬间成为盟友。

  男人确实是这世上最了不起的存在!

  高育良轻轻一笑。

  “放心吧,我会对传奇汽车格外留心。”

  “但前提是他们得配合我的安排。”

  如果交给他的企业不听指挥,恐怕很快就会被他打回原形。

  除此之外,他也没什么别的要求。

  国家之所以派他出马,就是希望他能一举扭转局势。

  这场较量,虽然没有硝烟,却比战争更凶险。

  李建波的这通电话也表明他并无异心。

  高育良自然也不必再推进原定的计划。

  静观其变,慢慢来反而更容易成功。

  挂断电话后,高育良静静凝望着窗外。

  他在思索即将开始的行程。

  两天之后,高育良所需的一切安排都已就绪。

  同时,国家内阁也派遣了更强有力的助手和顾问团队前来协助。

  大家的会面安排在京州的招待所内。

  高育良携夫人柳映雪一同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