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守住底线,扞卫根本利益-《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两人徒步登顶,整座城市尽收眼底。

  他们在山腰一间简朴茶寮落座,静静品茗。

  李生峰从包里取出自家炒制的铁观音。

  “小时候读不起书,我就背着茶叶去集市卖,赚点钱交学费,顺便解决一顿饭。”

  “可后来再喝到的铁观音,再也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外面的茶,我一口都不碰。”

  高育良啜了一口,清香沁人,回味悠长。

  他也明白了答案——守住底线,扞卫根本利益。

  李生峰绝非寻常人物。

  从山村放牛娃一路走到今日,成为影响帝国战略走向的关键力量。

  他的态度,足以左右是否对风暴国施以援手。

  高育良心中微动。

  “所以你是主张对风暴国采取防御性介入?”

  “你是不是已经和那边有过接触?”

  李生峰点头。

  “岂止接触。”

  “两个月前,风暴国发现金融病毒扩散失控,就已经开始向我们频频求援。”

  “况且帝国跟他们牵扯太深,不出手根本不可能善了。”

  “现在风暴国那边的高层都快愁破了头。”

  “今晚有没有安排?”

  高育良抬眼看了他一下。

  “有什么事要谈?”

  “你尽管说,要是有安排,直接定下来就是。”

  “我眼下正空着,也一直在琢磨这些事。”

  “要是不把风暴国这摊子理顺,往后怕是处处受制。”

  李生峰眼神沉静。

  他自然听得出这话背后的分量。

  若放任风暴国的问题不管,将来只会越拖越重。

  眼下局面几乎全是被动应对。

  总不能等到别人打到门口,才想着反手吧?

  两人刚把时间敲定,手机就响了。

  高育良瞥了一眼,是万开宁来的电话。

  他迟疑片刻,终究还是没接。

  李生峰怕真有急事,便起身准备离开。

  “中午就在附近随便吃点,这儿菜新鲜,我让厨房炖条鱼,吃完咱们再开下午的会。”

  人一走,高育良立刻回拨过去。

  万开宁那边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领导,有件要紧的事得跟您通个气。”

  “我们在风暴国也算扎下了根,可最近我发现那边资金流突然猛增。”

  “我怀疑他们是动了底牌,把储备金全调了出来。

  而且,各国的大人物都在往那儿聚。”

  高育良心头一紧——最怕的就是这个。

  风暴国明明已现崩塌之兆,却仍在加码。

  竟然还不断往里填资源。

  或许他们觉得,只要赌注下得够大,就能挡住对手的攻势。

  可哪有这么容易?

  这分明是对方一步步设好的局。

  这一回,风暴国是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再加上各路富豪纷纷涌入,背后必定有人在牵头串联。

  “老万,那些人里面,有没有帝国的人过来?”

  万开宁顿了顿。

  “他们确实请了我,我没去。”

  “这时候凑上去,好事轮不到,锅倒是要背一身。”

  高育良轻轻点头。

  心里明白万开宁看得清楚。

  走到这一步,利益早就瓜分得差不多了。

  万开宁要是掺和进去,不过是当替罪羊罢了。

  他静静思索片刻。

  “这事你先盯着,有任何风吹草动马上告诉我。”

  “另外,你们在风暴国的业务规模要稳住,不能再往上加了。”

  万开宁应了一声,心里清楚这句话的分量。

  高育良这是在提醒他收手。

  继续追加投入,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潭。

  一旦风暴国彻底失控,所有投进去的钱都会打水漂。

  那不只是亏本,简直是拖着人一起沉船。

  挂了电话后,高育良和李生峰一起吃了顿简单的午饭。

  席间聊了不少关键话题。

  他也顺带了解了下午会议的大致方向。

  所谓的研讨会,其实更像是对内阁动向的一次非正式交流。

  让李生峰意外的是,高育良提出的意见远比他预想的周全。

  每一条都直指要害,考虑得极为深远。

  以至于到了下午,原本计划的议题反倒显得无足轻重。

  见面时,高育良依旧从容淡定,只是与众人随意寒暄几句。

  多数时候都是闲话家常,聊聊近况。

  吴梦雨没到场,估计是临时有事脱不开身。

  趁着空闲,他翻了翻关于风暴国的最新消息。

  脑子里一点点梳理脉络。

  他必须拿出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

  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事上含糊过去。

  静坐了一会儿,他的思路已基本成型。

  傍晚时分,两人前往山脚下一处理疗性质的会所。

  环境清幽,适合密谈。

  风暴国官员李斯古安早已等候多时。

  李生峰简单引荐了一下。

  “这位是风暴国内阁事务主管,今天就是私下聊聊,不谈政策,也不碰立场,轻松些。”

  李斯古安身材高大,一头金发,见到高育良显得格外热切。

  落座之后,他很快切入正题。

  “我知道您对我们的情况已有了解,眼下我们急需一个出路。”

  “不能再让事态进一步激化了。”

  高育良抿了口水,语气沉稳地开口。

  “你们国家的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顽疾。”

  “我对这些情况并不陌生。”

  “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反击,要么认输,彻底放弃挣扎。”

  “我需要你给我一个明确的态度,一句实话。”

  “因为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较量,而是一场毫不留情、必须分出胜负的对决。”

  “对方从一开始就冲着你们来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在情报上能保持高度协同。”

  “否则很多信息我们根本来不及掌握,这一点你应该心里有数。”

  “眼下我们必须站在一起对外,你怎么看?”

  李斯古安听得很清楚,也明白高育良话里的分量。

  帝国所能掌握的情报本就有限。

  更关键的是,情报这件事本身就很敏感。

  若对方不愿共享消息,帝国自然也不会把自己通过其他途径拿到的东西全盘托出。

  这其中牵扯的,全是深层次的矛盾和忌惮。

  高育良之所以提前点明,正是要试探彼此的底线。

  两人围绕这个问题交换了些看法,尤其聚焦在情报层面。

  李斯古安对此表现得颇为坦然。

  “我们掌握的信息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我们自己分析研究得出的,也就是你们说的内部研判。”

  “这类内容对你们帮助不大,我就不再赘述。”

  “第二类,是我们在外头收集到的情报。”

  “第三类,则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所有资料都集中在这份文件里,你可以过目,但不能带走。”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针对风暴国下手的,是一群声名狼藉的富商。”

  高育良静静地听着。

  这些富商早看出风暴国制度松散、资金充裕,简直是理想的收割场。

  他们盯准虚拟市场,悄悄做了重大布局。

  一旦动手,必将掀起巨大波澜。

  更何况风暴国储备充足,只要出手,稳赚不赔。

  而这个名为“阳光会”的组织,也绝非善类。

  表面打着投资与援助的旗号,暗地里却大量搜集高层人员的身份资料。

  同时还指使人从各个方向疯狂敛财。

  市场乱象频发,根源大多出自他们之手。

  据记录显示,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开始持续吸纳市场资金。

  截至目前,累计金额已达四百七十亿。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就在昨夜,总额已突破五百亿大关。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高育良看着材料,心头一震。

  几百亿资金被少数人操控,说明市场早已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地。

  这种局面极其危险。

  他感到一阵无力。

  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压倒性的博弈,可对方竟已吞下如此巨量的资金,足见其能量之强。

  资金越多,胃口越大。

  胃口越大,对上层的压力就越紧。

  一旦国家财政流入他们的口袋,百姓生计将难以为继。

  即便内阁决定注入新资金,也会被他们提前布好的渠道截走。

  高育良摘下眼镜,轻轻揉着太阳穴。

  眼神依旧锐利。

  但他知道,问题终究要面对。

  “李先生,内阁那边就没一点动静吗?”

  “我觉得,你们内部有些人还在观望。”

  “他们或许清楚这笔钱流向何处,却选择袖手旁观,你不觉得是这样吗?”

  李斯古安轻叹一声。

  “这几年,支持我的人越来越少,国内的日子也越来越难。”

  “如今出了事,他们又把担子甩给我,不过是想找个人顶罪罢了。”

  “我向好几个国家求助,没人愿意认真回应。

  最让人寒心的是,有的国家只派了个秘书来应付我。”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

  高育良懂他的意思——没有谁真正把他们放在眼里。

  风暴国鼎盛之时,气势如虹,谁都不敢小觑。

  可如今风向一转,那些当年未能分得好处的势力,恐怕都开始暗中联手,准备落井下石了。

  世道如此,人心难测,博弈之中尽是算计与倾轧。

  “帝国愿意出手相助,并非出于施舍,而是希望与你们共渡风雨。”

  “我也是在满目疮痍、山河动摇的境地中,一路走来,深知其中艰难。”

  “正因我们有过相似的劫难,才更懂得你们此刻的处境。”

  “你大可安心,帝国一定会给出回应,作恶之人,终将付出代价。”

  两人又闲谈了些时日,话题多围绕各地局势与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