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果然,付出总会换来回报!-《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这事你还是别提。”

  “但你自己也要多加提防,我真不希望你出事,无论为公为私都是如此。”

  “为私,自从老首长退休之后,也就只有你还一如既往地称呼我一声老领导,每逢年节,只要你在汉东,都会登门拜访。”

  “能做到这点的,除了我亲儿子,就只有你了。”

  “为公,你从政以来,扶持的几家大企业,至今已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我可不愿看到你这位好官落马,换一个坏官上台。”

  该说的他都说了,

  那些不该说的,

  陈岩石今天也破例讲了出来。

  高育良本身并无问题,他自然清楚。

  但有时候,越是自身清白的人,越容易被下属牵连进去。

  如今他最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陈岩石干了半辈子的纪检工作,见得太多了。

  “多谢老领导。”

  高育良感激地举起茶杯示意了一下。

  看来老领导这最后一句才是此行的真正用意。

  言下之意,就是提醒他,当前局势未明,能藏就藏,能断就断。

  尤其是那些由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大型企业。

  该警惕的地方一定得警惕。

  连他都明白这些,其他人自然也心知肚明。

  论起背景来——

  眼前这位老前辈,绝对是深不可测的。

  只要看看他的家世履历就知道了。

  陈老的父亲,出生于1911年,曾是129师的老兵,最终在1943年的战斗中牺牲。

  陈岩石出生于1930年,1943年时年仅十三岁便参了军,那时正值外敌来犯,他也和父亲一样,加入了129师的战斗编制。

  全国解放后,陈岩石已经升为团长。

  归属第二野战军的建制序列。

  他甚至与帝国上将孔捷也有交情。

  孔捷,帝国首批少将之一,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老爷子的人脉之广,简直令人震惊。

  如果不是因为汉东是华东野战军的势力范围,

  赵立春根本不敢打压陈岩石。

  这也是高育良对他如此敬重的原因。

  陈老最后说的那番话,

  其实是在委婉提醒他,要注意身边的人,

  千万别被下面的人牵连进去。

  “我可什么都没说。”

  陈岩石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该点到的他都点到了,之后的事,就看他自己怎么把握了。

  这样做,也算是对得起高育良了。

  本来他可以不来这一趟的,

  但最终还是决定亲自来一趟,

  否则心里总觉得不安。

  “老了……”

  “说话也有些颠三倒四。”

  “那三瓶文竹我带走了。”

  陈岩石起身,朝那堆文竹走去。

  “老头啊……”

  “不是说好两瓶吗?”

  “你这简直是在我这儿打劫啊。”

  高育良赶紧起身,快步跟上,看着自己珍藏的几瓶文竹,脸上满是不舍和心疼。

  陈岩石瞥了一眼那些文竹,调侃道:“你能不能大方点?堂堂汉东省委副书记,居然这么小气,我真没见过你这么抠门的人。”

  “好好好,是我的错,是我的错。”

  高育良也只能笑着低头认错。

  两人一起将三瓶文竹抬到门口。

  门口,停着一辆牌照为汉A00003的奥迪A6,

  正是高育良的专车。

  高育良站在原地,目送车子缓缓驶离。

  直到车子彻底看不见了,他才转身回到屋内,脸上的神情早已没有了刚才的轻松。

  “老陈……”

  “我没白对你啊。”

  此时的高育良心中有些感慨。

  果然,人都是相互的。

  你对别人好,人家也不会忘记你。

  看来自己的路没有走错。

  “陈海……”

  “得给老领导留个念想。”

  想到陈海,高育良无奈地叹了口气。

  侯亮平这次来汉东,

  至于侯亮平这个人,高育良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跳梁小丑能掀起多大风浪。

  ……

  假期这两天,

  高育良家中变得热闹起来。

  陈岩石的来访,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似的。

  在阳历新年这三天假期里,高育良几乎都和一些老同志待在一起,而且都是他们主动登门。

  前汉东省常务副省长,

  前汉东省高级法院院长,

  前前任吕州市委书记,

  还有不少老领导,其中有七位正厅级,三位副省级,全都登门拜访。

  这些老同志都已七八十岁了。

  他们过来,都是来通风报信、提供情报的。

  果然,付出总会换来回报。

  每年三大节日的时候,

  他都会抽空去看望这些退休的老干部,

  对每个人的态度也都始终如一。

  ……

  一月三号晚上,

  三天假期的最后一天,

  高育良来到了梁群峰家。

  有些事,是时候做个决断了。

  那些老同志来他家时,几乎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

  千万别被身边人拖下水。

  而这个“身边人”是谁,

  高育良心里比谁都清楚。

  显然,现在问题最严重的就是祁同伟。

  他必须得和老领导通个气。

  高育良坐在梁家书房的沙发上,坐在他身旁的,是梁群峰——汉东省前省委副书记。

  “老领导啊……”

  “我可能要对不起您了。”

  高育良神情复杂,带着几分苦涩,更多的却是懊悔和无奈,脸上情绪交织,难以掩饰。

  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自然也被梁群峰尽收眼底。

  “怎么了,育良……”

  梁群峰接过话头,关切地问了一句。

  从高育良进门开始,到两人坐下来喝了半盏茶,聊了些旧事,梁群峰便明白,这位老友今日前来,定是有事相求。

  “唉……”

  “事情是这样的……”

  高育良叹了口气,语气中透出深深的无奈,缓缓道出实情。

  首先提到的,是沙瑞金。

  还有沙瑞金在绿藤市所做的一系列举动。

  当然,还有吕州美食城的问题。

  最终,高育良才说到重点,语气沉重:“同伟和山水集团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

  “期间,我也和他谈过几次。”

  “但结果你也知道,我们师生之间,也渐渐疏远了,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住在山水庄园。”

  “唉……”

  “我这个当老师的,也有责任。”

  “没能管教好自己的学生。”

  “老领导啊,这次我育良辜负了你的信任,也对不起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厚爱。”

  话音刚落,高育良烦躁地拿起桌上的香烟。

  抽出一根,点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稍平复内心的焦躁。

  梁群峰夹烟的手,微微一颤,虽然只是瞬间,但高育良还是察觉到了。

  “唉……”

  过了好一会儿,梁群峰轻轻叹了口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各人有各人的命运。”

  “这种事情也不能怪你,真要说责任,我这个做岳父的,恐怕才是最该反省的人。”

  这句话,也让高育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片刻后,梁群峰缓缓开口:“你是怎么打算的?”

  祁同伟的问题,他不反对。

  梁群峰一辈子识人无数。

  当年他就不赞成女儿嫁给祁同伟。

  这些年祁同伟干的事,他心里其实也有数。

  儿子梁凡对仕途毫无兴趣,弟弟梁道林则一直在银行系统深耕,他本人印象最深的,也只是在证法委系统。

  梁群峰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若不是梁家后继无人,他怎会让女儿受委屈?

  “道林行长这些年干得不错。”

  高育良顺势接话:“大夏工业银行汉东分行的业务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对于有贡献的同志,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

  梁群峰哪会听不出高育良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用梁道林换祁同伟的位置。

  如今的梁道林,是大夏工业银行汉东分行党组书记兼行长,享受副市级待遇。

  而高育良这番话,也是在向梁群峰传达一个明确信号:

  汉大帮将彻底与祁同伟划清界限。

  为补偿梁家,他会把梁道林扶上来。

  “省委那边的意思呢?”

  “汉东省统计局的局长年纪到了,目前省委这边还没合适人选。”

  高育良慢条斯理地抛出了自己的条件。

  没错,这正是他的条件。

  用省统计局局长之位,换取祁同伟的“下台”。

  汉东省统计局,也是财政系统的重要部门。

  梁道林去那边,也算是对口安排。

  而统计局局长一职,属于正市级编制。

  无论是职级、权力,还是地位,对梁道林来说,都是升迁。

  梁群峰眉头微皱。

  显然,他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

  统计局局长,意味着梁道林将来很可能就止步于此,难再进一步。

  而祁同伟原本是他精心挑选的接班人。

  按他原本的布局:

  先是汉东省公安厅厅长,

  然后是汉东主管治安的副省长,

  最终是证法委书记。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默默地抽了一口烟,陷入沉思。

  补偿,必须用副省级的职位来换。

  一个正市级的职位,他是绝不会接受的。

  证法委系统内有副省级位子。

  汉东主管证法的副省长,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