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两种未来的赌注-《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公民会议在一种紧绷而微妙的气氛中结束。

  议事厅的大门被推开,林沐和木青一前一后地走了出来。

  她们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在门口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了那条由她们自己选择的、通往不同未来的道路。

  林沐没有片刻迟疑。

  她直接走向了工程司的驻地,那里是整个上海港最繁忙、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

  巨大的沙盘上,陈岩正带着他的学徒们,规划着下一阶段的城市道路网。

  “陈岩司长,”林沐的声音冷静而果决,不带任何情绪,“放下手头所有的次要项目。从现在起,工程司的最高优先级任务,是建造‘磐石粮仓’。”

  她将一张刚刚在议事厅里亲手绘制的草图,铺在了沙盘上。

  “我要十座,每一座的容量,都必须是现有粮仓的三倍以上。”她的手指在图纸上重重地点下,“材料,用我们最坚固的海砂泥浆和石材。设计要求,防潮、防鼠、防虫、防火。我要它们像磐石一样,成为这座城市最坚固的后盾。”

  陈岩看着图纸上那宏伟的设计,感受着林沐话语中那股不容置疑的魄力,眼中闪过一丝工程师特有的兴奋。

  “你放心,”他毫不犹豫地应下,“三个月内,我保证让第一批五座磐石粮仓,拔地而起!”

  从工程司出来,林沐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码头。

  盐务司长王波,正在那里监督着一批“雪盐”的装船。

  “王波司长,”林沐开门见山,“我需要你立刻增派船只,开辟专门的运粮航线。我要彭头山城最好的稻米,源源不断地运进我们的港口。”

  “这需要大量的铜都币。”王波有些为难。

  “钱,不是问题。”林沐的眼神锐利如鹰,“必要时,我们可以用‘雪盐’,直接和彭头山城进行战略物资交换。告诉他们,上海港可以为他们提供整个联盟最纯净的盐,我们需要的,只是他们粮仓里多余的稻米。”

  ……

  与此同时,木青也开始了她的行动。

  她没有林沐那种调动全城资源的权力。

  她先是来到了农政司,找到了刚刚从会议上回来的、神情还有些复杂的张武。

  “张武司长,”木青的语气温和而诚恳,“我需要一块地。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是最肥沃的土地。城郊那片刚刚排干积水的沼泽地边缘,就可以。”

  张武看着眼前这位冷静而坚持的医师,想起了她在瘟疫中创造的奇迹,最终点了点头:“好,那片地反正也没人要,就划给你了。”

  接着,她又去了民政司,找到了李山。

  “李山司长,”她说,“我需要一些人手。不需要青壮劳力,我只需要几位最有经验、最懂土地脾气的老农。”

  李山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

  他对这位救过自己和所有工友性命的女子,有着最纯粹的敬意。

  就这样,在宏伟的“磐石粮仓”计划启动的同一天,木青的“农业改良实验”,也在城市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她给自己的试验田,起了一个朴素的名字——“青圃”。

  接下来的日子里,上海港呈现出了一幅奇异而又对比鲜明的画卷。

  在城市的南侧,靠近码头的区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上千名工人在陈岩的指挥下,如同精密的齿轮般运转着。

  地基被深挖,巨大的水泥结构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坚固的石块被一块块地砌上。

  整个上海港,都能听到那里传来的、充满力量的号子声和工具的敲击声。

  每一天,那十座代表着“安全感”的宏伟建筑,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生长。

  市民们路过时,都会骄傲地指着那些建筑说:“看,那是林沐执政官为我们建的粮仓,以后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而在城市的西北郊,那片被称为“青圃”的土地上,则是另一番寂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

  这里只有沉默的耕牛和挽起裤腿、深陷在泥地里的身影。

  木青脱下了她那身象征着学者身份的细麻布长衣,换上了和农妇一样的短褂,头上戴着宽大的草帽。

  她带着那几位老农,亲手挖下了第一个堆肥坑。

  她们将城市里收集来的厨余、落叶和牲畜的粪便,一层层地铺进坑里,用泥土封好,等待时间的发酵。

  她们没有将所有土地都种上水稻,而是一丝不苟地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一块种水稻,一块种从内陆部落交换来的豆类,还有一块,则洒上了她们从附近山野里采集来的、具有食用价值的野菜种子。

  她们甚至还在田边挖了一条小小的沟渠,尝试着养鱼,用鱼的排泄物来肥田。

  这里的景象,并不壮观。

  甚至有些市民路过时,会带着一丝不解地议论:“公共卫生司长,怎么跑来种地了?”

  “是啊,有执政官大人的大粮仓就够了,何必费这个劲呢?”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山顶石塔里的那双眼睛,静静地看在眼里。

  白天,何维站在石塔的露台上,不需要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山下那两片截然不同的工地。

  他看到了“磐石粮仓”那充满力量感的、钢铁般的崛起。

  也看到了“青圃”里,那一抹在沉默中、顽强蔓延开来的新绿。

  他知道她们之间的分歧,也理解她们各自的选择。

  但他没有干涉,只是像一个最耐心的观察者,等待着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

  夜晚,当城市的喧嚣归于沉寂,山顶便成了他与宇宙对话的圣殿。

  他那张星图,已经不再是最初那片空白。

  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出了数百颗恒星的精确位置,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以上海港的视角所能看到的最完整的星空画卷。

  而更让他着迷的,是那几颗行星。

  他用不同颜色的染料, 记录着它们每日移动的轨迹。

  那颗被他命名为火星的红色行星,在星图上留下了一条奇特的、时而前进时而逆行的弧线。

  另一颗明亮的木星,则以一种更稳健的步伐,在黄道带上缓缓穿行。

  “林沐在用工程学,为这座城市打造一面坚不可摧的护盾。而木青,则在用博物学,为这面护盾下的土地,培育一颗生生不息的种子。”

  何维站在星图前,看着那两条交错的行星轨迹,喃喃自语。

  “盾,能抵御外部的危机。而种子,决定了内部的生机。”

  “她们的冲突,不是分裂,而是一个健康的文明,为了寻找未来,所必须经历的、最深刻的辩证。”

  他将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仿佛能穿透时间的迷雾,看到未来的景象。

  此刻,山下的城市里,所有人都相信,坚固的粮仓就是唯一的答案。

  但在何维眼中,林沐和木青,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各自下好了赌注。

  一个赌的是当下的稳定。

  一个赌的是长远的未来。

  两个赌注,都押上了这座城市的身家性命。

  而他这个唯一的裁判能做的,只是静静地等待,等待时间,最终揭开那张决定命运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