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滚!!!-《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第二天,濮伦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也带上了合同。

  再过一天,陈铭章也到了。

  签约的事不用俞良操心,交给濮伦处理就行,他还得专心拍戏,没几天剧组就要转场苏州了。

  俞良在那天晚上就已经把待遇条件告诉了濮伦。

  而且在签约这方面,濮伦算是老手,俞良很放心。

  …

  片场。

  中午休息时,俞良难得没和糖嫣一起吃饭,而是陪刘俊杰用餐。

  刘俊杰问道。“阿良,今天签合同?”

  俞良点点头。“让我经纪人去处理了,现在拍摄要紧。”

  刘俊杰不再多问,即便他和陈铭章关系非常好,但涉及收入和具体条款这些细节,也不便多打听。

  不过他转而打趣道。“阿良,你那个经纪人好久没来了,他是监制哦,也太不称职了吧。”

  俞良知道他是开玩笑,也笑着回应。“您多体谅,他一直在外面为咱们这部剧奔波呢。”

  说着又补了一句。“而且他都跟我说,他忙瘦了。”

  刘俊杰回想了一下濮伦那体型,忍不住大笑。

  “哈哈哈!”

  就在俞良和刘俊杰闲聊时,坐在两人旁边吃饭的刘俊杰贴身的场务,一个年轻的台省小伙子开口问道。

  “良哥,这部剧会不会卖到台省啊?”

  俞良点点头。“应该会的。”

  其实他早有这个打算。

  虽然发展重心不在港台地区,但能多一笔收入、再提升些知名度,他当然乐意。

  这还包括一些东南亚国家。

  哪怕价格低些,俞良也能接受,反正也卖不了多少钱,不如借此扩大影响力。

  他好奇地反问那个叫小武的副手。“小武,我在你们那儿有没有名气啊?”

  其实俞良知道自己在台省是有些知名度的,港城、日韩和东南亚也多少有点。

  还是得益于《甄嬛传》。

  但他不清楚自己具体的知名度,想从台省年轻人的视角了解一下。

  小武连忙说。“良哥,你很红的!连我阿婆都知道你。”

  俞良笑了。

  “是因为《甄嬛传》吧?”

  小武点点头,又补充道。“不止啊!年轻人里你也红,你的海报在我们那儿卖得可好了,我上国中的表妹房间里就贴着你的海报。”

  俞良知道“国中”就是初中,但他没想到自己在台省还有年轻粉丝。

  毕竟他从没去那里发展过,原以为自己的知名度全靠《甄嬛传》,而会看这类剧的多少上了年纪。

  但他忘了。

  自己长得帅啊。

  再加上两岸三地娱乐圈逐渐向内地靠拢,这种“中心效应”就像美国名人不需踏足某些国家,照样能凭国家影响力走红一样。

  这么说吧,台媒港媒没少报道俞良,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当然,他在那里的热度远不能和内地相比,但肯定比他预想的要受欢迎。

  “真的假的?”不过俞良半信半疑,因为他怀疑对方是不是拍他马屁。

  “当然是真的!良哥你要去台省参加一次活动就知道了,我没骗你。”

  看着小武信誓旦旦的样子,俞良笑道。“那将来有机会,我会去的。”

  不过即便在台省有些名气,俞良对那里兴趣依然不大。

  台省市场越来越小,麻烦事还多,没必要专门去发展。

  当然,偶尔去露个面还是可以的。

  接着,俞良一边和刘俊杰吃饭,一边听小武热情介绍台省小吃。

  饭后,俞良回到自己的休息位准备小憩。

  这几天拍摄强度太大,哪怕他身体好,加上糖嫣生理期没来“打扰”,他还是觉得累。

  毕竟一天要拍十几个小时。

  就在他快要睡着时,被李婷叫醒了。

  “什么事?”俞良倒是没有起床气。

  而且他知道李婷不会无故打扰他休息,肯定是有正事。

  “濮哥来电话说合同签好了,一会儿要带导演来片场,很快就到了。”

  俞良点点头,看来签约顺利,没出什么岔子。

  随后他起身去找刘俊杰,对方得知后笑着点头,两人便一起等着。

  大约十分钟后,濮伦就带着陈铭章来到了片场。

  这是俞良第一次见到陈铭章本人。

  之前两人一直电话沟通。

  俞良知道陈铭章是70后,本来就觉得他应该挺年轻,但没想到看上去格外年轻,整个人斯斯文文的,像个老实本分的公务员。

  说话声音也细声细气。

  当然,外貌不是重点。

  俞良不会以貌取人,毕竟人家可是有实打实的战绩和作品在手的。

  他热情地迎上前,与陈铭章寒暄起来。

  但两人并没有聊太久,片场本来就不是细聊的地方,该说的之前电话里都已经沟通得差不多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让陈铭章尽快参与到剧本改编工作中去,其他细节后续再谈都来得及。

  所以俞良也没和陈铭章多聊,而是让对方和刘俊杰叙旧去了。

  趁这个空当,俞良把濮伦拉到一边。

  “签约顺利?”

  “顺利,之前该谈的条件都谈妥了,人家也没提什么新要求,简单看了合同就签了。”

  俞良点点头。“人怎么样?”

  “挺好说话的。”

  “行,那你这两天先别回京城。”

  “过几天要和企鹅签合同,你跟我一起去,签完再回去。”

  “行啊,公司最近事不多,而且这么大的投资,我觉得我也该在场。”

  俞良笑了。“你在场有什么用?这笔钱又不过公司账,跟你没关系。”

  以《鬼吹灯》为例,俞良很多版权并不在良图和良谋公司里,而是他个人持有。

  而且除了良谋和良图两家主要公司,他还有别的公司,生意做这么大,手里总得有几个用于走账的载体。

  这次《鬼吹灯》的1.2亿资金,就会打进他名下,“有一家卖鱼粮的影视投资公司”。

  之所以起这么个拗口的名字,是受了陈可欣的启发。

  俞良觉得这种名字挺有意思,而且这家公司不对外公开,他就恶趣味地取了这个名。

  濮伦嘿嘿一笑。“那有什么关系,你发了财还能亏待我?我就是想有点参与感嘛。”

  这话俞良听着舒坦。

  想到对方这段时间确实辛苦,他便说道。“等这阵子忙完,你看中哪辆车,让公司买,车给你用。”

  “那我想要劳斯莱斯……”

  “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