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玩就玩把大的!-《科技强军:开局点出战锤动力装甲》

  3月10日,龙箭甲研究院,项目启动大会。

  能容纳五百人的阶梯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台下坐着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工程师。

  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领域里响当当的人物。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台上那个年轻人身上。

  顾逸穿着一身简单的白衬衫,手里拿着一个激光笔,懒洋洋地靠在讲台边。

  “咳咳,各位大佬,各位前辈,各位技术大牛们,早上好啊。”

  他清了清嗓子,露出了一个标志性的灿烂笑容。

  “长话短说,咱们今天聚在这儿,就为了一件事。”

  “造一台,全世界最牛x的光刻机。”

  “我知道,这玩意儿难,特别难,堪称地狱级难度。”

  “ASmL搞了几十年,我们想用一两年就追上,说出去都没人信,跟讲笑话似的。”

  台下一片安静,许多老专家眉头紧锁,表情凝重。

  这确实不是笑话,而是压在每个人心头的一座大山。

  “但是!”

  顾逸话锋一转,提高了音量。

  “难,就不搞了吗?”

  “别人有,我们就必须有!而且还要有更好的!”

  “我这人比较实在,不喜欢画大饼,咱们直接来点干货。”

  他按动激光笔,身后的大屏幕上瞬间出现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结构图。

  那是一张光刻机的完整拆解图,被分成了无数个细小的模块。

  “整台光刻机,我们初步拆分成了四百个独立模块。”

  “从今天起,在座的各位,将组成四百个独立的项目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攻克一个模块。”

  “你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研究院都会无条件支持。”

  “只有一个要求。”

  顾逸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在五个月内,完成你们各自负责的模块研发!”

  “哗……”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五个月?

  四百个模块?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至于最核心的几个部分,比如光源系统、物镜系统。”

  “还有最重要的工件台和掩模台同步运动控制系统……”

  顾逸顿了顿,用激光笔在图纸最核心的位置画了个圈。

  “由我,还有冯云凯,吴浩青他们,亲自带队攻克。”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句地说道。

  “各位,我知道时间很紧,任务很重。”

  “但我们没有退路。”

  “与此同时,我们的合作单位,航空二院。”

  “会同步进行1纳米军用级芯片的生产工艺升级和产线改造。”

  “等我们的光刻机落地,他们的产线也要准备就绪。”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必须赢!”

  他的话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会议室里,之前还弥漫着凝重和疑虑的气氛,此刻却被一种莫名的激昂所取代。

  是啊,没有退路了。

  那就干吧!

  “我宣布,1纳米光刻机项目,代号‘燎原’,正式启动!”

  …………

  时间,在争分夺秒的科研攻关中飞速流逝。

  五个月,一百五十个日夜。

  整个龙箭甲研究院和数百个协作单位,都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推倒重来。

  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杯苦涩的咖啡。

  终于。

  8月10日。

  一个值得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当最后一个模块的研发成功报告提交上来时,整个项目组沸腾了。

  四百个独立模块,全部研发成功!

  与此同时,顾逸带领的核心攻关小组,也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

  基于那套“八云台同步算法”,他们不仅攻克了双工件台的同步难题。

  还将运动误差控制在了前所未有的皮米级别。

  这意味着,制造1纳米芯片最大的技术壁垒,被彻底踏平。

  项目,正式进入总组装环节!

  所有人员和设备,连夜被转移到了位于燕宁省的一家绝密工厂。

  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洁净室,是为“燎原”项目量身打造的总装基地。

  8月14日。

  巨大的洁净厂房内,灯火通明。

  所有人都穿着密不透风的无尘服,只露出一双双充满期待和紧张的眼睛。

  全球首台1纳米光刻机的总组装工作,正式开始。

  顾逸站在总指挥的位置,他的身边,是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顾院士,周院士,李院士。

  这三位龙国工程院的泰山北斗,此刻也甘愿当起了“监工”。

  “老顾,A区镜片组对准,你盯着。”

  “周院士,b区光源引导系统,拜托您了。”

  “李院士,c区的机械臂校准,您经验最丰富。”

  顾逸有条不紊地分配着任务。

  三位老院士郑重地点了点头,立刻奔赴各自的岗位。

  组装工作,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和艰难。

  每一个零件的安装,每一根线路的连接,都必须做到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精准。

  任何一点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时间一天天过去。

  9月5日。

  当最后一个模块被精准地安装到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台充满了科幻感的庞然大物,静静地矗立在厂房中央。

  它通体银白,结构精密复杂,宛如一件来自异星的艺术品。

  总组装,完成!

  整个厂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全体休整两天,所有人,给我好好睡一觉!”

  顾逸摘下口罩,露出一张疲惫却异常兴奋的脸。

  两天后。

  精神饱满的团队再次集结。

  “顾组长,我们是先用7纳米的方案进行测试,还是5纳米?”一名工程师小心翼翼地问道。

  按照惯例,新设备都需要从低精度的测试开始,逐步验证其性能。

  然而,顾逸却摇了摇头。

  “不。”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咱们玩就玩把大的。”

  “直接上1纳米芯片的设计方案,进行上电模拟测试!”

  “什么?!”

  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也太激进了!

  万一失败,对机器造成的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出了问题我负责。”

  顾逸的语气不容置疑。

  “我相信我们的机器,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

  看着他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

  干!

  就听顾组长的!

  9月某日上午九点整。

  控制中心里,落针可闻。

  顾逸坐在主控台前,深吸一口气。

  “‘燎原’,上电!”

  随着他一声令下,巨大的机器发出了轻微的嗡鸣声,无数指示灯依次亮起。

  “能量注入正常!”

  “真空系统启动正常!”

  “光源系统激活!”

  “工件台自检完成!”

  一道道指令被下达,一条条反馈被报回。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