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磕了什么灵丹妙药吗?-《科技强军:开局点出战锤动力装甲》

  第二天。

  龙箭甲研究院,院长办公室。

  年过半百的院领导端着保温杯。

  目光落在了桌上那份刚刚送来的《自行等离子炮项目初步进展报告书》上。

  报告人,顾逸。

  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期待。

  对于顾逸这个年轻人,他一直都非常看好。

  当初顾逸在等离子步枪项目上的惊艳表现,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

  现在把自行等离子炮这个老大难的摊子交给他。

  院里其实也有不少非议,觉得他太过年轻,压不住场子。

  但院领导力排众议,他总觉得,这个脑子活络的年轻人,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让我看看……”

  “这小子说不定,这次又有能让我眼前一亮的惊喜。”

  他自言自语着,戴上老花镜,翻开了报告。

  报告写得很规整,格式标准,用词严谨。

  一页。

  两页。

  三页。

  院领导翻页的速度越来越快,眉头却慢慢地皱了起来。

  脸上的那份期待,也逐渐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望所取代。

  通篇报告看下来,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太普通了。

  报告里写的等离子炮方案。

  核心思路竟然是“采用新型耐高温材料制作炮管”以及“改良等离子步枪的能量约束技术”。

  至于关键的精度和射程问题。

  报告里只是含糊地提了一句“将通过优化火控系统与弹丸气动外形来逐步提升”。

  没了。

  就这些。

  这……这不就是把以前失败过无数次的方案,重新包装了一下又拿了上来吗?

  唯一的亮点,就是顾逸本人掌握的等日志技术,可能会让能量转化效率高一些。

  但除此之外,整个方案显得中规中矩,毫无新意。

  院领导摘下眼镜,靠在椅背上,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

  “唉,看来还是我期待太高了。”

  他喃喃自语。

  “也是,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能有多少经验?”

  “不走弯路,稳扎稳打地推进,就已经很不错了。”

  “是我这个老头子,总想着一步登天啊。”

  他转念又想。

  这个方案虽然不惊艳,但胜在稳妥。

  完全依赖顾逸自己最擅长的等离子技术,失败的风险被控制在最低。

  作为一份初步报告,也算是在水准线上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那点失望也就释然了。

  年轻人嘛,脚踏实地总是没错的。

  他没有再多犹豫,拿起笔,在报告的审批意见栏上,写下了一行字。

  “项目报告书已阅,审批通过。望项目组脚踏实地,勿要好高骛远。”

  签完字,他想了想,还是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按钮,把顾逸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小顾啊,报告我看了,批了。”

  院领导的语气很是温和。

  “你放手去干,需要什么设备,需要多少经费,直接打报告上来,我随时给你批!”

  他站起身,走到顾逸身边,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个项目,院里非常重视。”

  “等到了最终验收的时候,我还会亲自去请国防和总装的领导们过来观摩。”

  “好好干,咱们龙箭甲研究院能不能顺利转型,未来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

  面对领导的殷切期望和鼓励,顾逸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用力地点了点头。

  “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他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没有多解释一个字。

  那个藏在他心底,真正能石破天惊的远程打击方案,他现在还不打算说。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想等冯云凯他们把所有的模拟数据都跑出来。

  拿着一份完美无缺的理论依据,再给所有人一个天大的“惊喜”。

  办公室的门在身后轻轻合上。

  顾逸脸上的灿烂笑容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几分狡黠的玩味。

  他甚至能想象到,院领导看到那份“平平无奇”的报告时,从期待到失望,再到自我安慰的全部心路历程。

  “老院长啊老院长,可别怪我藏一手。”

  “惊喜这玩意儿,要是一开始就全抖落出来,那还叫什么惊喜?”

  他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脚步轻快地回到了项目组的专属实验室。

  从那天起,顾逸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堪称疯狂的“三点一线”模式。

  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

  自从注射了那个经过系统改良的“基因强化种子”,顾逸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是换上了一颗顶配的量子处理器。

  思维速度、记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全方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系统面板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技术解析效率提升五倍。

  这是一种什么概念?

  以前看一篇艰涩的技术文献,可能需要反复阅读、查阅资料才能勉强啃下来。

  现在,他几乎能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并且能瞬间抓住其中的核心要点,甚至举一反三,衍生出新的想法。

  “头儿这是……磕了什么灵丹妙药吗?”

  吴浩青看着顾逸一天之内就翻完了半人高的等离子技术文献,整个人都看傻了,忍不住凑到冯云凯身边小声嘀咕。

  “他这哪是看书,这是扫描吧?”

  冯云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下的双眼同样充满了震撼。

  他一开始还对顾逸抱有一丝年轻人特有的质疑。

  毕竟太年轻了,就算拿过一等功,搞科研这种事,终究是需要经验积累的。

  可这几个月下来,他彻底服了。

  五体投地的那种服。

  顾逸给出的研发思路,清晰得令人发指。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节点,需要攻克哪个技术难点,需要进行何种测试,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就像一个来自更高维度文明的工程师,拿着一份完美无缺的蓝图,按部就班地指导着他们这些“凡人”进行施工。

  “别问,问就是天赋异禀。”冯云凯压低声音,语气却无比坚定,“你没发现吗?头儿指出的每一个方向,都是最优解。我们之前碰到的好几个瓶颈,在他那里,就跟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

  “确实……”吴浩青深以为然地点头。

  他们俩现在对顾逸,已经从最初的质疑,转变成了近乎盲目的信服。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跟着他干,没错!

  于是,整个项目组都跟着顾逸一起卷了起来。

  除了必要的休息,和顾逸雷打不动、每天坚持的十到十五公里无负重越野训练,所有人都把时间泡在了实验室里。

  顾逸更是重量级“卷王”。

  白天在实验室带着冯云凯他们做原型机测试,晚上就一头扎进图书馆,抱着一大堆战锤40K的电影设定集和资料库疯狂汲取灵感。

  周末回家,他也没闲着。

  还会抽出时间,带着他那只名叫“猪猪侠”的宠物猪,在小区里遛弯,顺便思考一下人生和项目方向。

  整个自行等离子炮项目,在他的推动下,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