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当返星少年无言离开放蜂人一家,独自沿着蜿蜒的溪流向上游走去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沿途的野人们或站或坐,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树荫下、岩石旁,他们的视线始终追随着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更有不少野人一直尾随着他,每当少年回头看时,他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些还会假意看向别处。
虽然看上去这些野人的目光中大多不含有敌意,甚至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但那种明显的距离感让返星少年感到一阵刺痛。没有一个野人主动靠近,更没有一个野人将他视为同类,他自己是一个渺小的外来者,不知深浅的“入侵者”。今天发生的一切,在野人们的心中瞬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将人类与野人一下清晰地划分开来。
所以,尽管野人们从内心深处对阿勥、阿甯两个同类的所作所为感到不齿,但作为同族,他们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族人在人类面前示弱。何况这么渺小的人类,仅仅寥寥几个,又是客场,怎么能让几个人类反客为主地控场呢?
野人们的这种矛盾心理让返星少年感到格外讽刺,一直以来,他被龙兽追捕、从未被蓝星人类所接纳,甚至被当作外星人通缉,至今还在逃亡中,如今却被野人们当作了蓝星人类的代表。这种身份的错位让他感到深深地悲哀,在蓝星上,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族类。
如果不是今天这场意外,返星少年或许更愿意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野人,就像他宁愿做一只安安静静吃竹子的黑白杀竹熊,也不愿做一个不被接纳的蓝星人类。然而羊峒黄龙野人部落王国的野人们,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将他划入了对立面,视他与放蜂诗人一家为同类,放蜂人一家毕竟还有多年交道,彼此熟络,自己则是来历不明地突然出现,显得形迹极为可疑,人家那些审视的目光和警惕的神情也再正常不过。
走着走着,远远望去,一座宏伟壮观的野人部落王宫——羊峒智人部落王国——矗立在眼前,这座由粗犷原木和巨石搭建而成的建筑在地势开阔的溪水边散发着原始而威严的气息。王宫介于诗人一家居住的树巢和少年刚刚搭建的树巢之间。王宫外面的溪树上,有二三十个巨大树巢,在纯净透明、色彩斑斓、圣洁高贵、神秘诱人的溪水上如同神鸟居住的巢穴。估计诗人一家搭建树巢而居就是受此影响。
不过,野人部落王宫前方那条潺潺流淌的溪水中,那些建造在参天古木上的树巢,其首要功能和核心用途并非作为常规的居住场所。这些精心搭建的树巢更像是部落的防御前哨,它们居高临下的位置为守卫哨兵们提供了绝佳的了望视野,可以随时监控溪流两岸的动静。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这些树巢也能发挥临时住所的作用,特别是在夜间值守时,哨兵们可以在此轮番休憩,既能保持警戒又能获得片刻的放松。这种设计既体现了野人部落的智慧,也展现了他们对安全防御的重视。
少年从未从王宫前经过,他有些犹豫不决。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巢居搭建在王宫上游是不对的。当时只是觉得搭建在下游,野人太多,容易被发现,觉得上游更隐蔽一些。
如果不是身后跟着那群虎视眈眈的野人,少年或许早就停下脚步了。可眼下这情形,若是突然驻足不前,反倒会引起那些野人们的怀疑。少年只得强撑着继续向前迈步,尽管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更要命的是,这位返星少年本就对蓝星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一窍不通,再加上之前被那条西岭雪山上的巨蟒生吞入腹的恐怖经历,他的思维变得异常迟钝,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所有的齿轮都生了锈,运转起来格外吃力似的,虽然在岷山雪原上与黑白杀竹熊生活一两个月有所好转,但远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所以反应仍然总是慢半拍,常常很少经过大脑思索,仅凭着本能在行动。
现在的返星少年,只得硬着头皮从野人部落王宫前经过。只见在王宫的正门前,十多个身材魁梧的野人守卫正严阵以待,他们手持硬木磨制的长矛和盾牌,身披兽皮制成的铠甲,眼神随意地巡视着四周和水面树巢中的哨兵遥相呼应。这些守卫个个肌肉虬结,脸上涂抹着神秘的图腾彩绘,散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野性气息。整个王宫区域笼罩在一种肃穆而神秘的氛围中,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返星少年这时觉得连拄着木杖走路都显得可疑和充满挑衅,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扔掉这根陪伴自己数月之久的细长青杠木杖。
返星少年的身影刚刚出现在视野中,立即就引起了水面树巢上野人哨兵们和地面王宫前守卫们的警觉。这些训练有素的守卫们虽然保持着戒备的姿态,但并没有做出特别过激的反应。因为他们都已经通过各自的渠道得知了不久前发生的异常事件,也清楚国王昉燮圣上已经亲自前去处理了相关事宜。守卫们原本打算等少年靠近后询问具体情况,谁知这位神秘的少年并没有如预期般向他们靠近,也没有要进入王宫的意思,反而沿着波平如镜或潺潺流淌的溪水边继续向上游方向走去。少年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绝不能在这座野人王宫前停留,这种本能驱使着他强忍着内心的不安,硬着头皮从威严的王宫正前方快步走过,甚至都没有多看王宫一眼。不过他这样也让野人觉得不正常,所以大家才在他经过后更加交头接耳。
继续向上走到半途,返星少年突然停下脚步。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如果继续这样明目张胆地一直向上游前行,野人肯定会想,前方可见即将消融殆尽的雪山,自己是要到哪里去呢,还很可能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自己精心搭建的秘密巢穴。
自己必须等到夜幕降临,野人们都休息后,才能悄悄返回。他原本是想象放蜂一家那样,经过一段时间相处,野人们自然接纳包容自己后,再公开自己的行踪,因为早晚肯定都是要暴露的,他并没有想永远隐瞒下去。只是等待比较合适的机会。他最希望的就是,野人们最终把他当作野人,成为他们其中一员。
可他不能无缘无故地停下脚步,他有些后悔离开时未经思考,本能地往上游走去。现在天色尚早,少年既不知道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让他不安的是,身后似乎一直有野人不远不近地跟着,每当他回头,那些野人就假装在采集野果、聊天说事或整理工具。
眼看就要接近自己的巢穴所在地段,返星少年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前行了,而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几个人类出现在前方。他顿时吓了一跳。想躲闪,又怕野人们立即怀疑他,而且那几个人类已经看到了他,正在与几个野人熟络地打听他的情况。少年吓得不轻,以为是岷山上的人类官员追来了,可好在并不见他们过来。
少年不能奔跑,那样反而会引起人类和野人的怀疑,但他还是条件反射般猛地转身,朝下游方向折返。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那些尾随的野人措手不及,他们慌忙让开道路,有的假装在溪边取水,有的蹲下整理草鞋,极力掩饰已经跟随了他两三公里的事实,仿佛他们一直都只是恰巧在此处活动而已,就好像和沿途见到的其他野人一样。
返星少年此刻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困惑。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理由继续往上游走去,可也没有理由继续往下游走去,可也没有理由停下站着,这种窘迫让他无所适从,只能让双腿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凭着惯性前进,不能停下脚步。
因为他实在找不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停下来的合理借口。
如果自己突然站着不动,那一群野人围观自己,自己要怎么面对?如果他们突然发问,自己该怎么回答?
少年越走越觉得双腿不像是自己的,不像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可又不能不走。
当他步履沉重地穿过一群又一群用异样眼光打量他的野人时,那些野人大都装作若无其事地移开了视线,但少年能感受到他们目光中隐藏的警惕与怀疑。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根本不需要揣测什么复杂的情绪就能理解。他们与返星少年本就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若不是少年先前那惊天动地的爆发性举动,恐怕这些野人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那一刻,他们最初可能以为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年是放蜂人一家的亲戚或朋友,专程前来探望或是陪伴他们的,只是自己一时没有看到。正是基于这个猜测,野人们才能理解少年为何会突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放蜂诗人一家。
然而令他们费解的是,当危机解除后,少年并没有与放蜂人一家有任何交流,也没有留下,反而独自一人突然朝着上游方向离去。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野人们的好奇与警觉,促使他们不少跟了上来。因为在野人们看来,如果少年与放蜂一家毫无关联,那么他的出现就是一个可疑的外来者,至少是个擅自闯入的不速之客。他们没有立即采取暴力手段驱赶甚至伤害少年,已经是莫大的宽容了,但也不可能对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闯入者视若无睹,任由他在他们的领地上自由活动。因此,暗中观察、跟踪监视这个陌生少年,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防范措施。在所有智慧生物的天性里,都存在着吃瓜看热闹的本能。因而不排除不少野人想瞧瞧,这个少年究竟怎么回事,他要前往何处,又打算做些什么。
正因为如此,终于有野人忍不住奇怪,打破了沉默:“你怎么感觉怕那几个人啊?他们和你不一样吗?”
返星少年愣愣地望着他,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不知该如何是好。
另一个野人说道:“他们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和我们都很熟了,只是可能没有见过你,问问你情况,肯定不会伤害你的。”
返星少年听到这儿,悬在心上的石头才落了地。他于是微笑着对野人们点点头。这算是他们第一次交流。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返星少年已经沿着蜿蜒的溪流缓缓前行,脚下的卵石发出滋滋的摩擦声响。风起之时,或是水流急促的地方,清凉的溪水便拍打着岸边的岩石。
少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往下游方向行进了约莫一公里之远,直到转过一个河湾,那座熟悉的羊峒智人部落王宫又赫然出现在眼前。少年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内心陷入深深的纠结:是应该鼓起勇气再次越过这座威严的王宫继续往下游而去,还是像个反复无常的疯子一样再次折返上游?这样的来回折腾不仅让自己莫名其妙、疲惫不堪,更让那些始终尾随在后的野人们困惑不已。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刻,前方突然传来一声略显生涩却充满关切的问候。少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矫健的野人从王宫前聚集的野人群中快步走出,身后还跟着一群同样充满好奇的同伴。这个野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情感风暴的野人少女阿珠。
“你要去哪里?你刚才怎么突然就离开了?””这简单的问话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波动,既有疑惑不解,又带着几分担忧。
返星少年定睛细看,认出了那张带着几分熟悉的面容——野人少女阿珠正努力挤出一个略显尴尬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光芒。她粗糙的手掌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挂着的骨饰,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野人少女阿珠身边环绕着二三十个野人同伴,他们或站或蹲,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更远处,一大群闻讯而来的野人正陆续聚集,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些后来者的目光主要聚焦在阿珠身上,想要从她脸上读出之前发生之事的蛛丝马迹,但更多野人则将注意力投向了那个陌生的人类少年,眼神中混杂着原始的好奇与本能的警惕。
就在不久前,阿珠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摧毁任何少女心灵的情感风暴。她的男友不仅犯下了抢劫人类女子的罪行——被抢的正是那位以美貌闻名于野人部落的放蜂诗人幽林山的妻子婳楼凭南,更令人痛心的是,他还与另一个野人女子阿紫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这一连串的背叛如同一把锋利的石刀,在阿珠最柔软的心上划出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让她在精神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整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能对这个素不相识的人类少年展露出真诚的笑容,已经是倾尽了她全部的勇气和内心深处仅存的善意。
面对阿珠的问候,返星少年感到一阵手足无措。他局促地站在那里,嘴角勉强扯出一个生硬的微笑,眼神飘忽不定,既不敢直视阿珠的眼睛,又不知该看向何处。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木杖,暴露出内心的慌乱与不安。
就在这尴尬的气氛中,阿珠突然抛出一个直击要害的问题:“你是诗人幽林山他们家什么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如同一支冷箭,让少年猝不及防。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只能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气音。
阿珠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少年的窘迫,她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他们一家要走了,他们才来没几天啊!”阿珠声音里充满了惋惜,“其实,他们可以继续留在这儿的,你能去劝说他们吗?”
阿珠这句话像一块沉重的巨石,从高处坠落,重重地砸在返星少年本就忐忑不安的心上。虽然理智上他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但当这个残酷的现实被阿珠亲口说出时,那种失落感还是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少年深深地明白,幽林山一家的离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谁愿意与一群随时可能让他们受到威胁的野蛮的野人朝夕相处呢?但当他想到他们走后,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深山峡谷里,整个野人王国就只剩下他一个人类少年时,内心不禁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孤独。更糟糕的是,现在他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在野人们面前,处境变得极其危险,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孤独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开始在心底交织蔓延,让他感到无助与彷徨,就像一只迷失在茫茫林海中的小鹿,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此时,涉世未深的少年由于年纪尚小,对男女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纠葛还懵懂无知,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场众人中反应最不合常理的其实是阿珠。按照常理推断,既然她的野人男友刚刚抢劫了人类女子,作为女友的她应该巴不得这个女子立即消失才对,这样就不用担心再发生类似事情。可令人费解的是,她刚才居然一反常态地主动提议让少年去劝说放蜂诗人一家留下来。这种反常的举动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缘由,或许是某种难以启齿的私心,又或许是某种不为人知的计划,让整件事情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就像笼罩在深山中的晨雾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在阿珠的带领下,这群野人仿佛专业的向导一般,前呼后拥地簇拥着返星少年沿着蜿蜒的河岸又往下游行进了四五百米。透过溪谷开阔处,他远远望见了放蜂诗人一家搭建在水杉与水柳树上的巢居,那熟悉的轮廓在黄昏前的天色中若隐若现,就像一幅水墨画般朦胧而美丽。树屋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馨,却又透着一丝即将离别的伤感。
他们继续向下游走去,脚下的鹅卵石在溪水中发出清脆的声响。穿过去年残留的茂密如墙的芦苇丛,少年终于清晰地看到了放蜂诗人一家的身影。只见放蜂诗人正独自一人手忙脚乱地收拾着行装,那些外出采蜜的蜂群尚未归巢,他暂时还不敢贸然移动蜂箱,否则等蜜蜂们满载而归时,将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家园。
此时,这个勤劳的养蜂诗人脸上写满了焦虑,既要担心野人的威胁,又要顾及蜜蜂们的安危,在这片他曾经热爱的原始溪山里,此刻却显得如此无助。
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不远处的路边,诗人的妻子婳楼独自一人倚靠在一棵老槐树下,她低垂着头,目光凝视着地面,黯然神伤。两个双胞胎女儿,穿着同样粉色的碎花冬衣,一左一右紧紧依偎在母亲膝前。她们一人拽着母亲的一只衣袖,另一人握着母亲的手掌,时不时仰起稚嫩的小脸望向母亲,清澈的眼眸中满是不安与困惑,似乎想要从母亲那里获取些许安慰与温暖,而母亲的伤心更让她们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忧。
少年站在十余步开外的一处草坡上,远远望着这令人心碎的凄凉场景。他一只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又缓缓松开,内心踌躇不定,既想上前安慰,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正当他犹豫着想要转身离开时,突然意识到如果就这样不告而别,站在身后不远处一路陪着他下来的阿珠等一群野人女子必定会感到困惑不解。她们此刻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向这边投来关切的目光。
作为追花逐蜜的养蜂人,放蜂诗人原本是循着花期迁徙的。他们带着蜂箱,追随着春天的脚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若不是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这片水草丰美的河岸本可以让他们安营扎寨很长一段时日。
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野花竞相绽放,成群的蜜蜂在花丛间忙碌穿梭,这本该是最理想的采蜜之地。然而现在,他们不得不仓促收拾行囊,将蜂箱草草捆扎,准备踏上未知的旅途。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彻底打乱了他们精心规划的采蜜计划,更让这个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返星少年伫立在原地,目光久久地追随着那个放蜂诗人略显单薄的背影,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之情。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文质彬彬,甚至有些孱弱的诗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竟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坚韧与镇定。就在几个时辰前,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令人魂飞魄散的惊险变故,可这位诗人却能如此迅速地调整心态,重新振作起来,此刻正一丝不苟地收拾着散在山坡间的蜂箱和家当,那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处事态度,实在远非常人所能企及。
四周数百名野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却都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望,没有一个主动上前伸出援手。这与先前诗人朗诵诗歌时那种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和谐氛围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空气中仿佛凝结着一层看不见的阴霾,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少年不自觉地咬紧了嘴唇,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后,终于下定决心要过去帮帮这一家人。哪怕只是搭把手、递个东西也好,能做点什么就尽量做点什么,总比袖手旁观要强。
然而,当返星少年又向前靠近了几步时,他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野人们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原来这些朝夕相处的多年老朋友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冷漠无情,而是怀着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他们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挽留,希望这一家人能够继续留在这里放蜂一段时间。若是贸然出手相助,反倒像是在催促他们尽快离去,这显然违背了野人们的本意。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少年陷入了更深的纠结之中,现在连他也感到进退两难,不知该如何是好,更不敢轻易上前帮忙了。
就在夕阳的余晖洒满溪畔的这一刻,一直忧心忡忡的诗人幽林山突然瞥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那张因突发事件深受惊吓和刚刚持续重体力劳动而显得憔悴疲惫的面容上,瞬间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
野人少女阿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骄傲地说道:“看,国王圣上让我把你们心心念念的少年给找回来啦!”
诗人幽林山激动地快步上前,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真是太感谢你了,阿珠!我们正为他不知去了哪里而着急,也担心他遇到危险,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把他平安带回来了!”说到这儿,他转身望向刚刚从难过中缓过神来的爱妻,声音温柔似水:“凭南,你先简单收拾一下这里我还没来得及收拾完的东西,我去准备些食材。”他转向少年:“你今晚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我好好做几个菜!”
返星少年局促不安地站在原地,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想到这可能是他与这家人共度的第一次餐聚,也是最后一顿晚餐,想到他们即将踏上充满未知的艰险旅程,自己的前路也不知在哪里,他的心头涌起千般滋味,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表达这份复杂的情感。
就在这沉默的时刻,那对天真烂漫的双胞胎姐妹——文静的幽林漫步和活泼的婳楼听虫——突然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像两只欢快的小鹿般蹦蹦跳跳地跑到少年身边。她们一左一右地牵起少年的手,将柔软的小脸蛋亲昵地贴在他的手臂上。两只小松鼠在她们肩头蹦蹦跳跳,就像神龙帝国云梦大峡谷神木卧龙广场万年古树中那只小鼯鼠,用骨碌碌的大眼睛看着少年。这个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归属的少年,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在此时此刻成为别人可以依靠的港湾。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与温暖让他心头一热,眼眶顿时湿润起来。
婳楼凭南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来对丈夫和返星少年说道:“你先陪弟弟在这里休息,我去准备晚餐。”
诗人幽林山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体贴地说:“也好,你先去准备食材,等会儿我来掌勺。”
周围的野人们见状,纷纷低声议论起来:“原来这少年是他们家的弟弟啊,难怪会那么勇敢地想要保护他们。”
不多时,袅袅炊烟便从溪边升起,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勾勒出一抹温馨的人间烟火气。婳楼凭南熟练地在水边那个年代久远、最近又经过修缮的简易灶台前忙碌起来,而那对白天受了惊吓的双胞胎女儿则像两只依恋的小鸟,寸步不离地围在母亲身边。
“走吧,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诗人幽林山亲切地招呼返星少年,领着他向妻子忙碌的灶台走去。
数不清的野人围成一圈又一圈,像参观动物园的游客般充满好奇地注视着他们生火做饭的场景。这些很少见到人类烹饪方式的智人们,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不时发出惊叹的低语。
野人少女阿珠拨开人群走上前来,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舍:“其实部落王国里每个人都很
当返星少年无言离开放蜂人一家,独自沿着蜿蜒的溪流向上游走去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沿途的野人们或站或坐,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树荫下、岩石旁,他们的视线始终追随着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更有不少野人一直尾随着他,每当少年回头看时,他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些还会假意看向别处。
虽然看上去这些野人的目光中大多不含有敌意,甚至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但那种明显的距离感让返星少年感到一阵刺痛。没有一个野人主动靠近,更没有一个野人将他视为同类,他自己是一个渺小的外来者,不知深浅的“入侵者”。今天发生的一切,在野人们的心中瞬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将人类与野人一下清晰地划分开来。
所以,尽管野人们从内心深处对阿勥、阿甯两个同类的所作所为感到不齿,但作为同族,他们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族人在人类面前示弱。何况这么渺小的人类,仅仅寥寥几个,又是客场,怎么能让几个人类反客为主地控场呢?
野人们的这种矛盾心理让返星少年感到格外讽刺,一直以来,他被龙兽追捕、从未被蓝星人类所接纳,甚至被当作外星人通缉,至今还在逃亡中,如今却被野人们当作了蓝星人类的代表。这种身份的错位让他感到深深地悲哀,在蓝星上,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族类。
如果不是今天这场意外,返星少年或许更愿意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野人,就像他宁愿做一只安安静静吃竹子的黑白杀竹熊,也不愿做一个不被接纳的蓝星人类。然而羊峒黄龙野人部落王国的野人们,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将他划入了对立面,视他与放蜂诗人一家为同类,放蜂人一家毕竟还有多年交道,彼此熟络,自己则是来历不明地突然出现,显得形迹极为可疑,人家那些审视的目光和警惕的神情也再正常不过。
走着走着,远远望去,一座宏伟壮观的野人部落王宫——羊峒智人部落王国——矗立在眼前,这座由粗犷原木和巨石搭建而成的建筑在地势开阔的溪水边散发着原始而威严的气息。王宫介于诗人一家居住的树巢和少年刚刚搭建的树巢之间。王宫外面的溪树上,有二三十个巨大树巢,在纯净透明、色彩斑斓、圣洁高贵、神秘诱人的溪水上如同神鸟居住的巢穴。估计诗人一家搭建树巢而居就是受此影响。
不过,野人部落王宫前方那条潺潺流淌的溪水中,那些建造在参天古木上的树巢,其首要功能和核心用途并非作为常规的居住场所。这些精心搭建的树巢更像是部落的防御前哨,它们居高临下的位置为守卫哨兵们提供了绝佳的了望视野,可以随时监控溪流两岸的动静。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这些树巢也能发挥临时住所的作用,特别是在夜间值守时,哨兵们可以在此轮番休憩,既能保持警戒又能获得片刻的放松。这种设计既体现了野人部落的智慧,也展现了他们对安全防御的重视。
少年从未从王宫前经过,他有些犹豫不决。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巢居搭建在王宫上游是不对的。当时只是觉得搭建在下游,野人太多,容易被发现,觉得上游更隐蔽一些。
如果不是身后跟着那群虎视眈眈的野人,少年或许早就停下脚步了。可眼下这情形,若是突然驻足不前,反倒会引起那些野人们的怀疑。少年只得强撑着继续向前迈步,尽管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更要命的是,这位返星少年本就对蓝星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一窍不通,再加上之前被那条西岭雪山上的巨蟒生吞入腹的恐怖经历,他的思维变得异常迟钝,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所有的齿轮都生了锈,运转起来格外吃力似的,虽然在岷山雪原上与黑白杀竹熊生活一两个月有所好转,但远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所以反应仍然总是慢半拍,常常很少经过大脑思索,仅凭着本能在行动。
现在的返星少年,只得硬着头皮从野人部落王宫前经过。只见在王宫的正门前,十多个身材魁梧的野人守卫正严阵以待,他们手持硬木磨制的长矛和盾牌,身披兽皮制成的铠甲,眼神随意地巡视着四周和水面树巢中的哨兵遥相呼应。这些守卫个个肌肉虬结,脸上涂抹着神秘的图腾彩绘,散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野性气息。整个王宫区域笼罩在一种肃穆而神秘的氛围中,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返星少年这时觉得连拄着木杖走路都显得可疑和充满挑衅,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扔掉这根陪伴自己数月之久的细长青杠木杖。
返星少年的身影刚刚出现在视野中,立即就引起了水面树巢上野人哨兵们和地面王宫前守卫们的警觉。这些训练有素的守卫们虽然保持着戒备的姿态,但并没有做出特别过激的反应。因为他们都已经通过各自的渠道得知了不久前发生的异常事件,也清楚国王昉燮圣上已经亲自前去处理了相关事宜。守卫们原本打算等少年靠近后询问具体情况,谁知这位神秘的少年并没有如预期般向他们靠近,也没有要进入王宫的意思,反而沿着波平如镜或潺潺流淌的溪水边继续向上游方向走去。少年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绝不能在这座野人王宫前停留,这种本能驱使着他强忍着内心的不安,硬着头皮从威严的王宫正前方快步走过,甚至都没有多看王宫一眼。不过他这样也让野人觉得不正常,所以大家才在他经过后更加交头接耳。
继续向上走到半途,返星少年突然停下脚步。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如果继续这样明目张胆地一直向上游前行,野人肯定会想,前方可见即将消融殆尽的雪山,自己是要到哪里去呢,还很可能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自己精心搭建的秘密巢穴。
自己必须等到夜幕降临,野人们都休息后,才能悄悄返回。他原本是想象放蜂一家那样,经过一段时间相处,野人们自然接纳包容自己后,再公开自己的行踪,因为早晚肯定都是要暴露的,他并没有想永远隐瞒下去。只是等待比较合适的机会。他最希望的就是,野人们最终把他当作野人,成为他们其中一员。
可他不能无缘无故地停下脚步,他有些后悔离开时未经思考,本能地往上游走去。现在天色尚早,少年既不知道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让他不安的是,身后似乎一直有野人不远不近地跟着,每当他回头,那些野人就假装在采集野果、聊天说事或整理工具。
眼看就要接近自己的巢穴所在地段,返星少年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前行了,而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几个人类出现在前方。他顿时吓了一跳。想躲闪,又怕野人们立即怀疑他,而且那几个人类已经看到了他,正在与几个野人熟络地打听他的情况。少年吓得不轻,以为是岷山上的人类官员追来了,可好在并不见他们过来。
少年不能奔跑,那样反而会引起人类和野人的怀疑,但他还是条件反射般猛地转身,朝下游方向折返。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那些尾随的野人措手不及,他们慌忙让开道路,有的假装在溪边取水,有的蹲下整理草鞋,极力掩饰已经跟随了他两三公里的事实,仿佛他们一直都只是恰巧在此处活动而已,就好像和沿途见到的其他野人一样。
返星少年此刻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困惑。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理由继续往上游走去,可也没有理由继续往下游走去,可也没有理由停下站着,这种窘迫让他无所适从,只能让双腿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凭着惯性前进,不能停下脚步。
因为他实在找不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停下来的合理借口。
如果自己突然站着不动,那一群野人围观自己,自己要怎么面对?如果他们突然发问,自己该怎么回答?
少年越走越觉得双腿不像是自己的,不像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可又不能不走。
当他步履沉重地穿过一群又一群用异样眼光打量他的野人时,那些野人大都装作若无其事地移开了视线,但少年能感受到他们目光中隐藏的警惕与怀疑。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根本不需要揣测什么复杂的情绪就能理解。他们与返星少年本就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若不是少年先前那惊天动地的爆发性举动,恐怕这些野人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那一刻,他们最初可能以为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年是放蜂人一家的亲戚或朋友,专程前来探望或是陪伴他们的,只是自己一时没有看到。正是基于这个猜测,野人们才能理解少年为何会突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放蜂诗人一家。
然而令他们费解的是,当危机解除后,少年并没有与放蜂人一家有任何交流,也没有留下,反而独自一人突然朝着上游方向离去。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野人们的好奇与警觉,促使他们不少跟了上来。因为在野人们看来,如果少年与放蜂一家毫无关联,那么他的出现就是一个可疑的外来者,至少是个擅自闯入的不速之客。他们没有立即采取暴力手段驱赶甚至伤害少年,已经是莫大的宽容了,但也不可能对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闯入者视若无睹,任由他在他们的领地上自由活动。因此,暗中观察、跟踪监视这个陌生少年,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防范措施。在所有智慧生物的天性里,都存在着吃瓜看热闹的本能。因而不排除不少野人想瞧瞧,这个少年究竟怎么回事,他要前往何处,又打算做些什么。
正因为如此,终于有野人忍不住奇怪,打破了沉默:“你怎么感觉怕那几个人啊?他们和你不一样吗?”
返星少年愣愣地望着他,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不知该如何是好。
另一个野人说道:“他们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和我们都很熟了,只是可能没有见过你,问问你情况,肯定不会伤害你的。”
返星少年听到这儿,悬在心上的石头才落了地。他于是微笑着对野人们点点头。这算是他们第一次交流。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返星少年已经沿着蜿蜒的溪流缓缓前行,脚下的卵石发出滋滋的摩擦声响。风起之时,或是水流急促的地方,清凉的溪水便拍打着岸边的岩石。
少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往下游方向行进了约莫一公里之远,直到转过一个河湾,那座熟悉的羊峒智人部落王宫又赫然出现在眼前。少年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内心陷入深深的纠结:是应该鼓起勇气再次越过这座威严的王宫继续往下游而去,还是像个反复无常的疯子一样再次折返上游?这样的来回折腾不仅让自己莫名其妙、疲惫不堪,更让那些始终尾随在后的野人们困惑不已。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刻,前方突然传来一声略显生涩却充满关切的问候。少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矫健的野人从王宫前聚集的野人群中快步走出,身后还跟着一群同样充满好奇的同伴。这个野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情感风暴的野人少女阿珠。
“你要去哪里?你刚才怎么突然就离开了?””这简单的问话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波动,既有疑惑不解,又带着几分担忧。
返星少年定睛细看,认出了那张带着几分熟悉的面容——野人少女阿珠正努力挤出一个略显尴尬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光芒。她粗糙的手掌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挂着的骨饰,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野人少女阿珠身边环绕着二三十个野人同伴,他们或站或蹲,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更远处,一大群闻讯而来的野人正陆续聚集,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些后来者的目光主要聚焦在阿珠身上,想要从她脸上读出之前发生之事的蛛丝马迹,但更多野人则将注意力投向了那个陌生的人类少年,眼神中混杂着原始的好奇与本能的警惕。
就在不久前,阿珠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摧毁任何少女心灵的情感风暴。她的男友不仅犯下了抢劫人类女子的罪行——被抢的正是那位以美貌闻名于野人部落的放蜂诗人幽林山的妻子婳楼凭南,更令人痛心的是,他还与另一个野人女子阿紫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这一连串的背叛如同一把锋利的石刀,在阿珠最柔软的心上划出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让她在精神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整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能对这个素不相识的人类少年展露出真诚的笑容,已经是倾尽了她全部的勇气和内心深处仅存的善意。
面对阿珠的问候,返星少年感到一阵手足无措。他局促地站在那里,嘴角勉强扯出一个生硬的微笑,眼神飘忽不定,既不敢直视阿珠的眼睛,又不知该看向何处。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木杖,暴露出内心的慌乱与不安。
就在这尴尬的气氛中,阿珠突然抛出一个直击要害的问题:“你是诗人幽林山他们家什么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如同一支冷箭,让少年猝不及防。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只能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气音。
阿珠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少年的窘迫,她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他们一家要走了,他们才来没几天啊!”阿珠声音里充满了惋惜,“其实,他们可以继续留在这儿的,你能去劝说他们吗?”
阿珠这句话像一块沉重的巨石,从高处坠落,重重地砸在返星少年本就忐忑不安的心上。虽然理智上他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但当这个残酷的现实被阿珠亲口说出时,那种失落感还是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少年深深地明白,幽林山一家的离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谁愿意与一群随时可能让他们受到威胁的野蛮的野人朝夕相处呢?但当他想到他们走后,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深山峡谷里,整个野人王国就只剩下他一个人类少年时,内心不禁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孤独。更糟糕的是,现在他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在野人们面前,处境变得极其危险,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孤独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开始在心底交织蔓延,让他感到无助与彷徨,就像一只迷失在茫茫林海中的小鹿,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此时,涉世未深的少年由于年纪尚小,对男女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纠葛还懵懂无知,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场众人中反应最不合常理的其实是阿珠。按照常理推断,既然她的野人男友刚刚抢劫了人类女子,作为女友的她应该巴不得这个女子立即消失才对,这样就不用担心再发生类似事情。可令人费解的是,她刚才居然一反常态地主动提议让少年去劝说放蜂诗人一家留下来。这种反常的举动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缘由,或许是某种难以启齿的私心,又或许是某种不为人知的计划,让整件事情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就像笼罩在深山中的晨雾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在阿珠的带领下,这群野人仿佛专业的向导一般,前呼后拥地簇拥着返星少年沿着蜿蜒的河岸又往下游行进了四五百米。透过溪谷开阔处,他远远望见了放蜂诗人一家搭建在水杉与水柳树上的巢居,那熟悉的轮廓在黄昏前的天色中若隐若现,就像一幅水墨画般朦胧而美丽。树屋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馨,却又透着一丝即将离别的伤感。
他们继续向下游走去,脚下的鹅卵石在溪水中发出清脆的声响。穿过去年残留的茂密如墙的芦苇丛,少年终于清晰地看到了放蜂诗人一家的身影。只见放蜂诗人正独自一人手忙脚乱地收拾着行装,那些外出采蜜的蜂群尚未归巢,他暂时还不敢贸然移动蜂箱,否则等蜜蜂们满载而归时,将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家园。
此时,这个勤劳的养蜂诗人脸上写满了焦虑,既要担心野人的威胁,又要顾及蜜蜂们的安危,在这片他曾经热爱的原始溪山里,此刻却显得如此无助。
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不远处的路边,诗人的妻子婳楼独自一人倚靠在一棵老槐树下,她低垂着头,目光凝视着地面,黯然神伤。两个双胞胎女儿,穿着同样粉色的碎花冬衣,一左一右紧紧依偎在母亲膝前。她们一人拽着母亲的一只衣袖,另一人握着母亲的手掌,时不时仰起稚嫩的小脸望向母亲,清澈的眼眸中满是不安与困惑,似乎想要从母亲那里获取些许安慰与温暖,而母亲的伤心更让她们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忧。
少年站在十余步开外的一处草坡上,远远望着这令人心碎的凄凉场景。他一只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又缓缓松开,内心踌躇不定,既想上前安慰,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正当他犹豫着想要转身离开时,突然意识到如果就这样不告而别,站在身后不远处一路陪着他下来的阿珠等一群野人女子必定会感到困惑不解。她们此刻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向这边投来关切的目光。
作为追花逐蜜的养蜂人,放蜂诗人原本是循着花期迁徙的。他们带着蜂箱,追随着春天的脚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若不是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这片水草丰美的河岸本可以让他们安营扎寨很长一段时日。
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野花竞相绽放,成群的蜜蜂在花丛间忙碌穿梭,这本该是最理想的采蜜之地。然而现在,他们不得不仓促收拾行囊,将蜂箱草草捆扎,准备踏上未知的旅途。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彻底打乱了他们精心规划的采蜜计划,更让这个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返星少年伫立在原地,目光久久地追随着那个放蜂诗人略显单薄的背影,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之情。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文质彬彬,甚至有些孱弱的诗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竟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坚韧与镇定。就在几个时辰前,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令人魂飞魄散的惊险变故,可这位诗人却能如此迅速地调整心态,重新振作起来,此刻正一丝不苟地收拾着散在山坡间的蜂箱和家当,那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处事态度,实在远非常人所能企及。
四周数百名野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却都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望,没有一个主动上前伸出援手。这与先前诗人朗诵诗歌时那种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和谐氛围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空气中仿佛凝结着一层看不见的阴霾,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少年不自觉地咬紧了嘴唇,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后,终于下定决心要过去帮帮这一家人。哪怕只是搭把手、递个东西也好,能做点什么就尽量做点什么,总比袖手旁观要强。
然而,当返星少年又向前靠近了几步时,他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野人们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原来这些朝夕相处的多年老朋友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冷漠无情,而是怀着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他们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挽留,希望这一家人能够继续留在这里放蜂一段时间。若是贸然出手相助,反倒像是在催促他们尽快离去,这显然违背了野人们的本意。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少年陷入了更深的纠结之中,现在连他也感到进退两难,不知该如何是好,更不敢轻易上前帮忙了。
就在夕阳的余晖洒满溪畔的这一刻,一直忧心忡忡的诗人幽林山突然瞥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那张因突发事件深受惊吓和刚刚持续重体力劳动而显得憔悴疲惫的面容上,瞬间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
野人少女阿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骄傲地说道:“看,国王圣上让我把你们心心念念的少年给找回来啦!”
诗人幽林山激动地快步上前,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真是太感谢你了,阿珠!我们正为他不知去了哪里而着急,也担心他遇到危险,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把他平安带回来了!”说到这儿,他转身望向刚刚从难过中缓过神来的爱妻,声音温柔似水:“凭南,你先简单收拾一下这里我还没来得及收拾完的东西,我去准备些食材。”他转向少年:“你今晚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我好好做几个菜!”
返星少年局促不安地站在原地,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想到这可能是他与这家人共度的第一次餐聚,也是最后一顿晚餐,想到他们即将踏上充满未知的艰险旅程,自己的前路也不知在哪里,他的心头涌起千般滋味,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表达这份复杂的情感。
就在这沉默的时刻,那对天真烂漫的双胞胎姐妹——文静的幽林漫步和活泼的婳楼听虫——突然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像两只欢快的小鹿般蹦蹦跳跳地跑到少年身边。她们一左一右地牵起少年的手,将柔软的小脸蛋亲昵地贴在他的手臂上。两只小松鼠在她们肩头蹦蹦跳跳,就像神龙帝国云梦大峡谷神木卧龙广场万年古树中那只小鼯鼠,用骨碌碌的大眼睛看着少年。这个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归属的少年,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在此时此刻成为别人可以依靠的港湾。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与温暖让他心头一热,眼眶顿时湿润起来。
婳楼凭南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来对丈夫和返星少年说道:“你先陪弟弟在这里休息,我去准备晚餐。”
诗人幽林山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体贴地说:“也好,你先去准备食材,等会儿我来掌勺。”
周围的野人们见状,纷纷低声议论起来:“原来这少年是他们家的弟弟啊,难怪会那么勇敢地想要保护他们。”
不多时,袅袅炊烟便从溪边升起,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中勾勒出一抹温馨的人间烟火气。婳楼凭南熟练地在水边那个年代久远、最近又经过修缮的简易灶台前忙碌起来,而那对白天受了惊吓的双胞胎女儿则像两只依恋的小鸟,寸步不离地围在母亲身边。
“走吧,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诗人幽林山亲切地招呼返星少年,领着他向妻子忙碌的灶台走去。
数不清的野人围成一圈又一圈,像参观动物园的游客般充满好奇地注视着他们生火做饭的场景。这些很少见到人类烹饪方式的智人们,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不时发出惊叹的低语。
野人少女阿珠拨开人群走上前来,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舍:“其实部落王国里每个人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