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锈蚀的星图
林野在第七次校准光谱仪时,指节蹭到了观测舱内壁剥落的防锈漆。暗褐色的碎屑落在他深蓝色的工装上,像一颗过早熄灭的星。舷窗外,“北斗-Ω”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正以0.3弧度/秒的速率缓缓转动,金属骨架在宇宙射线的长期照射下泛着冷白的光,而更远的地方,V型星云正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膨胀——那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年轻的星云,也是“星图计划”的终极目标。
“林工,地面控制中心发来最终轨道参数。”实习生小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修正量比预估值高了17%,他们怀疑是……暗物质扰动。”
林野的手指顿在操作屏上。参数面板上跳动的绿色数字突然变得刺眼,他想起三天前老陈在医务室里说的话:“V型星云的引力异常不是偶然,那地方像个巨大的漩涡,连光都能吞进去。”当时他只当是老陈常年驻守空间站产生的臆想,直到此刻看到轨道参数里那串突兀的修正值——17%,这已经超出了常规物理模型的解释范围。
他起身走向观测舱的主视窗,那里嵌着一块直径两米的光学玻璃,是整个空间站的“眼睛”。透过玻璃,V型星云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结构,两条旋臂像被精心梳理过的银色绸缎,在黑暗中缓缓流动。但林野知道,这只是人类肉眼看到的假象。光谱仪捕捉到的真实图像里,V型星云的核心区域布满了不规则的暗斑,那些暗斑正是暗物质聚集的地方,也是“星图计划”要突破的第一道难关。
“准备启动‘蜂鸟’探测器。”林野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沉稳,“按照修正后的轨道参数,三十分钟后发射。”
“可是林工,”小夏的声音带着犹豫,“地面控制中心还没确认暗物质扰动的具体模型,现在发射会不会……”
“没有时间了。”林野打断她,目光落在视窗角落的一道裂痕上——那是上个月陨石撞击留下的痕迹,当时整个空间站震动了三分钟,警报声至今还在他的耳边回响,“V型星云的膨胀速度每小时都在加快,我们必须在它的引力场完全稳定前获取数据。”
他转身回到操作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弹出“蜂鸟”探测器的三维模型,这个形似梭子的金属造物长不过三米,却装载着人类最先进的粒子探测仪和引力传感器。它的任务是穿越V型星云的两条旋臂,抵达核心区域,绘制出人类首张暗物质分布星图。
“倒计时十分钟。”林野报出时间,同时打开了探测器的自检程序。屏幕上的绿色进度条一点点向前推进,每一秒都像在撕扯他的神经。他想起十年前申请加入“星图计划”时,评审专家问他:“如果探测任务失败,你会怎么办?”当时他的回答是“从头再来”,可现在他才明白,有些机会只有一次——V型星云的窗口期只有三个月,一旦错过,下次观测要等上百年。
突然,操作屏上的自检程序停在了98%,红色的警告灯开始闪烁。林野的心脏猛地一沉,他迅速调出故障代码,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引力传感器异常,数据传输中断。”
“怎么回事?”小夏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慌,“昨天自检还好好的。”
林野没有回答,他抓起工具包冲向探测器存放舱。舱门缓缓打开,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蜂鸟”探测器静静地躺在发射架上,金属外壳反射着白色的灯光。他快步走到探测器的尾部,那里是引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当他看到传感器接口处的锈蚀痕迹时,瞳孔骤然收缩——那不是普通的锈蚀,而是宇宙尘埃与暗物质粒子碰撞产生的特殊氧化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在靠近V型星云的区域才会出现。
“有人提前启动过探测器。”林野的声音有些沙哑,他伸手触摸接口处的锈蚀痕迹,指尖传来轻微的刺痛感。这时候,通讯器突然响了起来,是地面控制中心的紧急频道,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林野工程师,立即停止发射程序,‘蜂鸟’探测器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将派专人前往空间站进行检修。”
林野皱起眉头,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距离发射倒计时还有五分钟。“你们怎么知道探测器有问题?”他反问,“自检程序是三分钟前才出现故障的。”
通讯器里的声音顿了一下,然后变得冰冷:“这是命令,立即执行。”
林野没有动,他的目光落在探测器的外壳上,那里有一个微小的标记——一个V型的刻痕,和V型星云的形状一模一样。这个标记他昨天检查时还没有,是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留下的?
“林工,倒计时五分钟。”小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哭腔,“地面控制中心在催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他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声音坚定:“继续倒计时,准备发射。”
“可是林工,他们说……”
“相信数据。”林野打断她,“引力传感器的异常不是故障,是暗物质粒子的干扰,这正是我们要探测的东西。”
他回到观测舱,重新坐在操作台前。屏幕上的倒计时正在一秒一秒减少,地面控制中心的警告声不断从通讯器里传来,但林野已经听不见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视窗里的V型星云,那两条银色的旋臂仿佛在向他招手,像是在邀请他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倒计时十秒。”小夏的声音稳定了一些。
“十,九,八……”
林野的手指放在发射按钮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三,二,一,发射!”
随着一声轻微的震动,“蜂鸟”探测器从发射架上弹出,像一颗银色的子弹,朝着V型星云的方向飞去。林野看着探测器的尾焰在视窗里逐渐变小,直到变成一个微弱的光点,他的心脏才慢慢恢复正常的跳动。
就在这时,操作屏上突然弹出一个新的窗口,里面是一段加密的视频。林野犹豫了一下,输入了自己的权限密码,视频开始播放。画面里是老陈,他坐在医务室的床上,脸色苍白,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U盘。
“小林,如果你来看到这段视频,说明‘蜂鸟’已经发射了。”老陈的声音有些虚弱,“V型星云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核心区域有一个人造物体,是……外星文明的造物。我上次出舱检修时发现的,它在向地球发送信号,但被地面控制中心屏蔽了。”
林野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看着视频里老陈手里的U盘,突然想起老陈三天前交给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当时老陈说那是“私人文件”。
“那个造物的形状是V型的,和星云的形状一样。”老陈继续说,“它在吸引暗物质,像是在……建造什么。地面控制中心知道这件事,但他们不想让外界知道,因为这会颠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视频突然中断,屏幕上恢复了探测器的实时画面。林野看到“蜂鸟”已经进入了V型星云的第一条旋臂,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这里的暗物质浓度是地球附近的一千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他抓起桌上的U盘,插入操作屏的接口。屏幕上弹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老陈记录的所有数据,包括他拍摄的V型造物的照片。照片里,那个造物悬浮在星云的核心区域,呈现出完美的V型结构,表面布满了复杂的纹路,像是某种文字。
“林工,探测器传回新的图像!”小夏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震惊,“你看!”
林野抬头看向主屏幕,画面里,“蜂鸟”探测器正飞越V型造物的上方,造物表面的纹路突然亮起,发出蓝色的光芒。紧接着,探测器传回了一段音频信号,经过处理后,变成了一段有规律的声波——那是一段音乐,旋律简单却优美,像是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就在这时,观测舱的警报声突然响起,红色的警示灯照亮了整个房间。林野看向轨道参数面板,上面显示“北斗-Ω”空间站正在被一股未知的引力拉扯,朝着V型星云的方向移动。
“地面控制中心,这里是‘北斗-Ω’,我们遭遇不明引力牵引,请求紧急支援!”林野按下紧急通讯按钮,却发现通讯信号已经中断,屏幕上只剩下一片雪花。
他看向舷窗外,V型星云的两条旋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靠近,银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空间站。林野突然明白,老陈说的没错,V型星云不是漩涡,而是一个门——一个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而他们,已经站在了门的前面。
第二章:共振频率
空间站的震动越来越剧烈,林野死死抓住操作台前的扶手,目光却离不开主屏幕上的画面。“蜂鸟”探测器已经绕着V型造物飞行了三圈,传回的数据显示,这个造物的材质不属于任何已知元素,表面的纹路每秒钟都在变化,像是在回应探测器发出的信号。
“林工,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在下降!”小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哭腔,“我们的氧气只能维持四个小时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快速调出空间站的系统面板,发现除了通讯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其他设备都还在正常运行。这说明引力牵引并没有对空间站造成结构性破坏,只是干扰了信号传输。
“小夏,你去检查备用通讯设备,我来尝试联系‘蜂鸟’探测器。”林野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如果能和探测器建立直接连接,或许我们能通过它获取V型造物的更多信息。”
他转身回到操作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弹出“蜂鸟”探测器的控制界面,他尝试发送指令,却发现探测器的信号正在逐渐减弱。林野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探测器的能源只能维持六个小时,一旦信号中断,他们将永远失去了解V型造物的机会。
就在这时,操作屏上突然弹出一个新的窗口,里面是一段陌生的代码。林野的目光被代码吸引,他发现这段代码的结构和V型造物表面的纹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由V型符号组成的序列。
“这是……”林野的手指悬在键盘上,突然想起老陈视频里说的话,“那个造物在向地球发送信号。”
他尝试将代码输入探测器的控制程序,奇迹发生了——原本正在减弱的信号突然变得稳定,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新的文字:“共振频率:432Hz”。
林野的瞳孔骤然收缩,432Hz——这是人类音乐中最接近宇宙共振的频率,也是老陈最
林野在第七次校准光谱仪时,指节蹭到了观测舱内壁剥落的防锈漆。暗褐色的碎屑落在他深蓝色的工装上,像一颗过早熄灭的星。舷窗外,“北斗-Ω”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正以0.3弧度/秒的速率缓缓转动,金属骨架在宇宙射线的长期照射下泛着冷白的光,而更远的地方,V型星云正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膨胀——那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年轻的星云,也是“星图计划”的终极目标。
“林工,地面控制中心发来最终轨道参数。”实习生小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修正量比预估值高了17%,他们怀疑是……暗物质扰动。”
林野的手指顿在操作屏上。参数面板上跳动的绿色数字突然变得刺眼,他想起三天前老陈在医务室里说的话:“V型星云的引力异常不是偶然,那地方像个巨大的漩涡,连光都能吞进去。”当时他只当是老陈常年驻守空间站产生的臆想,直到此刻看到轨道参数里那串突兀的修正值——17%,这已经超出了常规物理模型的解释范围。
他起身走向观测舱的主视窗,那里嵌着一块直径两米的光学玻璃,是整个空间站的“眼睛”。透过玻璃,V型星云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结构,两条旋臂像被精心梳理过的银色绸缎,在黑暗中缓缓流动。但林野知道,这只是人类肉眼看到的假象。光谱仪捕捉到的真实图像里,V型星云的核心区域布满了不规则的暗斑,那些暗斑正是暗物质聚集的地方,也是“星图计划”要突破的第一道难关。
“准备启动‘蜂鸟’探测器。”林野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沉稳,“按照修正后的轨道参数,三十分钟后发射。”
“可是林工,”小夏的声音带着犹豫,“地面控制中心还没确认暗物质扰动的具体模型,现在发射会不会……”
“没有时间了。”林野打断她,目光落在视窗角落的一道裂痕上——那是上个月陨石撞击留下的痕迹,当时整个空间站震动了三分钟,警报声至今还在他的耳边回响,“V型星云的膨胀速度每小时都在加快,我们必须在它的引力场完全稳定前获取数据。”
他转身回到操作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弹出“蜂鸟”探测器的三维模型,这个形似梭子的金属造物长不过三米,却装载着人类最先进的粒子探测仪和引力传感器。它的任务是穿越V型星云的两条旋臂,抵达核心区域,绘制出人类首张暗物质分布星图。
“倒计时十分钟。”林野报出时间,同时打开了探测器的自检程序。屏幕上的绿色进度条一点点向前推进,每一秒都像在撕扯他的神经。他想起十年前申请加入“星图计划”时,评审专家问他:“如果探测任务失败,你会怎么办?”当时他的回答是“从头再来”,可现在他才明白,有些机会只有一次——V型星云的窗口期只有三个月,一旦错过,下次观测要等上百年。
突然,操作屏上的自检程序停在了98%,红色的警告灯开始闪烁。林野的心脏猛地一沉,他迅速调出故障代码,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引力传感器异常,数据传输中断。”
“怎么回事?”小夏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慌,“昨天自检还好好的。”
林野没有回答,他抓起工具包冲向探测器存放舱。舱门缓缓打开,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蜂鸟”探测器静静地躺在发射架上,金属外壳反射着白色的灯光。他快步走到探测器的尾部,那里是引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当他看到传感器接口处的锈蚀痕迹时,瞳孔骤然收缩——那不是普通的锈蚀,而是宇宙尘埃与暗物质粒子碰撞产生的特殊氧化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在靠近V型星云的区域才会出现。
“有人提前启动过探测器。”林野的声音有些沙哑,他伸手触摸接口处的锈蚀痕迹,指尖传来轻微的刺痛感。这时候,通讯器突然响了起来,是地面控制中心的紧急频道,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林野工程师,立即停止发射程序,‘蜂鸟’探测器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将派专人前往空间站进行检修。”
林野皱起眉头,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距离发射倒计时还有五分钟。“你们怎么知道探测器有问题?”他反问,“自检程序是三分钟前才出现故障的。”
通讯器里的声音顿了一下,然后变得冰冷:“这是命令,立即执行。”
林野没有动,他的目光落在探测器的外壳上,那里有一个微小的标记——一个V型的刻痕,和V型星云的形状一模一样。这个标记他昨天检查时还没有,是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留下的?
“林工,倒计时五分钟。”小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哭腔,“地面控制中心在催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他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声音坚定:“继续倒计时,准备发射。”
“可是林工,他们说……”
“相信数据。”林野打断她,“引力传感器的异常不是故障,是暗物质粒子的干扰,这正是我们要探测的东西。”
他回到观测舱,重新坐在操作台前。屏幕上的倒计时正在一秒一秒减少,地面控制中心的警告声不断从通讯器里传来,但林野已经听不见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视窗里的V型星云,那两条银色的旋臂仿佛在向他招手,像是在邀请他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倒计时十秒。”小夏的声音稳定了一些。
“十,九,八……”
林野的手指放在发射按钮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三,二,一,发射!”
随着一声轻微的震动,“蜂鸟”探测器从发射架上弹出,像一颗银色的子弹,朝着V型星云的方向飞去。林野看着探测器的尾焰在视窗里逐渐变小,直到变成一个微弱的光点,他的心脏才慢慢恢复正常的跳动。
就在这时,操作屏上突然弹出一个新的窗口,里面是一段加密的视频。林野犹豫了一下,输入了自己的权限密码,视频开始播放。画面里是老陈,他坐在医务室的床上,脸色苍白,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U盘。
“小林,如果你来看到这段视频,说明‘蜂鸟’已经发射了。”老陈的声音有些虚弱,“V型星云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核心区域有一个人造物体,是……外星文明的造物。我上次出舱检修时发现的,它在向地球发送信号,但被地面控制中心屏蔽了。”
林野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看着视频里老陈手里的U盘,突然想起老陈三天前交给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当时老陈说那是“私人文件”。
“那个造物的形状是V型的,和星云的形状一样。”老陈继续说,“它在吸引暗物质,像是在……建造什么。地面控制中心知道这件事,但他们不想让外界知道,因为这会颠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视频突然中断,屏幕上恢复了探测器的实时画面。林野看到“蜂鸟”已经进入了V型星云的第一条旋臂,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这里的暗物质浓度是地球附近的一千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他抓起桌上的U盘,插入操作屏的接口。屏幕上弹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老陈记录的所有数据,包括他拍摄的V型造物的照片。照片里,那个造物悬浮在星云的核心区域,呈现出完美的V型结构,表面布满了复杂的纹路,像是某种文字。
“林工,探测器传回新的图像!”小夏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震惊,“你看!”
林野抬头看向主屏幕,画面里,“蜂鸟”探测器正飞越V型造物的上方,造物表面的纹路突然亮起,发出蓝色的光芒。紧接着,探测器传回了一段音频信号,经过处理后,变成了一段有规律的声波——那是一段音乐,旋律简单却优美,像是在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就在这时,观测舱的警报声突然响起,红色的警示灯照亮了整个房间。林野看向轨道参数面板,上面显示“北斗-Ω”空间站正在被一股未知的引力拉扯,朝着V型星云的方向移动。
“地面控制中心,这里是‘北斗-Ω’,我们遭遇不明引力牵引,请求紧急支援!”林野按下紧急通讯按钮,却发现通讯信号已经中断,屏幕上只剩下一片雪花。
他看向舷窗外,V型星云的两条旋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靠近,银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空间站。林野突然明白,老陈说的没错,V型星云不是漩涡,而是一个门——一个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而他们,已经站在了门的前面。
第二章:共振频率
空间站的震动越来越剧烈,林野死死抓住操作台前的扶手,目光却离不开主屏幕上的画面。“蜂鸟”探测器已经绕着V型造物飞行了三圈,传回的数据显示,这个造物的材质不属于任何已知元素,表面的纹路每秒钟都在变化,像是在回应探测器发出的信号。
“林工,生命维持系统的压力在下降!”小夏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哭腔,“我们的氧气只能维持四个小时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快速调出空间站的系统面板,发现除了通讯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其他设备都还在正常运行。这说明引力牵引并没有对空间站造成结构性破坏,只是干扰了信号传输。
“小夏,你去检查备用通讯设备,我来尝试联系‘蜂鸟’探测器。”林野按下通讯器的通话键,“如果能和探测器建立直接连接,或许我们能通过它获取V型造物的更多信息。”
他转身回到操作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弹出“蜂鸟”探测器的控制界面,他尝试发送指令,却发现探测器的信号正在逐渐减弱。林野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探测器的能源只能维持六个小时,一旦信号中断,他们将永远失去了解V型造物的机会。
就在这时,操作屏上突然弹出一个新的窗口,里面是一段陌生的代码。林野的目光被代码吸引,他发现这段代码的结构和V型造物表面的纹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由V型符号组成的序列。
“这是……”林野的手指悬在键盘上,突然想起老陈视频里说的话,“那个造物在向地球发送信号。”
他尝试将代码输入探测器的控制程序,奇迹发生了——原本正在减弱的信号突然变得稳定,屏幕上出现了一行新的文字:“共振频率:432Hz”。
林野的瞳孔骤然收缩,432Hz——这是人类音乐中最接近宇宙共振的频率,也是老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