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天地有五仙-《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宣和六年的秋意,比往年来得更深一些。

  忘机庐内,清风徐来。

  卷起竹林间几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复又悄然落下,平添了几分萧瑟与宁静。

  桃山顶上的那颗半灵植桃树的叶子多年来第一次落尽,只剩下虬结的枝干指向苍穹,积蓄着力量,静待来年春日再度生发。

  “三叔,抱......”

  粉雕玉琢般的小女童,迈着一双小短腿,自远处踉跄跑来。

  其声清脆,如似银铃,打破了此间的安然。

  三年前林娘子安然生产,诞下一女童。

  千里之外的林冲写来书信,名为朝英。

  陈安只觉有些巧合,却也没太过多想。

  从静坐中回神,看着眼前这个在自己眼下长大的小女童眼中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

  他缓缓起身,将其揽入怀中,轻轻掂了掂。

  小丫头咯咯直笑,双手环住他的脖颈,不哭不闹,甚是乖巧。

  时迁瞧着眼前这般温馨一幕,那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虽说早就知晓羽鹤是陈浊所驯养的异兽,可毕竟非人,难以叫人百分百信任。

  再加上林朝英这小姑娘生的可爱,在山庄里的地位非同一般,几乎是众人的掌心宝,时迁自然也不能例外。

  “将东西送到后山书房便是。”

  陈安抬头看了看他,温声吩咐。

  “你这一趟往返辛苦,放过之后就先去歇息着吧。”

  “是,门主。”

  时迁应了一声,提着几个沉重的包裹,转身朝着后山那座专门用以藏书的精舍行去。

  这么些年下来,他早就习惯了陈安的行事风格。

  自然也知道什么事该问,什么事不该问。

  陈安抱着朝英在湖边玩耍了一阵,看湖中锦鲤嬉戏,又指着天上羽鹤盘旋的身影,逗得小丫头欢笑不绝。

  直到她玩得乏了,有些昏昏欲睡,陈安方才将其交予一旁从湖边站起等候多时的白猿悟空。

  “悟空,好生看着,莫让她摔了。”

  “好。”

  悟空人性化的点了点头,口中发出一道有些生涩的话语。

  随后小心翼翼的将朝英抱在怀里,寻了一处向阳的草地坐下。

  那般熟稔样子,倒也像模像样。

  交代完这事,陈安方才掸了掸衣衫上的微尘。

  转身踱步,自往后山书房而去。

  ......

  这两年间,陈安遣长生门下弟子四处搜罗奇闻异志、古籍孤本。

  不断累积下来,便也有了这里汗牛充栋的藏书。

  而这座专门建造在山野深处的书房,与其说是书房,倒不如说是一座小小的藏经阁。

  内里书架林立,分门别类地存放着无数真真假假的神话鬼怪传说、乡野怪谈话本。

  陈安缓步走入其中,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墨与陈旧纸张混合的气息,叫人心神宁静。

  径直走到书案前,时迁带回来的那几个包裹已然被解开,内里书册齐整的摆放在桌面上。

  陈安随手拿起一卷书册翻看,封面上写着【金刚不坏神功】。

  言辞夸张,吹嘘修成之后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他只看了一眼,便知是江湖武夫的夸大其词之语。

  和江湖上广为流传的铁布衫之流并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不禁摇头失笑。

  复又拿起另外几本,或名为【白日飞升要诀】,又或是叫作【点石成金术】。

  无一例外,都是些粗制滥造的伪作,内里道理错漏百出,不堪入目。

  “唉,这世道……”

  陈安将手中书册随手放下,心中悠悠一叹。

  “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想要从这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寻得一二真法,当真是难上加难。”

  他愈发觉得,似蓬莱仙山、桃花源、西王母天宫这般自古流传的福地秘境,或许才是寻觅前人遗留最为靠谱的途径。

  这些年来的闲暇时间,陈安同样从无数游记、杂谈、地方志当中搜集了不少相关的线索。

  可终究只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没有确切的实证下,他不想亲自动身。

  目光流转,他又看到了一卷记载着始皇帝派遣徐福出海,为求长生仙药之事的残破书册。

  “长生药……”

  陈安对此不置可否。

  此事孰真孰假,犹未可知。

  纵使为真,恐也没长生那般夸张,多不过是延寿一二年月。

  而且此刻历经千载光阴,怕也早已药性散尽,化作凡物了。

  况且,此事还牵扯到那座千古一帝的陵寝。始皇陵何其凶险?

  内里机关重重,更有水银为江河,传闻夺天地之造化,非人力可探。

  “明教那些余孽,当真是不自量力。”

  陈安缓缓摇了摇头,为那些人的无知感到几分可笑,随即便将此事抛在脑后,不再多想。

  略作歇息,他又翻开了另一叠由林冲遣人自西北送来的书册。

  这些皆是二哥在平日征战、剿匪之时,从那些被剿灭的世家豪族、山匪巢穴中所缴获的孤本秘籍。

  其中大多亦是些凡俗武学,虽有精妙之处,却也入不得陈安之眼。

  可就在他即将尽数翻阅完毕之时,指尖却忽然一顿。

  只见在那叠书册的最下方,静静躺着一卷由数片古朴竹简编撰而成的书卷。

  简色泽深沉,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触手温润,非是凡品。

  而其上所镌刻的文字,更是奇异。

  既非当世篆文,亦非前朝隶楷,其字形扭曲,笔画繁复,形如鱼虫鸟兽,古拙而神秘。

  如果猜的不差的话,这应该是古老时分的文字——

  鱼虫鸟篆!

  陈安心头微动,将竹简铺开。

  经过这些年的埋头研究,他早就把先秦古老时期的种种文字铭记在心。

  对于这种时常出现在道家经书里的字迹,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况他还有种种天赋加身,纵然是失传的甲骨文,也能猜出大半。

  神念探出,细细辨认着其上每一个文字。

  一炷香的功夫过后,一篇古老的文章,便也清晰无比地映照在了陈安心湖内里。

  那短文并无名目,也不是阐述修行之理,而是论及仙道区别。

  “……天地有五仙,曰天仙、曰神仙、曰地仙、曰人仙、曰鬼仙。修真悟道,各有其门,若能勘破大道,皆可得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