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仙人也救不了世界-《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山野青石路。

  积雪消融又凝固,渐成顽冰。

  林灵素手不持物,背负于后,拾阶而上。

  冬日寒风吹拂,须发飞舞、衣衫猎猎,远远望去,显得仙风道骨的同时,又有几分贵气逼人。

  “堂堂太极先生,妙真道宗师,竟居于如此山野,何苦?”

  遥望山头那在松枝挂雪中,显得愈发荒芜的小小庙观。

  林灵素故地重游,心境却与几月之前,已是截然不同。

  彼时,他孤身一人入汴京,却屡遭冷眼,身无余财,狼狈不堪。

  被逼无奈,借宿飞云观。

  可眼下里,他却已然是当今天子座上之宾。

  一言一行,皆能引得满城风雨。

  前后差距,直叫人感叹世事际遇之无常。

  一路登行而上,抵至于飞云观门前。

  “却也不知,那小子当下再见我,又该是如何一副光景?”

  “却是要问问,当初离别之言,信了可否?”

  脑海里闪过那道年轻人身影。

  林灵素嘴角微翘,上前一步,朗声道:

  “故人来访,不知白云道长可在观中?”

  吱呀一声。

  观门被从内里拉开一道缝。

  小道童清风探出个脑袋,看清来人,怪叫了一声:

  “是林道长!”

  “道友不在宫观之中忙碌,何故有空到访我这荒山小观?”

  不多时,白云道人亲自将其迎了进来,两人在院中石桌前坐定。

  清风从屋里取出些桂花糕并茶水,放至二人眼前。

  “唉——”

  “事务繁多、千头万绪,终是不得片刻清闲那。”

  林灵素笑着摇了摇头。

  脸上却不见半点愁容,反倒是自有一股意气风发的喜色内敛其中。

  他抿了一口热茶,也不绕弯子。

  “道兄,你我皆知,当今官家弘道之心甚重,乃是千古未逢之盛事。”

  “我道门若是能抓住此番机会,未必不能将那佛门彻底压下,再度重现汉唐盛景。”

  “贫道今日前来,便是诚心相邀。”

  “道兄你修为精深、医术高明,我愿将这神霄派副教主之位虚位以待。”

  “往后你我二人协力,一同辅佐官家,弘我道脉,岂不快哉!”

  白云道人听着,只随手拿起一块桂花糕,慢慢品着。

  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直到林灵素将话说完,才慢悠悠的放下糕点,拍了拍手。

  “老道我闲散惯了,受不得约束。”

  “这般光耀门楣的大事,便由你们这些年轻人去做好了。”

  林灵素见状,也不再劝,仿佛早有所料。

  复又问道:

  “我那小友陈安,近来可好?”

  “他啊?”

  白云道人笑了笑,似也有对自家这个弟子有几分无奈。

  “其在城外置办了个庄子,一有闲暇便待在那里,也不知究竟是在鼓捣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林灵素饮尽杯中茶,从袖中取出一封制作精美的鎏金帖子,放在桌上。

  “宝箓宫修建将成,不日便将召开大典,贫道广邀同道前来观礼。”

  “还请道兄,将此帖替我转交于他,若有闲暇,不妨前来一观。”

  说完,他便站起身,对着白云道人一稽首。

  “事务缠身,便不多做叨扰了。”

  旋而,转身下山。

  却也当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雷厉风行间,显露出几分不加内敛的锋芒。

  ......

  安竹山庄。

  庭院小亭内里。

  陈安、严华、鲁智深三人围坐。

  各自翻看着手中尚带着些许油墨热气的崭新书册,面色讶然。

  书册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

  孙子兵法!

  这是陈安月余之前便开始布置,招揽匠人、告知想法。

  并亲自和他们一同用一个个陶木方块,排版印刷而出的第一本书。

  此刻,新鲜出炉。

  “两位,观我这活字印刷之术,如何?”

  陈安脸上带着笑意。

  鲁智深挠了挠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不明所以。

  严华则是捧着书册,沉默不言。

  而内心,却早已是翻江倒海。

  自家神通对于后世之书无效,陈安于之前闲来无事试验之时,发现了这般规则。

  可缘何如此?

  他却不得而知。

  或许是他的神通只承认在此方时代所流传的书籍,又或是当中有些不为人知的因素。

  陈安眼下无从深入探究原由。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如此轻易的放弃了脑海中庞大的后世书册。

  做些尝试,或有可能。

  而他能想到最好的试验方法,便是借他之手,将其流传于世。

  或许等个三年五载,亦或二三十年之后。

  到了那时回头再看,便会有些新的惊喜。

  对于当下年方二十二,且立志要修得长生的陈安而言。

  这些时间,并不算什么。

  于是乎,便有了这活字印刷术。

  “此术......”

  “此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严华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喃喃自语。

  “往后,我会在汴梁开办书行,将过往大户豪门束之高阁的典籍印刷成册,广传天下。”

  陈安徐徐说道。

  缘何世间王朝一次又一次的兴盛覆灭,逃不过百年周期律?

  究其原由,无非是“生产力”三字。

  可生产力又从何而来?

  归根结底,还是“民智”。

  民智不开,便碰撞不出先进的思想。

  没有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也没有足够多的识字人才作为基础。

  那所谓的发展生产力,也不过是空中阁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故而,哪怕陈安日后真个是修成了神仙。

  挥手间便可以凭空生产出无数的粮食,叫天下人人能够吃饱。

  可到了那时,这个时代当真就能变得更好?

  怕也不见得如此。

  故而,与其用外力去强行改造。

  倒不如让此方世道的底层百姓们去自己觉悟,进而去为自己争取利益,

  乃至于,理所应当的——

  革命!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此二字从不是上一世新时代才出现的词汇,而是从老祖宗开始便流传在身体里的血脉基因。

  陈安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提前埋下一颗种子。

  当亡国灭种的危机来临之时,在血与火的浇灌下,这颗种子便会飞快的长成参天大树。

  而这,也算是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吧。

  “啪!”

  鲁智深把手中的书册往桌上一丢,摇着头道:

  “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洒家着实是看不懂,头疼!”

  陈安闻言也笑了,摆手道:

  “无妨,一将勇,则三军猛。”

  “大哥你天生神力,勇武绝伦,可做那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绝世猛将。”

  “至于这兵法谋略,便交由二哥日后好生钻研便是。”

  转而抬头看了看天色,他又道:

  “时间尚早,二位兄长修行那门《太上一气混元法》也有些时日,想必或有疑问。”

  “此时不妨说来,我或能解答一二。”

  严华闻言,眼睛顿时一亮。

  鲁智深面露苦色,却也知道这是陈安一番好心,便也硬着头皮听下去。

  清朗而悠扬的声音渐起,回荡在整个庭院当中。

  ......

  旁边的另一处院落里。

  陈安的舅母正与祖母坐在一起,脸上带着几分难色。

  “母亲,您说安哥儿他整日里痴迷于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这可如何是好啊?”

  老太太正闭目养神。

  闻言,脸上笑意潺潺,眼也未睁。

  “而今这世道,当官,未必就是什么好事。修玄,也未尝没有出路。”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我妇道人家,不必多虑。”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呼喊。

  李二郎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嚷嚷叫道:

  “祖母!我也要跟安哥学武!”

  “你敢!”

  管不了陈安,还管不了李二郎?

  妇人当即叉腰,提起身旁的鸡毛掸子,做势便打:

  “今天的文章可曾背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