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再开一道修行路-《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地下丹室,幽暗无光。

  千年尘埃落定,复归清明。

  唯有那半人高的古朴丹炉,此刻在陈安的神念感应下,似也散发出一股跨越岁月的沧桑道韵。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炉身上密密麻麻的古篆文字。

  触感冰凉,陈安却仿佛感受到了当年那位葛仙师于此炼丹之时,此炉曾有过的炽热。

  “哈哈哈......”

  良久后。

  一阵发自内心的轻笑声,打破此间沉寂。

  陈安抚掌而笑,眼中神光湛然。

  暗室千年,幽而复明。

  蒙尘于这方小小丹炉之上的丹经,终于是在今天重现天日。

  而其上所言,正是他苦苦思索,却也一直未能勘破的丹道后续!

  “金石草木,皆有其形,亦有其性。”

  “凡俗丹法,取其形而合药,终是落于下乘,纵然有所成就,亦不过是强身健体、耳聪目明之用,于大道无益。”

  “真丹大道,当舍其形而取其性!”

  “抽山岩之坚,炼以为骨;取古松之韧,锻以为筋。引天风之无拘,涤荡神魂;采幽泉之至静,安宁心神......”

  陈安口中喃喃自语,葛洪丹经总纲在心头流转。

  “以万物之性为基,合炼大药,补益己身。”

  “待到根基圆融,便可借此为引,将自身神念、真气,乃至于本身存在,尽数炼作一点‘金性’。”

  “金性不朽,故而真灵不灭,如此方为金丹大道!”

  默默静立良久。

  直至将这番道理尽数了然于心,陈安方才缓缓睁开双眼。

  一丝难言的感慨,自心头涌上。

  这般丹道至理,在当年晋时那个外丹术盛行的年代。

  那个人人皆求“服食金丹,白日飞升”的荒唐时节,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另类。

  可若是结合眼下已成主流的内丹法来看。

  这却又无异于是给天下所有困于前路的修士,于这末法之时,点亮了一盏明灯。

  再开一世法!

  往后修行,便可不假灵机外物,只求万物之性与己身相合。

  如此法门当前,陈安心头有十足的把握。

  只要再给他些许年月,将此法彻底参悟透彻。

  纵然是不去寻所谓的仙山福地,他亦能于修行之路上再做突破。

  “葛仙人,当之无愧也!”

  他对着丹炉,郑重地行了一礼,以敬先贤。

  复又将目光落在丹炉所载文字的后半部分。

  这般文字则是记着三幅丹方,正是此丹道的具体应用。

  曰【太乙元精丹】,曰【清风涤神丹】,曰【九转还魂丹】。

  皆是不需寻常意义上的灵物,只取来对应之“性”,便可合丹而成。

  “说是炼丹,实则修行。”

  陈安将三幅丹方尽数记下,心头一片清明。

  如此丹道,早已不简单的拘泥于炼丹。

  炼丹便是修行,修行便是炼丹。

  此番得此收获,便已是不枉此行。

  陈安遂生去意。

  不过眼前这丹炉蒙尘已久,既见光明,便且先借来一用。

  想来葛仙师有知,亦也不会怪罪于他。

  “云来!”

  一念及此,体内浩荡真气流转而出,化作一团云雾。

  缓缓升腾间,将沉重无比的丹炉稳稳托起。

  陈安则迈步而出。

  一手负后,一手虚托丹炉。

  姿态从容,飘然若仙。

  ......

  天色渐渐昏沉,山间起了薄雾。

  那为陈安引路的老者,此刻正靠在一棵老树下,不住地向上打量。

  “这后生,怎生还不回来?莫不是当真出了什么事了?”

  他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若是当真不慎掉下山崖,摔得粉身碎骨,老夫可救你不得。”

  正自胡思乱想着,忽闻天际传来一阵清越鹤鸣。

  抬头望去,只见一片巨大的阴影自云雾当中垂落而下。

  下一刻,他便看到了此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幕。

  但见有一青衣道人,单手托着一座半人高的古朴丹炉。

  此刻轻巧万分地站在一只神骏非凡的白鹤背上,自高天缓缓降下。

  衣袂飘飘,不类凡俗。

  “你...你你......”

  老者瞪大了那双浑浊的老眼。

  食指颤抖的指着陈安,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白鹤悬停在空,陈安向下而望。

  瞧着眼前这老者骇然模样,脸上露出一抹狭促笑意。

  “老丈,眼下可信了?”

  “信了!信了!”

  老者连连点头,激动的吞咽着口水。

  却没想到,他葛宣。

  居然在有生之年,有幸遇到了传说中的活神仙!

  “哈哈哈,去也!”

  陈安朗然一笑,不再多言。

  哗——!

  羽翅扇动,狂风呼啸。

  神骏的白鹤发出一声高亢长鸣,载着陈安的身影冲天而起,转瞬间便消失在了茫茫山林当中。

  “祖宗在上!我葛宣今日终于得见神仙,此生无憾矣!”

  老者望着那远去的身影,神情激动,纳头便拜。

  往后时日,回返抱朴庐后。

  他时常与前来探访葛仙师遗迹的人分说今日之事。

  可却无一人相信,只做笑料尔。

  ......

  三日后,江南,建康府。。

  此地乃是六朝古都,自古便是繁华之地。

  纵然比不得汴梁那般天子气象,却也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温婉风韵。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难得偷闲,此刻正兴致盎然地游逛于热闹的市集当中。

  “夫君你看,这莱州虽不比汴梁繁华,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李清照手持一柄团扇,巧笑嫣然。

  赵明诚亦是点头附和,正欲言语。

  忽而,他神色微动。

  似也察觉到了什么,下意识的转头望向前方不远处的一架牛车。

  但见那牛车之上,斜倚着一位气质清冷出尘,神情间却又带着几分慵懒随性的年轻道人。

  其人膝间横着一把古朴青玉节杖,一手提着酒葫。

  正自斟自饮,好不快活。

  赵明诚下意识的拽了拽身旁人衣袖,小声惊讶道:

  “你看,那是谁?”

  李清照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便见那道人好似察觉到她的目光,亦是转过头来。

  遥遥举起酒葫,随之一笑。

  “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