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议和-《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靖康元年的冬日,似乎比往年来得更为漫长而寒冷。

  西路军兵败如山倒的消息,早已如凛冽的寒风一同席卷了整个汴梁。

  金人铁蹄眼看就要踏破太原天险,下一步的就要直指黄河天堑。

  兵临城下的阴霾就像是厚重的铅云,压在汴梁城上下每一个人的心头,惶惶不可终日。

  朝堂上,更是弥漫起一股说不出的情绪。

  往日里那些巧舌如簧、引经据典的文臣言官,此刻通通都噤若寒蝉,说不出半点定国安邦的策略。

  然而,就在这般万马齐喑的压抑当中。

  一封从河北磁州而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便像是道划破沉沉夜幕的惊雷,照亮了些许汴梁城上空的黑暗。

  磁州再捷!

  金国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夜袭磁州城。

  可却被小将岳飞提前发现,早早埋伏之下,杀得金军大败,在城下丢下上千具尸首。

  此消息一经回传,满朝文武,无不哗然。

  压抑了多日的阴霾,仿佛在这一刻被一扫而空。

  短暂的死寂过后,便是山呼海啸般的庆贺声。

  皇宫金殿,每日例行上朝时分。

  先前的那股子死气沉沉的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几分打了鸡血也似的激愤。

  以新任宰相何栗以及太学学正秦桧为首的主战一派,更像是闻到了什么难得机会。

  秦桧当先出班,手捧奏本。

  往日里顾忌身份地位而尚有几分内敛的面孔,此刻满是激昂。

  “陛下!”

  其人声音铿锵,回荡在金殿当中,掷地有声。

  “磁州两战两捷,足以证明金人并非不可战胜!”

  “其东路军连番受挫,士气已泄,正是我大周奋起反击,力挽狂澜的绝佳时机!”

  秦桧目光灼灼,扫过殿中一众神色各异的同僚,言辞愈发激烈。

  “臣以为,当此之时,朝廷应立刻集结京畿兵马,倾力驰援河北,命岳飞将军即刻率部出击!与金人决一死战!”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将这东路金军歼灭于磁州城下,则西路之围自解,京畿之危亦除!”

  “此乃一战而定乾坤之良机,万万不可坐失啊!”

  一番话语,说得殿中不少尚存血性的年轻官员热血沸腾,纷纷出列附和。

  “秦学正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等,附议!”

  可还不等这股昂扬的战意在殿中彻底弥漫开来,以李邦彦为首的主和派。

  便顶着一张张愁苦到仿佛能滴下水来的面容,越班而出。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李邦彦声音沙哑,老泪纵横。

  好似他已然是看到了若是按照主战派之人如此做的话,将来尸山血海、国破家亡的惨状。

  “磁州之胜,不过是仗着地利与些许奇谋侥幸得手,如何能当真?”

  “岳飞所部不过万余,又如何能与金人十数万虎狼之师正面野战?”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那些主战的年轻官员,一双眸子里满是语重心长。

  “诸位只知岳将军据城而守,连战连捷。”

  “又可知西路军全线溃败,金人已围困太原数日,若是跨过太原,饮马黄河的话,与我京畿之地,不过一水之隔?!”

  李邦彦说到此时,声音一停。

  转而对着御座上的周天子,叩首泣拜。

  “依老臣之见,如今我军既已小胜两场,稍挫金人锐气,与其浪战而出,白白叫儿郎送死。”

  “倒不如趁此机会,以此为筹码,遣使议和,许以岁币财货,方是利国利民之策啊!”

  “荒唐!”

  秦桧闻言大怒,当即出言反驳。

  “李相公此言,与卖国何异?!”

  “我大周将士尚在前方浴血奋战,尔等却已在此商议割地赔款,岂不令天下寒心!”

  “竖子安敢辱我!”

  瞬时间,偌大的金銮殿再度化作喧嚣闹市。

  两派唾沫横飞,争论不休。

  如果不是顾忌还有官家在场,怕不是就已经要直接动手。

  最上方,看着这一片纷乱场景。

  本来还因为磁州大捷而稍有舒缓近来愁闷的周天子,此刻只觉头皮抓起,满心都是烦躁。

  那份方才升起的昂扬与快意,又渐渐被犹豫取代。

  秦桧所言的决一死战,固然是慷慨激昂,前景诱人。

  可其中风险,同样不言而喻。

  胜了还好,可若是败了,对于大周而言,绝对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李邦彦所言的议和,虽是屈辱。

  但不得不说,似乎是一条更为稳妥,能让大周度此难关的路子。

  即便不能两国从此相安无事,放马南山。

  可只要给他几年喘息时间,训练兵马,到时候再战必然不会是今日场景。

  两相比较之下,周天子那颗本就疏于政务,一心只求清净无为的修道之心,便也不由自主地偏向了后者。

  “够了!”

  他猛地一拍御座扶手,打断了殿中无休无止的争吵。

  缓缓起身,罕见的显露了几分帝王威严。

  他只是好修道,却不是真成了道士。

  “岳飞忠勇可嘉,于磁州大破金贼,扬我国威,当赏!”

  周天子先是看了一眼秦桧等人,朗声下旨。

  “传朕旨意,擢岳飞为武安军承宣使,领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赏金千两,绢千匹!”

  主战一派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喜色。

  纷纷侧耳倾听,等待接下来的圣旨。

  可还不等他们高兴片刻,就听周天子的话锋陡然一转。

  “然我大周当今国库空虚,兵力疲敝,不宜再兴大战。”

  潺潺目光落在了李邦彦等人身上,声音平淡。

  “议和之事,亦不失为一良策。”

  “众卿,且议一议,当遣何人为使,赴金营一行?”

  此言一出,秦桧脸上的喜色瞬间凝固。

  怔立于殿中,望着御座上那道看似威严,实则早已失了锐气的身影。

  只觉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自心底升腾而起,遍行周身。

  一场血战换来的喘息之机,终究是未曾化作雷霆反击,反倒是成了苟安一隅的筹码。

  这天下,怕是......

  完了!

  秦桧似乎现在有些理解。

  缘何陈安那般大才,始终隐于山野,不入朝堂。

  这般天下,这般国君,不配!

  “我来!”

  “既然没人想去,那我去做这个议和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