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和尚与少年,金灯法-《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光阴几度转,追不上流年。

  西北边陲。

  一处简陋的校场,风沙卷着雪沫,刮得人脸生疼。

  持枪的汉子头戴斗笠,身披铁甲,于场中肃立。

  四周横七竖八倒着一片身影,刀枪散落遍地,哀嚎声此起彼伏。

  “服了,林司马,我等心服口服!”

  “林司马武艺高强,我等日后,必对司马马首是瞻!”

  一个看似头目的军汉强撑着从地上爬起,对着场中的身影抱拳高呼,脸上满是敬畏。

  周遭众人,亦是纷纷附和不已。

  “司马不愧是曾做过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人物,就也不知日后,可否能指点我等一二?”

  “好说,日后同在一军效力,皆是自家兄弟,林某必不藏私!”

  林冲抱拳回礼,看着此间被他尽数折服的兵将,思绪却已飞远。

  来到此地月余,已经渐渐站稳脚跟。

  正如三弟之前所言,这里虽然说地处两军交战的最前沿,看似凶险。

  但实则西夏经过之前的拉扯,国力连年衰弱,眼下已然是有几分强弩之末的感觉。

  防守艰难,更别说主动出击。

  而大周一方,却有诸多兵马云集于此,种经略、刘经略......

  几多将种门阀俱在,俨然一副要兴大兵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建功立业,就在当下!”

  目光扫过这一片萧瑟的北国河山,林冲满心激愤。

  “就也不知,大哥、三弟,眼下可还安好?”

  ......

  华州,少华山下。

  鲁智深自年关后离开汴京,一路向东,沿途打听。

  终于是寻到了那位“铁臂大侠”周侗的故居,可惜不巧。

  他从邻里口中得知,这位名震一方的老英雄已经在不久之前病故,却是来晚一步。

  鲁智深心中大感可惜,问明了坟冢所在之地。

  便是提着两坛好酒,独身一人前往祭拜。

  荒山野径,孤坟一座。

  鲁智深在坟前洒下酒水,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以敬前辈英雄。

  可就在他准备离去之时,身后传来一个着几分警惕的年轻声音。

  “站住!”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鬼鬼祟祟?!”

  话音未落,一道劲风便从身后袭来。

  鲁智深也不回头,只是转身反手向后一探,就轻易的将来人拳头牢牢抓在掌心。

  抬头一瞧,发现居然是个身穿粗布衣衫的半大少年。

  他看到自己的一击被挡下,也不显慌乱。

  而是另一只手化掌做刀,直朝鲁智深手腕劈来,想要以此解围。

  鲁智深嘿然一笑,生了些许兴致。

  松开手,便想同这少年人玩玩。

  拳脚呼啸,你来我往。

  那少年虽然看上去年岁不大,但却是拳法刚猛。

  一招一式间,皆是战场上与人厮杀的路数,凶厉的很。

  然而鲁智深任凭他如何进攻,整个人脚步都不曾移动半点,只用一只手便将所有攻势化解。

  十数招过后,少年累得气喘吁吁,额头见汗。

  鲁智深连大气都不喘一下。

  “行了,行了,不打了!”

  他摆了摆手,脸上带笑:

  “洒家也不是什么歹人,只是久闻周侗老前辈的威名,特来拜会,没想到他已经病故了。”

  少年闻言,攻势一顿。

  脸上顿时露出几分羞赧,挠了挠头。

  “原来如此,是小子错怪大师了。”

  鲁智深摆摆手,也不在意,转身便想离去。

  近来听闻京东东路出了个甚么‘呼保义’、‘及时雨’的人物,在江湖上名声不小。

  既然眼下拜访周侗无果,那便顺道去瞧瞧此人也好。

  少年见他要走,却是有些急。

  赶忙大步上前,将他匆匆拦下。

  “不瞒大师,家师便是周侗。”

  “小子方才不知大师是来祭拜家师,无礼冒犯。”

  “大师若不急着走,不若便请移步小子家中,容我备下些薄酒,也好让我赔个不是!”

  鲁智深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觉得这少年虽年岁不大,但行事有礼有节,一身本事也不差。

  颇合他的性子,便也畅快同意。

  两人并肩而行,互道姓名。

  “洒家法号智深,俗家姓鲁。”

  “小子岳飞,见过鲁大师。”

  ......

  东观,藏书库。

  这里早已不复月余前的破败模样。

  蛛网、尘埃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混乱的书卷被齐整的摆放在书架上。

  陈安特意请来匠人,让他们四壁上多开了几扇窗户,使得内里光线充足,明亮一片。

  作为东观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他便也索性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办公房。

  眼下陈安的桌案之上,正放着一本他刚从故纸堆里翻找出来的古朴书籍。

  书页泛黄,带着虫蛀的痕迹。

  封面上,用古篆写着几个大字——

  《太阴月华金灯观》。

  求仙问道,古来皆有。

  从秦皇派遣徐福访问仙药,到汉武刘彻造承露仙盘,再到魏晋嗑药成风......

  从上至下,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寻仙热潮。

  几百年时间下来,也不知道多了多少由民间胡编乱造、臆想而出的修行法门。

  陈安在整理东观藏书的这段时间里中,辨别了太多太多伪经、假法,几乎都快要成了鉴法专家。

  经过这么一遭之后,他才有几分明白——

  缘何清虚子那些散修们,会苦求一法而不得。

  同样也明白了,为什么赵尹生会把这些东西,通通视作垃圾,弃之如履。

  无它。

  假传万卷书!

  但好在一番忙碌下来,也并非是全无所获。

  眼前的这门《太阴月华金灯观》,便是陈安从无数假经当中淘出来的真法。

  其乃是一门有些特殊的法器术法,属于比较罕见的神魂类法门。

  修行此法之前,需要银为主材,辅以金、铜、铁等材料,打造一盏特制的“月华金灯”。

  灯成后,需以自身真气日夜洗练,进而使其与自身气机相连。

  然后便要以酥油、鲸油等物制成灯油,作为必备燃料。

  而前面这些都是修行前的准备,最关键的一步在于点灯!

  要以修士自身神魂为引,沟通天上太阴,进而引来月华燃起一捧跳动不休的【太阴冷焰】。

  一旦成功点燃,此灯便可长燃不灭。

  在不被外力摧毁的情况下,施术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可通过神魂沟通此灯,借其火焰来施展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火行之法。

  不过缺点就是白天的时候威力大减。

  且灯焰强弱还会随月相变化而递增、递减。

  虽有缺陷,但瑕不掩瑜。

  可以一试。

  “我眼下所学之法,无论是召云、寄杖、御物,亦或是那门金光咒。”

  “全都是偏于辅助、防护、奇袭,终究是缺了几分正面攻攻伐之力。”

  陈安坐定在桌,寻翻开书页。

  古朴的篆文跨越不知多少年的光阴,浮现在他的眼前。

  “若能修成此法,那便恰好可以补充我眼下攻伐手段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