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重开丹道的葛仙人-《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坏了,这可如何是好!”

  乾明道人站在山崖边不住对岸眺望,心急如焚。

  若是这位师弟出了什么差错,他如何同师长交代?

  却也是,年纪轻轻的寻什么仙呢!

  十多年前,这条路还未曾断绝的时候。

  自家师叔便曾上去探索,回来之后便疯魔了也似,烧汞炼丹。

  看着都叫人心悸的丹药一把把往肚子里吃,结果没几年整个人就不成人形。

  死了之后,尸身都不腐。

  宫观里有人说师叔是尸解成仙了,乾明确是知道,他是吃丹把自己吃死了。

  就在他心中暗自感伤的之际。

  忽然看到半空有道白色身影破开云雾,划过天际。

  “哪里来的羽鹤?”

  下一刻,就见一人影踩在鹤背之上。

  双手背负,青衫翻飞,飘然而下。

  “你...你是人?”

  乾明道人惊了,整个人下意识的往后跳去。

  “师兄,没事吧。”

  陈安稳稳落在地面,将乾明扶起。

  “我无事,你可有什么收获?”

  “略有所得。”

  “丹方三幅,修不成的术法两道?”

  乾明语重心长的告诫:

  “师弟,丹药有毒,听我一句劝,人生还长,莫要轻易尝试。”

  “我不一样。”

  陈安瞧着他,忽而一笑。

  不是丹药有毒,而是以往炼丹的人少有真气,无法祛除毒性。

  身后。

  羽鹤鸣啼,振翅重归高空。

  一旁丛林簌簌发响,钻出一只矫健猿猴。

  献宝也似的递上两颗桃子,表面露水不曾消,可见绒毛。

  “你这猢狲,也知来献宝......”

  陈安一笑,取来一颗桃子放在乾明手中,转身潇洒下山。

  猿猴相随,羽鹤伴飞。

  “仙人乎?”

  乾明道人两眼迷茫,旋而握紧手里的桃子摇头。

  “求仙问道的都死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仙。”

  “许是些江湖武功、奇人异术?”

  ......

  “这位葛仙人果然有些门道!”

  “兴许还真让他练成了那传说中的九转金丹,服食登仙了也犹未可知。”

  陈安踩着山石,原路返回。

  心头里思绪激荡不已。

  今日的见闻,着实是给了他诸多惊喜。

  早在魏晋时期的修道人葛洪,便已经察到天地灵机的衰落。

  同时也提前预知到了在如此大势之下,过往以种种外物为主材来炼制丹药的外丹之法,必将走向没落。

  于是乎,其人便四处走访名山大川,搜罗古时丹法。

  将其尽数掌握、理解之后,又大刀阔斧的将其推翻。

  然后再在它的基础上,重新尝试构建出一条在末法时代,却也同样可行的炼丹之路。

  而这些经历,便通通以简练文字的方式,记载于方才抱朴峰的那面石壁上。

  许是那时这位葛仙人尚且年轻,这般想法也只是初步提出,还没有经过完善。

  可尽管如此,陈安却已经能从中窥见到一点颠覆过往的浩大气象。

  “金有金性,水有水性...土石草木,乃至天地万物,皆有其性。”

  “无论古今当下,丹法皆取其形而炼之,难成大道。而在那位葛仙人的想法里,则是要舍其形而取其性。以来合炼大药。”

  “妙哉!怕也只有如此炼丹之法,方才能称得上是一声丹道!”

  只可惜,石壁上得来的内容不全,只有只言片语的总纲。

  想要得以窥见全貌,怕还是得日后走访山河。

  进而将葛仙人当年所隐居炼丹的地方尽数探寻一遍,兴许会有所收获。

  陈安将此事按在心里不表。

  而除此之外的收获,便是那三方、二法了。

  生肌丹能加速伤势愈合,明神丹可以使人心思通明透彻,与先前的清净散效用类似,但效果却要翻上数倍。

  至于辟谷丹也就不用太过多说,服用一丸,可抵三五日日常所需。

  而那控火、引水两门术法,顾名思义。

  既是辅助炼丹的法门,同样是两门不可多得的五行术法。

  想到这里。

  陈安心念一动,伸手往前一点。

  便见一捧月白色的太阴冷焰,自他指尖飞出。

  不再是之前那般直来直去,没什么变化的样子。

  而是如似生了灵性一般,在半空中化作一只只简陋的焰雀,追逐嬉戏,盘旋飞舞。

  眨眼间的功夫又聚拢成一团,倏忽没入他的指尖,消失不见。

  “不错,不错。”

  “有了控火之术,我再操控这灯焰便总算是多了几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般死板了。”

  一趟抱朴峰之行,所获颇多,陈安满心喜悦自不言说。

  抬起衣袖擦了擦手里那颗悟空摘来的桃子,送入口中轻轻一咬。

  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爆开。

  紧接着,似也有一点淡淡温润力量顺着喉咙,落入腹中。

  “咦!”

  陈安的眼神,陡然一亮。

  “灵果?”

  “说不上,但有了那么一点苗头。”

  ......

  两日后。

  抱朴峰上的一片断崖。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站在一旁,仰头眺望。

  便见有一道矫捷的身影如似猿猴般跳跃在山崖绝壁之上,将一颗生长在岩石缝隙里的瘦小桃树挖出。

  白云道人余光微瞥,落在一旁的老友元元道人身上,神色戏谑。

  “这树怕是有几分不凡,许便同古经中所记载,是如同西王母宴会上仙桃一般的物种,天下罕见。”

  “你就当真舍得,让他这般给刨了去?”

  元元道人神色平静,望着那道身影,缓缓摇头。

  “其生于山野、沐浴天地,本就是无主之物,又何来舍与不舍得?”

  “更何况,这偌大九华山里,光是佛道两派的修行人便不下百余数。可几十年过去却无人能发现其神异。”

  “令徒一来,便有所得。想来,这便是他的机缘所在了。”

  白云道人呵呵笑着,出言打趣:

  “几十年不见,我倒是不曾想到,当初那个一怒之下弃道投身军伍,发誓要去夺回燕云的愣头青。”

  “如今,竟然还真教你给修出些道理来了。”

  元元道人闻言,脸上不恼。

  只是平静的望着远方云海,悠悠兴叹。

  “久在山野,也见过生死,当年的那点执念,早就都放下了。”

  “是啊。”

  白云道人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同样发出一声喟叹。

  “也该放下了。”

  自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迄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八十年。

  曾经的汉家故土,早已满是腥臊。

  乡音不再,汉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