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圈子思考-《从窑洞到省府》

  雪夜格外静谧。李泽岚坐在书房的窗前,手里捧着那本1972年版的《资本论》,目光却落在窗外——路灯下的积雪泛着柔和的光,偶尔有车辆驶过,留下两道清晰的车辙,又很快被飘落的新雪覆盖。白天和林豆豆他们聚会的场景,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回放,让他忍不住对“圈子文化”有了新的思考。

  这段时间在北京,他听了不少关于“圈子”的议论——有人说“圈子就是靠关系走捷径”,有人说“没圈子在京城寸步难行”,也有人说“圈子里都是利益交换,没什么真心”。之前他对这些说法半信半疑,直到接触了林豆豆和他的朋友,又想起苏晴提起的那些“红二代”故事,才慢慢觉得,“圈子”本身或许没有那么绝对的“好”与“坏”,关键要看圈子里的人,以及彼此相处的底色。

  他想起苏晴曾跟他说过苏明远的老战友——那位老将军的儿子,没有靠父亲的光环进体制、谋高位,反而一头扎进了山区,搞起了“教育帮扶”,在偏远县建了三所希望小学,还组织城里的老师去支教。苏晴说,那位“红二代”每次跟苏明远聊天,聊的都是“怎么改善山区教学条件”“怎么让孩子有学上”,从未提过“找关系”“要资源”的事。还有林豆豆,父亲在央企任职,却对“政治”“仕途”毫无兴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