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考量-《从窑洞到省府》

  青莲镇调研结束的当晚,李泽岚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林薇提交的渔民诉求登记册——字迹工整、分类清晰,连每户渔民的渔船吨位、渔网破损程度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工作显然做得扎实。但他摩挲着页面边缘,眉头却微微蹙着,心里始终萦绕着一丝顾虑。

  这时,周明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明天去岭背镇的调研准备资料:“李县长,这是岭背镇生态旅游项目的信访记录,主要问题集中在景区周边农户征地补偿、民宿审批慢,还有游客投诉的基础设施差……”

  “周主任,坐。”李泽岚打断他,把登记册推到桌对面,“林薇的工作能力没问题,做事细致,对基层也熟,但你有没有觉得,让她跟着长期跑调研,有些不太方便?”

  周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李泽岚刚过三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调研常要深入山村,有时遇到突发情况要在乡镇过夜,或是和农户、施工队一起在田间地头、工地现场解决问题,男女同事朝夕相处,确实容易有不便之处,尤其基层熟人多,难免会传出闲言碎语。

  “您是担心……工作中的不便,或是影响不好?”周明斟酌着开口。

  “都有。”李泽岚坦诚道,“咱们跑调研,经常要走山路、住乡镇,有时和村干部、农户一聊就是大半天,涉及征地、施工这些需要‘扎现场’的事,男同志更方便些。林薇是个好同志,但让她长期跟着风吹日晒跑一线,既委屈了她,也可能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掣肘。”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是否定她的能力,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更适合她发挥专长,咱们需要的联络员,得是能‘扛事’、能‘扎下去’,跟乡镇干部、农户、施工队都能‘打成一片’的男同志,沟通起来少些顾虑,处理突发情况也更灵活。”

  周明明白了李泽岚的意思,心里快速筛选着合适的人选:“您看县政府办的陈浩怎么样?他今年28岁,退伍军人出身,在办里干了三年,之前跟着前任县长跑过基层,熟悉乡镇情况,为人踏实,话不多但做事靠谱,去年还帮着调解过杜步镇的征地纠纷,跟农户打交道很有一套。”

  “陈浩?”李泽岚回忆了一下,印象里是个身材高大、说话干脆的年轻人,上次政府工作会,他负责会场协调,做事有条不紊,没出一点差错,“他有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能不能扛住调研的强度?”

  “有,他老家就是小江镇的,对农村情况很熟悉,退伍回来后还在村里当了半年网格员,帮着处理过邻里纠纷、医保登记这些事,跟各乡镇的年轻干部也都认识。”周明解释道,“而且他体力好,跑山路、熬通宵都没问题,上次杜步镇征地纠纷,他跟着镇干部在村里住了一周,天天上门给农户讲政策,最后硬是把矛盾化解了,农户都很信任他。”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有了谱:“就他吧。你明天一早就跟陈浩说,让他交接手头的工作,后天开始跟着调研。林薇那边,你也跟她好好说,感谢她这段时间的辛苦,就说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更需要她,让她回去后重点跟进阳山鸡销路、渔民渔网补贴这些事,咱们这边有需要农业方面的支持,还会找她对接。”

  “好,我会处理好,不让林薇有想法。”周明应道,心里松了口气——陈浩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既能满足李泽岚“男联络员”的要求,又能胜任一线调研的工作。

  第二天一早,周明先找到了林薇,把她叫到办公室,语气诚恳:“林薇,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李县长对你的工作很认可,说你做事细致、对基层情况熟,帮了大忙。但考虑到接下来调研要重点盯征地、施工这些‘硬骨头’,需要经常扎在乡镇、工地,李县长觉得,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更适合你发挥专长,渔网补贴、阳山鸡电商销售这些事,还得靠你盯着才能放心。”

  林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心里虽有一丝失落,但也知道周明说的是实话——这几天跟着调研,她确实觉得有些不便,尤其是去工地、养殖场时,穿着高跟鞋走山路很吃力,和男农户、施工队沟通时,也总觉得隔着一层。她笑着点点头:“周主任,我明白,能帮上忙就好。回去后我会重点跟进养殖户和渔民的事,有需要随时找我。”

  “谢谢你的理解。”周明松了口气,“李县长说了,以后农业方面的调研,还会请你当顾问,你的工作成果,大家都看在眼里。”

  安抚好林薇,周明又找到了陈浩。陈浩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听说要当李泽岚的联络员,既惊讶又兴奋:“周主任,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绝不给李县长拖后腿!”

  “跟着李县长调研,可不是轻松活,要天天跑乡镇,吃住在村里是常事,还得随时记录问题、对接工作,不能怕苦怕累。”周明叮嘱道,“李县长做事务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