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火种分发-《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我反对!

  头发花白的孙工猛地站起身,手掌拍在桌面上发出闷响,

  部里生产调度局排着队等这台母机救急!”

  “三个重点型号,十九种关键零件卡在精度上!”

  “现在放着火烧眉毛的任务不管,要去搞什么新机床?这是不分轻重缓急!

  会议室里烟雾弥漫,成功试车的喜悦被这当头一棒打得粉碎。

  多数人默默点头,显然认同孙工的观点。

  这是时代的带给他们眼光的局限性。

  这不是说他们刻意和赵四唱反调,而是这个时代强调的就是保生产。

  孙工说的在理,生产调度局的老刘立刻帮腔,

  咱们千辛万苦把母机搞出来,不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瓶颈吗?”

  “先稳稳当当干半年,把欠账还上,再考虑别的也不迟。

  新机床是纸上谈兵!周期长,风险大!”

  “到时候生产任务完不成,新机床也没搞出来,怎么交代?

  质疑声此起彼伏。李副部长和周主任沉默地抽着烟,没有表态。

  赵四平静地等声音落下,环视一周:既然要算账,我们就好好算一算。

  他拿起粉笔,在粗糙的黑板上划出两条线:一条路,用母机直接生产零件。三个月,最多完成七个急件。

  另一条路,他画出一条向上的曲线,用这三个月制造核心模块,交给哈齿厂。他们现有的设备改造后,一年可以多生产三百套合格齿轮。

  他转身面对孙工:孙工,您说哪条路更划算?

  孙工张了张嘴,还没说话,赵四已经继续:而且这不是一次性的。核心模块可以持续产出,惠及更多工厂。

  你这是理想主义!孙工脸色涨红,各厂情况不同,设备各异,你的核心模块怎么保证通用性?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附和声。这个问题确实切中了要害。

  就在这时,赵四感到脑海中熟悉的波动。

  他不动声色地完成签到,一股清晰的概念涌入脑海。模块化功能单元设计。

  所以我们要采用模块化设计。赵四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字,就像搭积木。

  他画出三个方框:精密主轴单元、高精度进给单元、刚性工作台单元。这些都是通用模块。

  接着,他又画出几个小框:各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上专用夹具和辅助装置。

  负责工艺的老工程师眼前一亮:这个思路,有点意思。

  不是有点意思,是必须这么做。

  赵四语气坚定,我们不是在造一台台孤立的机床,而是在构建一个体系。

  他转向李副部长:部长,我请求立即启动火种分发计划。”

  第一步,先攻克这三个核心模块。

  李副部长掐灭烟头,看向众人:表决吧。赞成赵明同志方案的举手。

  会议室里沉默片刻,周主任第一个举起手。

  接着,工艺科、设计科的技术骨干们纷纷举手。

  最后,连刚才反对最激烈的孙工也缓缓举起了手。

  “李副部长一锤定音,火种分发计划正式启动!”

  “老周,你负责协调资源。各处室必须全力配合!

  会议结束后,赵四立即投入工作。他在办公室支起三块图板,分别对应三个核心模块的设计。

  张工,主轴单元的轴承预紧结构要改进。

  赵四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采用我们上次讨论的碟形弹簧组,保证预紧力稳定。

  明白!张工立即在图纸上做标记。

  王工,进给单元的丝杠支撑结构要重新计算。

  赵四走到第二块图板前,母机的加工精度允许我们采用两端固定支撑,这样刚性更好。

  已经算过了,王工兴奋地指着计算书,采用新结构,定位精度能再提高百分之二十!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技术员跑进来:赵组长,后勤说特种合金钢的配额不够了!

  赵四头也不抬:让后勤去找周主任特批。

  就说是我说的,这是火种计划首批核心模块,优先级最高。

  技术员又跑了出去。

  设计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仿佛对整个设计胸有成竹。

  赵组长,您怎么对模块化设计这么熟悉?

  张工忍不住问道,这个理念在国外也是刚刚兴起。

  赵四笔下不停:多看看国外的技术期刊,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总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路子。

  凌晨两点,首批图纸终于完成。

  赵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三位组长说:明天一早就要投入试制,你们先回去休息。

  送走众人后,赵四独自留在办公室。他拿出笔记本,开始规划下一步。

  主轴模块的批量加工需要专用夹具......

  进给单元的装配工艺要标准化......

  工作台的热处理要特别关注......

  一条条注意事项被详细记录。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核心模块的制造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

  第二天清晨,盘古计划工厂内车间里已经忙碌起来。

  母机再次启动,这次它的任务不是试车,而是开始加工第一个核心模块的零件。

  报告!首件主轴箱体加工完成!

  精度检测合格!超过设计标准!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赵四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个定位销孔的精度不够。赵四检查着一个刚加工完的工件,重新调整夹具,把定位面再刮研一次。

  赵组长,老刘不知何时来到车间,语气缓和了许多,是我眼光浅了,你确实有道理。

  赵四微微一笑:这才刚刚开始。

  一周后,首批核心模块的零件全部加工完成,进入装配阶段。

  这天下午,赵四正在指导装配工作,周主任陪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进车间。

  赵明,快来见过钱总工!周主任介绍道,钱总是专门从哈齿厂赶来的。

  钱总工紧紧握住赵四的手:赵组长,听说你们在搞齿轮磨床的核心模块?我们厂等这个等得太久了!

  赵四带着钱总工参观已经装配好的主轴单元:这是首批试制的模块,下周就能运往你们厂。

  钱总工仔细检查着精密的主轴,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们的齿轮加工水平可以直接提升一个等级!

  不仅如此,赵四指向正在装配的进给单元,配上这个,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制造专用的齿轮磨床。

  钱总工连连点头:太好了!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送走钱总工后,周主任对赵四说:看来你的,已经开始发光了。

  赵四望着车间里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精心装配着一个个核心模块。

  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构件,即将奔赴全国各地,在各个工厂里生根发芽。

  这才只是开始。赵四轻声说,我们要让这把火,烧得更旺。

  车间外,夕阳西下。

  但车间内,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仿佛永不停歇。

  每一个精心加工的零件,每一套组装完成的模块,都在诉说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火种分发计划的第一批成果,正在这里孕育、成长。

  它们即将离开这个车间,把精密制造的火种,撒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