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师的马艾国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崇祯有任何回信。
文书也是递了一封又一封,同样石沉大海。
几天过后,等来的只有明军出征的消息。
马艾国叹息一声对工作人员说:“看来崇祯不需要我们,咱们该回去了。”
“首长,咱们就这么回去吗?”工作人员疑惑的问道。
“回去吧,回去商量一下,即便是崇祯不同意,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满清将我族人屠戮掠夺。”马艾国看着紫禁城方向说道。
工作人员点点头。
华夏军的使团扮做商队,再次启程返回南河。
崇祯的一声令下,明军的调动立刻开始。
保定的杨文岳一接到军令,立即带领着手下士卒向通州赶去。
在途中汇合京畿地区调出的十万明军后,杨文岳的手下已经有兵十三万之多,这样的力量面对只有三万的清军即便是打不过,至少自保是没有问题的。
严格来说,崇祯的想法并非不可行,如果明军能够集中兵力,将其中一路的清军击败,再让人把被攻破的关口牢牢守住。
大明未必没有将所有入关的清军全部留下的机会,也能给满清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训。
入关的兵力一旦损失殆尽,满清至少十年之内不敢觊觎关内,之后再腾出手来慢慢消灭关内的反贼,大明也许能够枯木逢春,再次中兴。
可朝代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无一例外的是,每次到王朝末年,官员都会为所欲为,全凭自己的喜恶来做事。
比如这次朝廷某些官员,他们派给杨文岳的十万明军不仅是新兵,竟然还连兵器都不能配发齐全,没人携带的粮草更是只能坚持两天。
杨文岳看见这些如同难民的明军,顿时心都凉了半截。
哪怕是最厉害的将领,看见这种局面也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
但哪怕杨文岳再不情愿,也不敢跟崇祯过不去,更不敢违抗圣旨,只能硬着头皮向通州方向进军。
“报!我军斥候在二十里外发现大量明军!”
阿布泰听到汇报,嘴角勾出一抹满意的微笑。
“七叔!他们来了!”豪格猛地喊道。
阿布泰点点头,笑着说道:“终于来了,也不枉我们等了这么多天,传我军令!全军备战,待明军进入我军五里范围发起冲锋!”
豪格激动地点点头,就连巴布泰也兴奋起来。
清军的各个士兵早已等的不耐烦了,对他们来说大战意味着战功,意味着财富,他们渴望战斗,也享受鲜血溅潵的感觉。
清晨的天气忽然起了大雾,浓厚的雾气让满清的军队更容易藏匿。
但这一切杨文岳都不知道,眼前的浓雾让他烦不胜烦,这些新征的明军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就将粮草全部吃光。
如果再不赶紧走到通州城,只怕还没有跟清军大战,这些新兵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想着心事,杨文岳的脚步再次加快。
“轰隆隆—!”
忽然的响声让杨文岳一怔,明军的步调都愣在原地。
“地动了?”
“不会吧?这听着也不像啊。”
“......”
在新兵们的窃窃私语中,杨文岳的脸色突然一变,久经沙场的他太知道这是什么声音了。
“列阵!列阵!列阵!”
杨文岳大声高呼,试图让明军从愣神中反应过来。
可还没训练过几天的新兵哪有这个反应速度,他们甚至都还在观望着大雾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有杨文岳手下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反应过来,急忙结成圆桶阵来抵御骑兵的冲击。
骤然之间,清军的鼓声号角猛地大作,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满地的骑兵如同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清兵并在口中高声大呼“杀”。
终于两大军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
清兵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刀光剑影中,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明军在骑兵的冲击下。
明军血肉横飞,哀鸿遍野,像是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倒地,杨文岳的手下军队由于收缩及时,并未遭到清军的冲击,而是被绕了过去。
眼看着明军被屠戮,杨文岳心急如焚。
但此时他被清兵团团围困,没有丝毫精力再去救援那些新兵。
被完全打蒙的新兵在被屠戮过半后,终于反应过来,他们面对着来回穿梭的清军,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溃散。
“跑啊!”
“快逃啊!”
“别杀我,别杀我!”
看着四散而逃的明军,清军岂会手下留情,他们像是入了羊群的恶狼,奋力的斩杀着溃散的明军。
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人站出来组织这些明军抵抗,也许清军不会那么容易将他们全部屠戮殆尽。
或者他们能抱团集中在一起,清军骑兵的冲击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但他们都没有...
于是,除了少数幸运能够逃走的明军,其他的士卒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被清军一一斩杀。
整个战场上,只剩下杨文岳的军队还在勉强抵抗,只是他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杨文岳知道,是时候突围出去了,要不然的话,剩下的这些明军也要被清军全部吃掉。
“突围!向着通州方向突围!”杨文岳当机立断。
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办法,除了通州方向,选择其他的任何方向都难逃一死。
剩下的明军在杨文岳的指挥下,不断与清军碰撞着,每时每刻都有人中刀或者中箭倒下,可他们不能停下。
只能踩着这些还没有死去战友们的身体,向着通州城方向一步一步地挪去。
战场上传来的喊杀声通州城守军也早已听见,但面对厚重的大雾,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城,生怕是清军的诡计。
待到杨文岳的明军挪动到通州城范围之内时,通州城的守军才反应过来。
杨文岳让手下大喊,“我乃保定总督杨文岳,快快打开城门!”
听着一声声急切的喊叫,王鳌永这才让通州城的守军出城接应。
其实也这是阿布泰的计谋,他就不信通州的守军能放任城外的明军被消灭,一旦通州城守军敢开城门,通州是姓明还是姓清真不好说了。
果然,通州城刚一打开城门,清军就如同泥鳅一般,想要挤进城中。
文书也是递了一封又一封,同样石沉大海。
几天过后,等来的只有明军出征的消息。
马艾国叹息一声对工作人员说:“看来崇祯不需要我们,咱们该回去了。”
“首长,咱们就这么回去吗?”工作人员疑惑的问道。
“回去吧,回去商量一下,即便是崇祯不同意,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满清将我族人屠戮掠夺。”马艾国看着紫禁城方向说道。
工作人员点点头。
华夏军的使团扮做商队,再次启程返回南河。
崇祯的一声令下,明军的调动立刻开始。
保定的杨文岳一接到军令,立即带领着手下士卒向通州赶去。
在途中汇合京畿地区调出的十万明军后,杨文岳的手下已经有兵十三万之多,这样的力量面对只有三万的清军即便是打不过,至少自保是没有问题的。
严格来说,崇祯的想法并非不可行,如果明军能够集中兵力,将其中一路的清军击败,再让人把被攻破的关口牢牢守住。
大明未必没有将所有入关的清军全部留下的机会,也能给满清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训。
入关的兵力一旦损失殆尽,满清至少十年之内不敢觊觎关内,之后再腾出手来慢慢消灭关内的反贼,大明也许能够枯木逢春,再次中兴。
可朝代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无一例外的是,每次到王朝末年,官员都会为所欲为,全凭自己的喜恶来做事。
比如这次朝廷某些官员,他们派给杨文岳的十万明军不仅是新兵,竟然还连兵器都不能配发齐全,没人携带的粮草更是只能坚持两天。
杨文岳看见这些如同难民的明军,顿时心都凉了半截。
哪怕是最厉害的将领,看见这种局面也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
但哪怕杨文岳再不情愿,也不敢跟崇祯过不去,更不敢违抗圣旨,只能硬着头皮向通州方向进军。
“报!我军斥候在二十里外发现大量明军!”
阿布泰听到汇报,嘴角勾出一抹满意的微笑。
“七叔!他们来了!”豪格猛地喊道。
阿布泰点点头,笑着说道:“终于来了,也不枉我们等了这么多天,传我军令!全军备战,待明军进入我军五里范围发起冲锋!”
豪格激动地点点头,就连巴布泰也兴奋起来。
清军的各个士兵早已等的不耐烦了,对他们来说大战意味着战功,意味着财富,他们渴望战斗,也享受鲜血溅潵的感觉。
清晨的天气忽然起了大雾,浓厚的雾气让满清的军队更容易藏匿。
但这一切杨文岳都不知道,眼前的浓雾让他烦不胜烦,这些新征的明军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就将粮草全部吃光。
如果再不赶紧走到通州城,只怕还没有跟清军大战,这些新兵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想着心事,杨文岳的脚步再次加快。
“轰隆隆—!”
忽然的响声让杨文岳一怔,明军的步调都愣在原地。
“地动了?”
“不会吧?这听着也不像啊。”
“......”
在新兵们的窃窃私语中,杨文岳的脸色突然一变,久经沙场的他太知道这是什么声音了。
“列阵!列阵!列阵!”
杨文岳大声高呼,试图让明军从愣神中反应过来。
可还没训练过几天的新兵哪有这个反应速度,他们甚至都还在观望着大雾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有杨文岳手下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反应过来,急忙结成圆桶阵来抵御骑兵的冲击。
骤然之间,清军的鼓声号角猛地大作,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满地的骑兵如同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清兵并在口中高声大呼“杀”。
终于两大军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
清兵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刀光剑影中,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明军在骑兵的冲击下。
明军血肉横飞,哀鸿遍野,像是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倒地,杨文岳的手下军队由于收缩及时,并未遭到清军的冲击,而是被绕了过去。
眼看着明军被屠戮,杨文岳心急如焚。
但此时他被清兵团团围困,没有丝毫精力再去救援那些新兵。
被完全打蒙的新兵在被屠戮过半后,终于反应过来,他们面对着来回穿梭的清军,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溃散。
“跑啊!”
“快逃啊!”
“别杀我,别杀我!”
看着四散而逃的明军,清军岂会手下留情,他们像是入了羊群的恶狼,奋力的斩杀着溃散的明军。
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人站出来组织这些明军抵抗,也许清军不会那么容易将他们全部屠戮殆尽。
或者他们能抱团集中在一起,清军骑兵的冲击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但他们都没有...
于是,除了少数幸运能够逃走的明军,其他的士卒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被清军一一斩杀。
整个战场上,只剩下杨文岳的军队还在勉强抵抗,只是他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杨文岳知道,是时候突围出去了,要不然的话,剩下的这些明军也要被清军全部吃掉。
“突围!向着通州方向突围!”杨文岳当机立断。
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办法,除了通州方向,选择其他的任何方向都难逃一死。
剩下的明军在杨文岳的指挥下,不断与清军碰撞着,每时每刻都有人中刀或者中箭倒下,可他们不能停下。
只能踩着这些还没有死去战友们的身体,向着通州城方向一步一步地挪去。
战场上传来的喊杀声通州城守军也早已听见,但面对厚重的大雾,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城,生怕是清军的诡计。
待到杨文岳的明军挪动到通州城范围之内时,通州城的守军才反应过来。
杨文岳让手下大喊,“我乃保定总督杨文岳,快快打开城门!”
听着一声声急切的喊叫,王鳌永这才让通州城的守军出城接应。
其实也这是阿布泰的计谋,他就不信通州的守军能放任城外的明军被消灭,一旦通州城守军敢开城门,通州是姓明还是姓清真不好说了。
果然,通州城刚一打开城门,清军就如同泥鳅一般,想要挤进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