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轩与南宫璃在临渊城的首场宣讲取得了初步成效,街头巷尾开始有人议论改革新政,甚至有几家商号悄悄贴出了“欢迎女子应聘”的告示。然而,好景不长,第二日清晨,城东主街便传来喧哗声——百余百姓围堵在街道中央,高举横幅,神情激动,口中喊着“女子当家,家败人亡”“男人养家天经地义”等口号。
南宫璃闻讯赶来,只见人群中有老有少,男女皆有,不少人面露愤慨,更有几位年长者手持拐杖,怒目而视。她微微蹙眉,却并未露出半分慌乱,反而轻笑着对身旁随从道:“备些茶水点心,抬几张矮几出来。”
随从一愣:“小姐,他们这架势,怕是来闹事的。”
“越是如此,越要以诚相待。”她理了理衣袖,缓步向前,“诸位乡亲父老,大清早的,辛苦了。”
人群中有人冷哼:“你们这些官老爷、贵夫人,哪里知道我们的苦日子?”
南宫璃笑意不减,端起一杯热茶,递到一位白发老者面前:“老伯,您喝口茶润润嗓子,我听您说。”
那老者迟疑片刻,终究接过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眼神中的敌意稍减。
“我们不是来闹事。”一名中年男子开口,声音沙哑,“只是觉得,这政策太急了,压得人喘不过气。”
“怎么个急法?”南宫璃不动声色地问。
“我家开布庄的,原本雇的都是男工,如今你让我们换女工?她们力气小,手脚慢,做出来的布料也粗劣,客人都不满意。再这样下去,我家生意就要垮了!”
“还有我家酒楼!”另一名妇人插话,“以前请的是男厨子,手艺好,客人多。现在非要招女厨,做的菜又咸又淡,客人全跑了!”
南宫璃听着,频频点头,心中已有计较。她环顾四周,朗声道:“诸位可愿坐下来,细细谈谈?我带了点心茶水,咱们边吃边聊,如何?”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虽仍有抵触,但见她态度诚恳,也不好再拒,便陆续跟着她走到街旁一处空地上坐下。
南宫璃亲自为几位代表斟茶,笑盈盈道:“大家说得都在理。改革确实会带来阵痛,但我们要看长远。诸位可否告知,家中生意具体遇到哪些问题?”
那布庄掌柜拿出一本破旧账本,摊开在桌上:“你看,上个月营收比前月少了三成,库存积压,客源流失……”
南宫璃低头一看,果然发现账面上赤字明显,眉头微皱,却未显焦急。她合上账本,抬头笑道:“我有个想法,不知诸位愿不愿听听?”
众人纷纷点头。
“第一,我们可以设立‘过渡期’,允许商家继续雇佣原班人马,同时鼓励他们逐步引入女性员工,并提供培训资源;第二,对于因改革导致短期亏损的商户,可申请临时补贴或低息贷款,缓解压力;第三,若确有技术不足的问题,可由朝廷派遣专业技师指导,提升整体水平。”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真能这样?”布庄掌柜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自然。”南宫璃语气坚定,“改革不是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我们不是要让谁吃亏,而是要让更多人受益。”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若是愿意,我可以安排专家团队协助你们调整经营模式,甚至可以邀请其他地区已成功转型的商家前来交流经验。”
“真的假的?”有人质疑。
“当然。”南宫璃扬手一挥,几名暗影阁成员立刻抬着几个木箱走来,打开后,里面竟是厚厚一摞各地改革试点的案例汇编。
“这是扬州、金陵等地的成功经验汇总。”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个布庄的例子道,“这位店主起初也担心女子效率低,后来通过合理分工、技能培训,不仅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还提高了两成。”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声议论,显然已有动摇。
“你们不是第一批遇到困难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批。”南宫璃站起身,语气温和却坚定,“我们愿意倾听,也愿意帮助。改革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让整个盛元朝变得更好。”
良久,那布庄掌柜终于叹了口气,缓缓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愿意试试。”
“我也愿意!”先前那位酒楼妇人也表态。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原本情绪激动的百姓开始交头接耳,气氛不再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书生模样的人忽然站了出来,皱眉道:“即便如此,我还是担心,女子参政会不会影响朝纲?毕竟自古以来,男子才是治国之本。”
南宫璃闻言,笑意更深:“这位公子,可知去年临渊城堤坝决口时,是谁带队抢修?是李娘子。”
“哦?”那书生一怔。
“她带着一队女子,扛沙袋、搬石块,三天三夜未曾合眼。若非她们及时修复堤坝,半个城的人都要遭殃。”南宫璃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治国,靠的是能力,而非性别。”
众人一片沉默。
那书生思索片刻,终是拱手道:“姑娘所言极是,在下受教了。”
“谢谢公子理解。”南宫璃微微一笑,转身对众人道,“接下来几日,我们会安排专人前来,协助各位落实解决方案。若有任何疑问,随时可至府衙找我。”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作揖,脸上神色已然不同。
待人群散去,赫连轩从不远处缓步而来,嘴角含笑:“不错啊,三言两语便化解了一场风波。”
南宫璃将手中茶盏放下,挑眉道:“哪有那么容易?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顺势?”赫连轩轻笑,“你是早就准备好了吧?”
“当然。”她眨眨眼,“你以为我为什么昨晚翻阅那么多资料?那些改革案例,可不是随便编的。”
赫连轩摇头失笑:“你呀,真是把‘幻影时空镜’用到了极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她得意一笑,“不过,光靠嘴皮子还不够,还得让他们亲眼看到好处。”
“所以呢?”他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所以我打算,请几位已经尝到甜头的商家来这儿办一场‘改革成果展’。”南宫璃眼中闪着狡黠的光,“现场演示女子工坊的产品、讲解管理方式、展示账本变化……让所有人亲眼见证改变的发生。”
赫连轩点头:“妙计。”
两人正说着,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声,转头一看,竟是一群人抬着花轿往这边走来。
“咦?”南宫璃一愣,“这是哪家要成亲?”
“不是成亲。”赫连轩眯眼看了看,“那是‘女嫁男’的婚俗队伍。”
“哦?”南宫璃来了兴趣,“看来改革已经开始影响民间风俗了。”
“是啊。”赫连轩望着那支队伍,语气悠远,“有时候,改变,就藏在最寻常的生活里。”
南宫璃望着那支逐渐远去的队伍,唇角微扬,眼中光芒闪烁。
风起云涌,改革之路仍在继续,但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盛元朝的明天,一定会不一样。
南宫璃闻讯赶来,只见人群中有老有少,男女皆有,不少人面露愤慨,更有几位年长者手持拐杖,怒目而视。她微微蹙眉,却并未露出半分慌乱,反而轻笑着对身旁随从道:“备些茶水点心,抬几张矮几出来。”
随从一愣:“小姐,他们这架势,怕是来闹事的。”
“越是如此,越要以诚相待。”她理了理衣袖,缓步向前,“诸位乡亲父老,大清早的,辛苦了。”
人群中有人冷哼:“你们这些官老爷、贵夫人,哪里知道我们的苦日子?”
南宫璃笑意不减,端起一杯热茶,递到一位白发老者面前:“老伯,您喝口茶润润嗓子,我听您说。”
那老者迟疑片刻,终究接过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眼神中的敌意稍减。
“我们不是来闹事。”一名中年男子开口,声音沙哑,“只是觉得,这政策太急了,压得人喘不过气。”
“怎么个急法?”南宫璃不动声色地问。
“我家开布庄的,原本雇的都是男工,如今你让我们换女工?她们力气小,手脚慢,做出来的布料也粗劣,客人都不满意。再这样下去,我家生意就要垮了!”
“还有我家酒楼!”另一名妇人插话,“以前请的是男厨子,手艺好,客人多。现在非要招女厨,做的菜又咸又淡,客人全跑了!”
南宫璃听着,频频点头,心中已有计较。她环顾四周,朗声道:“诸位可愿坐下来,细细谈谈?我带了点心茶水,咱们边吃边聊,如何?”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虽仍有抵触,但见她态度诚恳,也不好再拒,便陆续跟着她走到街旁一处空地上坐下。
南宫璃亲自为几位代表斟茶,笑盈盈道:“大家说得都在理。改革确实会带来阵痛,但我们要看长远。诸位可否告知,家中生意具体遇到哪些问题?”
那布庄掌柜拿出一本破旧账本,摊开在桌上:“你看,上个月营收比前月少了三成,库存积压,客源流失……”
南宫璃低头一看,果然发现账面上赤字明显,眉头微皱,却未显焦急。她合上账本,抬头笑道:“我有个想法,不知诸位愿不愿听听?”
众人纷纷点头。
“第一,我们可以设立‘过渡期’,允许商家继续雇佣原班人马,同时鼓励他们逐步引入女性员工,并提供培训资源;第二,对于因改革导致短期亏损的商户,可申请临时补贴或低息贷款,缓解压力;第三,若确有技术不足的问题,可由朝廷派遣专业技师指导,提升整体水平。”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真能这样?”布庄掌柜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自然。”南宫璃语气坚定,“改革不是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我们不是要让谁吃亏,而是要让更多人受益。”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若是愿意,我可以安排专家团队协助你们调整经营模式,甚至可以邀请其他地区已成功转型的商家前来交流经验。”
“真的假的?”有人质疑。
“当然。”南宫璃扬手一挥,几名暗影阁成员立刻抬着几个木箱走来,打开后,里面竟是厚厚一摞各地改革试点的案例汇编。
“这是扬州、金陵等地的成功经验汇总。”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个布庄的例子道,“这位店主起初也担心女子效率低,后来通过合理分工、技能培训,不仅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还提高了两成。”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声议论,显然已有动摇。
“你们不是第一批遇到困难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批。”南宫璃站起身,语气温和却坚定,“我们愿意倾听,也愿意帮助。改革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让整个盛元朝变得更好。”
良久,那布庄掌柜终于叹了口气,缓缓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愿意试试。”
“我也愿意!”先前那位酒楼妇人也表态。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原本情绪激动的百姓开始交头接耳,气氛不再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书生模样的人忽然站了出来,皱眉道:“即便如此,我还是担心,女子参政会不会影响朝纲?毕竟自古以来,男子才是治国之本。”
南宫璃闻言,笑意更深:“这位公子,可知去年临渊城堤坝决口时,是谁带队抢修?是李娘子。”
“哦?”那书生一怔。
“她带着一队女子,扛沙袋、搬石块,三天三夜未曾合眼。若非她们及时修复堤坝,半个城的人都要遭殃。”南宫璃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治国,靠的是能力,而非性别。”
众人一片沉默。
那书生思索片刻,终是拱手道:“姑娘所言极是,在下受教了。”
“谢谢公子理解。”南宫璃微微一笑,转身对众人道,“接下来几日,我们会安排专人前来,协助各位落实解决方案。若有任何疑问,随时可至府衙找我。”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作揖,脸上神色已然不同。
待人群散去,赫连轩从不远处缓步而来,嘴角含笑:“不错啊,三言两语便化解了一场风波。”
南宫璃将手中茶盏放下,挑眉道:“哪有那么容易?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顺势?”赫连轩轻笑,“你是早就准备好了吧?”
“当然。”她眨眨眼,“你以为我为什么昨晚翻阅那么多资料?那些改革案例,可不是随便编的。”
赫连轩摇头失笑:“你呀,真是把‘幻影时空镜’用到了极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她得意一笑,“不过,光靠嘴皮子还不够,还得让他们亲眼看到好处。”
“所以呢?”他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所以我打算,请几位已经尝到甜头的商家来这儿办一场‘改革成果展’。”南宫璃眼中闪着狡黠的光,“现场演示女子工坊的产品、讲解管理方式、展示账本变化……让所有人亲眼见证改变的发生。”
赫连轩点头:“妙计。”
两人正说着,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声,转头一看,竟是一群人抬着花轿往这边走来。
“咦?”南宫璃一愣,“这是哪家要成亲?”
“不是成亲。”赫连轩眯眼看了看,“那是‘女嫁男’的婚俗队伍。”
“哦?”南宫璃来了兴趣,“看来改革已经开始影响民间风俗了。”
“是啊。”赫连轩望着那支队伍,语气悠远,“有时候,改变,就藏在最寻常的生活里。”
南宫璃望着那支逐渐远去的队伍,唇角微扬,眼中光芒闪烁。
风起云涌,改革之路仍在继续,但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盛元朝的明天,一定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