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场朝会的风波刚刚平息,新的挑战却又接踵而至。紫宸殿内,晨光初照,赫连轩身披玄色劲装,腰佩长剑,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扫过殿中众人。
南宫璃则站在他身后半步,一袭素衣未改,手中轻握那面看似平凡却暗藏乾坤的铜镜,嘴角含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兵部尚书李慎言率先走出来,板着脸,拱手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讲。”皇帝坐在龙椅上,声音低沉。
“最近改革推行得太激进,民间到处都不安稳,边关的军饷也老是发不下来。臣觉得,这种变革就是乱政的源头,要是不赶紧遏制,恐怕要出大乱子!”
话音刚落,几位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声浪渐起,似要将改革之火彻底扑灭。
赫连轩冷笑一声,往前迈了一步,大声说道:“李大人这话可不对。啥‘动荡’,就是有人故意煽风点火;啥‘发不下来’,更是有些人从中使坏。要不是咱们军队的将士拼命打仗,哪有你们在这儿高谈阔论的份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李慎言脸色微变,正欲反驳,却被一道清脆女声打断。
“李大人还记得去年冬天,粮草被劫的事儿不?”南宫璃慢慢走上前,语气虽然温和,但却很有力量,“当时要不是咱们及时截获密报,三十万大军估计早就断粮了,哪还有现在的安稳日子!”
她手中铜镜微微一转,映出一叠账册副本,摊开于案几之上。
“大家不妨看看,这些账目记录了某些世家私吞赈灾粮、倒卖军需的真实交易。墨迹还是新的,想来各位也该认识自家的印章吧?”
殿中顿时一片骚动。几位保守派官员脸上神色各异,有的强自镇定,有的已然额角冒汗。
皇帝目光微沉,缓缓开口:“此事……可属实?”
李慎言硬撑着镇定,咬着牙说:“空口无凭,怎么能定罪?分明是栽赃陷害!”
“哦?”赫连轩嘴角一扬,“那李大人敢不敢当面对质?我已经请了几位证人,在外面等着呢。”
他说罢,抬手一挥,殿门外立刻走入几名衣着朴素却神情坚毅之人——正是曾受压迫的农户与商贾代表。他们一一陈述被贪官污吏盘剥的经历,句句直指保守派世家。
赫连轩趁机发力,调动战神之魂共鸣系统,气势一下子就上来了,说话都带着几分战场的杀伐之气:“改革的路,肯定到处都是荆棘。但要是一直因循守旧,国家只会越来越糟糕。今天我在这儿发誓——要是改革失败了,赫家愿意用全族的性命来承担后果!”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皇帝亦不禁抬眸,深深看了他一眼。
就在此时,忽有一名开明派老臣起身,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改革虽有波折,但利大于弊。若因此废止,实为因噎废食。”
紧接着,又有一人站出:“老夫亦愿支持改革,望陛下明察。”
“微臣愿附议。”
接连三人表态,犹如推倒第一块骨牌,其余观望者亦纷纷出声,支持之声渐成气候。
李慎言脸色铁青,却无可奈何。他原以为今日能借势打压改革派,未曾想反被逆转局势。
此时,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如此,改革继续推行。若有谁再阻挠新政,便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话音落下,殿中顿时鸦雀无声。保守派众人面面相觑,知大势已去,只得低头称是。
朝会散后,赫连轩与南宫璃并肩走出紫宸殿。阳光洒落,两人脚步稳健,神情从容。
“看来今日这一仗,我们赢了。”南宫璃轻声道。
“还未完。”赫连轩淡淡一笑,“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背后……还有人在。”
南宫璃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白莲山庄那边,沈知寒已有动摇之意。青云书院那边,我也安排妥当。接下来,只需再拉拢几位关键人物,便可稳固大局。”
赫连轩看向远方,目光深远:“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二人一路回府,途中并无多言,却默契十足。街市喧嚣,百姓往来,似乎并未察觉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但在这片安宁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夜幕降临,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南宫璃取出幻影时空镜,轻轻拂过镜面,回溯白日朝会细节。
“你发现什么了?”赫连轩问道。
“那位开明派大臣的书房里,留了一封密信。”南宫璃低声说道,“落款时间是昨日深夜,笔迹陌生,但图腾隐约熟悉……像是某个隐秘组织的标记。”
赫连轩眉头微皱:“神秘组织残余势力?”
“极有可能。”南宫璃眼神一凛,“他们仍未放弃颠覆盛元的野心。”
“那就让他们知道,这天下,不是他们想翻就能翻的。”赫连轩冷冷一笑,指尖轻叩桌面,“明日,我会派人查探那位大臣的行踪。你这边,也要加快步伐。”
“明白。”南宫璃颔首,随即轻叹一声,“只是……皇帝今日的态度,似乎另有隐忧。”
赫连轩闻言,神色微凝。皇帝在朝会上虽最终支持改革,但接过茶盏时指尖颤抖,似有难言之隐。
“他在顾虑什么?”南宫璃喃喃。
“也许是皇权本身。”赫连轩低声道,“改革若成,朝中格局将彻底改变。皇帝……或许也在担心,自己是否还能掌控这一切。”
南宫璃沉吟片刻,忽然笑道:“那我们就让他放心。”
“如何?”
“给他一个理由,让他相信,改革不仅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他的江山。”
赫连轩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你总是比我更快看透人心。”
“因为你太擅长用拳头解决问题。”她眨眨眼,“而我嘛,喜欢用脑子。”
夜风穿窗而入,吹动案头书页翻飞。两人相视一笑,烛光映照下,身影交叠,宛如一体。
屋外,星辰璀璨,夜色深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南宫璃则站在他身后半步,一袭素衣未改,手中轻握那面看似平凡却暗藏乾坤的铜镜,嘴角含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兵部尚书李慎言率先走出来,板着脸,拱手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讲。”皇帝坐在龙椅上,声音低沉。
“最近改革推行得太激进,民间到处都不安稳,边关的军饷也老是发不下来。臣觉得,这种变革就是乱政的源头,要是不赶紧遏制,恐怕要出大乱子!”
话音刚落,几位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声浪渐起,似要将改革之火彻底扑灭。
赫连轩冷笑一声,往前迈了一步,大声说道:“李大人这话可不对。啥‘动荡’,就是有人故意煽风点火;啥‘发不下来’,更是有些人从中使坏。要不是咱们军队的将士拼命打仗,哪有你们在这儿高谈阔论的份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李慎言脸色微变,正欲反驳,却被一道清脆女声打断。
“李大人还记得去年冬天,粮草被劫的事儿不?”南宫璃慢慢走上前,语气虽然温和,但却很有力量,“当时要不是咱们及时截获密报,三十万大军估计早就断粮了,哪还有现在的安稳日子!”
她手中铜镜微微一转,映出一叠账册副本,摊开于案几之上。
“大家不妨看看,这些账目记录了某些世家私吞赈灾粮、倒卖军需的真实交易。墨迹还是新的,想来各位也该认识自家的印章吧?”
殿中顿时一片骚动。几位保守派官员脸上神色各异,有的强自镇定,有的已然额角冒汗。
皇帝目光微沉,缓缓开口:“此事……可属实?”
李慎言硬撑着镇定,咬着牙说:“空口无凭,怎么能定罪?分明是栽赃陷害!”
“哦?”赫连轩嘴角一扬,“那李大人敢不敢当面对质?我已经请了几位证人,在外面等着呢。”
他说罢,抬手一挥,殿门外立刻走入几名衣着朴素却神情坚毅之人——正是曾受压迫的农户与商贾代表。他们一一陈述被贪官污吏盘剥的经历,句句直指保守派世家。
赫连轩趁机发力,调动战神之魂共鸣系统,气势一下子就上来了,说话都带着几分战场的杀伐之气:“改革的路,肯定到处都是荆棘。但要是一直因循守旧,国家只会越来越糟糕。今天我在这儿发誓——要是改革失败了,赫家愿意用全族的性命来承担后果!”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皇帝亦不禁抬眸,深深看了他一眼。
就在此时,忽有一名开明派老臣起身,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改革虽有波折,但利大于弊。若因此废止,实为因噎废食。”
紧接着,又有一人站出:“老夫亦愿支持改革,望陛下明察。”
“微臣愿附议。”
接连三人表态,犹如推倒第一块骨牌,其余观望者亦纷纷出声,支持之声渐成气候。
李慎言脸色铁青,却无可奈何。他原以为今日能借势打压改革派,未曾想反被逆转局势。
此时,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如此,改革继续推行。若有谁再阻挠新政,便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话音落下,殿中顿时鸦雀无声。保守派众人面面相觑,知大势已去,只得低头称是。
朝会散后,赫连轩与南宫璃并肩走出紫宸殿。阳光洒落,两人脚步稳健,神情从容。
“看来今日这一仗,我们赢了。”南宫璃轻声道。
“还未完。”赫连轩淡淡一笑,“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背后……还有人在。”
南宫璃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白莲山庄那边,沈知寒已有动摇之意。青云书院那边,我也安排妥当。接下来,只需再拉拢几位关键人物,便可稳固大局。”
赫连轩看向远方,目光深远:“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二人一路回府,途中并无多言,却默契十足。街市喧嚣,百姓往来,似乎并未察觉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但在这片安宁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夜幕降临,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南宫璃取出幻影时空镜,轻轻拂过镜面,回溯白日朝会细节。
“你发现什么了?”赫连轩问道。
“那位开明派大臣的书房里,留了一封密信。”南宫璃低声说道,“落款时间是昨日深夜,笔迹陌生,但图腾隐约熟悉……像是某个隐秘组织的标记。”
赫连轩眉头微皱:“神秘组织残余势力?”
“极有可能。”南宫璃眼神一凛,“他们仍未放弃颠覆盛元的野心。”
“那就让他们知道,这天下,不是他们想翻就能翻的。”赫连轩冷冷一笑,指尖轻叩桌面,“明日,我会派人查探那位大臣的行踪。你这边,也要加快步伐。”
“明白。”南宫璃颔首,随即轻叹一声,“只是……皇帝今日的态度,似乎另有隐忧。”
赫连轩闻言,神色微凝。皇帝在朝会上虽最终支持改革,但接过茶盏时指尖颤抖,似有难言之隐。
“他在顾虑什么?”南宫璃喃喃。
“也许是皇权本身。”赫连轩低声道,“改革若成,朝中格局将彻底改变。皇帝……或许也在担心,自己是否还能掌控这一切。”
南宫璃沉吟片刻,忽然笑道:“那我们就让他放心。”
“如何?”
“给他一个理由,让他相信,改革不仅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他的江山。”
赫连轩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你总是比我更快看透人心。”
“因为你太擅长用拳头解决问题。”她眨眨眼,“而我嘛,喜欢用脑子。”
夜风穿窗而入,吹动案头书页翻飞。两人相视一笑,烛光映照下,身影交叠,宛如一体。
屋外,星辰璀璨,夜色深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