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简报上的情报后,赫连轩陷入了对‘天字号’的思索。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得赫连轩眉宇间阴影交错。他端坐主位,手中把玩一枚铜符,边缘微磨损,却仍透出一股古旧威严。
“天字号……”他低声念着,指尖轻轻摩挲那枚从南宫璃整理的简报中取出的令符,眼神渐深。
外头传来轻叩门声,一道低沉嗓音响起:“世子,兵部尚书已到。”
赫连轩收起铜符,起身整了整衣襟,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请他在偏厅稍候。”他淡声道,“我随后就来。”
门外脚步声远去,他转身望向窗外,只见月光洒在庭前石径上,碎银般清冷。他闭了闭眼,脑海中浮现出昨日南宫璃递来的那份情报——三名朝堂重臣暗通敌手,彼此之间却并无真正信任,甚至隐隐已有猜忌之意。
“既然你们不愿一条心,那我就助你们各奔东西。”
他喃喃自语,转身大步出门,披风翻飞如猎猎战旗。
偏厅之中,兵部尚书身着便服,神色略显局促。见赫连轩步入,他忙起身拱手:“赫世子。”
赫连轩微笑还礼,落座后亲自斟了一盏茶,推至对方面前:“尚书大人深夜赴约,倒是辛苦了。”
尚书接过茶盏,目光在赫连轩脸上扫了一圈,心里‘咯噔’一下。
“不知世子召老夫前来,所为何事?”
赫连轩不答,只是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茶,随后似是随意开口:“前些日子,有人送来一份供词,说是尚书大人牵涉其中……可有此事?”
尚书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荒谬之言,不足为信。”
赫连轩点了点头,看似挺认同,结果话锋一转:“不过嘛,那人还说,只要肯主动坦白,或许还能保全家族。”
尚书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茶盏边缘微微一颤。
赫连轩看着他,语气依旧温和:“您说是也不是?”
尚书沉默片刻,终是摇头:“世子莫要听信小人谗言,老夫问心无愧。”
赫连轩一笑:“好,那便拭目以待吧。”
他站起身,拍了拍尚书的肩膀,声音压低:“若您哪日想通了,不妨再来寻我。我赫家,向来惜英雄重好汉。”
尚水面色复杂,最终拱手告辞。
赫连轩目送其离去,眸底笑意未达眼底。
翌日午后,御史台官员亦被邀至赫府。这一次,赫连轩换了方式。
他亲自设宴于东园亭中,花香扑鼻,酒水温热。
他端起酒杯,笑眯眯地敬酒,语气那叫一个轻松。
“听说,最近兵部那边出了点事?”
御史台官员神色一滞,随即笑道:“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罢了。”
赫连轩点头:“是啊,我也觉得奇怪,怎么偏偏就传到户部侍郎耳中去了?”
官员眉头微蹙:“户部?”
赫连轩故作惊讶:“难道您不知道?户部侍郎昨日私下与我谈及此事,似乎很担心尚书会牵连到您。”
官员手中的筷子微微一顿,夹起的鱼片落在桌上,溅起一点汤汁。
“他……这么说?”他试探性地问。
赫连轩放下酒杯,正色道:“他说,您若能主动交代,或许还能换得一线生机。”
官员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勉强一笑:“世子说笑了。”
赫连轩却不接话,只淡淡道:“我只是觉得,这世上最怕的不是敌人,而是身边人的背叛。”
官员沉默良久,最终起身告辞。
赫连轩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再次扬起。
第三日清晨,户部侍郎独自踏入赫府书房。
“世子,我今日来,是想问问,兵部尚书到底出了什么事?”他开门见山,毫无寒暄。
赫连轩坐在案后,手中翻阅着一本奏折,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大人何出此言?”
“这几日,尚书闭门不出,御史台也突然变得谨慎起来。”侍郎皱眉,“我总觉得,他们都在防着什么。”
赫连轩放下奏折,缓缓起身:“其实,我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侍郎心头一跳:“什么意思?”
赫连轩走近两步,低声道:“尚书已经招认了部分罪证,并且……指认御史台为主谋。”
侍郎瞳孔微缩:“他疯了?!”
赫连轩叹道:“也许吧。但他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不如搏一把,看看能不能拉个垫背的。”
侍郎的脸色由青转白,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一句话。
赫连轩拍拍他的肩:“大人,您说,现在该怎么办?”
侍郎咬牙思索片刻,最终猛地抬头:“世子,我想知道,若您是我,会怎么做?”
赫连轩笑了笑:“我会先下手为强。”
侍郎怔住,良久,才缓缓点头。
当日晚间,赫连轩独坐书房,窗纸透进几缕残月之光。
他摊开一张密报,上面写着三条消息:
一、兵部尚书昨夜派人秘密联络御史台官员,欲联合反制户部侍郎。
二、御史台官员今晨遣亲信前往尚书府,却被拒之门外。
三、户部侍郎午时突然拜访兵部尚书,对方闭门不见。
赫连轩轻笑一声,将密报丢入火盆,看它化为灰烬。
“人心散了,就不容易聚了。”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春秋策》,翻开扉页,露出夹层中的另一张地图——正是南宫璃昨日发现的那份标注“天字号房”的密图。
他凝视良久,指尖划过那个红色圈出的位置,眼神幽深如渊。
“看来,这场棋局,还没下完呢。”
外头忽有脚步声靠近,他迅速将地图藏回书中,合上封面,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门推开,一名亲卫低声禀报:“世子,线人刚刚回报,兵部尚书府中有异动。”
赫连轩点头:“继续盯着。”
亲卫领命而去。
屋内重归寂静,唯余烛火噼啪作响。
赫连轩站在窗前,望着夜色沉沉的京城,心中却比这夜更冷。
分化已成,乱局将起。
而他,正等着收网。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得赫连轩眉宇间阴影交错。他端坐主位,手中把玩一枚铜符,边缘微磨损,却仍透出一股古旧威严。
“天字号……”他低声念着,指尖轻轻摩挲那枚从南宫璃整理的简报中取出的令符,眼神渐深。
外头传来轻叩门声,一道低沉嗓音响起:“世子,兵部尚书已到。”
赫连轩收起铜符,起身整了整衣襟,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请他在偏厅稍候。”他淡声道,“我随后就来。”
门外脚步声远去,他转身望向窗外,只见月光洒在庭前石径上,碎银般清冷。他闭了闭眼,脑海中浮现出昨日南宫璃递来的那份情报——三名朝堂重臣暗通敌手,彼此之间却并无真正信任,甚至隐隐已有猜忌之意。
“既然你们不愿一条心,那我就助你们各奔东西。”
他喃喃自语,转身大步出门,披风翻飞如猎猎战旗。
偏厅之中,兵部尚书身着便服,神色略显局促。见赫连轩步入,他忙起身拱手:“赫世子。”
赫连轩微笑还礼,落座后亲自斟了一盏茶,推至对方面前:“尚书大人深夜赴约,倒是辛苦了。”
尚书接过茶盏,目光在赫连轩脸上扫了一圈,心里‘咯噔’一下。
“不知世子召老夫前来,所为何事?”
赫连轩不答,只是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茶,随后似是随意开口:“前些日子,有人送来一份供词,说是尚书大人牵涉其中……可有此事?”
尚书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荒谬之言,不足为信。”
赫连轩点了点头,看似挺认同,结果话锋一转:“不过嘛,那人还说,只要肯主动坦白,或许还能保全家族。”
尚书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茶盏边缘微微一颤。
赫连轩看着他,语气依旧温和:“您说是也不是?”
尚书沉默片刻,终是摇头:“世子莫要听信小人谗言,老夫问心无愧。”
赫连轩一笑:“好,那便拭目以待吧。”
他站起身,拍了拍尚书的肩膀,声音压低:“若您哪日想通了,不妨再来寻我。我赫家,向来惜英雄重好汉。”
尚水面色复杂,最终拱手告辞。
赫连轩目送其离去,眸底笑意未达眼底。
翌日午后,御史台官员亦被邀至赫府。这一次,赫连轩换了方式。
他亲自设宴于东园亭中,花香扑鼻,酒水温热。
他端起酒杯,笑眯眯地敬酒,语气那叫一个轻松。
“听说,最近兵部那边出了点事?”
御史台官员神色一滞,随即笑道:“不过是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罢了。”
赫连轩点头:“是啊,我也觉得奇怪,怎么偏偏就传到户部侍郎耳中去了?”
官员眉头微蹙:“户部?”
赫连轩故作惊讶:“难道您不知道?户部侍郎昨日私下与我谈及此事,似乎很担心尚书会牵连到您。”
官员手中的筷子微微一顿,夹起的鱼片落在桌上,溅起一点汤汁。
“他……这么说?”他试探性地问。
赫连轩放下酒杯,正色道:“他说,您若能主动交代,或许还能换得一线生机。”
官员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勉强一笑:“世子说笑了。”
赫连轩却不接话,只淡淡道:“我只是觉得,这世上最怕的不是敌人,而是身边人的背叛。”
官员沉默良久,最终起身告辞。
赫连轩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再次扬起。
第三日清晨,户部侍郎独自踏入赫府书房。
“世子,我今日来,是想问问,兵部尚书到底出了什么事?”他开门见山,毫无寒暄。
赫连轩坐在案后,手中翻阅着一本奏折,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大人何出此言?”
“这几日,尚书闭门不出,御史台也突然变得谨慎起来。”侍郎皱眉,“我总觉得,他们都在防着什么。”
赫连轩放下奏折,缓缓起身:“其实,我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侍郎心头一跳:“什么意思?”
赫连轩走近两步,低声道:“尚书已经招认了部分罪证,并且……指认御史台为主谋。”
侍郎瞳孔微缩:“他疯了?!”
赫连轩叹道:“也许吧。但他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不如搏一把,看看能不能拉个垫背的。”
侍郎的脸色由青转白,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一句话。
赫连轩拍拍他的肩:“大人,您说,现在该怎么办?”
侍郎咬牙思索片刻,最终猛地抬头:“世子,我想知道,若您是我,会怎么做?”
赫连轩笑了笑:“我会先下手为强。”
侍郎怔住,良久,才缓缓点头。
当日晚间,赫连轩独坐书房,窗纸透进几缕残月之光。
他摊开一张密报,上面写着三条消息:
一、兵部尚书昨夜派人秘密联络御史台官员,欲联合反制户部侍郎。
二、御史台官员今晨遣亲信前往尚书府,却被拒之门外。
三、户部侍郎午时突然拜访兵部尚书,对方闭门不见。
赫连轩轻笑一声,将密报丢入火盆,看它化为灰烬。
“人心散了,就不容易聚了。”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春秋策》,翻开扉页,露出夹层中的另一张地图——正是南宫璃昨日发现的那份标注“天字号房”的密图。
他凝视良久,指尖划过那个红色圈出的位置,眼神幽深如渊。
“看来,这场棋局,还没下完呢。”
外头忽有脚步声靠近,他迅速将地图藏回书中,合上封面,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门推开,一名亲卫低声禀报:“世子,线人刚刚回报,兵部尚书府中有异动。”
赫连轩点头:“继续盯着。”
亲卫领命而去。
屋内重归寂静,唯余烛火噼啪作响。
赫连轩站在窗前,望着夜色沉沉的京城,心中却比这夜更冷。
分化已成,乱局将起。
而他,正等着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