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仙庭,在天帝王剑力挽狂澜、隔空终止收割者威胁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与重建时期。
星域外围,庞大的工程舰队在修士们的驱动下,如同勤劳的工蜂,清理着收割者舰队爆炸后残留的金属碎片。这些蕴含着特殊科技造物的残骸,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被分类回收,送入仙庭的炼器工坊进行研究与熔炼。
周天星辰大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轩辕正、老头子、风师姐、雷师姐四人,凭借王剑留下的混沌阵眼权限,引动世界本源,将大阵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三分之一,阵基更加牢固,汲取混沌能量的效率也大幅提升。整个仙庭所在的星域,被一层朦胧而强大的混沌光辉所笼罩,仿佛一颗在深邃宇宙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经历战火洗礼的仙庭修士们,无论是心性还是修为,大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资源向有功之士倾斜,各种修炼秘境相继开放,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取代了战争带来的阴霾。王剑虽未归来,但他的无敌形象与挽天倾之功,已深入人心,天帝的威望达到了顶峰。轩辕正作为留守的最高执政官,兢兢业业,处理着仙庭庞大的日常事务,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悄然涌动。
首先是一些边缘星域的巡逻队,上报了一些奇怪的迹象。并非敌人入侵,而是一些自然现象的异常。例如,某个荒芜行星带的引力常数出现了极其微小的、难以解释的波动;某个脉冲星的发射频率,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不该有的偏移;甚至有一些低阶修士报告,在深度冥想时,偶尔会听到某种无法理解的、充满杂音的“低语”,扰乱了心神。
这些现象零散、孤立,且无法重复验证,最初并未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只被当作战后的心理应激或自然巧合。
其次,是关于王剑和远征队的消息。在收到王剑通过诺亚方舟发送回来的第一个加密信息包后(内容简略:安,危暂解,驻留方舟,归期未定),仙庭高层安心了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迟迟没有更详细的信息传回,一些猜测和不安开始在某些小圈子里滋生。天帝是否在方舟中遇到了新的麻烦?那艘远古方舟,是福是祸?
最后,也是最为隐晦的,是关于力量体系的微妙变化。大战之后,尤其是近距离感受过王剑混沌道印以及周天星辰大阵全力运转的修士,其中一些天资卓绝之辈,在修行上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功法路径,开始尝试融合星辰之力、阵道符文,甚至模仿那种混沌归一的气息。这本是好事,意味着仙庭的修真文明在自我演进。
但老头子在某次巡视时,敏锐地察觉到,有几个激进派弟子,在尝试融合一种过于“霸道”的星辰煞气时,心性似乎受到了影响,变得急躁、易怒,眼底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赤红。虽然被他及时制止并疏导,但这给他敲响了警钟。
这一日,天帝城深处,混沌阵眼所在的空间。
轩辕正、老头子、风师姐、雷师姐四人齐聚。中央的混沌太极道印虚影依旧缓缓旋转,光芒强盛,代表着王剑状态良好。
“最近各地的异常报告,你们都看过了吧?”轩辕正率先开口,眉头微锁,“虽然都是小事,但数量似乎在缓慢增加。”
风师姐点头,她负责情报梳理,“确是如此。而且分布毫无规律,仿佛随机出现。已加派人手调查,但至今未有明确结论。”
“我担心的不是这些现象本身,”老头子灌了一口酒,抹了抹嘴,“而是它们背后可能代表的东西。天帝小子走之前说过,收割者可能只是个‘哨兵’。哨兵没了,会不会惊动了后面的‘大家伙’?或者……宇宙本身,因为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正在变得……‘不稳定’?”
雷师姐周身隐隐有电弧跳跃,声音清冷。“任何威胁,斩灭便是。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知道敌人是谁,在哪里。”
轩辕正沉吟片刻,道:“师尊(指老头子)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和平而放松警惕。我建议,启动‘深空观测网络’第二阶段,将探测范围向更遥远的、未曾探索过的星域延伸,重点关注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或空间扭曲。”
“同意。”风师姐和雷师姐同时应道。
老头子也点了点头,“是该如此。另外,对那些修炼出岔子的小家伙们,也得盯紧点。感觉这次的煞气,有点不对劲,不像咱们这旮旯天然能生成的。”
就在四人商议之时,中央的混沌阵眼,那璀璨的道印虚影,极其细微地、几乎无法感知地……波动了一下。幅度极小,短暂得像是错觉,甚至连紧密联系着阵眼的四人都没能第一时间确定。
轩辕正似乎心有所感,猛地抬头看向道印,但此刻道印平稳如常,光芒恒定。
“怎么了?”风师姐注意到他的异常。
轩辕正凝视片刻,摇了摇头,“……没什么,或许是我感知错了。”但他心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阴霾,却更加浓郁了。
他并不知道,在遥远诺亚方舟上,王剑在接收“基石知识库”时,因信息洪流的冲击,自身气息有过一瞬间的剧烈震荡。而这微小的震荡,通过某种超越距离的、连诺亚都未能完全解析的深层联系,影响到了与之同源的混沌阵眼。
同时,在仙庭某个刚刚平息了星辰煞气暴动的修炼秘境深处,一缕被阵法强行打散的赤红煞气,并未完全消散于天地,而是如同拥有生命的幽灵,悄然渗入了地脉,向着星球核心的方向缓缓沉去。
星域外围,庞大的工程舰队在修士们的驱动下,如同勤劳的工蜂,清理着收割者舰队爆炸后残留的金属碎片。这些蕴含着特殊科技造物的残骸,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被分类回收,送入仙庭的炼器工坊进行研究与熔炼。
周天星辰大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轩辕正、老头子、风师姐、雷师姐四人,凭借王剑留下的混沌阵眼权限,引动世界本源,将大阵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三分之一,阵基更加牢固,汲取混沌能量的效率也大幅提升。整个仙庭所在的星域,被一层朦胧而强大的混沌光辉所笼罩,仿佛一颗在深邃宇宙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经历战火洗礼的仙庭修士们,无论是心性还是修为,大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资源向有功之士倾斜,各种修炼秘境相继开放,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取代了战争带来的阴霾。王剑虽未归来,但他的无敌形象与挽天倾之功,已深入人心,天帝的威望达到了顶峰。轩辕正作为留守的最高执政官,兢兢业业,处理着仙庭庞大的日常事务,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悄然涌动。
首先是一些边缘星域的巡逻队,上报了一些奇怪的迹象。并非敌人入侵,而是一些自然现象的异常。例如,某个荒芜行星带的引力常数出现了极其微小的、难以解释的波动;某个脉冲星的发射频率,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不该有的偏移;甚至有一些低阶修士报告,在深度冥想时,偶尔会听到某种无法理解的、充满杂音的“低语”,扰乱了心神。
这些现象零散、孤立,且无法重复验证,最初并未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只被当作战后的心理应激或自然巧合。
其次,是关于王剑和远征队的消息。在收到王剑通过诺亚方舟发送回来的第一个加密信息包后(内容简略:安,危暂解,驻留方舟,归期未定),仙庭高层安心了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迟迟没有更详细的信息传回,一些猜测和不安开始在某些小圈子里滋生。天帝是否在方舟中遇到了新的麻烦?那艘远古方舟,是福是祸?
最后,也是最为隐晦的,是关于力量体系的微妙变化。大战之后,尤其是近距离感受过王剑混沌道印以及周天星辰大阵全力运转的修士,其中一些天资卓绝之辈,在修行上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功法路径,开始尝试融合星辰之力、阵道符文,甚至模仿那种混沌归一的气息。这本是好事,意味着仙庭的修真文明在自我演进。
但老头子在某次巡视时,敏锐地察觉到,有几个激进派弟子,在尝试融合一种过于“霸道”的星辰煞气时,心性似乎受到了影响,变得急躁、易怒,眼底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赤红。虽然被他及时制止并疏导,但这给他敲响了警钟。
这一日,天帝城深处,混沌阵眼所在的空间。
轩辕正、老头子、风师姐、雷师姐四人齐聚。中央的混沌太极道印虚影依旧缓缓旋转,光芒强盛,代表着王剑状态良好。
“最近各地的异常报告,你们都看过了吧?”轩辕正率先开口,眉头微锁,“虽然都是小事,但数量似乎在缓慢增加。”
风师姐点头,她负责情报梳理,“确是如此。而且分布毫无规律,仿佛随机出现。已加派人手调查,但至今未有明确结论。”
“我担心的不是这些现象本身,”老头子灌了一口酒,抹了抹嘴,“而是它们背后可能代表的东西。天帝小子走之前说过,收割者可能只是个‘哨兵’。哨兵没了,会不会惊动了后面的‘大家伙’?或者……宇宙本身,因为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正在变得……‘不稳定’?”
雷师姐周身隐隐有电弧跳跃,声音清冷。“任何威胁,斩灭便是。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知道敌人是谁,在哪里。”
轩辕正沉吟片刻,道:“师尊(指老头子)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和平而放松警惕。我建议,启动‘深空观测网络’第二阶段,将探测范围向更遥远的、未曾探索过的星域延伸,重点关注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或空间扭曲。”
“同意。”风师姐和雷师姐同时应道。
老头子也点了点头,“是该如此。另外,对那些修炼出岔子的小家伙们,也得盯紧点。感觉这次的煞气,有点不对劲,不像咱们这旮旯天然能生成的。”
就在四人商议之时,中央的混沌阵眼,那璀璨的道印虚影,极其细微地、几乎无法感知地……波动了一下。幅度极小,短暂得像是错觉,甚至连紧密联系着阵眼的四人都没能第一时间确定。
轩辕正似乎心有所感,猛地抬头看向道印,但此刻道印平稳如常,光芒恒定。
“怎么了?”风师姐注意到他的异常。
轩辕正凝视片刻,摇了摇头,“……没什么,或许是我感知错了。”但他心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阴霾,却更加浓郁了。
他并不知道,在遥远诺亚方舟上,王剑在接收“基石知识库”时,因信息洪流的冲击,自身气息有过一瞬间的剧烈震荡。而这微小的震荡,通过某种超越距离的、连诺亚都未能完全解析的深层联系,影响到了与之同源的混沌阵眼。
同时,在仙庭某个刚刚平息了星辰煞气暴动的修炼秘境深处,一缕被阵法强行打散的赤红煞气,并未完全消散于天地,而是如同拥有生命的幽灵,悄然渗入了地脉,向着星球核心的方向缓缓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