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雨落应天,-《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大战,已连杀数场!

  这种恶劣环境,让人忧心!

  镇江府的雨,像是被天河决了口,倾盆而下。

  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将天地间的光线,都吞了大半,

  只剩下,雨线织成的密网,从半空砸向地面,溅起的泥水足有半尺高。

  官道早已被泡得稀烂,王保保麾下那些号称“踏遍草原无敌手”的精锐骑兵,

  此刻成了泥地里的困兽!

  马蹄,深陷泥泞,拔起时,带着厚重的泥块,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锁链。

  甲胄上的水珠,顺着缝隙往下淌,冻得士兵们,牙关打颤,连握刀的手都在发僵。

  江南烟雨,实属平常。

  “将军!不能再冲了!明军借着雨势占了高地,弓箭射出去都被雨打偏了!”

  一名千户,抹着脸上的雨水和血水,嘶吼着冲到王保保马前。

  他的头盔早就丢了,额角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血混着雨水往下淌,糊了满脸,说话时,气息都带着血沫。

  王保保勒住马缰,

  胯下的宝马,烦躁地刨着蹄子,溅起一片泥水。

  他深入应天,在眼皮子底下打探消息!

  连夜回归大营,这种气魄,让他依旧稳重!

  眼前的事情算什么?

  他眯着眼,望向雨幕深处,“常”字大旗,在风雨中猎猎作响,

  旗下一员大将,身披战甲,虽被雨水打湿得发亮,却如猛虎下山般,在元军阵中冲杀——正是常遇春。

  他手中蛇矛,每一次起落,都有一名元军,惨叫着栽下马来,枪尖的寒光穿透雨帘,像一道索命的闪电。

  “废物!一群废物!”

  王保保副将,怒喝一声,腰间弯刀出鞘,刚要下令亲率中军冲锋,

  却见侧翼,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原本被元军冲散的明军溃兵,竟如潮水般折返,为首一员披甲大将,肩上中了一箭仍浑然不觉,

  双刀如龙,正是临危受命的蓝玉。

  “奉常将军令!收拢溃兵,反杀回去!”蓝玉的吼声,穿透雨幕,震得人耳膜发颤。

  他一刀,挑翻冲在最前的元军百户,

  身后那些溃散的明军士兵,见主将悍勇,又瞧着元军,在雨中步履蹒跚,顿时士气大振,跟着蓝玉,就往元军阵中杀去。

  王保保的副将帖木儿,正指挥步兵列阵,冷不防被蓝玉从侧后突袭,阵脚瞬间大乱。

  “稳住!结阵!”

  帖木儿挥刀砍倒两名冲近的明军,却架不住雨水湿滑,脚下一个趔趄,险些被人一枪挑中。

  混乱中,不知是谁喊了声“将军要逃!”,元军本就心怯,闻言更是四散奔逃,

  互相推搡着踩进路边的水洼,哭喊声、怒骂声被雨声盖了大半。

  “撤!”

  王保保看着自家精锐,如同潮水般退去,胸口一阵气血翻涌,狠狠一捶马鞍。

  雨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混着眼底的不甘,一同砸进脚下的泥地里。

  明军的欢呼声,在雨幕中隐约传来,像是一把钝刀,反复割着他的颜面。

  如今算是,奠定了这场的大胜!

  探马,飞奔应天,带着常遇春手书!

  探马深入应天,打破了这里的冷峻。

  应天城的雨,和镇江府的雨同出一源,此刻,却少了几分肃杀,多了几分润物的温柔。

  秦淮河面,被雨点砸得满是碎银,岸边的垂柳被雨水洗得发亮,绿得能滴出水来,

  枝条垂在水面上,随波轻轻摇曳。

  朱元璋的吴王府书房里,窗棂被雨水打湿,朦胧间,能看见外头灰蒙蒙的天,

  檐下的雨水顺着瓦,往下淌,汇成一道水帘,“哗啦啦”的声响,倒添了几分生机。

  案几上摊着一封,火漆封口的战报,墨迹,被窗外透进来的湿气,晕开些许,却丝毫不影响“大捷”二字的力道。

  朱元璋穿着一身青色常服,站在窗前,手里捏着那封战报,指腹反复摩挲着“常遇春身先士卒,阵破数十大将;

  蓝玉临危受命,溃帖木儿部”那几行字,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

  “好!好!好!”

  他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里满是畅快,连平日里紧锁的眉头都舒展开了,

  “这雨下得好!洗去了元军的嚣张气焰,也给咱应天城添了几分生气!”

  马秀英端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裙摆扫过地面,带起一阵轻微的风。

  她将茶碗放在案几上,柔声笑道:“看你乐的,声调都高了几分。外头雨大,仔细着凉。”

  说着,伸手替朱元璋,拢了拢肩头的披风。

  那披风还是去年冬天做的,边角已经有些磨损,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转过身,接过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心里更暖了:“秀英你看,镇江府这一战,咱的兵打出了威风!

  王保保那老小子,前阵子还扬言要踏平应天,这回让他尝尝咱将士的厉害!”

  他将战报递过去,语气里满是自豪,“常遇春这小子,真是块打仗的料,一身是胆,硬是从元军阵中杀开了一条血路;

  还有蓝玉,临危不乱,能把溃散的兵,收拢起来,反杀回去,这份胆识和能耐,了不得啊!”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哒哒”声。

  徐达和汤和并肩走了进来,两人身上都带着湿气,徐达的战袍下摆沾了些泥水,

  汤和的胡须上,还挂着雨珠,进门时习惯性地,跺了跺脚上的泥。

  “上位!”两人齐声行礼,脸上都带着难掩的喜色。

  朱元璋笑着摆摆手:“免了免了,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快,坐,喝碗热茶暖暖身子。”

  他指了指案几旁的椅子,“你们俩也收到消息了吧?”

  徐达坐下,端起侍女刚添上的热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满身的寒气,

  他沉声道:“刚收到哨探来报,镇江府那边,元军已经退到三十里外扎营了,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这一战,不仅破了王保保的精锐,更断了元廷南下的念想啊!”

  汤和性子更急些,放下茶碗就道:“可不是嘛!

  前些日子元军步步紧逼,咱应天城里人心惶惶,连街头的小商贩都少了几分活力,

  晚上关城门,都比往常早半个时辰。

  如今大捷传来,再加上这雨一洗,明日你看,街头定然又是热热闹闹的了!”

  他说着,想起前些日子元使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忍不住哼了一声,

  “之前那元使来的时候,眼睛都长在头顶上,说什么‘应天若不称臣,便要踏平应天’,这回看他还怎么嚣张!”

  朱元璋闻言,眼神沉了沉,随即又笑了:“汤和说得对。

  之前咱是因为战局未定,不愿和他硬碰硬,如今捷报在手,也该让他再过来看看了。”

  他走到案几前,手指在战报上轻轻一点,

  “这一战的意义,可比打赢一场仗重要多了。

  一来,挫了元军的锐气,让他们知道咱不是好欺负的;

  二来,能鼓舞咱全军的士气,让各地的百姓都知道,咱能护着他们;

  三来,也该让元廷看看,这天下,早已不是他们的天下了!”

  马秀英端着茶盘,静静听着,这时轻声插话:“说得是。

  只是元使再来,言语间怕是不会那么痛快,说不定还会嘴硬。

  需得拿捏好分寸,既不能失了咱的体面,也不必过于咄咄逼人,

  毕竟眼下咱还需时间稳固后方,安抚百姓。”

  徐达点头附和:“夫人所言极是。

  元廷虽然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不能因为一场胜利就掉以轻心。

  不过,这回召见元使,确实该让他明白,咱大明有能力和元廷分庭抗礼,往后再想居高临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朱元璋端着茶碗,走到窗前,望着外头的雨。

  雨水顺着窗棂往下淌,汇成一道道水痕,像是在玻璃上画着一幅流动的画。

  远处的鼓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城墙上的“朱”字大旗,在风雨中舒展,透着一股新生的力量。

  “这雨,下得及时啊。”

  他轻声道,语气里满是感慨,

  “它冲刷了元军的咄咄逼人,也让咱应天城彻底醒了过来。

  传令下去,明日辰时,在大殿召见大元使者。”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咱要让他亲眼看看,咱应天城里的气象,看看咱将士的威风,看看这天下,到底该是谁的!”

  汤和闻言,立刻站起身,拍着胸脯道:“好!上位放心,明日咱定陪着你,

  让那元使看看,咱应天城里再也不是前些日子那般压抑了!

  他要是敢说半句不敬的话,咱保管让他下不来台!”

  徐达也起身道:“臣这就去安排人手,确保明日召见时万无一失。

  另外,镇江府那边,还需传旨嘉奖常遇春和蓝玉,赏赐将士们,稳住军心,防备元军反扑。”

  “嗯,就按你们说的办。”

  朱元璋挥挥手,看着两人转身离去的背影,又望向窗外的雨。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