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江南局势,分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经过多年的发展,朱元璋占据应天,兼并数城,麾下带甲十数万!

  已成一方霸主!

  如今,有重创大元骑兵!声威日盛!

  应天府,大雨逐渐散去!

  应天府的帅帐里,烛火跳动着,映在地图上,将江南的江河城郭,照得明暗交错。

  朱元璋身着玄色劲装,手指按在应天府的标记上——自打继承了郭子兴的势力,又攻下应天府!

  他虽牢牢守住了这片根据地,可江南各路反元势力犬牙交错,下一步该往哪走,始终得拿准了分寸。

  帐帘被轻轻掀开,一阵清风飘进来,马昕抖了抖大衣上的露水,快步到案前。

  他刚从浙西一带探查回来,靴底还沾着泥,却顾不上擦拭,双手递上一卷画得密密麻麻的册子:“上位,江南四路势力的地盘、兵力,我都摸清了,您过目。”

  朱元璋抬眼,示意他近前说话。

  马昕凑到地图旁,手指先点向西南方向:“最先要说的,是徐寿辉和陈友谅的天完军。

  徐寿辉是个土布贩子出身,可架不住有邹普胜、彭莹玉这两个能人帮衬,

  ‘摧富益贫’的口号一喊,

  湖广的贫苦百姓,全跟着他反了,如今兵力少说也有五十万。”

  他指尖在地图上划了个大圈,从湖北的蕲水开始,往西覆了湖南全境,往东连浙江的衢州、处州都占了,

  往南还裹着福建的建宁、汀州。

  他继续说道:“您看,这地盘几乎把江南的西半边都包了。

  不过近来内部不稳,陈友谅那人心狠手辣,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高,

  听说上个月,还把徐寿辉的嫡系将领换了不少,怕是迟早要夺权。

  他们的兵力虽多,却大多分散在各省守城,真正能调动的精锐,估计也就十万上下,且多是步兵,水军集中在长江中游,靠着战船,控制着武昌到九江的水路。”

  朱元璋点点头,指尖在武昌的位置顿了顿:“陈友谅……此人我早有耳闻,野心不小。他若真夺了权,怕是比徐寿辉难对付得多。”

  “上位说得是。”

  马昕又将手指移向东南,落在平江的位置,

  “再看张士诚。这人是盐贩出身,最懂怎么聚财,手下的人也多是盐帮兄弟,个个悍勇。

  他三年前在高邮称了‘诚王’,号大周,去年又占了平江,如今地盘南到绍兴,北过徐州,

  西至濠州、泗州,东到大海,足足纵横两千多里。”

  他用笔在地图上勾出张士诚的疆域,特意加重了平江、湖州、松江这几处:“这几块地都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粮多钱广,他招兵买马也容易,

  如今带甲将士有三十万。不过他的兵力分布有点怪。

  北边徐州、濠州驻了十万,防备元军;

  南边绍兴、杭州驻了八万,盯着方国珍;

  剩下的十二万,一半守着平江周边,一半是水军,控制着太湖和长江下游的水路。

  这人守城是把好手,可没什么扩张的心思,

  前些日子元廷招降,他虽没答应,却也没再主动攻城,倒像是想守着自己的地盘过日子。”

  朱元璋听到“濠州”二字,眼神沉了沉。

  那是他的故乡,也是郭子兴最早起兵的地方,如今被张士诚占着,总归是个隐患。

  他没说话,示意马昕继续说。

  “接下来是方国珍。”

  马昕的手指移到了浙东沿海,点了庆元、温州、台州三地,

  “这人比张士诚还早反,最早是靠贩私盐活计,后来被仇家告发,逃到海里聚众,专抢元朝的海运漕粮。

  如今他占着这三州,兵力不多,也就五万上下,且大多是水军,陆战本事一般。”

  他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不屑:“方国珍这人最是反复无常,元廷招降他三次,

  他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如今虽没再降,却也不敢跟其他势力硬碰。

  他的水军倒是厉害,靠着海船控制着浙东沿海,不管是张士诚还是陈友谅,想从海上打他都不容易。

  不过他也没什么大志向,就想着守着沿海,靠劫掠漕粮和海外贸易过日子,对咱们应天府暂时没什么威胁。”

  最后,马昕的手指落在了应天府,又往外扩了扩,包括滁州、和州、扬州这几处:“大帅您的势力,如今地盘虽没他们大,可根基稳。

  应天府城高墙厚,滁州、和州是屏障,又占据扬州大部,

  又能控制长江北岸的水路,如今兵力有十五万,其中三万是郭子兴留下的旧部,

  五万是您在和州、滁州招的新兵,剩下七万是这两年收服的义军和降兵。”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低了些:“咱们的优势在步兵和骑兵!

  您在滁州练的三万骑兵,是江南少有的精锐,去年在扬州打败元军,就是靠这支部队。

  水军弱了点,只有两万,战船也不如陈友谅、张士诚的多,

  不过长江南岸的采石矶、燕子矶这两处要塞在咱们手里,他们想从水路打应天府,也没那么容易。”

  朱元璋听完,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将四路势力的地盘、兵力在心里过了一遍。他忽然问:“马昕,你觉得这四路里,谁是咱们最大的威胁?”

  马昕沉吟了片刻,指着陈友谅的地盘:“论实力,陈友谅最强,地盘大、兵力多,若他真夺了徐寿辉的权,肯定会往东边扩张,咱们应天府首当其冲。

  张士诚虽有三十万兵,可他没野心,只要咱们不主动惹他,他未必会来打咱们。

  方国珍就更不用说了,只敢在沿海蹦跶。”

  “你说得对。”

  朱元璋点了点头,手指在武昌和平江之间划了条线,“陈友谅若东进,张士诚若北上,咱们夹在中间,就麻烦了。

  不过张士诚没野心,咱们可以先稳住他,甚至可以跟他做些生意,换些粮食和药材。至于陈友谅……”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现在忙着夺权,内部肯定不稳,咱们得趁这个时候壮大自己。

  扬州那边要多驻兵,防备元军的同时,也能盯着张士诚;

  采石矶要加紧造战船,练水军,不能让陈友谅的水军顺着长江下来;

  另外,滁州的骑兵要再扩编两万,

  咱们得有一支能快速机动的部队,不管是陈友谅来打,还是张士诚有异动,咱们都能及时应对。”

  马昕听着,连忙点头:“大帅想得周全。还有,浙西的金华、衢州一带,

  如今还在元军手里,可元军兵力薄弱,咱们若能拿下这两处,就能打通跟浙东的联系,也能牵制陈友谅的东路兵力。”

  朱元璋眼睛一亮,拍了拍地图上的金华:“这个主意好!金华是浙西的门户,拿下金华,衢州就好打了。

  等开春了,我派徐达带五万兵去打金华,你再去浙东,跟方国珍那边探探口风,看看能不能跟他达成个协议

  ——咱们不打他,他也别帮陈友谅和张士诚。”

  马昕应了声“是”,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大帅,陈友谅那边还有个隐患——他杀了不少徐寿辉的旧部,

  那些旧部心里肯定有怨气,

  咱们或许可以派人去联络联络,说不定能策反一些人,就算策反不了,也能让陈友谅内部更乱。”

  朱元璋笑了,拿起案上的茶杯递给马昕:“好你个马昕,果然没白去浙西一趟。

  就按你说的办,你先去歇着,明天咱们再跟徐达、常遇春他们商量具体的部署。”

  马昕接过茶杯,躬身退了出去。帐里只剩下朱元璋一人,

  他看着地图上四路势力的标记,手指在应天府的位置轻轻敲击着。

  烛火映着他的脸,有沉思,有坚定。

  江南这盘棋,看似复杂,可只要看清了各方的底细,找准了突破口,未必不能下赢。

  他知道,陈友谅的野心、张士诚的保守、方国珍的反复,都是可以利用的破绽。

  而他自己,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将,有马昕这样的谋士,还有十五万忠心耿耿的将士,更有应天府这块稳固的根据地。

  只要一步一步来,先稳住张士诚,再牵制陈友谅,拿下浙西,壮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