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局势,应天最高统帅部,由大都督府负责。
朱元璋,亲自担任大都督。
马昕,是为后都督,徐达为左都督。汤和为前都督,常遇春为后都督。傅友德为中都督!统筹五路大军!
数十万精锐的生死,皆在他们五人之手。
这种责任,压着马昕都快喘不过气了。
此时,镇江府的晨光,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气息,洒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
雨后的路面泛着水光,倒映着两旁次第升起的酒旗、布幡,还有工匠们忙碌的身影。
马昕身着青色短打,腰间悬着一柄佩刀,与一身戎装的朱文正并肩而行,
脚下的石板路,被两人的脚步踏得发出清脆的声响。
“文正你看,这才月余光景,镇江府竟已这般模样。”
马昕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前方喧闹的市集,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眼前的镇江府,全然不见半年前被战火蹂躏后的残破。
街道两侧,原本坍塌的民房已重建大半,青瓦白墙整齐排列,不少人家的窗台上摆着新栽的花草;
市集里,摊贩们高声吆喝着,米面油盐、布匹绸缎、农具铁器一应俱全,往来的百姓脸上虽带着几分谨慎,却已不见往日的惶恐;
城西北角的工坊区,更是浓烟滚滚,
铁锤敲击铁器的“叮叮当当”声、木匠锯木的“沙沙”声、铁匠铺淬火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
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喧嚣。
朱文正双手负于身后,腰间的虎头湛金枪随着步伐微微晃动,枪穗上的红绸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他望着眼前的景象,眉头却未舒展,沉声道:“百废俱兴是好事,可这繁华之下,藏着的却是刀光剑影。
张士诚在厉兵秣马数月,麾下大军号称二十万,旦夕之间便会兵临城下,这刚复苏的镇江府,怕是又要遭一场浩劫。”
马昕心中一沉,他正是为此而来。
朱元璋派他们镇守镇江,接过的是一座残破不堪、粮草匮乏的空城。
如今镇江府虽已恢复生机,但面对张士诚的虎狼之师,依旧是危如累卵。
他看向朱文正,语气恳切:“朱将军,如今城中共有一万两千精兵,这守御之事,你心中可有定计?
我今日随你巡城,便是想听听你的部署,也好帮着分担一二。”
朱文正点了点头,转身朝着西城楼走去,边走边道:“镇江府地势险要,东靠长江,西临群山,北接扬州,南连常州,是金陵的门户,
守得住镇江,才能保金陵无忧。
才能让其他大军,无后顾之忧!
但也正因如此,张士诚会找准时间,倾尽全力来攻,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两人登上西城楼,
守城的士兵正在擦拭弓箭、加固城防,见到朱文正,纷纷立正行礼。
可想而知,这家伙整天泡在一线。
朱文正抬手示意免礼,指着城外的地形说道:“镇江府的城墙,经修缮,已加高加厚至三丈有余,城外挖了两重护城河,深两丈、宽三丈,河底布满尖刺。
但张士诚麾下多是水师精锐,长江航道是他的强项,我们不仅要防陆路进攻,更要守住沿江码头。”
马昕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长江江面波光粼粼,几艘巡逻的战船正在江面上来回穿梭。
“将军所言极是,张士诚占据平江、湖州、杭州大部分地区,水师实力远胜我军,若他从水路攻城,沿江的几个码头便是重中之重。”
“不错。”
朱文正沉声道,
“我已将一万两千精兵分成三部。水师三千人,配合李文忠!由周云统领,
驻守沿江的金山、焦山、西津渡三个码头,每处码头一千人,
配备战船二十艘、火铳三百杆、投石机十架。
周德兴久习水战,让他守水路,我放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陆路防守分为两部,一部五千人,由邓大统领,驻守西城和北城。
这两处是张士诚陆路进攻的主要方向,
西城门外是平原,利于大军展开,北门外是丘陵,虽有地形之利,但也容易被敌军迂回包抄。
我让邓大在西城门外构筑三道鹿砦,北门外挖设陷坑,每道防线都配备弓弩手和火铳手,相互策应。”
马昕闻言,心中暗赞朱文正部署周密,又问道:“那剩下的四千精兵,将军是留作预备队?”
“正是。”朱文正点头,
“这四千人马由我亲自统领,驻守府衙附近的中军大营。
镇江府四门互为犄角,无论哪一处告急,预备队都能在半个时辰内驰援。
除此之外,我还组织了城中百姓,凡十五至五十岁的男丁,都编入民壮队,
共计三万余人,由各里正统领,负责搬运粮草、修补城墙、运送伤员,必要时也能拿起兵器守城。”
马昕顺着城墙漫步,看着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城墙上每隔十步便有一座箭楼,箭楼内堆满了箭矢、滚石、火油,
城根下,整齐排列着数十架投石机和神机炮,炮口对准城外,透着森森寒意。
“将军准备的器械倒是充足,只是不知这些器械的数量,能否支撑到其他几路大军造成目标?
压力很大啊!”
朱文正叹了口气,走到一尊火炮前,伸手抚摸着冰冷的炮身:“这半年来,我早就应天工坊日夜赶工,
打造了神机炮五十架、投石机八十架、火铳一千五百杆、箭矢五十万支、滚石三万块、火油一万斤。
全部带来了。
看似不少,但张士诚大军压境,一旦展开猛攻,这些器械消耗起来极快。
尤其是火铳的火药和火炮的炮弹,工坊的产能有限,只能勉强维持日常操练,真到了战时,怕是难以持久。”
两人走到一处城垛边,下方传来民壮们搬运砖石的号子声。
几个皮肤黝黑的工匠,正围着一架新造的投石机,调试着机关,旁边堆放着数十块打磨光滑的巨石。
马昕指着那些民壮,问道:“将军,城中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如今要他们参与守城,会不会有怨言?”
朱文正望着下方忙碌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怨言倒是没有。
半年前镇江府残破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是主公派来粮草和工匠,才让他们有了安身之所。
张士诚的军队素来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们都经历过,
一旦镇江失守,他们又会回到颠沛流离的日子,所以守城之事,他们都很踊跃。”
正说着,一名校尉快步登上城楼,向朱文正抱拳道:“将军,邓大将军派人来报,
北门外三十里处发现敌军斥候,约有百余人,正在窥探我军布防。”
朱文正眼神一凝,沉声道:“知道了。
告诉邓大,不必追击,加强警戒即可。
张士诚这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我们只需按兵不动,让他摸不清我们的底细。”
校尉领命而去,马昕看着朱文正沉稳的神色,心中稍定,又问道:“将军,如今粮草储备如何?
一万多精兵加上三万民壮,每日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
“粮草之事,我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朱文正说道,“城中粮仓现存大米十万石、小米五万石、面粉三万石,足够全军和百姓支撑三个月。
此外,我还下令百姓每户储存一月口粮,府衙开设粥厂,战时按人头定量供应,尽量节省粮草。
只是镇江府被张士诚的势力包围,外援难通,若三个月内援军不到,后果不堪设想。”
马昕眉头紧锁:“此时那边也开始大战了,怕是难以抽出太多兵力驰援镇江。
这守城之战,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正是如此。”朱文正语气坚定,
“所以我们不能被动防守,必要时还要主动出击,打乱张士诚的部署。
我已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由常遇春的族弟常荣统领,一旦敌军主力围城,便让他们从东门突围,袭扰敌军的粮道。
张士诚大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必然困难,只要断了他的粮道,敌军自会不战自乱。”
两人走下城楼,沿着街道往府衙方向走去。
路边的店铺大多已经开门,掌柜的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几个孩童在街边追逐嬉戏,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朱将军,我有一事不明。”
马昕突然开口,“西城门外是平原,利于敌军展开攻势,为何不将主力都部署在西城,反而让邓大只带五千人驻守?”
朱文正笑了笑,解释道:“西城虽平,但我们有护城河和三道鹿砦,足以抵挡敌军的猛攻。
若将主力都部署在西城,万一张士诚声东击西,从其他城门进攻,我们便会首尾不能相顾。
如今四门分兵,预备队居中策应,看似兵力分散,实则互为犄角,无论敌军从哪一处进攻,我们都能快速支援。”
他顿了顿,又道:“更何况,张士诚麾下的水师是强项,
他很可能会先从水路进攻,试图控制长江航道,再水陆夹击。
所以水师的防守最为关键,周德兴的三千水师,看似人数不多,但有金山、焦山两处要塞互为依托,
再加上战船和火铳的配合,足以抵挡敌军水师的进攻。”
马昕点了点头,又问道:“将军,如今城中的器械准备,还有什么缺口?我最擅长后勤,或许能想办法弥补一二。”
朱文正思索片刻,说道:“缺口最大的便是火药和炮弹。
工坊里的硝石和硫磺储备不多,只能勉强再造五千斤火药,炮弹也只剩两百枚。
此外,守城士兵的盔甲,比不上主力。
也不够齐全,如今还有两千多名士兵穿着皮甲,面对敌军的弓弩和火器,防护力不足。”
马昕沉吟道:“硝石和硫磺,我可以让人去附近的州县收购,只是时间紧迫,怕是收不了太多。
盔甲之事,我让工坊将库存的铁器都用来打造盔甲,优先供应前线士兵。
另外,我还可以让人收集城中百姓家中的铁器,熔铸成箭头和刀片,聊胜于无。”
“如此甚好。”朱文正点头道,“多谢都督费心。
守城之事,千头万绪,缺了哪一样都不行。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弥补缺口,做好万全准备。”
两人走到一处工坊外,里面传来工匠们忙碌的声音。
朱文正走了进去,工坊内烟雾缭绕,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着,
有的在打造铁器,有的在制作箭矢,有的在组装火铳。一名工匠头见到朱文正,连忙上前见礼:“将军,您来了。”
朱文正点了点头,问道:“如今火铳和火炮的打造进度如何?”
工匠头回道:“回将军,火铳每日能造二十杆,火炮三日能造一架。
只是硝石和硫磺快用完了,若是没有补充,最多再造五十杆火铳和五架火炮。”
朱文正眉头一皱,对马昕道:“你看,情况确实紧急。硝石和硫磺的事,还得尽快落实。”
马昕也点了点头道:“放心,我已经派人出发,前往常州、江阴等地收购,尽量多弄些硝石和硫磺回来。”
走出工坊,马昕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语气沉重地说道:“这镇江府就像一棵刚发芽的树苗,经不起狂风暴雨。
我们守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这满城百姓的希望。张士诚来势汹汹,这场仗,不好打啊。”
朱文正似乎变得坚毅起来,心中涌起一股豪情:“都督放心,我等与你同生共死。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坚守此地,定能守住镇江府。就算援军不到,我们也能与城池共存亡!”
马昕转头看向朱文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有你这句话,我心里更有底了。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每一刻时间,做好各项准备。
待张士诚大军到来,让他知道,镇江府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
两人继续前行,走到府衙前的广场上,
只见数百名民壮正在操练,他们手持木棍、锄头,在军官的指挥下练习队列和刺杀动作。
虽然动作不够标准,但每个人都神情专注,眼中透着一股决绝。
“都督,您看这些民壮,虽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但士气很高。”朱文正说道。
马昕点了点头:“民心可用,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张士诚虽强,但他失了民心,而我们有百姓的支持,这便是我们能守住镇江的底气。”
正说着,一名亲兵快步跑来,递上一封书信:“右都督,王上派人送来的急信。”
马昕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色渐渐凝重起来。马昕连忙问道:“将军,主公那边有什么消息?”
朱文正将书信递给马昕,沉声道:“王保保率领大军进攻,主公不得不亲自率军驰援,
应天空虚,短期内无法派兵支援镇江。主公让我们坚守三个月,三个月后,他定会率军来援。”
马昕看完书信,心中一沉。
三个月,看似不长,但面对张士诚的二十万大军,要坚守三个月,无疑是难如登天。
他看向朱文正,只见朱文正神色依旧沉稳,没有丝毫慌乱。
朱元璋,亲自担任大都督。
马昕,是为后都督,徐达为左都督。汤和为前都督,常遇春为后都督。傅友德为中都督!统筹五路大军!
数十万精锐的生死,皆在他们五人之手。
这种责任,压着马昕都快喘不过气了。
此时,镇江府的晨光,带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气息,洒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
雨后的路面泛着水光,倒映着两旁次第升起的酒旗、布幡,还有工匠们忙碌的身影。
马昕身着青色短打,腰间悬着一柄佩刀,与一身戎装的朱文正并肩而行,
脚下的石板路,被两人的脚步踏得发出清脆的声响。
“文正你看,这才月余光景,镇江府竟已这般模样。”
马昕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前方喧闹的市集,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眼前的镇江府,全然不见半年前被战火蹂躏后的残破。
街道两侧,原本坍塌的民房已重建大半,青瓦白墙整齐排列,不少人家的窗台上摆着新栽的花草;
市集里,摊贩们高声吆喝着,米面油盐、布匹绸缎、农具铁器一应俱全,往来的百姓脸上虽带着几分谨慎,却已不见往日的惶恐;
城西北角的工坊区,更是浓烟滚滚,
铁锤敲击铁器的“叮叮当当”声、木匠锯木的“沙沙”声、铁匠铺淬火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
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喧嚣。
朱文正双手负于身后,腰间的虎头湛金枪随着步伐微微晃动,枪穗上的红绸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他望着眼前的景象,眉头却未舒展,沉声道:“百废俱兴是好事,可这繁华之下,藏着的却是刀光剑影。
张士诚在厉兵秣马数月,麾下大军号称二十万,旦夕之间便会兵临城下,这刚复苏的镇江府,怕是又要遭一场浩劫。”
马昕心中一沉,他正是为此而来。
朱元璋派他们镇守镇江,接过的是一座残破不堪、粮草匮乏的空城。
如今镇江府虽已恢复生机,但面对张士诚的虎狼之师,依旧是危如累卵。
他看向朱文正,语气恳切:“朱将军,如今城中共有一万两千精兵,这守御之事,你心中可有定计?
我今日随你巡城,便是想听听你的部署,也好帮着分担一二。”
朱文正点了点头,转身朝着西城楼走去,边走边道:“镇江府地势险要,东靠长江,西临群山,北接扬州,南连常州,是金陵的门户,
守得住镇江,才能保金陵无忧。
才能让其他大军,无后顾之忧!
但也正因如此,张士诚会找准时间,倾尽全力来攻,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两人登上西城楼,
守城的士兵正在擦拭弓箭、加固城防,见到朱文正,纷纷立正行礼。
可想而知,这家伙整天泡在一线。
朱文正抬手示意免礼,指着城外的地形说道:“镇江府的城墙,经修缮,已加高加厚至三丈有余,城外挖了两重护城河,深两丈、宽三丈,河底布满尖刺。
但张士诚麾下多是水师精锐,长江航道是他的强项,我们不仅要防陆路进攻,更要守住沿江码头。”
马昕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长江江面波光粼粼,几艘巡逻的战船正在江面上来回穿梭。
“将军所言极是,张士诚占据平江、湖州、杭州大部分地区,水师实力远胜我军,若他从水路攻城,沿江的几个码头便是重中之重。”
“不错。”
朱文正沉声道,
“我已将一万两千精兵分成三部。水师三千人,配合李文忠!由周云统领,
驻守沿江的金山、焦山、西津渡三个码头,每处码头一千人,
配备战船二十艘、火铳三百杆、投石机十架。
周德兴久习水战,让他守水路,我放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陆路防守分为两部,一部五千人,由邓大统领,驻守西城和北城。
这两处是张士诚陆路进攻的主要方向,
西城门外是平原,利于大军展开,北门外是丘陵,虽有地形之利,但也容易被敌军迂回包抄。
我让邓大在西城门外构筑三道鹿砦,北门外挖设陷坑,每道防线都配备弓弩手和火铳手,相互策应。”
马昕闻言,心中暗赞朱文正部署周密,又问道:“那剩下的四千精兵,将军是留作预备队?”
“正是。”朱文正点头,
“这四千人马由我亲自统领,驻守府衙附近的中军大营。
镇江府四门互为犄角,无论哪一处告急,预备队都能在半个时辰内驰援。
除此之外,我还组织了城中百姓,凡十五至五十岁的男丁,都编入民壮队,
共计三万余人,由各里正统领,负责搬运粮草、修补城墙、运送伤员,必要时也能拿起兵器守城。”
马昕顺着城墙漫步,看着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城墙上每隔十步便有一座箭楼,箭楼内堆满了箭矢、滚石、火油,
城根下,整齐排列着数十架投石机和神机炮,炮口对准城外,透着森森寒意。
“将军准备的器械倒是充足,只是不知这些器械的数量,能否支撑到其他几路大军造成目标?
压力很大啊!”
朱文正叹了口气,走到一尊火炮前,伸手抚摸着冰冷的炮身:“这半年来,我早就应天工坊日夜赶工,
打造了神机炮五十架、投石机八十架、火铳一千五百杆、箭矢五十万支、滚石三万块、火油一万斤。
全部带来了。
看似不少,但张士诚大军压境,一旦展开猛攻,这些器械消耗起来极快。
尤其是火铳的火药和火炮的炮弹,工坊的产能有限,只能勉强维持日常操练,真到了战时,怕是难以持久。”
两人走到一处城垛边,下方传来民壮们搬运砖石的号子声。
几个皮肤黝黑的工匠,正围着一架新造的投石机,调试着机关,旁边堆放着数十块打磨光滑的巨石。
马昕指着那些民壮,问道:“将军,城中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如今要他们参与守城,会不会有怨言?”
朱文正望着下方忙碌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怨言倒是没有。
半年前镇江府残破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是主公派来粮草和工匠,才让他们有了安身之所。
张士诚的军队素来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们都经历过,
一旦镇江失守,他们又会回到颠沛流离的日子,所以守城之事,他们都很踊跃。”
正说着,一名校尉快步登上城楼,向朱文正抱拳道:“将军,邓大将军派人来报,
北门外三十里处发现敌军斥候,约有百余人,正在窥探我军布防。”
朱文正眼神一凝,沉声道:“知道了。
告诉邓大,不必追击,加强警戒即可。
张士诚这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我们只需按兵不动,让他摸不清我们的底细。”
校尉领命而去,马昕看着朱文正沉稳的神色,心中稍定,又问道:“将军,如今粮草储备如何?
一万多精兵加上三万民壮,每日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
“粮草之事,我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朱文正说道,“城中粮仓现存大米十万石、小米五万石、面粉三万石,足够全军和百姓支撑三个月。
此外,我还下令百姓每户储存一月口粮,府衙开设粥厂,战时按人头定量供应,尽量节省粮草。
只是镇江府被张士诚的势力包围,外援难通,若三个月内援军不到,后果不堪设想。”
马昕眉头紧锁:“此时那边也开始大战了,怕是难以抽出太多兵力驰援镇江。
这守城之战,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正是如此。”朱文正语气坚定,
“所以我们不能被动防守,必要时还要主动出击,打乱张士诚的部署。
我已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由常遇春的族弟常荣统领,一旦敌军主力围城,便让他们从东门突围,袭扰敌军的粮道。
张士诚大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必然困难,只要断了他的粮道,敌军自会不战自乱。”
两人走下城楼,沿着街道往府衙方向走去。
路边的店铺大多已经开门,掌柜的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几个孩童在街边追逐嬉戏,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朱将军,我有一事不明。”
马昕突然开口,“西城门外是平原,利于敌军展开攻势,为何不将主力都部署在西城,反而让邓大只带五千人驻守?”
朱文正笑了笑,解释道:“西城虽平,但我们有护城河和三道鹿砦,足以抵挡敌军的猛攻。
若将主力都部署在西城,万一张士诚声东击西,从其他城门进攻,我们便会首尾不能相顾。
如今四门分兵,预备队居中策应,看似兵力分散,实则互为犄角,无论敌军从哪一处进攻,我们都能快速支援。”
他顿了顿,又道:“更何况,张士诚麾下的水师是强项,
他很可能会先从水路进攻,试图控制长江航道,再水陆夹击。
所以水师的防守最为关键,周德兴的三千水师,看似人数不多,但有金山、焦山两处要塞互为依托,
再加上战船和火铳的配合,足以抵挡敌军水师的进攻。”
马昕点了点头,又问道:“将军,如今城中的器械准备,还有什么缺口?我最擅长后勤,或许能想办法弥补一二。”
朱文正思索片刻,说道:“缺口最大的便是火药和炮弹。
工坊里的硝石和硫磺储备不多,只能勉强再造五千斤火药,炮弹也只剩两百枚。
此外,守城士兵的盔甲,比不上主力。
也不够齐全,如今还有两千多名士兵穿着皮甲,面对敌军的弓弩和火器,防护力不足。”
马昕沉吟道:“硝石和硫磺,我可以让人去附近的州县收购,只是时间紧迫,怕是收不了太多。
盔甲之事,我让工坊将库存的铁器都用来打造盔甲,优先供应前线士兵。
另外,我还可以让人收集城中百姓家中的铁器,熔铸成箭头和刀片,聊胜于无。”
“如此甚好。”朱文正点头道,“多谢都督费心。
守城之事,千头万绪,缺了哪一样都不行。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弥补缺口,做好万全准备。”
两人走到一处工坊外,里面传来工匠们忙碌的声音。
朱文正走了进去,工坊内烟雾缭绕,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着,
有的在打造铁器,有的在制作箭矢,有的在组装火铳。一名工匠头见到朱文正,连忙上前见礼:“将军,您来了。”
朱文正点了点头,问道:“如今火铳和火炮的打造进度如何?”
工匠头回道:“回将军,火铳每日能造二十杆,火炮三日能造一架。
只是硝石和硫磺快用完了,若是没有补充,最多再造五十杆火铳和五架火炮。”
朱文正眉头一皱,对马昕道:“你看,情况确实紧急。硝石和硫磺的事,还得尽快落实。”
马昕也点了点头道:“放心,我已经派人出发,前往常州、江阴等地收购,尽量多弄些硝石和硫磺回来。”
走出工坊,马昕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语气沉重地说道:“这镇江府就像一棵刚发芽的树苗,经不起狂风暴雨。
我们守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这满城百姓的希望。张士诚来势汹汹,这场仗,不好打啊。”
朱文正似乎变得坚毅起来,心中涌起一股豪情:“都督放心,我等与你同生共死。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坚守此地,定能守住镇江府。就算援军不到,我们也能与城池共存亡!”
马昕转头看向朱文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有你这句话,我心里更有底了。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每一刻时间,做好各项准备。
待张士诚大军到来,让他知道,镇江府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
两人继续前行,走到府衙前的广场上,
只见数百名民壮正在操练,他们手持木棍、锄头,在军官的指挥下练习队列和刺杀动作。
虽然动作不够标准,但每个人都神情专注,眼中透着一股决绝。
“都督,您看这些民壮,虽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但士气很高。”朱文正说道。
马昕点了点头:“民心可用,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张士诚虽强,但他失了民心,而我们有百姓的支持,这便是我们能守住镇江的底气。”
正说着,一名亲兵快步跑来,递上一封书信:“右都督,王上派人送来的急信。”
马昕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色渐渐凝重起来。马昕连忙问道:“将军,主公那边有什么消息?”
朱文正将书信递给马昕,沉声道:“王保保率领大军进攻,主公不得不亲自率军驰援,
应天空虚,短期内无法派兵支援镇江。主公让我们坚守三个月,三个月后,他定会率军来援。”
马昕看完书信,心中一沉。
三个月,看似不长,但面对张士诚的二十万大军,要坚守三个月,无疑是难如登天。
他看向朱文正,只见朱文正神色依旧沉稳,没有丝毫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