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乐于助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

  在风景如画的李家村,有个天真烂漫的 12 岁少年李小明,他就像个灵动的小精灵,总爱在村边那潺潺流淌的溪边尽情玩耍。

  小明的爷爷,可是村里备受敬仰的人物。爷爷那慈祥的面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他总是默默地伸出援手,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东家的篱笆破了,爷爷二话不说,扛起工具就去修补;西家的庄稼需要照看,爷爷便不辞辛劳地守在田间;村口独居的陈婆婆,腿脚不便,爷爷就定期去给她挑水,解决生活难题。

  有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院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小明像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跑到爷爷身边,眨巴着大眼睛,满脸疑惑地问道:“爷爷,您为什么总是帮别人干活呀?他们自己的事儿,难道不应该自己做吗?”爷爷微笑着,眼神里透着一种深邃的智慧,他轻轻地说:“小明,去溪边打桶水来。”小明虽然心里满是不解,但还是像个小士兵一样,乖乖地照做了。

  不一会儿,小明就提着水桶回来了。爷爷接过水桶,顺手抓了一把泥沙,毫不犹豫地撒进了水桶里。瞬间,原本清澈的水变得浑浊不堪,就像被搅乱的思绪。爷爷指着水桶,语重心长地说:“小明,你看这些泥沙。如果我们的心就像这桶水,只装着自己的事儿,那么哪怕是一点点烦恼,都能把它搅得浑浊不堪。”说着,爷爷拉着小明的手,来到了溪边。

  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欢快地流淌着。爷爷指着溪水,说:“你看,这溪水能够容纳百川,它奔流不息,一点泥沙又怎么能把它搅浑呢?”小明看着那欢快流淌的溪水,用力地摇了摇头。爷爷轻轻地摸了摸小明的头,温柔地说:“孩子,心若像这溪水一样,容得下别人的苦乐,就不会被一点烦恼搅浑了。明天,跟爷爷去个地方吧。”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爷爷就带着小明踏上了山间的小路。山路崎岖不平,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时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歌声。他们来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这里竹子高大挺拔,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爷爷熟练地砍下几根粗壮的竹子,然后仔细地削去枝叶。爷爷一边扛起竹子,一边对小明说:“陈婆婆家的篱笆被前几天的风雨打坏了,她年纪大了,做不了这活儿,咱们去帮帮她。”

  小明学着爷爷的样子,扛起一根较小的竹子。可这竹子对于小小的他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山路又崎岖难走,没走多远,小明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感觉自己的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但他咬着牙,坚持着。

  终于到了陈婆婆家,爷爷和小明立刻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熟练地修着篱笆,不一会儿,原本破败的篱笆就变得结实整齐了。陈婆婆看着修好的篱笆,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她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汤,递给小明和爷爷,说:“好孩子,谢谢你们啊!”

  回家的路上,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小明,记住这种感受,孩子。帮助别人,最先温暖的是自己的心。”

  几天后,村里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儿。张婶的儿子突然发起了高烧,急需去镇上抓药。可偏偏张婶不小心扭伤了脚,根本无法出门。小明听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去吧,我跑得快!”

  20 里山路,对于小小的他来说,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小明没有丝毫退缩,他撒开腿,拼命地跑着。一路上,他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尘土也沾满了全身,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把药送到张婶手中。

  近 3 个时辰后,小明终于气喘吁吁地把药递到了张婶手中。张婶看着眼前这个满身尘土、气喘吁吁的孩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

  从那天起,小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帮孤寡老人砍柴,那斧头一下一下地砍着,虽然很吃力,但他从未放弃;他还教更小的孩子识字,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字,就像一位小老师。

  夏去秋来,丰收的季节到了。小明家的稻子金黄一片,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可是,天空却突然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即将来临。爷爷望着天空,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焦急地说:“糟了,来不及收了。”

  正当祖孙俩心急如焚的时候,小明惊呆了。只见村民们拿着镰刀,从四面八方涌向了他家的稻田。张婶大声喊道:“小明帮过我那么多回,该我们出力了!”在狂风暴雨来临前,村民们齐心协力,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速地收割着稻子。不一会儿,整片稻田竟然都被抢收完毕了。

  晚上,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村民们就在小明家的院子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村长端着一碗米酒,走到小明面前,深情地说:“孩子,你爷爷是咱村的宝,教会了我们互相扶持。如今你也成了这样的宝,这碗酒敬你们祖孙俩。”

  月光下,小明和爷爷又来到了溪边。小明望着那清澈的溪水,感慨地说:“爷爷,我明白了,善良就像溪水边的种子,随风飘远,落地生根,终有一天会连成一片茂盛的草原。”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助人者终助己,善心流转,福报相随。朋友们,别忘了点个关注,让这份善良与温暖一直传递下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