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新征程!-《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

  凌默夺得亚太诗词大会冠军后,其在网络上的热度堪称核爆级别,持续了数月之久。

  #凌默三首神作#

  #凌默满分冠军#

  #凌默究竟长什么样#

  #寻找凌默#等话题长期霸占热搜榜前几位。

  他的诗句被制成各种壁纸、签名,广为流传;

  他的经历被写成各种励志文章;

  他的才华被捧上神坛,甚至出现了“凌学”,专门研究其作品中的一字一句。

  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当代文曲星”、“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凌默,在最初的激动和成就感褪去后,

  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和排山倒海般的压力。

  流量和赞美如同潮水,能将人托上云端,也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凌默看着网络上那些几乎将他神化的言论,常常会觉得恍惚

  ——那个被描述得近乎非人的“凌默”,真的是自己吗?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大的依仗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文化宝库,

  而非自己真是生而知之的天才。

  这种巨大的名望,更像是一座空中楼阁,让他感到脚底虚浮。

  他害怕。

  害怕习惯了众星捧月后,再也无法忍受平淡;

  害怕被盛名所累,从此创作不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满足外界的期待;

  害怕沉沦在这巨大的名利场中,忘记了初心,失去了自由。

  以他如今的名气和积累的财富,确实可以轻易过上极度优渥、无所事事的生活,

  但那真的是他穿越而来的意义吗?

  “太丢穿越者的脸了。”

  凌默有时会自嘲地想,

  “别的穿越者前辈们要么称王称霸,

  要么富可敌国,

  要么醉卧美人膝……

  我这就开始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了?”

  一种不甘平庸、不愿辜负这份“奇遇”的心情油然而生。

  他需要时间远离喧嚣,去沉淀,去思考,去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真正想走的路,

  而不是被外界推着走。

  这才是他选择“消失”的最深层原因

  ——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一种以他自己掌控的方式的回归。

  凌默的突然消失,让几位红颜焦急万分。

  顾清辞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学术关系网,几乎问遍了所有可能知道凌默去向的文化名流和前辈,

  甚至一度想通过技术手段定位凌默的手机信号,但最终还是因为尊重凌默的意愿而作罢。

  收到凌默报平安的信息后,她虽然失落,但也理解。

  她回到学院,将那份深刻的倾慕转化为研究的动力,

  开始更加系统地研究凌默的诗词,同时也在等待,

  等待他沉淀归来时,自己能以更匹配的姿态站在他身边。

  叶倾仙的反应则更为艺术化。

  她背着画板,去了所有她和凌默有过交集的地方

  ——青草湖、金陵女子学院外、甚至他可能出现的电台附近,试图用画笔捕捉他可能存在的气息。

  她相信凌默这样的灵魂注定与众不同,他的消失一定是为了寻找更极致的艺术灵感。

  收到信息后,她不再盲目寻找,而是回到画室,开始创作一幅名为《月隐》的大型油画,

  画中是朦胧月色下山川湖海的轮廓,中心是一个背影,意境悠远而神秘。

  李安冉是最直接的一个。

  她几乎要发动家里的力量进行“全城搜捕”了,急得哭了好几次。

  收到信息后,她虽然不情愿,但也知道凌默的性格说一不二。

  她回到电台工作,变得有些沉默,但每次凌默月度电台直播时,她总是最激动的那个,甚至装作热线听众和凌默连线,用这种方式表达思念和支持。

  苏青青则显得最为平静和坚定。

  她没有四处奔波寻找,只是依旧在江城,依旧在文旅局上班,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她内心深处相信,凌默无论去哪里,最终都会回到江城,因为这里是他起步的地方,有他熟悉的电台和最初的朋友。

  她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默默提升自己,仿佛只是在等待一个远行未归的故人。

  “我就在这里,你回来,总能看见我。”

  这便是她最朴素也最执着的信念。

  凌默这一年的时间,真正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去了很多地方:

  在西北的苍茫戈壁,看长河落日,感受天地辽阔与自身的渺小。

  在江南的水乡古镇,乘一叶乌篷船,听雨打芭蕉,体验烟雨朦胧的静谧。

  在西南的崇山峻岭间徒步,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韧性。

  甚至去了一些偏远的乡村,近距离观察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面貌。

  他每个月固定一次电台直播,只通过声音和音乐与外界保持一丝微弱的联系,

  分享旅途见闻和心情,偶尔读一首小诗或唱一首未发表过的民谣。

  这成了粉丝们与他唯一的纽带。

  由于他刻意低调,不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网络热度果然如他所料慢慢降温。

  新的热点、新的明星不断涌现,大众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

  虽然“凌默”这个名字依旧如雷贯耳,但已不再是每时每刻都被讨论的焦点。

  一年的风霜雨雪,旅途劳顿,让他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人也清瘦了一些,褪去了些许之前的文弱感。

  但最大的变化在他的眼睛

  ——之前的眼神是冷静、淡然,偶尔流露出才华锋芒;

  如今则变得更加明亮、深邃、平和,充满了故事感和一种经过沉淀后的力量,更具味道。

  休息充足后,凌默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称王称霸、打造商业帝国、阅女无数……

  这些似乎都不是他的兴趣和擅长,你要让他搞起商业帝国让他富可敌国,凌默表示也没这个能力啊,

  他最大的底牌和兴趣,依旧在文化创作上。

  歌曲还有很多经典未唱,甚至没开过一场真正的演唱会,

  没有开过演唱会,你就不知道自己歌迷对自己的歌究竟是不是喜欢!

  所以凌默决定,自己的短期计划,开一场自己的专场演唱会!

  然后继续发表小说来影响这个世界!

  现在小说只写了《三体》就搁置了。

  他意识到,写小说和写诗词不同,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淀和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

  尤其是那些经典之作,比如《活着》,其力量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性刻画。

  直接照搬过来,这个平行世界的人若没有类似的历史集体记忆,恐怕难以产生最深层次的共鸣。

  他需要学习,需要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文化脉络、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

  他需要找一个能安心创作、又能安静学习的地方。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自己没必要找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应该找一个既可以不被打扰,又可以感受生活的地方!

  “大学校园!”

  凌默想到了答案。

  那里有浩瀚的图书馆,有深厚的学术氛围,有思想的碰撞,

  也有相对简单宁静的环境。

  那里是了解一个世界文化最好的窗口之一。

  但用“凌默”这个名字进大学?

  无异于一场灾难。

  他根本无法安心学习和写作。

  幸好,认识他真面目的人极少。

  于是,他联系了最信任的、且有能力帮忙的许教授,坦诚了自己的想法

  ——希望沉淀下来,系统学习,并继续创作,但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不希望被外界打扰。

  许教授对此深表理解和赞赏,亲自为他安排了一切。

  选择了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极其深厚、以学术自由和文学研究见长的顶级学府

  ——星海国立文学院。

  并为凌默办理了一个全新的、无懈可击的身份

  ——曾阿牛(为·致敬经典)。

  一个朴实无华,甚至略带土气的名字,绝不会让人联想到光芒万丈的凌默。

  身份是中文系·文学院的旁听生,

  拥有极大的选课自由,不用参加考试,也不用为了学分而参加各种活动,还能使用所有学校资源。

  今天,就是这位名叫“曾阿牛”的旁听生,前往星海国立文学院报到的日子。

  凌默看着镜中那个肤色微黑、眼神沉静、穿着简单t恤和牛仔裤戴着帽子的自己,

  背上一个半旧的双肩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和简单的行李,微微一笑。

  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这一次,他不是明星凌默,只是一个渴望学习和安静写作的普通旁听生,曾阿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