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梨园新声与指尖傀儡-《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

  正月里的北京,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落在那透着一股书香门第的老式小楼上,带来几分难得的暖意。凌云站在林家那扇熟悉的朱红大门前,深吸了一口气。今天这阵仗,比面对任何国际舞台的观众都让他心跳快了几拍。

  伯父伯母,堂哥凌强和堂嫂,一行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提着精心准备的各色礼品,气氛庄重里透着压不住的喜气。

  “稳住,小云,”伯父看着侄子微抿的嘴唇,宽厚地笑笑,“又不是头一回来,放松点。”

  凌云点了点头,手心却有点潮。林悦今天穿了件淡雅的藕荷色旗袍,外罩米白大衣,清丽温婉。她悄悄勾了勾凌云的手指,递给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开门的林母脸上堆满了笑,林父也站在厅堂门口,儒雅地招呼着。寒暄,落座,奉茶。流程一如既往的周到。

  “最近忙坏了吧?你那首《稻香》,你伯母天天在家哼。”林父推了推眼镜,语气熟稔。

  “让伯父伯母见笑了。”凌云身姿依旧挺拔,应答却自然了许多。

  正说着,侧间帘子一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走了出来,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清亮有神,正是林悦的外婆,梨园行的老前辈,曾亲自点拨过凌云《赤伶》中戏腔韵味的老人家。

  “外婆!”凌云立刻起身,恭敬地问好,带着发自内心的亲近。

  外婆笑眯眯地,目光在他身上一转,点了点头:“嗯,气色不错。比上次来,看着更沉得住气了。”她径自在主位坐下,姿态从容,自有一股名家气度。

  众人重新落座,话题很快便绕不开戏曲。外婆呷了口茶,轻轻一叹,语气里带着些微的怅惘:“现在剧团里,能把这身段、这唱腔真正吃到骨头里的小辈,不多了。排新戏难,守旧戏也难。”她看向凌云,眼神里带着欣赏,“也多亏了你小子,弄出《赤伶》、《新贵妃醉酒》那样的动静,算是让不少年轻人又朝咱们这老行当瞥了一眼。”

  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林母说:“哦,对了,今早老梅头儿听说小凌今天要来,说什么也要过来凑凑热闹,这会儿应该快到了。”

  “梅先生?”林母有些意外,随即笑道,“他可是难得登门。”

  话音未落,就听院门外传来一道洪亮中带着独特韵味的嗓音:“林嫂子!我这不请自来的恶客,叨扰了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清瘦矍铄的老者迈步进来。他穿着朴素的灰色夹克,步履从容,虽年逾古稀,但腰板笔直,一双眼睛亮得惊人,顾盼之间自有威仪。正是京剧泰斗,梅芳大师的再传弟子,被誉为“活虞姬”的梅瑜先生。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清瘦矍铄的老者迈步进来,身着朴素夹克,步履间却自带风流。正是京剧泰斗,梅葆瑜梅先生梅先生的出现,让原本偏向家常的会面,瞬间多了几分文化沙龙的味道。

  “梅老弟?你这消息倒是灵通!”外婆显然与他极熟,笑着打趣。

  “梅伯伯!”林悦显然与他很熟稔,笑着打招呼。

  梅先生哈哈一笑,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凌云身上,抱了抱拳:“这位就是凌云小友吧?冒昧打扰,实在是你那两出戏歌,勾得我这老戏虫子心痒难耐啊!”

  凌云连忙躬身还礼:“梅先生您太客气了,晚辈不敢当。”

  重新落座后,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戏曲上。外婆叹了口气,盘核桃的速度快了些:“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能静下心听一出全本《霸王别姬》喽。电视里咿咿呀呀唱半天,他们嫌慢,换台比翻书还快。”

  梅先生呷了口茶,神色有些复杂,那是一种见证了辉煌也目睹式微的落寞:“时代变了,节奏快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丢,可怎么让年轻人愿意走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