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万里正的酒葫芦-《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既然你们选择留下,还签了死契,那往后就是我夏家的人了。我对你们也没别的苛刻要求,可一旦身为我夏家人,就得有绝对的忠诚。

  我夏家不过是普通人家,只是机缘巧合才买下这庄子。你们也瞧见了,这庄子除了内庄小小的一部分,外庄全是荒地,你们的活儿无非就是开荒耕种。至于具体的活计安排,就由田管家负责。”

  怀谨不太清楚世家大族对待奴仆是何种态度,自家规矩或许相对宽松些,可对忠诚的要求却是坚定不移的。

  “是!大公子!奴才/奴婢必定绝对忠诚。”

  买下张家四户人家,和双井村那两百多人比起来,在夏家实在掀不起多大波澜。反正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这两百多人都养下了,也不在乎再多养几个。

  再者说,这一家子到了庄子上,各有各的忙活,实在是没什么空闲去管太多琐事。

  夏兴南到庄子就是冲着冬小麦来的;怀淑目标明确,一心扑在她的小绣坊上;怀诤就彻底像放了羊似的,每天在庄子上肆意玩耍,只有牛大时刻不离左右地守护着;于氏跟来则是为了照料家里大小事务,单是每天的一日三餐就够她忙得不可开交。

  剩下不上不下的,就由怀谨带着他们给庄子上的庄户(不管是茅草屋这边,还是双井村那边,统统统一称作庄户)登记资料,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他们整整花了五天时间才完成。

  这庄子就好比一个大公司,庄户便是员工,通过建立和整理山庄所有庄户的个人档案,便能快速掌握他们的资料,方便日后管理。

  怀清借助空间之便,将这些数据录入电脑,制成表格,接着运用各种EXCEL功能技巧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

  这项工作既繁琐又无趣,可效果却十分显着。怀清发现原来双井村的村民里藏着不少能人,有打铁打井的、做木工瓦工的、当厨娘伙夫的,还有不少退伍军人以及残疾兵士。

  万长福告诉她,因为双井村靠近北地,每年都会有军队到他们村征兵。村里人大都以打猎为生,没有田地,日子过得朝不保夕,投军也就成了一条出路,而这些技能都是在军队里学到的。打仗难免会有伤亡,好在他们村阵亡的人数不多,不过伤残退伍的人却不少。

  听万长福这么一说,怀清便理解了。

  说实话,流民和退伍军人相比,她更愿意收留军人,哪怕他们年事已高或者身有残疾。

  在任何时代,上过战场的军人都是英雄,都理应受到敬重,享受至高的荣誉与待遇。

  大明朝对于年迈退伍或者伤残归乡的兵士是有补贴的,可实际上,这些补贴根本不足以维持他们退伍后的基本生活。

  有些退伍军人的家属甚至嫌弃他们归乡,因为补贴远比不上阵亡抚恤金丰厚。

  你或许难以理解他们的这种思维逻辑,但永远都不要小瞧贪婪之人的道德底线,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底线可言。

  然而回到双井村的兵士却是幸运的,村子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凡有村民做出遗弃或虐待兵士的事,就会被逐出族谱,赶出村子,绝不姑息。

  福祸皆有因果。

  两百多人的大逃荒队伍能够以最小的折损抵达他们临元县,这群退伍军人凭借丰富的经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正是他们善待退伍兵士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怀清对这些军人满怀敬佩,让万长福给那些退伍军人带话,若是日后碰上任何困难,都能来找她,只要她能帮得上忙,绝不推脱;要是还有其他退伍军人的联系方式,也可以邀请他们来桃源庄落户,庄子会负责养老。

  这番话可把万长福这个精瘦的老头感动坏了,最后竟是哭着离开的。

  他果然没看错,大姑娘就是他们的贵人!

  万长福回去后,立刻召集族人召开会议,会议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绝对忠诚于大姑娘,忠诚于夏家,要是有人违背誓言,他将受到族里最严厉的惩罚,被除族都算是轻的。

  要知道,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被除族已然是最严重的处罚了,可他们双井村不一样,由于万氏祖上的特殊性,村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万长福说到做到。

  “老叔,您就放心吧!要是有人敢忘恩负义,对不起大姑娘,我万义雄的拳头第一个不答应。”

  “是啊,老叔,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老万,您就放心吧!还有我们这些老家伙盯着呢,看他们哪个敢!”

  众人纷纷表态,表决心的架势,就差没剖肝沥胆以证忠心了。

  万长福心里其实也是放心的,可这话还是得说。村里的孩子们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谁好谁坏、谁奸谁忠,他都一清二楚,不过这也仅限于家长里短、小打小闹的事儿,在大是大非和民族大义面前,大家从没有糊涂过。

  反正有他盯着,出不了什么大事,就算哪天他不在了,也会找好接班人继续盯着。

  “你们也别怪我狠心。咱们这些人背井离乡,能找到个安身之处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咱们不犯错,夏家就会让咱们一直在庄子上待下去。”万长福轻轻摩挲着他的酒葫芦。

  “我仔细瞧过了,这块地可是个风水宝地,和那大姑娘紧密相关。你们要是真想为子孙后代造福,就听我的,老老实实在庄子上待着,老老实实听大姑娘的话。”

  众人见万长福连酒葫芦都拿出来了,顿时精神一振。

  难不成,这庄子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蹊跷?!

  他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呢?不过他们看不出来也正常,里正能看出来就行。

  要知道万里正手里的酒葫芦是历代族长手把手传下来的,据说已经传了十八代。这酒葫芦,从外表看普普通通,也没有任何机关,可据说哪怕装进去的是清水,倒出来也绝对是酒味。

  即便如此,这也不算特别稀奇,但要是万长福当众拿出酒葫芦,那么接下来不管里正说什么,最好都相信并且照办。

  万长福接手双井村三十年以来,但凡他做出这个动作,那他接下来说的话、做的事,没有不灵验的。

  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有些事难道“子不语”就不存在了吗?

  反正在他们双井村,孔圣人的这条言论是不被认可的。

  不管怎么说,听里正的准没错!

  万长福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给双井村的村民来了一次彻底的思想动员,看着各家各户的主事人情绪高涨地回去再召集自家亲人传达会议主题,他满意极了。

  双井村一共两百二十人,此时除了进山的几个青年,所有人分成三十个小团体,分散在草棚子周围,由当家主事人传达会议要点,忠诚、绝对忠诚这几个字眼被各当家人反复提及,就差喊起口号了。

  远远望去,就像是某个传销组织在进行洗脑大会。

  怀清压根不知道,就因为自己说的几句话,竟然收获了两百多名死心塌地的追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