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脱粒机-《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芒种将至,气温陡然升高。

  怕热的怀清,满心盼着左手拿着雪糕、右手握着冰棍,在空调的凉风里惬意度日。

  可现实却无比残酷,在这古代,别说是雪糕冰棍了,哪怕是喝上一杯冰水,都是一种奢望。

  虽说古代处处透着古朴韵味,可这没有现代消暑利器的日子,着实让人难熬。

  怀清暗自想着,等寻个空闲,一定要琢磨琢磨制冰之法,早日实现用冰自由。

  眼下,她也只能寻一处树荫,由着春知在一旁轻轻扇风,驱赶些许暑气。她捧着满满一盆樱桃,大快朵颐起来,一口接一口,即便如此,也不耽误她翻看手中的话本子,享受这片刻的悠闲。

  “外头忙得热火朝天,你倒好,躲在这儿逍遥自在。”

  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裹挟着一缕芬芳,突兀地在后院响起,瞬间打破了怀清的闲适时光。

  “芳宁?”怀清赶忙起身相迎,眼中满是疑惑,“怎么今天就来了?咱们不是约好明天见面吗?”

  “明天?你不是说四月十六吗?”

  “对啊,今天才十五。”

  阮芳宁赶忙与身旁的丫鬟再次确认时间,这才发现确实是自己记错了,刹那间,耳根都红透了,满是尴尬。

  “这有什么关系,今天来也一样。”

  关于是去青州还是京城开分铺,她们已经纠结许久。锦清倾向于京城,毕竟在那儿她能帮着打理生意。可怀清和芳宁却更想稳扎稳打,先在青州试试水。最终,少数服从多数,她们决定在青州开铺子。

  地点敲定后,怀清负责策划,之后还要找时间去青州实地考察,挑选铺子、购置产业,再进行装修。只是最近怀清一直忙着找人打造麦子脱粒机,策划铺子的事儿便往后推迟了。

  好在庄子上有个张来全,怀清提出构思,画出原始结构图案,让张来全带着众人集思广益,共同完善设计。前几日,一台有模有样的脱粒机便打造完成了。

  庄户踩动机器,启动时稍显费力,可一旦运转起来,就轻松多了。把麦子放在机器的滚筒上,滚筒上布满突起的铁钉,随着滚筒的转动,麦粒自动脱落。只需多翻动几次麦子,就能将麦粒脱得干干净净。

  这脱粒机虽说有些笨重,但比起之前使用的梿枷,可要方便省力太多了。怀清让张来全带人加把劲,连夜赶工,争取在收割前再多做几台。庄子留下五台,分两台给村里,一台送给姥爷家。

  凭借空间的助力,调整好作息,怀清终于把策划案赶了出来。

  “我打算开一家集美容、首饰、服饰为一体的生活馆。”

  说着,怀清便将春知刚取来的策划案递给芳宁。

  阮芳宁也跟着怀清在躺椅上坐下,一边翻看策划案,一边不自觉地享受着怀清投喂的樱桃。

  “妙啊!”

  阮芳宁第一个念头便是,这铺子要是开起来,可就太便利了。

  世家小姐们平日里参加宴会,都得绞尽脑汁去挑选首饰、定制衣裳,再费心搭配。有了这家生活馆,往后只要往铺子里一坐,让丫鬟帮忙化妆、搭配、打扮就行,再也不用东奔西走,累得人腰酸背痛。

  “只是,咱们去哪儿找金银铺合作呢?”

  阮芳宁心里清楚,县里的金缕衣是怀清的产业,服饰这一块自然不成问题,可金银首饰方面,她们都毫无涉足。

  “我秦姨母你知道吧,她年轻时最爱设计首饰。我看过她的设计稿,虽说称不上精彩绝伦、艳压群芳,但也是清新脱俗。咱们再招个老师傅,说不定还能打出独家定制的招牌。”

  “那也行。”阮芳宁已经开始在心里估算起这家铺子的预算了。

  “咱大明有翡翠吗?”

  “翡翠?”阮芳宁迟疑了一下,“有倒是有,翡翠也是玉的一种,不过如今金银铺里,鲜少有人把它加工成首饰。”

  怀清暗自点头,自己猜对了。她查过资料,前世翡翠是从明清时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玉润天下,翠达万家。

  如今大家更偏爱温润的玉石,通透的翡翠反倒不太受赏识。当下的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翡翠的抛光工艺不佳,导致那些颜色寡淡但种水好的翡翠,无法呈现出前世那种晶莹剔透的美感。

  “你看看这个怎么样?”

  怀清从怀里掏了掏,实际上是从空间里拿出一对翡翠耳钉。

  这对耳钉是黄金镶嵌冰种满绿葫芦造型,是她在某宝上花了两千块软妹币淘来的。

  “这?”阮芳宁满脸诧异。

  这耳钉实在是太漂亮了,碧绿的颜色,晶莹剔透,她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精美的首饰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如今金银铺对翡翠不感兴趣,这恰恰是咱们下手的好时机。”

  她查过资料,翡翠抛光就是用抛光粉、钻石粉、砂纸等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再在翡翠表面涂抹一层蜡,洗净吹干即可。

  当然,这打磨的工序和手法,远没有她说得这般轻松容易,但只要有了大致方向,一般的老师傅都能自行摸索。至于打磨用的抛光粉、钻石粉等,她可以通过网购获得。

  怀清把这层意思简单跟阮芳宁说了一下。

  阮芳宁只得点头表示赞同,这一点要是突破了,翡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哥去过滇南,我回去问问他,看看能不能找些关系弄到翡翠原矿。”

  最好能有自己的矿场,这样在原材料方面就不会受制于人了。

  怀清听了,自然是求之不得,有人在前头带路,可比她们自己摸索要省事多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策划案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姑娘,前头田管家传话说,让您去看看脱粒机。”

  春音从前院匆匆跑来,边跑边喊。到了书房门口,怀清与阮芳宁已经收拾好准备出来。

  春音跑到怀清跟前,还想再复述一遍,却被春知一个眼神制止了。这大呼小叫的,可别惊着阮姑娘。春知拉着春音,跟在春梅后面。

  阮芳宁倒是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我的丫鬟叫春杏、春梅,和你的春音、春知倒是挺相配的。”

  一般世家规矩,像她这样的世家女,都要配备两个教养嬷嬷,四个贴身一等大丫鬟,八个二等小丫鬟,还有若干三等仆妇。可她嫌麻烦,直接减半,只要了一个教养嬷嬷,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小丫鬟,以及若干仆妇。

  春杏性格大大咧咧,不如春梅稳重,所以她平时出门都带着春梅。眼下瞧着这春音,跟她的春杏一样活泼好动。

  怀清对此也不太在意,怎么说呢,她本就是个农女,自然也不要求丫鬟们行事一板一眼,只要大面上不出差错就行。

  怀清要去看脱粒机,阮芳宁却说要回县衙,她得赶紧回去问问侍书关于翡翠的事儿。

  怀清也不强留,翡翠的事确实要紧,便与阮芳宁约定过几天去县城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