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帝笔尖悬在奏折上方,凝结的朱砂坠成暗红血珠:还有话?
尾音拖得极长,带着帝王特有的威压。
袁德盛趋前半步,下摆擦过金砖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启禀圣上,宫外急报——夏姑娘已将将两百辆满载麦子的马车悉数送入官仓。
何时进城的?龙案上的朱笔重重一顿,宣纸上晕开暗红墨团。
就在今日未时三刻。袁德盛垂首,声音愈发恭谨,车队自建春门鱼贯而入,排至承天门,车辕碾过青石板的声响传了半条天街,途经永宁坊时,车队停留片刻,后听夏姑娘吩咐径直往官仓而去。
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斜斜洒落,将金砖地面分割成明暗交错的棋盘。两百辆马车穿城而过的阵仗,车轮辘辘声、马嘶人喝声,此刻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这等惊世骇俗的义举,在西北正值干旱缺粮之际,不亚于春雷炸响枯井。
卫近庭也在车队里?帝王的声音突然变得极轻。
是。卫大儒跟着粮车进京,暂歇在永宁坊夏家别院。
袁德盛偷觑御案后的人——那指尖正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的九龙镇纸,金漆龙纹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他自然知晓,那位名震天下的大儒虽在京城有世袭府邸,却自断亲缘二十载,此刻屈尊住在夏宅中,倒比两百车粮食更教人玩味。
惠安帝眸光微凛,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龙纹案几,突然起身,冕旒玉珠撞出清越声响,沉声道:拟旨。夏氏此举解万民饥馑之困,仁德昭昭,着封明善县主,赐天街宅邸一座,良田百顷、云锦千匹。你去宣!
袁德盛踉跄跪地,额头几乎贴住青砖。
帝王明黄龙袍掠过蟠龙藻井,衣角扫落的朱砂砚在金砖上洇开狰狞血痕,那抹耀目金光转瞬消失在雕花屏风后,只余空荡荡的殿宇回荡着玉珠脆响。
他慌忙唤来小黄门跟上伺候,自己则捧着圣旨出宫宣旨。
当仪仗行至夏家别院时,檐角铜铃被晚风撞出细碎声响,惊起几羽归鸦。
圣旨来得突然,夏家毫无准备。
袁德盛抹着额头冷汗望向立在廊下的卫近庭,赔笑道:圣上常念叨先生的学问...
卫大儒望着天边残阳,苍老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韵:圣上...可还康健?
康健!康健!袁德盛连声道,目光不经意扫过阶下等待着宣旨的夏家众人。
晚风掀起圣旨明黄锦缎,将廊下问答的细语,一并卷入渐浓的暮色里。
袁德盛抬手示意随从暂退,凑近卫大儒压低声音道:先生不知,圣上书房里还挂着您十年前写的《治国策》,每日晨读都要细细批注。上月江南水患,圣上还念叨若先生在,定能想出两全之策。
卫近庭抚须的手微微一顿,望着天边渐渐隐去的晚霞,良久方道:圣上还是这般性子,事事都要做到极致。
这话袁德盛不好接,带夏家一应准备齐全,他忙展开圣旨高声道:夏氏接旨!
夏家众人轰然跪地,青砖地面叩出整齐声响。
袁德盛展开明黄卷轴,金粉书写的字迹在暮色中熠熠生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夏氏悯恤黎民、捐粮救困,其德可彰日月,其行堪为世范...
宣读声穿透雕花门楣,惊得院中锦鲤纷纷潜入池底。
待圣旨读罢,袁德盛亲手将刻着缠枝莲纹的县主金印放入夏姑娘手中,低声道:圣上特意叮嘱,望姑娘莫负圣恩。
卫近庭上前轻拍夏姑娘肩头,眼中满是期许:去谢恩吧。这天街的新宅,原是……
他突然咳嗽两声,转头对袁德盛道,劳烦公公回宫时,替老朽带句话——御书房西侧那株红梅,该修枝了。
袁德盛身形猛地一颤,喉结滚动却发不出半分声响。那株红梅暗喻皇子,修枝便是...他不敢再深想,慌忙躬身道:先生放心,老奴定当带到!
一旁侍奉的怀清攥紧手中茶盏,望着两人讳莫如深的神色,只觉宫墙里的风云诡谲如潮水般涌来。
而远在正阳殿的惠安帝,指尖抚过御案上楚王私盐账本的焦痕,忽然重重叹了口气。
窗外暮色中的红梅树影摇曳,倒像是当年那个总爱攀着树枝嬉笑的长子。
拟旨。帝王的声音像是从极远处飘来,带着冰裂般的冷意,楚王罔顾圣恩,私贩官盐、违禁服食五石散,更因沉溺酒色致药石无医,有失皇室体统。着即废去王爵,贬为庶人,圈禁宗人府,永不得出!其封地、属官尽皆收回,钦此。
朱笔悬在圣旨上方迟迟未落,惠安帝望着宣纸上二字,腕间青筋突突跳动。
墨珠坠落的刹那,明黄绸缎上晕开的不仅是丹砂,更像是从他心口剜出的血。
他忽然想起卫大儒那句,原来最锋利的剪刀,从来都是握在帝王自己手中。
三罪并罚的铁证压在御案,私贩官盐不过蝇营狗苟,服食五石散也算年少荒唐,可私挖银矿——那是触及国本的逆鳞。
当他将沾满矿泥的账本掷在楚王面前时,那人竟仰头大笑,醉意朦胧的眼底全是癫狂:父皇疼爱的好儿子?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罢了!
此刻空荡荡的殿内,唯有帝王粗重的喘息声。
他踉跄着扶住龙椅,冕旒下的白发在烛火中微微颤动,不过半日功夫,竟像是被抽走了十载阳寿。
袁德盛看着圣上骤然佝偻的背影,眼眶发烫,却只能死死咬住嘴唇——金銮殿上哪容得下眼泪?
去...传旨。惠安帝的声音沙哑得不像人声,即刻送往宗人府。他枯瘦的手指抚过案上楚王幼时临摹的《孝经》,墨迹早已褪色,唯有当年亲自圈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八字,此刻如钢针般扎进眼底。
当第二道废黜旨意裹着暮色送出宫墙时,袁德盛望着西天如血的残阳,忽然想起前几日楚王还在御花园折过红梅。
那时圣上笑着说楚王插瓶的红梅甚是清艳,而如今,那枝红梅怕是要永远烂在宗人府的墙角了。
尾音拖得极长,带着帝王特有的威压。
袁德盛趋前半步,下摆擦过金砖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启禀圣上,宫外急报——夏姑娘已将将两百辆满载麦子的马车悉数送入官仓。
何时进城的?龙案上的朱笔重重一顿,宣纸上晕开暗红墨团。
就在今日未时三刻。袁德盛垂首,声音愈发恭谨,车队自建春门鱼贯而入,排至承天门,车辕碾过青石板的声响传了半条天街,途经永宁坊时,车队停留片刻,后听夏姑娘吩咐径直往官仓而去。
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斜斜洒落,将金砖地面分割成明暗交错的棋盘。两百辆马车穿城而过的阵仗,车轮辘辘声、马嘶人喝声,此刻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这等惊世骇俗的义举,在西北正值干旱缺粮之际,不亚于春雷炸响枯井。
卫近庭也在车队里?帝王的声音突然变得极轻。
是。卫大儒跟着粮车进京,暂歇在永宁坊夏家别院。
袁德盛偷觑御案后的人——那指尖正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的九龙镇纸,金漆龙纹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他自然知晓,那位名震天下的大儒虽在京城有世袭府邸,却自断亲缘二十载,此刻屈尊住在夏宅中,倒比两百车粮食更教人玩味。
惠安帝眸光微凛,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龙纹案几,突然起身,冕旒玉珠撞出清越声响,沉声道:拟旨。夏氏此举解万民饥馑之困,仁德昭昭,着封明善县主,赐天街宅邸一座,良田百顷、云锦千匹。你去宣!
袁德盛踉跄跪地,额头几乎贴住青砖。
帝王明黄龙袍掠过蟠龙藻井,衣角扫落的朱砂砚在金砖上洇开狰狞血痕,那抹耀目金光转瞬消失在雕花屏风后,只余空荡荡的殿宇回荡着玉珠脆响。
他慌忙唤来小黄门跟上伺候,自己则捧着圣旨出宫宣旨。
当仪仗行至夏家别院时,檐角铜铃被晚风撞出细碎声响,惊起几羽归鸦。
圣旨来得突然,夏家毫无准备。
袁德盛抹着额头冷汗望向立在廊下的卫近庭,赔笑道:圣上常念叨先生的学问...
卫大儒望着天边残阳,苍老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韵:圣上...可还康健?
康健!康健!袁德盛连声道,目光不经意扫过阶下等待着宣旨的夏家众人。
晚风掀起圣旨明黄锦缎,将廊下问答的细语,一并卷入渐浓的暮色里。
袁德盛抬手示意随从暂退,凑近卫大儒压低声音道:先生不知,圣上书房里还挂着您十年前写的《治国策》,每日晨读都要细细批注。上月江南水患,圣上还念叨若先生在,定能想出两全之策。
卫近庭抚须的手微微一顿,望着天边渐渐隐去的晚霞,良久方道:圣上还是这般性子,事事都要做到极致。
这话袁德盛不好接,带夏家一应准备齐全,他忙展开圣旨高声道:夏氏接旨!
夏家众人轰然跪地,青砖地面叩出整齐声响。
袁德盛展开明黄卷轴,金粉书写的字迹在暮色中熠熠生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夏氏悯恤黎民、捐粮救困,其德可彰日月,其行堪为世范...
宣读声穿透雕花门楣,惊得院中锦鲤纷纷潜入池底。
待圣旨读罢,袁德盛亲手将刻着缠枝莲纹的县主金印放入夏姑娘手中,低声道:圣上特意叮嘱,望姑娘莫负圣恩。
卫近庭上前轻拍夏姑娘肩头,眼中满是期许:去谢恩吧。这天街的新宅,原是……
他突然咳嗽两声,转头对袁德盛道,劳烦公公回宫时,替老朽带句话——御书房西侧那株红梅,该修枝了。
袁德盛身形猛地一颤,喉结滚动却发不出半分声响。那株红梅暗喻皇子,修枝便是...他不敢再深想,慌忙躬身道:先生放心,老奴定当带到!
一旁侍奉的怀清攥紧手中茶盏,望着两人讳莫如深的神色,只觉宫墙里的风云诡谲如潮水般涌来。
而远在正阳殿的惠安帝,指尖抚过御案上楚王私盐账本的焦痕,忽然重重叹了口气。
窗外暮色中的红梅树影摇曳,倒像是当年那个总爱攀着树枝嬉笑的长子。
拟旨。帝王的声音像是从极远处飘来,带着冰裂般的冷意,楚王罔顾圣恩,私贩官盐、违禁服食五石散,更因沉溺酒色致药石无医,有失皇室体统。着即废去王爵,贬为庶人,圈禁宗人府,永不得出!其封地、属官尽皆收回,钦此。
朱笔悬在圣旨上方迟迟未落,惠安帝望着宣纸上二字,腕间青筋突突跳动。
墨珠坠落的刹那,明黄绸缎上晕开的不仅是丹砂,更像是从他心口剜出的血。
他忽然想起卫大儒那句,原来最锋利的剪刀,从来都是握在帝王自己手中。
三罪并罚的铁证压在御案,私贩官盐不过蝇营狗苟,服食五石散也算年少荒唐,可私挖银矿——那是触及国本的逆鳞。
当他将沾满矿泥的账本掷在楚王面前时,那人竟仰头大笑,醉意朦胧的眼底全是癫狂:父皇疼爱的好儿子?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罢了!
此刻空荡荡的殿内,唯有帝王粗重的喘息声。
他踉跄着扶住龙椅,冕旒下的白发在烛火中微微颤动,不过半日功夫,竟像是被抽走了十载阳寿。
袁德盛看着圣上骤然佝偻的背影,眼眶发烫,却只能死死咬住嘴唇——金銮殿上哪容得下眼泪?
去...传旨。惠安帝的声音沙哑得不像人声,即刻送往宗人府。他枯瘦的手指抚过案上楚王幼时临摹的《孝经》,墨迹早已褪色,唯有当年亲自圈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八字,此刻如钢针般扎进眼底。
当第二道废黜旨意裹着暮色送出宫墙时,袁德盛望着西天如血的残阳,忽然想起前几日楚王还在御花园折过红梅。
那时圣上笑着说楚王插瓶的红梅甚是清艳,而如今,那枝红梅怕是要永远烂在宗人府的墙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