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盛家姐妹-《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怀淑指尖轻抚过屏风上细密的针脚,目光坚定望向盛明言:盛家姐姐,说话可算数?

  自然!盛明言将缠枝绣样往案上一搁,金护甲磕出清脆声响,发间珊瑚珠钗随着动作剧烈摇晃,倒比她涨红的脸颊还要艳丽三分。

  怀清倚着月洞门,执团扇半掩唇角,目光不着痕迹扫过主位上的盛家老夫人与盛夫人。

  只见两位长辈相视一笑,前者扶着老花镜微微颔首,后者则轻抿茶盏,眼角眉梢俱是纵容,显然默许了这场技艺交换。

  廊下忽起细碎私语,几位贵女交头接耳,面上既透着向往又带着怯意。

  就怕夏家瞧不上咱们的手艺......话音未落,怀淑已盈盈起身,裙裾上的并蒂莲纹掠过青砖:各家姐姐若不嫌弃,尽可将拿手绝活亮出来,咱们以技会友,一同切磋!

  满堂霎时寂静,继而爆发出雀跃的赞叹。

  不知谁喊了句夏家果然磊落,众人纷纷附和,烛火摇曳间,怀淑袖中滑出的绣绷隐约可见半朵未绣完的双面牡丹,与盛明言的缠枝莲纹遥遥相映。

  怀清立在九曲回廊的阴影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鎏金护甲,唇角笑意渐深。

  这场技艺交换看似是她主动抛出橄榄枝,实则暗潮汹涌——以双面绣技法为饵,既能探得世家闺秀中潜藏的能工巧匠,又能借盛家五姑娘的豪言壮语,将更多绣技秘方纳入栖梧坞。

  虽看似暂时吃亏,可那些即将涌入的家传秘术、奇巧针法,又岂是几页绣谱能衡量的?

  她望着堂中争相展示绣样的贵女们,忽想起去年在塞北以半幅星图换得的锁子绣,又忆起江南盐商千金用双面缂丝技法换来的航海图。

  这般以巧技换巧技的法子,本就不能用寻常得失来衡量。

  烛火映得她眸中流光溢彩,折扇轻挥间,倒像是将满堂珠光宝气都拢入了袖中。

  盛家老夫人扶着老花镜,浑浊的眼眸突然泛起精光,直直看向立于廊下的怀清。

  她枯瘦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太师椅扶手,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目光扫过满堂因技艺之约而沸腾的贵女,又转向身旁几位鬓染霜雪的老姐妹,眉梢眼角皆是赞许。

  几位老夫人相视点头,手中的玛瑙佛珠与鎏金护甲轻碰,发出细碎声响,仿佛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这一眼,道尽了对怀清手腕与谋略的认可,也藏着历经世事的长者对后生的嘉许。

  拜寿礼成后,盛老夫人轻挥衣袖笑道:都别拘着,让年轻人出去逛逛园子!

  盛府园林虽不及王府宏阔,却处处藏着巧思——太湖石间蜿蜒的紫藤花架,曲廊尽头忽现的半亩莲池,连墙角青苔都生得错落有致。

  县主请!盛家四姑娘盛明姝莲步轻移,领着一众未出阁的女宾沿碎石小径而行。

  绕过月洞门时,她忽而红着脸凑近:县主,这老花镜......我家中祖父眼力不济,不知能否也预定一副?

  自然可以。怀清话音刚落,周遭便响起此起彼伏的问询声。

  她示意丫鬟春知上前:诸位姐妹若有需要,尽可与她细说。

  盛明姝却未急着离去,反而拽住怀清的袖口,眼中闪着好奇的光:县主,这小小的镜片为何能看清远处?可否讲讲其中原理?

  怀清原以为不过是少女的一时兴致,便耐心解释起凸透镜聚光的道理。

  岂料盛明姝越听越入神,从袖中摸出一方素绢仔细记录,连耳坠晃落在鬓边都未察觉。

  当怀清说到物距与焦距时,她忽然眼睛一亮:如此说来,若改变镜片弧度,是否能做出看近处、看远处不同的镜子?

  怀清望着盛明姝眼中迸发的灼灼光彩,心中微动,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坠:“四姑娘竟能举一反三,倒是让我想起栖梧坞正在筹备的九州风物阁。阁中汇聚能工巧匠、奇人异士,专研各类新奇物什的改良与创制。”她顿了顿,笑意更深,“下月初三有场‘百工论道’,届时会探讨琉璃镜的不同形制,不知四姑娘可愿同去?”

  盛明姝的指尖紧紧攥住记录的素绢,指节微微发白,连声音都带了几分颤抖:“县主......当真肯带我去?”

  盛明姝身后的女伴们发出此起彼伏的轻呼,绣着并蒂莲的衣袖慌乱交错,有人扯住她的裙带急道:那九州风物阁整日聚集贩夫走卒、泥腿匠人,哪是未出阁姑娘该去的地方!

  蝉鸣声里,众人的劝阻声与远处游廊传来的环佩叮当声绞作一团。

  盛明姝却固执地攥紧腰间绦带,绣着金线的牡丹在掌心揉出褶皱:我意已决。

  她转身时,鬓边的玉簪划出清泠冷光,惊飞了廊下两只白鸽。

  暮色渐浓,怀清指尖轻捻鎏金请柬递出。梧桐叶形的薄金片上,萤石如星子缀满叶脉,在将熄的日光里流转着幽蓝光晕:四姑娘对镜学的见解,倒是与阁中那位擅制琉璃的胡匠师不谋而合。

  盛明姝双手微颤着接过,仿佛触到了一团跳动的火焰。

  想起方才女伴们的嗤笑,想起闺中嬷嬷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诫,温热的泪突然砸在请柬边缘,晕开一道浅浅的水痕。

  她猛地屈膝行下大礼,珍珠流苏随着动作簌簌摇晃,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多谢县主垂青!明姝定当准时赴约,若能有所得,必以老花镜改良之法相报!”

  晚风裹着荷香掠过曲桥,远处画舫传来缥缈的笙歌。

  怀清望着少女提着裙裾奔向荷塘的身影,看她发间的珍珠在暮色里忽明忽暗,恍若坠落人间的星辰。

  手中的折扇轻轻叩击掌心,她忽然期待起下月那坛专为匠人们准备的女儿红——当盛家四姑娘带着满脑子奇思妙想踏入阁门,这场百工论道,怕是要掀起一场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