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开业火爆-《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

  1979年正月二十二周日,天刚亮透,西砖胡同的葡萄架还挂着霜气。

  刘平寇蹲在院门口擦解放卡车的后视镜,林淼从家里面拎着布包出来,里面是新的账本。

  “当家的,红纸我裁好了,‘新店开业,款式新颖’八个字让小九帮画好了,一会儿贴门脸儿上。”

  林淼说话脆生生的,眼里透着劲儿。

  刘平寇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灰。

  “得嘞,咱今儿早点去,把货再归置归置。的确良衬衫按色儿分,浅蓝搁前儿,米白放后儿,喇叭裤挂最显眼的杆儿上。”

  俩人开着卡车往王府井赶,路上没多少车,就见着几辆挂着“京A”牌照的公交车慢悠悠跑。

  到了门面房,刘平寇掏出钥匙开门,四十来平的屋子亮堂,新打的实木货架刷了清漆,味儿还没散干净。

  前一晚他俩就收拾到半夜,这会儿又忙乎了一个钟头,才把衣服摆利索。

  林淼踩着凳子贴红纸,刘平寇在旁边扶着。

  “哎哎,往左挪挪,歪了——对,就这儿,看着顺眼。”

  八点整,门头红布摘下来,“刘家服装店”的木牌露出来。

  先过来的是,不知道在哪听到消息的,胡同里的邻居,张婶和李大爷,扒着门框往里瞅。

  张婶摸了摸一条碎花裙

  “平寇啊,这衣服看着是鲜亮,就是咱这岁数穿不着,给我家闺女买着穿还行,回头我在来买,今天忘带钱了。”

  李大爷“个体户开店不容易,我瞅瞅就走,不耽误你做生意。”

  俩人没买,看看就走了。

  邻居走后等了好半天一个人没有,林淼有点着急了。

  “当家的,这都一个多小时了,没有人进店来啊!”

  刘平寇心里有数,也不着急,知道这时候年轻人还没出门。

  “别着急,新店开业知道人少,得慢慢来,再说了今天休息,现在的年轻人都爱睡懒觉,还没起来呢。”

  刚说完没多久果然,没过十分钟,俩穿蓝布褂子的小伙子晃过来,进了店里,眼睛就盯上了喇叭裤。

  “叔,这裤子多少钱一条?”

  高个小伙子抻了抻裤腿,料子是厚实的灯芯绒。

  “二十五”

  刘平寇笑着说“你去国营商场问问,同款得二十八九,我这儿便宜三块多。”

  小伙子愣了愣,拉着同伴去试穿。

  别看店小,里面有专门的男女试衣间。

  裤子一上腿,显腿长,同伴直夸。

  “成,这裤子穿出去肯定有面儿!我也来一条,要深灰的。”

  俩人当场掏钱,林淼在旁边收钱算账,把钱塞进铁皮盒子里,笑得嘴都合不上。

  十点往后,王府井的人渐渐多了,自行车铃铛声、叫卖声混在一块儿。

  进店的人排起小队伍,有姑娘指着的确良衬衫问颜色,有大妈帮儿子挑裤子,林淼收钞、开票忙得手不停,刘平寇则帮着找尺码、打包,额头上渗了汗。

  正忙得热火朝天,门口进来个穿中山装的男人,头发梳得油亮,手里攥着个黑皮包。

  他没看衣服,就围着货架转,手指扒拉着衬衫领子,突然开口。

  “这衣服是不是投机倒把来的?”

  声音不大,可店里瞬间静了。正比试挑衣服的姑娘停下动作,刚要掏钱的大妈也缩回了手。

  刘平寇放下手里的打包绳,走过去。

  “同志,您这话可不能乱说。咱是正经个体户,执照在这儿呢。”

  他从抽屉里掏出红本本,翻开给男人看。

  “价格也是按市场价定的,您要是觉得贵,再逛逛别的店也成。”

  男人瞥了眼执照,又哼了一声。

  “个体户没好货,卖这么贵,不怕被查?”

  女客户“哎,您这话不对啊!”

  旁边刚买了条喇叭裤的姑娘忍不住开口。

  “我昨儿去国营商店,同款裤子比这儿贵三块,还没这儿的样式新。人家是正经做生意,您别瞎琢磨。”

  其他顾客也跟着附和。

  “就是,我们都看了,执照齐全,价格也公道。”

  中山装男人脸一红,没再说话,狠狠瞪了眼姑娘,拎着皮包扭头就走,出门时还故意撞了下门框。

  顾客们哄笑起来,又围回货架前。

  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下拿了两件的确良衬衫。

  “叔,一件浅蓝一件米白,我给对象带一件,算便宜点不?”

  刘平寇“得,看你实在,两件算你三十八,省两块。”

  小伙子高高兴兴付了钱,揣着衬衫跑了。

  中午饭点,刘平寇让林淼看店,自己去附近国营饭馆买包子,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俩服务员唠嗑。

  “你瞅对面那服装店,人挤人,咱这儿今儿就卖出去两笼包子。”

  “可不是嘛,国营商店的衣服都快没人买了,我听经理说,得查查他们进货渠道正不正,别是走歪路来的货。”

  刘平寇心里咯噔一下,可没露声色,买了十个肉包、五个素包,拎着往回走,进门就跟林淼说。

  “甭管旁人说啥,咱合规经营,怕啥?”

  林淼从铁皮盒子里掏出一沓钱,都是一块两块的,五块的都很少,十块的就一张,递给他。

  “你瞅瞅,一上午就卖了三百多!我在供销社一个月才七十八,这顶我五个月工资了!”

  刘平寇接过钱,数了数,心里也踏实。

  “下午肯定还能卖,咱晚上早点收摊。”

  下午的生意更火,喇叭裤卖又卖出去十五条,的确良衬衫也少了大半。

  傍晚关门前,进来个穿清大校服的小伙子,背着帆布包,手里拿着个小本子。

  “叔,我是清大的,帮同学买衣服。要十件的确良衬衫,浅蓝的,都要这个码,五条喇叭裤,深灰的,这个腰围的。能送货不?我先付定金。”

  刘平寇愣了,没料到快关门了,又接这么大个单。

  “成!你把地址给我,明天上午我准送到。定金你给五十就行。”

  小伙子掏出五十块,写下地址——清大宿舍区,离的不算远。

  刘平寇接过地址,心里琢磨:这生意比预想的还顺。

  晚上关了门,俩人在店里盘点。

  算好账的林淼,拿着账本念。

  “喇叭裤卖了23条,每条25,575块,的确良衬衫卖了25件,平均18,450块,碎花裙两条,31条,62块。总共1087块。”

  林淼数着铁皮盒子里的钱,一遍又一遍,笑得合不拢嘴。

  “当家的,一天一千,一年就几十万,咱这店算开对了!”

  刘平寇盯着账本,手指敲着桌子。

  “这才第一天,货就卖了近五十件。下周得赶紧去宝安县补货,喇叭裤和的确良得多进点,不然该断货了。”

  俩人锁好门,开着卡车往家走。

  王府井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映着街道,刘平寇握着方向盘,心想:这1979年,真是个好年头,刚开始就来了个开门红。

  晚上睡前他想着中午饭馆服务员的话,又想起那穿中山装的男人——

  傍晚时刚才关门前,他看见那男人进了胡同口的街道办事处,心里隐隐有点不踏实。

  可再看林淼高兴的样子,又把那点顾虑压下去:先把生意做好,别的事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