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介绍信与暗亏-《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

  79年2月26日,刘平寇揣着两盒“牡丹”烟,掖好营业执照,踩着千层底布鞋往街道办事处走——去外地进货得开介绍信,没这玩意儿,那也去不了。

  杨主任的办公室在胡同口,门虚掩着,里面飘出茶叶味儿。

  刘平寇敲了敲门,听见“进”才推门。

  “杨叔,麻烦您给开个介绍信,去广州那边进货。”

  杨主任从文件堆里抬头,扶了扶黑框眼镜,接过营业执照瞅了眼。

  “小刘,你那‘服装店’,最近火得很啊!我家老婆子前儿还说,你家那碎花裙比供销社的时髦,非让我给她买一条。”

  “您要是看得上,下次让林淼给您送两条过来。”

  刘平寇递上烟,帮杨主任点上。

  “宝安县那边市场小,这次想去省会那边看看,听说货多。”

  杨主任抽了口烟,大笔一挥在介绍信上签字,又盖了街道办的红章。

  “这下齐活,拿好了,路上注意安全,南边最近不太平,别瞎凑热闹。”

  刘平寇接过介绍信折好塞进内兜,又拐去商业局找李延,想问问有什么好的进货地方。

  李延正跟人打电话,看见他进来,挂了电话就说。

  “你来得正好,高第街有家‘李记服装摊’,老板是我朋友,你去提我名字,能便宜五分。”

  说着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地址和联系方式。

  刘平寇揣好纸条。

  “等我回来给你带两斤广州的荔枝。”

  李延“甭跟我客气,赶紧去吧,路上慢点。”

  刘平寇往家赶,刚进胡同就听见院里的靛颏儿叫。

  林淼正屋里收拾帆布包,里面塞着昨天烙的油饼,旁边是两罐咸菜,还有双新纳的千层底布鞋。

  林淼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可算回来了,店里喇叭裤断了黑、蓝、灰三个码,碎花裙就剩小码了,昨天还有个大姐跟我磨半天,问啥时有货。”

  刘平寇“放心,这次去高第街,多进点,保证够卖,可能还有新样式。”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自行车“叮铃”响,小五满头大汗地冲进来。

  “爸!店里今早又卖了五十件!喇叭裤跟不要钱似的,好多人还问有没有新样式!”

  刘平寇“我走这几天,你给我老实点,帮你妈看店。算错账就找你妈,别跟顾客吵,听见没?”

  小五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肯定不惹事,谁要是找茬,我让卫全他们过来帮忙!”

  刘平寇心里没底——这小子以前是顽主,遇上事就爱冲动,可眼下也没别的人能指望,只能嘱咐。

  “好好看店就行。”

  吃过早饭,刘平寇发动解放卡车。

  林淼扒着车窗又叮嘱“晚上别开夜车,饿了就吃自己带的,别买路边的破玩意儿,不卫生。”

  “知道了!”

  刘平寇摆摆手,卡车慢慢驶出西砖胡同,后视镜里,林淼还站在门口望着。

  他走后没俩小时,王府井“服装店”里就来了个客人。

  那人穿件灰夹克,袖口磨得发亮,进门就往货架上瞅,嘴里念叨。

  “喇叭裤呢?碎花裙呢?咋没货了?”

  林淼正整理账本,抬头说。

  “同志,这俩款断货了,得等我家当家的从广州进货回来。”

  广州?灰夹克男人眼睛一亮,凑到柜台前,声音压得低点。

  “大姐,实不相瞒,我是广州服装厂驻京联络员,手里有现货,比你当家的从那边拿还便宜。”

  林淼心动了,刘平寇跑长途多辛苦,要是能直接拿货,省得他遭罪。

  “真的?多少钱一条?”

  男人掏出个布包,拿出条喇叭裤样品。

  “喇叭裤两块一,碎花裙两块三,比你家卖的进价还低。你看这料子,跟你家以前卖的一样,就是针脚糙点,不影响穿。”

  林淼摸了摸料子,确实跟刘平寇进的差不多。

  “那能送上门不?”

  男人拍胸脯“当然能!先付五千块定金,三天内准把货送到店里,剩下的钱货到再给。”

  他又掏出张名片,上面印着“广州服装厂 联络员“张建军”,还盖着红公章。

  林淼看着公章,又想起刘平寇总说“做生意得诚信,人家肯送货上门,咱也得信人家”,心一横就从抽屉里拿出个蓝布包——里面是五千块,用皮筋捆得紧实。

  林淼把钱递过去“收条得给我写清楚,多少货,啥时候送。”

  男人接过钱,数都没数就塞进兜里,拿起柜台上的笔,拿出专业的纸上写收条。

  “今收到刘家百货店定金五千元,订喇叭裤两千条、碎花裙五百条,三日内送货。”

  落款是“广州服装厂 张建军”,又按了个红手印,盖了章。

  林淼接过收条看了看,男人已经转身往外走。

  “大姐放心,三天后准到!”

  男人走后,林淼把收条夹在账本里,心里还挺高兴——要是这事儿成了,以后刘平寇就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

  傍晚关店回家,林淼就着150瓦的钨丝灯对账。账本摊在桌上,蓝格子桌布沾了点酱油渍,她指尖沾了点唾沫,翻到早上的销售记录,突然想起那张收条。

  她把收条拿出来,就着灯光仔细看——“广州服装厂”五个字,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咋少了个“市”字。

  她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确实是“广州服装厂”,不是“广州市服装厂”。

  心里“咯噔”一下,林淼拿着收条心想:会不会是笔误?那男人看着挺实在,说不定文化不高,写字漏了字。

  她又摸了摸公章,红颜色挺正,不像假的,索性把收条塞回账本:等货到了就没事了,瞎琢磨啥。

  接下来三天,林淼天天盼着货来。

  早上开店第一件事就是往街上瞅,中午吃饭也心不在焉,下午跟顾客聊天,眼睛总往门口瞟。可直到第三天傍晚,别说货了,连灰夹克男人的影子都没见着。

  陈蓉过来串门,见她魂不守舍的,就问。

  “淼姐,你咋了?跟丢了魂似的。”

  林淼犹豫了半天,才把被骗的事儿跟她说了。

  陈蓉一听都替她着急。

  “你咋不早说!赶紧去派出所问问,别是遇上骗子了!”

  林淼被她说得心慌,揣着收条就往派出所跑。值班民警是个年轻人,接过收条皱着眉看了半天。

  “大姐,你这公章是假的!前儿还有个老太太来报案,也是这个‘张建军’,骗了她三百块!”

  “假的?”

  林淼脑子“嗡”的一声,她幸好是坐着的,要不就摔倒了。

  “不能吧?他还拿了样品,名片上还有地址……”

  民警“样品是从批发市场淘的,地址也是假的。这小子专骗你们这种着急补货的个体户,骗了钱就跑,找都找不着。”

  林淼攥着收条往回走,腿都软了。

  五千块啊,要是以前,是刘平寇跑两趟长途才能赚回来的钱。

  可她又抱着侥幸——说不定是那男人真是路上耽误了,再等等,明天说不定就来了。

  而此时的刘平寇,正把解放卡车停在河北境内的加油站。

  老板帮他加满油,聊天中知道刘平寇要去得地方,笑着说。

  “同志,去广州进货要小心,最近高第街货多,就是得防着点骗子。”

  刘平寇心里突然一慌,说不清是啥滋味,总觉得家里有事儿,可又没具体头绪。

  “得嘞,谢您提醒。”

  重新发动卡车,夕阳把路面染成金红色,远处的河南路标越来越近。

  刘平寇握着方向盘,脑子里全是进货的事儿:喇叭裤多进黑色,碎花裙多进浅颜色,再看看有没有新样式的t恤。

  他压根没料到,家里的店里,林淼正对着那张假收条发呆,手指攥得发白,灯影下的脸满是愁容。

  回到西砖胡同的晚上,林淼把收条藏在账本最底下。

  小五“妈,那送货的咋还没来?”

  她只说“路上耽误了,再等等。”

  可这话出口,连她自己都没底气。

  林淼坐在桌前,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这五千块的亏空,咋跟刘平寇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