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10月11日,阳光透过四合院树的枝叶,漏出来光,照在院子里。
刘平寇提着心爱的靛颏儿鸟笼子,慢悠悠地从东耳房出来,鸟在笼中清脆地鸣叫着。
早上他给爷奶爹娘做的早饭,有小米粥、馒头、咸菜丝,还有特意给老人蒸的鸡蛋羹。
正房里,奶奶正给爷爷整理着衣襟,老两口精神头都挺好。
林淼在厨房收拾着碗筷,水流声哗哗作响。她抬头看见丈夫,擦了擦手走出来。
林淼念叨着“当家的,王府井店里那批秋装,快卖完了,得赶紧琢磨冬装的事了。”
刘平寇把鸟笼挂在屋檐下的钩子上,沉声道“老让黑狗跑广州进服装,路子是稳,但有点单一。”
林淼“那你啥意思?又想到什么好主意了?”
刘平寇压低了些声音“我寻思着,南方不止广州,听说浙江温州那边,做鞋是一绝。”
这是他上一世,经常听说的地方,温州比福建发展的早,他想按照上一世在电视上看到的去考察一下。
林淼来了兴趣“温州有鞋?那地方……靠谱吗?鞋能好卖吗?这边也有做鞋的啊,跑那么远干啥!”
刘平寇分析着,眼里有光“政策松动一年多了,老百姓手里钱也活泛了点,不光要穿暖,还得穿好。好鞋子,不愁卖。”
林淼点点头“理是这么个理。那你打算……”
刘平寇说出想法“我打算亲自去趟温州,摸摸路子,最好是找个能长期合作的。”
林淼一向支持丈夫的决定“成,你去看看也好。家里有我,你放心。”
下午,刘平寇溜达着来到前门大街的服装店。黑狗正吆喝着驴子和二愣子从三轮车上往下搬新到的货。
黑狗见刘平寇进来,赶紧迎上前“刘爷,您来了!”
刘平寇随手翻看了一下衣架上的衣服“嗯,过来看看。这批货走得咋样?”
黑狗笑道“卖得好着呢,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稀罕的样式。”
刘平寇吩咐道“黑狗,这个月,你先别南下了。”
黑狗略感意外,但立刻点头“哎,听您的。库里的货还能顶一阵子。刘爷,您是有新打算?”
刘平寇“我打算去趟温州,摸摸鞋的路子。还有,咱们这五个店还是少,尤其王府井店太小,憋屈,得找新地方。”
刘平寇昨天晚上想通了,店先开这几个,但是门面房要多囤点,最多在等2年到时候就可以放手去干了。
黑狗一拍大腿“找店面这事我在行啊,刘爷,您放心去温州,找新店面的事包我身上,保证在四九城各大街面给您寻摸到好地方!”
刘平寇拍拍黑狗的肩膀“行,你办事,我放心。”
回到家,林淼开始帮他准备出远的行李。
刘平寇转而去了大妹平夷家,妹夫李延在商业局当副局长,路子广。
刘平寇到了他家“延子,忙呢?”
李延招呼着.“大哥来了,快坐,啥风把您吹来了?”
刘平寇“有点事麻烦你。帮我弄张去温州的卧铺票,最好是个下铺。年纪大了,坐硬座扛不住喽。”
李延爽快答应“去温州?大哥您这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啊!没问题,包我身上,明天准给您信儿!”
第二天,李延果然送来了卧铺票,还是下铺。
10月12日,刘平寇拿着开好的介绍信和火车票,拎着简单的行李,就准备走了。
林淼送他到院门口,叮嘱道“路上小心,到了地方赶紧给个信儿。”
刘平寇摆摆手“知道了,回吧。家里老人多费心。”
坐上车,火车轰鸣着驶离北京站,刘平寇靠在下铺的车窗边,看着窗外渐次变化的景象。
他心里盘算着温州之行的计划,意念微动,扫过随身空间里备好的厚厚现金和全国通用粮票,又看了眼空间里的物资。
心里嘀咕:快了,再过几年就都能变成钱了。
三天两夜的旅程颇为漫长,同车厢的旅客换了几拨,刘平寇大多时间只是闭目养神,或者听听别人的闲聊。
10月15日,火车终于抵达温州站。
刘平寇提着行李走出车站,看着眼前陌生的街道和听着完全不懂的方言,感觉和记忆里后来的“鞋都”印象完全对不上号。
他找了个看上去面善的年轻人,上前客气地问道“同志,请问一下,咱们温州最大的卖鞋的地方在哪儿?”
年轻人打量了他一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回答“解放北路、五马街那边看看吧,摆摊卖鞋的不少嘞。”
刘平寇道了谢,先找了家招待所安顿下来,凭介绍信开了个房间。
放下行李,出了门,来到了解放北路和五马街。
果然,街道两旁有不少摆摊的,其中不少是卖鞋的。塑料凉鞋、布鞋、甚至还有一些初步成型的皮鞋,样式确实比北方的多样、新颖。
刘平寇一边慢慢逛,一边拿起鞋子仔细看做工、材质,并随口问着价钱。
他发现这些摊位大多规模不大,像是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直接摆卖,质量参差不齐。
他并不急于进货,而是连续逛了两天,不同时间段都来看看,和不同的摊主搭话闲聊。
从一些健谈的摊主口中,他隐约了解到,双屿镇、鹿城西郊那边,聚集了更多做鞋的小作坊。
第三天,刘平寇开始往这些郊区跑。路不好找,交通也不便,很多时候靠步行。
他看到了一些隐藏在民居里的家庭小作坊,几台缝纫机,几个工人,热火朝天地生产着鞋子。
他尝试着跟几个作坊的负责人接触,表明自己是从四九城来的,想批量采购。
有些人一听“批量”、“四九城”,显得很警惕,摆摆手不愿意多谈,怕是来“钓鱼”的。
也有些胆子大、有点想法的老板,愿意跟他进一步聊聊。
刘平寇凭着历练出的眼光,选了几家看起来质量相对稳定、负责人也比较实在的作坊。
他提出先下一批试订单“我先要两千双,男女款都有,就定这几款。如果卖得好,以后咱们长期合作。”
作坊老板见到送上门的“大主顾”,很是热情,但也表示原料和人工都紧张,一次拿不出太多货。
刘平寇“没关系,可以先付定金,你们尽快做,做好一批发一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刘平寇以略低于批发价的价格,谈妥了这笔生意。
他当场支付了两成定金,并写了个简单的供货合同,双方签字按了手印。
合同约定,货到北京后,查验无误,通过邮局汇款结清余款。
刘平寇留下了家里和黑狗前门店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叮嘱老板务必保证质量,尽快备货发货。
处理完正事,刘平寇又在温州多待了两天,顺便留意了一下当地服装的款式和面料,心里又有了些新的想法。
10月25日,刘平寇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北京西砖胡同的家。
林淼见他回来,赶紧接过行李“怎么样?这一路还顺利吗?”
刘平寇边洗手边说“还行,路子基本摸到了。定了两千双鞋,那边已经开始做了,做好就发货运过来。
二儿子小六刘建设从他自个儿屋里探出头,叫了声“爸”,手里似乎还摆弄着一个旧笔洗。
刘平寇瞥了一眼,没多问。
小九正在堂屋的角落里,踩着家里缝纫机给一件衣服加花边,头也不抬地喊了句“爸爸回来啦”。
刘平寇走过去看了看“嗯,我老闺女手艺又见涨了,这花边加得巧。”
小十刘建军大学住校,周末也回来了,不过没见到人。
吃完饭,刘平寇歇了会儿,就出门去找黑狗。
黑狗正在前门店后院清点库存,见刘平寇来了。
“刘爷,您可回来了!温州咋样?”
刘平寇简要说了一下情况“路子蹚开了,定了批鞋,估计过些日子就能到。”
黑狗高兴道“太好了!咱们店里又能添个新品类了。”
“你店面找得怎么样了?”
黑狗立刻拿出个小本本“刘爷,我这些天可没闲着,看了不下几十处,筛出来十处好的!”
“哦?都在哪儿?”
黑狗兴奋地比划着“东单一处,西单两处,大栅栏两处,前门两处,最好的在王府井,三处联排的门脸房,位置绝佳!”
“面积都不小,最小的都有八十平方,后面都带个一进的小院,能当仓库,也能住人看店。”
黑狗报出各个店面的价格,都在市场行情价内,刘平寇心里默算了一下,觉得这笔投资很划算。
刘平寇提着心爱的靛颏儿鸟笼子,慢悠悠地从东耳房出来,鸟在笼中清脆地鸣叫着。
早上他给爷奶爹娘做的早饭,有小米粥、馒头、咸菜丝,还有特意给老人蒸的鸡蛋羹。
正房里,奶奶正给爷爷整理着衣襟,老两口精神头都挺好。
林淼在厨房收拾着碗筷,水流声哗哗作响。她抬头看见丈夫,擦了擦手走出来。
林淼念叨着“当家的,王府井店里那批秋装,快卖完了,得赶紧琢磨冬装的事了。”
刘平寇把鸟笼挂在屋檐下的钩子上,沉声道“老让黑狗跑广州进服装,路子是稳,但有点单一。”
林淼“那你啥意思?又想到什么好主意了?”
刘平寇压低了些声音“我寻思着,南方不止广州,听说浙江温州那边,做鞋是一绝。”
这是他上一世,经常听说的地方,温州比福建发展的早,他想按照上一世在电视上看到的去考察一下。
林淼来了兴趣“温州有鞋?那地方……靠谱吗?鞋能好卖吗?这边也有做鞋的啊,跑那么远干啥!”
刘平寇分析着,眼里有光“政策松动一年多了,老百姓手里钱也活泛了点,不光要穿暖,还得穿好。好鞋子,不愁卖。”
林淼点点头“理是这么个理。那你打算……”
刘平寇说出想法“我打算亲自去趟温州,摸摸路子,最好是找个能长期合作的。”
林淼一向支持丈夫的决定“成,你去看看也好。家里有我,你放心。”
下午,刘平寇溜达着来到前门大街的服装店。黑狗正吆喝着驴子和二愣子从三轮车上往下搬新到的货。
黑狗见刘平寇进来,赶紧迎上前“刘爷,您来了!”
刘平寇随手翻看了一下衣架上的衣服“嗯,过来看看。这批货走得咋样?”
黑狗笑道“卖得好着呢,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稀罕的样式。”
刘平寇吩咐道“黑狗,这个月,你先别南下了。”
黑狗略感意外,但立刻点头“哎,听您的。库里的货还能顶一阵子。刘爷,您是有新打算?”
刘平寇“我打算去趟温州,摸摸鞋的路子。还有,咱们这五个店还是少,尤其王府井店太小,憋屈,得找新地方。”
刘平寇昨天晚上想通了,店先开这几个,但是门面房要多囤点,最多在等2年到时候就可以放手去干了。
黑狗一拍大腿“找店面这事我在行啊,刘爷,您放心去温州,找新店面的事包我身上,保证在四九城各大街面给您寻摸到好地方!”
刘平寇拍拍黑狗的肩膀“行,你办事,我放心。”
回到家,林淼开始帮他准备出远的行李。
刘平寇转而去了大妹平夷家,妹夫李延在商业局当副局长,路子广。
刘平寇到了他家“延子,忙呢?”
李延招呼着.“大哥来了,快坐,啥风把您吹来了?”
刘平寇“有点事麻烦你。帮我弄张去温州的卧铺票,最好是个下铺。年纪大了,坐硬座扛不住喽。”
李延爽快答应“去温州?大哥您这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啊!没问题,包我身上,明天准给您信儿!”
第二天,李延果然送来了卧铺票,还是下铺。
10月12日,刘平寇拿着开好的介绍信和火车票,拎着简单的行李,就准备走了。
林淼送他到院门口,叮嘱道“路上小心,到了地方赶紧给个信儿。”
刘平寇摆摆手“知道了,回吧。家里老人多费心。”
坐上车,火车轰鸣着驶离北京站,刘平寇靠在下铺的车窗边,看着窗外渐次变化的景象。
他心里盘算着温州之行的计划,意念微动,扫过随身空间里备好的厚厚现金和全国通用粮票,又看了眼空间里的物资。
心里嘀咕:快了,再过几年就都能变成钱了。
三天两夜的旅程颇为漫长,同车厢的旅客换了几拨,刘平寇大多时间只是闭目养神,或者听听别人的闲聊。
10月15日,火车终于抵达温州站。
刘平寇提着行李走出车站,看着眼前陌生的街道和听着完全不懂的方言,感觉和记忆里后来的“鞋都”印象完全对不上号。
他找了个看上去面善的年轻人,上前客气地问道“同志,请问一下,咱们温州最大的卖鞋的地方在哪儿?”
年轻人打量了他一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回答“解放北路、五马街那边看看吧,摆摊卖鞋的不少嘞。”
刘平寇道了谢,先找了家招待所安顿下来,凭介绍信开了个房间。
放下行李,出了门,来到了解放北路和五马街。
果然,街道两旁有不少摆摊的,其中不少是卖鞋的。塑料凉鞋、布鞋、甚至还有一些初步成型的皮鞋,样式确实比北方的多样、新颖。
刘平寇一边慢慢逛,一边拿起鞋子仔细看做工、材质,并随口问着价钱。
他发现这些摊位大多规模不大,像是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直接摆卖,质量参差不齐。
他并不急于进货,而是连续逛了两天,不同时间段都来看看,和不同的摊主搭话闲聊。
从一些健谈的摊主口中,他隐约了解到,双屿镇、鹿城西郊那边,聚集了更多做鞋的小作坊。
第三天,刘平寇开始往这些郊区跑。路不好找,交通也不便,很多时候靠步行。
他看到了一些隐藏在民居里的家庭小作坊,几台缝纫机,几个工人,热火朝天地生产着鞋子。
他尝试着跟几个作坊的负责人接触,表明自己是从四九城来的,想批量采购。
有些人一听“批量”、“四九城”,显得很警惕,摆摆手不愿意多谈,怕是来“钓鱼”的。
也有些胆子大、有点想法的老板,愿意跟他进一步聊聊。
刘平寇凭着历练出的眼光,选了几家看起来质量相对稳定、负责人也比较实在的作坊。
他提出先下一批试订单“我先要两千双,男女款都有,就定这几款。如果卖得好,以后咱们长期合作。”
作坊老板见到送上门的“大主顾”,很是热情,但也表示原料和人工都紧张,一次拿不出太多货。
刘平寇“没关系,可以先付定金,你们尽快做,做好一批发一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刘平寇以略低于批发价的价格,谈妥了这笔生意。
他当场支付了两成定金,并写了个简单的供货合同,双方签字按了手印。
合同约定,货到北京后,查验无误,通过邮局汇款结清余款。
刘平寇留下了家里和黑狗前门店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叮嘱老板务必保证质量,尽快备货发货。
处理完正事,刘平寇又在温州多待了两天,顺便留意了一下当地服装的款式和面料,心里又有了些新的想法。
10月25日,刘平寇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北京西砖胡同的家。
林淼见他回来,赶紧接过行李“怎么样?这一路还顺利吗?”
刘平寇边洗手边说“还行,路子基本摸到了。定了两千双鞋,那边已经开始做了,做好就发货运过来。
二儿子小六刘建设从他自个儿屋里探出头,叫了声“爸”,手里似乎还摆弄着一个旧笔洗。
刘平寇瞥了一眼,没多问。
小九正在堂屋的角落里,踩着家里缝纫机给一件衣服加花边,头也不抬地喊了句“爸爸回来啦”。
刘平寇走过去看了看“嗯,我老闺女手艺又见涨了,这花边加得巧。”
小十刘建军大学住校,周末也回来了,不过没见到人。
吃完饭,刘平寇歇了会儿,就出门去找黑狗。
黑狗正在前门店后院清点库存,见刘平寇来了。
“刘爷,您可回来了!温州咋样?”
刘平寇简要说了一下情况“路子蹚开了,定了批鞋,估计过些日子就能到。”
黑狗高兴道“太好了!咱们店里又能添个新品类了。”
“你店面找得怎么样了?”
黑狗立刻拿出个小本本“刘爷,我这些天可没闲着,看了不下几十处,筛出来十处好的!”
“哦?都在哪儿?”
黑狗兴奋地比划着“东单一处,西单两处,大栅栏两处,前门两处,最好的在王府井,三处联排的门脸房,位置绝佳!”
“面积都不小,最小的都有八十平方,后面都带个一进的小院,能当仓库,也能住人看店。”
黑狗报出各个店面的价格,都在市场行情价内,刘平寇心里默算了一下,觉得这笔投资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