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解放前的第一个除夕-《都有空间了那不得重生啊》

  1946年《除夕》,心情是真不一样。

  鬼子被打跑了,今儿个又是除夕,再冷的天,也挡不住人们,高兴的心情。

  刘平寇天不亮就爬起来了,他今年15岁了。

  “平寇,起来啦!去把院儿里的雪扫一扫,把那捆柏树枝也抱进来,上午绑灯笼用呢。”他娘李香梅的声音从堂屋传来。

  “哎,来了娘!”刘平寇应了一声,抄起墙角的扫帚就往外走。

  院子里,昨儿夜里新落的雪还没扫。

  一大早刘平寇的爹已经在磨菜刀了。

  “爹,今儿个杀哪只鸡?”刘平寇一边扫雪,一边问。

  “就那只大公鸡吧,肥实。”老爹头也没抬“打跑鬼子的第一个年,过年就得像点样。”

  提到鬼子,刘平寇心里头还是有点堵。打了那么多年仗,死人、毁房、缺吃少穿,祸害完了,鬼子一句投降,就tmd完事了。

  好在,仗打赢了,鬼子滚蛋了,改革开放后在找鬼子算账。

  这是胜利后的头个春节,村里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

  往年这时候,提心吊胆躲鬼子,物资还紧巴。

  可今年不一样了,听说共产党在解放区,像平西那边,带着老百姓搞减租减息,还分了些鬼子留下的物资。

  正愣神的时候,刘平寇就听见告状的声音。

  “哥…哥!你看平清又抢我糖!”尖锐的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是双胞胎妹妹里的平韵。

  她才三岁,长得粉雕玉琢,性格却跟名字一样甜美安静,说话细声细气的,就是爱哭鼻子。

  “我没抢!她自己掉地上了还赖我!”另一个小身影,叉着腰,小脸涨得通红,正是平清。

  她跟平韵长得一模一样,但性子却火辣得很,像个小炮仗,一点就着,但脾气来的快,也去得快,跟名字不符。

  刘平寇走过去,俩小捣蛋正对着一个有点脏的硬糖较劲呢。

  “好了好了”刘平寇蹲下身,一手一个抱起来,“多大点事儿啊。平清,你是姐姐,让着妹妹点。平韵,糖掉地上了就别吃了,哥待会儿给你们拿好吃的,比糖好吃。”

  “不吗,我就想吃糖”平韵撒娇的说道。

  平清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但也没再嚷嚷。

  平韵小手抓住刘平寇的衣襟,小声说:“哥,什么好吃的我要多吃点。”

  “知道啦,小馋猫。”刘平寇笑着亲了亲她的脸蛋儿。

  这俩妹妹,一天不吵个几回就浑身难受,但转眼又能凑在一起玩。

  家里头也热闹起来了,他娘李香梅在灶房里忙活,切菜的“咚咚”,还有锅里飘出来的香味,混在一起,就是最地道的年味儿。

  大妹平夷今年11岁,正帮着奶奶叠元宝,准备祭祖用。

  双胞胎弟弟平东和平洋7岁了,在奶奶身边帮忙,时不时问这问那。

  “平寇,去把你林淼叫来,让她过来包饺子。”母亲在厨房里喊。

  林淼是刘平寇救回来的,比刘平寇大三岁。

  林淼长得是真漂亮,大眼睛,皮肤白里透红,笑起来的时候,嘴角有两个浅浅的酒涡。

  “哎,好嘞!”刘平寇心里头一动,应了一声,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往林淼屋走去。

  林淼还住在客房,弟弟林梁在说话:“…姐啊,早点火去帮忙。”

  “知道了”林淼的声音细细柔柔的,从门缝里传出来。

  林淼今天身上穿着一件新红布褂子,刚出来就看见刘平寇了,脸颊微微泛红,小声叫了句:“平寇。”

  “林淼,我娘叫你去包饺子,走吧。”刘平寇看着她,心里头###。

  “哎!”林淼点点头,就跟着刘平寇往厨房走。

  “淼,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刘平寇说道。

  林淼轻轻“嗯”了一声:“现在比鬼子在的时候强多了,就是……就是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

  “会好起来的,”刘平寇语气肯定地说:“只要有老百姓的队伍在,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他看着林淼又说:“相信我,我会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刘平寇有这个信心。

  林淼抬起头,看了刘平寇一眼,正好对上他真诚的目光,脸红了说:“我知道。”她对刘平寇也有信心。

  厨房里刘平寇娘正在擀饺子皮,看见林淼来了,高兴地说:“淼丫头来了,快过来坐,帮婶子包饺子。”

  林淼连忙走过去帮忙。

  院子里,平清和平韵又凑在一起了,刚才的争吵好像早就忘了,正在玩过家家。

  江洋老二像个小炮弹似的从外面冲进来,后面跟着老四郭祥和老三佟东。

  “平寇哥!林淼姐!”江洋大嗓门一进门就喊,“我刚才看见村口有人推着独轮车卖冻柿子,通红通红的。”

  佟东眼睛滴溜溜一转说:“老二,你是不是又想去捏人家的冻柿子了?小心人家揍你!”

  江洋脖子一梗:“我没捏!我就是看看!不是说了别在叫我老二,你们几个就是故意的。”都是损友。

  郭祥走过来对刘平寇说:“平寇哥,我爹说今儿个下午,村里头要在打谷场聚会,说说以后的事。”

  刘平寇点点头:“行,我知道了,到时一起去”。

  这一天,北村就像一口烧开了的锅,处处都很热闹。

  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女人们在厨房里的谈笑声,男人们围在一起抽烟聊天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除夕景像。

  太阳慢慢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刘平寇家的堂屋里,已经点上了油灯,墙上挂着祖宗的画像,桌子上摆好了香炉和供品。

  爷爷带着全家人,恭恭敬敬地给祖宗磕了头。

  “祖宗保佑”爷爷虔诚地说,“保佑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来年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红火。”

  磕完头,李香梅和林淼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猪肉韭菜馅的,香气扑鼻。

  “开饭咯!”奶奶笑着说,“都赶紧坐下,趁热吃。”

  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桌子旁,说说笑笑地吃着饺子。

  刘平寇给林淼夹了几个饺子说:“林淼,多吃点。”

  林淼小声说了句“谢谢”,害羞的低下头慢慢吃着。

  外面的天色越来越黑,村里的鞭炮声也越来越密集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此起彼伏,映红了半边天。

  吃过晚饭,大人们收拾碗筷,孩子们则拿着提前准备好的灯笼,跑到院子里玩耍。

  “平寇哥,林淼姐,你们看我的灯笼!”江洋过来举着一个纸糊的兔子灯笼,得意地说。

  郭祥这会比较安静,只是看着大家笑。

  刘平寇和林淼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嬉闹,听着远处传来的锣鼓声和欢笑声。

  “平寇,”林淼轻声说“今年过的,真好。”

  刘平寇点点头,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感慨。

  是啊真好,鬼子走了,仗打完了,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一起过年。

  “嗯,是挺好的,”刘平寇说,“以后会更好的。”

  夜越来越深了,寒气也越来越重。但北村的家家户户,都亮着灯,温暖的灯光驱散了寒意,也照亮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今年守岁可比往年热闹多了,刘平寇把兄弟四人,都带着弟弟妹妹,在村里放着鞭炮玩。

  喂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