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的晨雾,像被揉碎的云絮,懒懒散散地趴在青石板路上。青灰色的瓦檐滴着昨夜的雨,一滴,两滴,敲在朱漆斑驳的窗棂上,发出“嗒、嗒”的轻响。空气里飘着潮湿的霉味,混着远处早点摊飘来的芝麻香,还有老木头被雨水泡透的沉郁气息。慕容?踩着木屐,“吱呀”一声推开书店的雕花木门,檐角的铜铃晃了晃,洒下一串清越的脆响。
书店里暗得很,阳光得费老大劲才能从窗棂的缝隙里挤进来,在积着薄尘的书架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带。光柱里,无数细小的尘埃正在跳着杂乱无章的舞。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气息,像被遗忘的时光,带着点微酸,又有点回甘。墙角的落地钟“咔哒、咔哒”地走着,声音在这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数着那些没人记得的日子。
慕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对襟短褂,领口绣着几枝淡青色的兰草,针脚细密得像春雨织的网。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用一支温润的木簪子固定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她的眼睛很亮,像浸在水里的墨石,此刻正专注地落在桌上那本摊开的清代日记上。
日记的纸页已经泛黄发脆,边缘卷得像被风吹皱的荷叶。墨迹是深沉的黑,有些地方因为受潮,晕成了一朵朵模糊的云。慕容?戴着一副细框的老花镜,镜腿有点松,时不时要抬手推一下。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像是在抚摸一件易碎的珍宝,动作轻得怕惊醒了沉睡的文字。
“青衫客……”她低声念着日记作者的署名,声音里带着点疑惑,又有点莫名的熟悉。这三个字,她总觉得在哪里听过,像一颗被遗忘在记忆角落里的珠子,偶尔会硌一下,却想不起具体的模样。
她翻开日记本的扉页,上面画着一枝简单的梅花,线条流畅,带着点倔强的风骨。旁边题了一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字迹娟秀,却透着股韧劲,不像寻常闺阁女子的笔锋。慕容?的心轻轻跳了一下,这字迹,竟和她祖传的那只荷包上的针脚走势,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她起身走到里屋,从一个雕花木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只荷包。荷包是天青色的缎面,边角已经有些磨损,露出里面浅灰色的衬里。上面用暗红色的丝线绣着一个“安”字,针脚细密,转弯处带着特有的弧度。慕容?把荷包凑到鼻尖,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说不清是檀香还是樟木的味道,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她拿着荷包回到外屋,和日记本并排放在一起。阳光恰好移到桌面上,给荷包和日记本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安”字在光线下,仿佛有了生命,和日记里的字迹遥遥相对,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难道……”慕容?的心跳开始加速,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脑海里慢慢成形,像初春的嫩芽,顶破了冻土。她想起奶奶生前说过的话,说她们慕容家祖上,有一位才女,因为战乱和家人失散,从此杳无音信,只留下一只绣着“安”字的荷包。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绪,指尖在日记上快速翻动。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书店里格外清晰。她的目光像猎鹰一样,捕捉着每一个可能的线索。日记里记录着一些日常琐事,比如“今日雨,读《漱玉词》”,“邻家送新茶,味甘”,但字里行间,总透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像江南的梅雨季,挥之不去。
翻到中间的某一页,慕容?的手指突然停住了。那一页上,画着一个简单的地图,标注着几个地名,其中一个,正是她现在所在的古镇。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吾家小女,爱此地牡丹,盼归期。”
“牡丹……”慕容?喃喃自语,眼睛亮得像点燃的星火。她的曾曾祖母,也就是奶奶说的那位才女,最
书店里暗得很,阳光得费老大劲才能从窗棂的缝隙里挤进来,在积着薄尘的书架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带。光柱里,无数细小的尘埃正在跳着杂乱无章的舞。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气息,像被遗忘的时光,带着点微酸,又有点回甘。墙角的落地钟“咔哒、咔哒”地走着,声音在这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数着那些没人记得的日子。
慕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对襟短褂,领口绣着几枝淡青色的兰草,针脚细密得像春雨织的网。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用一支温润的木簪子固定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她的眼睛很亮,像浸在水里的墨石,此刻正专注地落在桌上那本摊开的清代日记上。
日记的纸页已经泛黄发脆,边缘卷得像被风吹皱的荷叶。墨迹是深沉的黑,有些地方因为受潮,晕成了一朵朵模糊的云。慕容?戴着一副细框的老花镜,镜腿有点松,时不时要抬手推一下。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像是在抚摸一件易碎的珍宝,动作轻得怕惊醒了沉睡的文字。
“青衫客……”她低声念着日记作者的署名,声音里带着点疑惑,又有点莫名的熟悉。这三个字,她总觉得在哪里听过,像一颗被遗忘在记忆角落里的珠子,偶尔会硌一下,却想不起具体的模样。
她翻开日记本的扉页,上面画着一枝简单的梅花,线条流畅,带着点倔强的风骨。旁边题了一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字迹娟秀,却透着股韧劲,不像寻常闺阁女子的笔锋。慕容?的心轻轻跳了一下,这字迹,竟和她祖传的那只荷包上的针脚走势,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她起身走到里屋,从一个雕花木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只荷包。荷包是天青色的缎面,边角已经有些磨损,露出里面浅灰色的衬里。上面用暗红色的丝线绣着一个“安”字,针脚细密,转弯处带着特有的弧度。慕容?把荷包凑到鼻尖,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说不清是檀香还是樟木的味道,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她拿着荷包回到外屋,和日记本并排放在一起。阳光恰好移到桌面上,给荷包和日记本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安”字在光线下,仿佛有了生命,和日记里的字迹遥遥相对,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难道……”慕容?的心跳开始加速,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脑海里慢慢成形,像初春的嫩芽,顶破了冻土。她想起奶奶生前说过的话,说她们慕容家祖上,有一位才女,因为战乱和家人失散,从此杳无音信,只留下一只绣着“安”字的荷包。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绪,指尖在日记上快速翻动。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书店里格外清晰。她的目光像猎鹰一样,捕捉着每一个可能的线索。日记里记录着一些日常琐事,比如“今日雨,读《漱玉词》”,“邻家送新茶,味甘”,但字里行间,总透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像江南的梅雨季,挥之不去。
翻到中间的某一页,慕容?的手指突然停住了。那一页上,画着一个简单的地图,标注着几个地名,其中一个,正是她现在所在的古镇。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吾家小女,爱此地牡丹,盼归期。”
“牡丹……”慕容?喃喃自语,眼睛亮得像点燃的星火。她的曾曾祖母,也就是奶奶说的那位才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