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沮授归心-《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丁原闻言,面露难色,捋须沉吟道:

  “这个……子亮兄有所不知,文远、孝父确是我并州栋梁,多年来随我出生入死,情同手足。

  这……君子本当成人之美,只是……”

  他话语间留有余地,并未把话说死。

  刘俊心知丁原意在抬价,便微笑道:

  “俊深知此请唐突。

  为表诚意,愿奉上黄金两千斤,聊作补偿,并助建阳兄抚恤将士,重整并州。

  不知意下如何?”

  “两千斤黄金?”

  丁原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心动,但随即摇头叹道:

  “刘兄厚意,原心领了。只是并州边陲苦寒,历经战乱,百废待兴,非区区千金可解啊。

  文远、孝父若去,我并州军如失双臂……”

  他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刘俊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诚恳:

  “建阳兄所言极是,是俊考虑不周。

  这样,俊愿再加钱五千万,合计七千万钱,助并州重建,如何?”

  丁原依旧摇头,叹道:

  “非是原贪财,实是并州艰难……”

  两人你来我往,一番讨价还价。

  刘俊步步加码,丁原则不断诉苦,强调张辽高顺的重要性以及并州的困难。

  最终,当刘俊将价码提到一亿钱时,丁原终于松口。

  他长叹一声,仿佛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罢了!既然刘兄求贤若渴,诚意至此,原若再推辞,反倒不近人情了。

  只是希望刘兄能善待文远、孝父,莫要辜负了他们一身才学。”

  刘俊心中大喜,面上却保持平静,郑重拱手:

  “建阳兄放心!俊必待二人如手足,使其才学得以尽展!这一亿钱,明日便差人送至兄处。”

  “如此甚好。”

  丁原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又略带惋惜的复杂表情。

  交易达成,刘俊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丁原脸上的惋惜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精明的笑意。

  一亿钱,对于急需资金恢复元气的并州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张辽、高顺虽好,但终究是部将,能换来如此巨资,在他看来,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

  两日后,冀州广平郡,沮授的乡间宅邸。

  这是一处清雅的院落,竹影婆娑,远离尘嚣。

  关羽在仆从引领下步入书房时,沮授正伏案研读《孙子兵法》。

  见关羽来访,他放下书卷,起身相迎,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审视。

  “关将军远道而来,授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沮授拱手施礼,语气不卑不亢。

  关羽丹凤眼微睁,郑重还礼:

  “先生客气了。羽奉我家主公刘俊将军之命,特来拜会先生。”

  二人分宾主落座,侍者奉上清茶。

  关羽并未急于道明来意,而是先从巨鹿之战谈起。

  言语间对刘俊的用兵方略、南阳军的军纪严明、以及战后安抚百姓的措施多有赞誉。

  他口才本就不俗,加之亲身经历,讲述起来更是绘声绘色,条理清晰。

  沮授静静聆听,偶尔插言询问一二细节,心中却已泛起波澜。

  他虽隐居,但对天下大势也有所了解。

  刘俊南阳军的崛起速度之快,战力之强,确实远超其预料。

  见时机成熟,关羽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向沮授:

  “先生大才,隐于乡野,实乃天下苍生之憾。

  如今天下纷扰,奸臣当道,百姓流离。

  我家主公刘将军,有匡扶汉室、安定天下之志,更兼文韬武略,求贤若渴。

  羽此番前来,便是诚心代主相邀,恳请先生出山相助,共图大业!”

  沮授沉吟片刻,缓缓道:

  “刘将军威名,授素有耳闻。然则,出山之事,关乎一生志业,不可不慎。

  敢问关将军,刘将军之志,在于割据一方,亦或……澄清玉宇?”

  关羽正色道:

  “先生明鉴!我家主公常言,男儿立世,当以天下为己任。

  南阳虽基业初成,然志在四海,绝非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之辈!

  主公求才,非为一己之私,实为拯黎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将倾!”

  沮授陷入沉思。

  关羽见沮授似有意动,继续恳切言道:

  “先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世能称明主者几何?

  先生满腹经纶,胸怀韬略,岂忍见明珠蒙尘,空老林泉?

  若能助我主一臂之力,必能使才学得以施展,抱负得以实现!

  此乃天下士子之幸,亦是我主之幸也!”

  沮授被关羽的真诚与对刘俊志向的描述所打动。

  他久闻刘俊之名,知其非池中之物,如今听关羽一番肺腑之言,更觉此人志向远大,或可托付。

  沉思良久后,他终于开口道:

  “关将军赤诚之言,令授感佩。刘将军之志,亦令授心向往之。”

  他顿了顿,“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授愿随将军前往巨鹿,与刘将军当面一叙。

  若果真如将军所言,授……愿效犬马之劳。”

  关羽闻言大喜,霍然起身,深深一揖:

  “先生肯屈尊前往,羽感激不尽!主公得见先生,必倒履相迎!”

  当日,沮授便简单收拾行装,随关羽启程前往巨鹿。

  …………

  四月二十三,巨鹿城府衙内,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刘俊处理文书的案几上。

  郭嘉轻步走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主公。”郭嘉拱手行礼。

  刘俊放下笔,抬头看向他,眼中带着询问:

  “奉孝回来了?此行如何?”

  郭嘉轻叹一声,在刘俊示意下落座,缓缓道:

  “嘉昨日已见过田元皓先生。”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

  “先生待客甚为周到,言谈间对我南阳军平定黄巾、安抚百姓之举,亦多有赞许。”

  刘俊目光微凝,静待下文。

  “然,”

  郭嘉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当嘉提及主公诚意相邀,望其出山共谋大业时,田先生沉默良久。

  最终,他言道,感念主公厚爱,然其家族世代居于巨鹿,宗族亲友皆在此地,实难割舍。”

  室内一时安静下来。

  刘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投向窗外,若有所思。

  他深知田丰性情刚直,此言非虚,确是其心中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