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刘备军参战-《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冀州,中山国,卢奴城。

  此地虽非州治,却因一人之驻跸而牵动河北局势——

  此人正是汉室宗亲、以仁德闻名的平原相刘备刘玄德。

  此刻,他的府衙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案几上,并排放着两封书信。

  一封来自北面,笔迹凌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乃是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的亲笔信,信中邀刘备“共击刘虞,平分幽州”。

  言辞间既有同窗之谊的拉拢,更有兵锋胁迫的意味。

  另一封则来自西南方的州治南皮城,是冀州牧韩馥的求救信。

  字里行间充满了惊恐与恳切,言及关羽大军连克清河、安平,兵锋直指南皮城。

  恳请刘备念在同为汉臣、唇亡齿寒的份上,速发援兵。

  刘备端坐主位,面沉如水,眉头紧锁。

  下首两侧,义弟颜良、张飞赫然在列。

  颜良面如重枣,不怒自威;张飞环眼圆睁,虬髯戟张,难掩躁动。

  谋士简雍、孙乾等人亦神色肃然。

  张飞性子最急,率先打破沉默,声如洪钟:

  “大哥!这有何难选?

  公孙瓒那厮,与大哥有同窗之谊不假,可他擅杀名重天下的刘幽州,不仁不义,天下共愤!

  咱们岂能与他同流合污?依俺看,就该发兵助韩馥,共抗那荆州关羽!”

  颜良缓缓睁眼,抚髯道:

  “三弟所言,不无道理。公孙伯圭行事酷烈,非仁主之相。

  然,韩文节暗弱,冀州富庶,却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恐非明主。

  我军助他,是解其一时之困,还是引火烧身,需仔细斟酌。”

  他目光转向刘备,“最终如何决断,还请大哥定夺。”

  简雍轻咳一声,分析道:

  “主公,二将军所虑极是。公孙瓒大败刘虞,气势正盛,然其残暴,失幽州人心,其势难久。

  韩馥虽弱,据冀州富庶之地。

  若我军助其击退关羽,既能彰显主公匡扶汉室之志,又可于冀州立足,获喘息之机,徐图发展。

  此乃‘假途灭虢’之策,关键在于战后如何自处。”

  孙乾补充道:

  “宪和兄言之有理。况且,关羽虽勇,然孤军深入,粮草补给困难,未必愿久战。

  我军与冀州军合兵,据城而守,以逸待劳,未必不能退敌。”

  刘备静静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波澜起伏。

  他想起公孙瓒昔日同窗之情,更想起刘虞的仁德与其悲惨结局;

  他看清韩馥的懦弱,也明白冀州战略地位的重要。

  最终,刘备深吸一口气,眼中露出决然之色:

  “备虽不才,亦知大义所在。公孙伯圭攻杀州牧,形同叛逆,备若从之,与助纣为虐何异?

  韩文节虽弱,终是朝廷命官,冀州百姓无辜,岂容关羽铁蹄践踏?

  我意已决,发兵南下,助韩冀州共抗荆州之师!

  同时,修书与公孙伯圭,陈明利害,谢绝其邀,望其好自为之!”

  “大哥(主公)英明!”

  颜良、张飞、简雍等人齐声应道。

  决心既下,刘备雷厉风行。

  他以常山太守名义,尽起麾下三万精锐,以颜良为先锋,张飞合后。

  刘备自统中军,离开中山卢奴,挥师东进,目标直指韩馥尚能控制的河间郡乐成城。

  此举既可尽快与韩馥残部汇合,又可威胁关羽军侧翼,缓解清河、安平的压力。

  …………

  此时,关羽军主力已集结于信都城,正欲东进,一举扫平韩馥在安平的残余势力,兵锋直指南皮。

  忽有探马飞报:

  “禀将军!刘备率军三万,已离中山,东进河间,似有与韩馥汇合之势!”

  军帐中,关羽丹凤眼开阖,精光一闪:

  “刘备刘玄德?他不在中山观望,何以突然东进?”

  参军沮授捻须沉吟:

  “将军,刘玄德此人,素以仁德自诩,颇得人望。

  其麾下颜良、张飞皆万人敌,不可小觑。

  今其东进,显为助韩馥而来,欲阻我大军东进之路。

  我军虽连胜,然战线拉长,若此时与刘备、韩馥联军野战,胜负难料。

  不若暂缓东进,巩固已得之清河、安平二郡,观其动向,再定行止。”

  周仓嚷道:

  “参军何必长他人志气!有将军在,何惧刘备韩馥联军!”

  关羽摆手止之,沉声道:

  “公与先生所言有理。刘玄德非等闲之辈,其军虽寡,然士气可用,兼有韩馥残部为援。

  我军锋芒已露,需防强弩之末。

  传令三军,暂缓东进,于信都休整,补充粮草补给。

  多派斥候,探听刘备、韩馥联军虚实,再定方略。”

  “诺!”

  …………

  扬州,长江下游。

  中军战舰上,甘宁召集众将议事。

  他目光扫过孙坚、孙策,沉声道:

  “丹阳郡治曲阿,城防坚固,吴景乃孙策舅父,颇知兵。文台、伯符,二位久在江东,可有良策?”

  孙坚拱手,声若洪钟:

  “都督,吴景虽为某妻弟,然各为其主。曲阿临江,水门是关键。

  某知西门水闸年久失修,可遣水鬼潜入,破闸而入。”

  年轻的孙策跃跃欲试:

  “父亲所言极是!策愿率敢死士,夜袭水门!吴景必不防我等突至!”

  甘宁抚掌大笑:

  “好!虎父无犬子!就依伯符!今夜子时,你率本部锐卒,携斧凿油布,潜袭水门。

  苏飞、邓龙率军在正面佯攻东门。孙将军、高顺将军随我压阵,待水门破,一举拿下曲阿!”

  是夜,月黑风高。

  孙策精选三百精锐,口衔利刃,悄无声息潜至西门水闸下。

  果然如孙坚所言,闸门铁索锈蚀。

  孙策令士卒以油布包裹铁索连接处,点火焚烧,再以重斧猛凿!

  不过半个时辰,铁索崩断!

  孙策一马当先,率众涌入城内,四处纵火,高呼“城破”!

  城外,苏飞、邓龙佯攻正急。

  吴景正在东门督战,忽闻西门火起,喊杀震天,又听来报“孙策已破水门入城”,惊怒交加:

  “竖子安敢如此!”

  军心瞬间大乱。

  甘宁见时机已到,亲率主力,与孙坚、高顺一同猛攻东门。

  吴景腹背受敌,无力回天,只得率残部溃围而走,退往吴郡。

  丹阳郡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