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祖宗们,时代变了》

  大明,北平,京郊。

  一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在短短一个月内,被数万名劳工和禁军用血汗和皇权意志,硬生生改造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禁地。

  高耸的围墙上,每隔十步便有一名顶盔贯甲的精锐士兵,眼神锐利如鹰,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任何飞鸟走兽,胆敢靠近这片区域,都会在瞬间被强弓硬弩射杀。

  这里,就是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建立的皇家科学院。

  没有挂牌,没有名号,对外,这里是皇家的一处秘密马场。

  但其内部,却汇聚了整个大明王朝最顶尖的能工巧匠。

  从烧制官窑的宗师,到冶炼镔铁的大家,从建造宝船的木工巨擘,到铸造神机铳的火器专家,数百名在各自领域登峰造极的人物,都被一纸密诏,从天南海北汇集于此。

  而统领这一切的,不是工部尚书,不是内阁大学士,而是一个身披黑色僧袍,眼神却比任何权臣都要深邃的和尚。

  黑衣宰相,姚广孝。

  此刻,姚广孝正站在一座刚刚建成的巨大工坊前,手中拿着的,正是周墨亲手打印、朱棣视为天赐神物的图纸。

  他的身后,站着一群诚惶诚恐的工匠。

  “陛下的旨意,只有一个。”

  姚广孝的声音如同他的人一样,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将这两样东西,给陛下,造出来。”

  他的手指,点在了图纸上两个最核心的图形上。

  一个,是外形古怪,状如巨型鸭梨的转炉。

  另一个,是结构复杂,由无数齿轮、连杆和活塞组成的蒸汽机。

  科学院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目标,就是复刻出这两件来自后世的神器。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给了这些大明最顶尖的工匠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项目开始的第三天,就遇到了一个根本无法逾越的瓶颈。

  “姚……姚大人……”一名负责窑炉建造的老工匠,颤巍巍地跪在地上,脸色惨白。

  “不行啊!这转炉所需的温度,实在太高了!”

  “我们用最好的高岭土烧制的窑砖,一进去,半个时辰就烧裂了!”

  “这……这根本就不是凡间的火焰能承受的!”

  转炉炼钢,需要将上千度的铁水,在短时间内提升到更高的温度。

  这种恐怖的热量,对于习惯了低温冶炼的大明工匠而言,简直就是神话。

  消息传开,整个科学院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连最基础的容器都造不出来,还谈何炼钢?

  另一边,负责攻关蒸汽机的小组,也陷入了绝望。

  “气缸!又是气缸!”一名满手油污的铁匠,狠狠一拳砸在面前那个巨大的铁疙瘩上,发出一声闷响。

  “这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论我们如何打磨,都存在缝隙!”

  “蒸汽一进去,漏得比进的还快!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推力!”

  以这个时代的加工精度,想要制造出严丝合缝、能够承受高压蒸汽的活塞气缸,无异于痴人说梦。

  两个核心项目,在起点就双双搁浅。

  工坊内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压抑,工匠们脸上的自信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他们很清楚,站在他们身后的,是那位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永乐皇帝。

  完不成任务的下场,他们不敢去想。

  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

  这一日,皇家科学院的上空,忽然被大片锦衣卫和禁军的旗帜所笼罩。

  身穿一身黑色常服,腰挎长刀的朱棣,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

  他所过之处,所有工匠,包括姚广孝在内,全都跪伏在地,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朱棣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了那台失败的蒸汽机模型前,又看了看那堆烧裂的耐火砖废料。

  工坊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把头埋得低低的,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雷霆之怒。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朱棣并没有发火。

  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每一个人,最终,他抬起手,指向工坊角落里,一艘按比例缩小的,郑和宝船的模型。

  “抬起头来,看着朕!”

  他的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工匠们战战兢兢地抬起头。

  “朕当年靖难,手下只有八百府兵,面对的是朝廷百万大军。”

  “所有人都说朕会死,说朕疯了,可结果呢?”

  “朕打下了这片江山!”

  “朕派郑和下西洋,宝船舰队纵横万里,所有人都说朕在耗空国库,劳民伤财,可结果呢?”

  “万国来朝,四夷宾服!”

  朱棣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

  “现在,你们告诉朕,区区几块砖头,一个铁疙瘩,就挡住我大明的路了?”

  “朕不要听什么困难!什么瓶颈!朕只要结果!”

  他猛地一挥手,声音陡然拔高,如同炸雷般在工坊内回响。

  “谁!能为朕烧出第一块能用的耐火砖,朕赏他黄金百两,官升三级!”

  “谁!能为朕造出第一炉钢,朕封他为万户侯!”

  “谁!能让那个铁疙瘩自己动起来,朕许他与国同休!”

  轰!

  万户侯!与国同休!

  这几个字,如同最猛烈的催化剂,瞬间点燃了所有工匠内心最深处的欲望和血性!

  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这是一个匠人所能想象的,极致的荣耀!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冲散了所有的沮丧和恐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况,是整个大明最聪明的头脑。

  姚广孝当机立断,立刻改变了策略。

  他不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组织人手,在科学院旁边的山里,挖来上百种不同的黏土和矿石。

  将它们以不同的配方混合,制成数千块不同的砖坯,一一进行编号。

  然后,用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枚举法,将这些砖坯分批送入窑炉,记录下每一块砖的耐火极限、烧结形态。

  整个科学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材料实验室。

  另一边,被与国同休这个承诺刺激到双眼血红的铁匠们,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一位负责给皇家磨制铜镜的老铁匠,在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后,猛地一拍大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陛下!臣……臣有办法了!”

  他冲到朱棣面前,激动地语无伦次,“我们可以用打磨铜镜的方法,来研磨气缸和活塞!”

  “用最细的河沙,混着水,一点一点地磨!”

  “一天不行就磨十天,十天不行就磨一百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一定能磨出严丝合缝的铁筒子!”

  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整个皇家科学院彻底变成了一座疯狂运转的机器。

  烧制耐火砖的窑炉日夜不熄,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堆积成了小山般的废料。

  研磨气缸的工坊里,数十名壮汉三班倒,推动着巨大的研磨工具,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一寸一寸地消磨着钢铁。

  终于,在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之后。

  这一天,当一块编号为“柒佰贰拾肆”的,由高岭土、石英砂和某种不知名的黑色矿粉混合烧制而成的砖坯,在窑炉中经受了整整两个时辰的高温而没有丝毫开裂迹象时,整个窑炉工坊沸腾了!

  耐火砖的问题,解决了!

  又过了半个月,当第一具经过上万次往复研磨,表面光滑如镜的气缸和活塞被组装起来,成功用蒸汽推动了曲轴转动了半圈之后,整个铁匠工坊陷入了狂喜!

  密封性的问题,也勉强达到了可用的标准!

  万事俱备。

  朱棣再次亲临科学院,他要亲眼见证,这改天换命的时刻。

  巨大的转炉被预热到发出暗红色的光芒,工匠们抬着一锅翻滚的铁水,小心翼翼地将其灌入炉口。

  “开风!”姚广孝亲自下令。

  巨大的水力风箱开始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强劲的气流通过管道,被吹入转炉底部的风口,瞬间与上千度的铁水剧烈反应。

  呼——!

  一道刺眼的白色火焰,从炉口喷薄而出,照亮了所有人紧张而期待的脸庞。

  整个工坊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那个正在咆哮的钢铁巨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当炉口的火焰颜色由白转红,再由红转暗时。

  “出钢!”

  随着一声令下,炉体被缓缓倾斜,一股比铁水更加耀眼,如同流淌的太阳般的金色液体,顺着流槽奔涌而出!

  一炉虽然杂质还很多,但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都与生铁截然不同的钢水,诞生了!

  当第一块钢锭被浇筑冷却,呈现在朱棣面前时。

  朱棣缓缓走上前,不顾尚有余温,一把将那块沉甸甸的钢锭握在手中。

  他感受着它远超镔铁的重量,感受着它坚硬无比的质感。

  这一刻,朱棣的眼中,仿佛已经看到了由无数这种神物打造而成的,遮天蔽日的铁甲舰队。

  看到了无数由它铸就的,能轰开一切城墙的巨炮。

  他的无敌舰队,正在征服四海,将日月光辉所照之处,尽数化为大明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