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和珅!朕的园子!-《祖宗们,时代变了》

  朱元璋这一声怒吼,如同平地惊雷,把所有人都从各自朝代的悲剧中惊醒。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位暴怒的洪武大帝身上。

  只见他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手中的那份《大明史》被他捏得不成样子。

  “爹,息怒。”

  别把纸弄烂了,他可还没看完呢。

  土木堡之变!

  五十万大军!

  大明最精锐的三大营,京营的根基,就这么被一个叫朱祁镇的废物子孙,给送得一干二净!

  最后,他自己还成了瓦剌的阶下囚,成了大明朝脸上一个永恒的、耻辱的烙印!

  这简直比直接亡国还要让他感到恶心!

  “息怒?咱怎么息怒!”朱元璋指着那份资料,手都在发抖。

  “你看看,你看看这个畜生!宠信宦官王振,御驾亲征,瞎指挥,带着五十万大军去给瓦剌人送人头!咱大明朝的脸,都被这个狗东西给丢尽了!”

  他越说越气,一脚踹在旁边的凳子上,那可怜的凳子当场四分五裂。

  “皇爷爷,要赔钱的。”

  朱允炆这一声,愣是把朱元璋的冷静给叫回来几分。

  朱元璋轻瞪了他一眼,仿佛在说你小子胳膊肘往外拐。。

  “周先生,你说咱能去吗?要是能,咱现在就要去!咱要去那个叫什么……正统十四年的!”

  “咱要亲手掐死那个小王八蛋!”

  周墨头皮一阵发麻。

  他确实设想过,甚至想过自己是不是也能穿越到某个古代。

  “要不?咱试试?”周墨试探开口。

  “试试!”刘邦立马接话,其他人也都看着周墨,那眼神里明晃晃的写着期待。

  “那谁想试?”

  唰——

  众人默契的退后一步,露出了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俩。

  俩人对视一眼,朱元璋先大手一挥。

  “我儿来!”

  刘邦“噗呲”一声就笑了出来。

  这真是无事不孝子,有事好大儿啊。

  “我来就我来吧。”朱棣满脸的皮笑肉不笑。

  周墨按下心里的吐槽,走过去,一手搭在朱棣的肩膀,一手握住玉环。

  朱棣见他表情严肃,也生出一丝紧张来。

  “周先生,我应该还能回来的吧?”

  “不知道啊,没试过,我也不确定。”

  “啊???”

  周墨看见朱棣一脸吃瘪的表情,竟诡异的生出一种爽感来。

  但他没再接话,开始集中精神。

  回忆上次召唤始皇帝的感觉,一边想着朱棣和正统十四年。

  玉环竟然真的亮起了光芒,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朱棣紧张的握住腰间的匕首,喉结不断滚动。

  其他人也是屏住了呼吸。

  突然!

  光芒瞬间黯淡。

  朱棣仍然站在原地。

  嗐!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长叹了一口气。

  “这么看来的话,去到其他时间线应该是有可能的,只是现在还不行。”

  周墨大胆猜测,“跨时间线穿越应该也是有条件的,也许跟延长时间是一个标准?”

  “目前,始皇陛下的进展应该是最快的,但是他今天没来,不然可以试一试。”

  “凭啥他最快啊?我们也都做了不少事了。”刘邦直接说出了心里话。

  周墨一看,其他皇帝们虽然没说话,但那眼神,也是明晃晃的不服。

  “啊,忘记跟你们说了,始皇大大上次在我这里治疗,还在这呆了十几天,学了很多东西。”

  “啥!”朱元璋直接叫了出来。

  “啊?那是毒解了?那岂不是死不了了!”

  刘邦一脸天塌了的表情,周墨脑子一转,立马明白了他在想什么。

  但他就不说。

  李世民的斗志被比较了出来,当即拉回主线。

  “我们也得抓紧时间了。”

  “对!当务之急,不是去教训那个废物。而是要弄清楚,我大明,为何会出此等废物!”

  朱棣理智回归,他的目光,落在了资料的后半部分。

  从朱祁镇开始,大明的皇帝,似乎一代不如一代。

  有痴迷炼丹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有喜欢当木匠的……

  江山,就是被这群不孝子孙,一步步败坏掉的。

  “是制度出了问题。”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是刘秀。

  他放下了手中的《大汉兴亡录》,脸上带着一丝感同身受的叹息。

  “高祖皇帝立下的大汉,传至晚期,亦是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四起。”

  “根子,烂了。”

  他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帝王的共鸣。

  李世民的脸色也极为难看。

  他看到了安史之乱的根源,藩镇割据,兵权旁落。

  这不正是他为了开疆拓土,而亲手埋下的隐患吗?

  还有武则天,她看到了李隆基,看到了杨贵妃,看到了一个曾经英明神武的君主,是如何在安逸和享乐中,一步步将一个盛世推向深渊。

  最痛苦的莫过于赵匡胤。

  他看到了靖康耻,看到了他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用尽心机才建立起来的稳定秩序,最终换来的,却是面对外敌时,整个国家毫无抵抗之力的孱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子孙,守着全世界最富庶的国度,却真的成了两脚羊,任人宰割。

  一时间,院子里充满了压抑的沉默。

  先前那种汇报成果的兴奋和自得,早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和后怕。

  他们就像一群站在上帝视角的玩家,看着自己亲手创建的账号,是如何因为后续玩家的骚操作,一步步从满级神装,沦落到被新手村小怪吊打。

  这种感觉,太憋屈了。

  “看来,大家都看明白了。”周墨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他走到中央,环视着这群陷入自我怀疑的帝王。

  “我给你们看这些,不是为了打击你们。”

  “而是想让你们明白,一个王朝的覆灭,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个微小的制度漏洞,一个错误的用人决策,一个被忽略的社会矛盾,在当时看来,或许无伤大雅。”

  “但经过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发酵,就可能成为压垮整个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们现在,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预知。”

  “你们可以回到过去,在那些裂缝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把它堵上,在那些毒瘤刚刚发芽的时候,就把它铲除。”

  “这,才是你们来到这里的,真正意义。”

  李世民缓缓合上手中的《盛唐三百年》,他看向周墨,郑重地拱手。

  “周先生,受教了。朕,想申请一门新的课程。”

  “请讲。”

  “朕想学,如何把握全国的经济。”

  周墨一愣。

  好家伙,李二凤这是要从根子上解决土地兼并和经济问题啊。

  “咱也要学!”朱元璋立刻跟上,“咱还要学后世的监察法度!咱要让大明朝的每一个铜板,都花在刀刃上,谁敢贪,咱就扒了他的皮!”

  “朕要军事的理论及管理方法,从武器装备到战略思想,全套的!”朱棣补充道。

  “朕要民间百姓的建设与管理。”刘秀说。

  “朕要与他国外交的。”康熙紧随其后。

  一时间,申请声此起彼伏。

  帝王们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而是开始疯狂地寻求能解决他们王朝根本性弊病的方法。

  就在这时,一个弱弱的声音,带着哭腔,从角落里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乾隆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手中那本《清史稿》掉落在地。

  他失神地指着书页,嘴唇哆嗦着。

  “和…和珅!朕的圆明园!是他……是他把银子都贪了,才让朕的军队连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

  “噗——”

  刘邦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