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试用装-《诸天体验官:开局就是肆意人生!》

  “先生说的是!”宁绣绣心悦诚服。

  定价既定,销售策略紧随其后。

  江屿立刻让郭二组织人手,

  将第一批正式生产的肥皂切成更小的小块,

  每块大约能用三五次,作为试用装。

  然后,一支由郭二带领的民生皂推广小队成立了。

  他们背着装满试用装的褡裢,首先扑向了县城。

  在县城集市最热闹的地方,支起一个小摊,

  摆上整块的肥皂和切成小块的试用装。

  “免费送!免费送!江氏民生皂,洗得干净不留垢!不好用不要钱!”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洋胰子的效果,土疙瘩的价钱!”

  吆喝声很快吸引了人群。

  免费的东西总是诱人的。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家庭主妇、老汉、伙计……

  纷纷上前领取一小块。

  紧接着,推广小队又深入天牛庙村及周边每一个村落,

  直接在村头大树下摆开阵势。

  “乡亲们!俺是天牛庙的郭二!

  俺们东家弄出了好胰子,便宜好用!

  免费送大家试试!”

  “真的?假的?是不要钱的吗?别等我拿到手,就说要收钱呢!”一个村民上前问道。

  郭二笑着说道:“我要是骗了你们,还能走的出这村子吗?”

  “说的也是!”

  周围的村民哈哈大笑。

  “你还在家呢?村口大树下,发免费的洋胰子呢!”

  一个领完回家的妇人看见邻居还在院子里洗着衣服说道。

  “啊!不知道啊!现在还能领吗?”洗衣服的妇人连忙问道。

  “不知道呢,你快去看看吧!”

  洗衣服的妇人易也不洗了,急忙朝村口跑去。

  推广小队带的试用装,没一会就发完了。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县城里,一户开小饭馆的老板将信将疑地用试用装,

  洗了满是油污的抹布,看着清水瞬间变成浮着油花的奶白色,

  抹布却变得前所未有地干净,惊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就循着地址找去杂货铺问有没有卖。

  一个普通的农妇,用这小块肥皂给顽皮儿子,

  洗那件几乎看不出本色的褂子,轻轻一搓,污渍尽去,

  农妇看着盆里丰富的泡沫和变得清爽的衣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甚至镇上一位乡绅家的管家,偶然拿到试用装后,回去禀告老爷。

  乡绅试用后,发现其清洁力竟不输于昂贵的洋皂,

  立刻吩咐管家去打听批量购买能否优惠。

  小小的试用装,如同星星之火,

  凭借着碾压级的产品优势,迅速在用户中点燃了购买的欲望。

  口碑开始以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口口相传,快速发酵。

  市场的反应远超江屿最乐观的估计。

  几乎是在试用装发放出去的第三天开始,

  就陆续有人找到天牛庙村这处破院子,指名要买民生皂。

  先是附近的村民,然后是闻讯赶来的邻村百姓,

  最后连县城的杂货铺老板都主动上门,要求订货代销!

  院子里临时充当仓库的西厢房,库存的肥皂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宁绣绣带着新招的伙计们日夜不停地生产,依然供不应求。

  炉火几乎就没熄过,整个后院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皂香味。

  “先生!又没了!王掌柜要五十块,李婶要十块,

  咱们刚出的这一锅,还没切完就被预定完了!”

  宁绣绣跑进来,又是兴奋又是发愁地汇报。

  宁绣绣的账本上,收入虽然单笔利润微薄,

  但累计的数字却在飞速增长。

  宁绣绣每天数铜元、记账目,忙得脚不沾地,

  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充实和喜悦的光芒。

  “江氏民生皂”火了!

  它以其无可比拟的性价比,

  迅速成为了方圆几十里内百姓讨论和抢购的焦点。

  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成了一种用过就回不去的生活改善象征。

  江屿趁热打铁,开始进行产品拓展,

  礼品市场:江屿让宁绣绣去县城采购了一批廉价但鲜艳喜庆的红纸。

  将两块品质好一点肥皂用红纸包在一起,扎上红绳,命名为“双喜皂”,

  价格稍高一点,专供走亲访友、婚嫁喜庆之用。

  一经推出,同样大受欢迎,觉得既实用又体面。

  专用皂探索:江屿利用空间里的资料和少量化学品,

  小批量试制了一些添加了硫磺的药皂(针对皮肤病)

  和添加了少量香料、甘油的高档一些的护肤皂。

  虽然产量很小,但为江屿未来的产品升级做好了技术储备。

  批发渠道:一些嗅觉灵敏的行脚商人主动找上门来,

  希望将肥皂贩运到更远的州县去卖。

  江屿给出了优惠的批发价,鼓励他们开拓外围市场。

  “江氏民生皂”的影响力开始越过县境。

  然而,火热的市场瞬间暴露了最大的问题,

  产能严重不足!

  现有的后院作坊,规模太小,设备太原始,

  产量完全跟不上雪片般飞来的订单。

  “必须扩大生产!”江屿果断决定。

  江屿带着宁绣绣,开始在村子周边考察新的厂址。

  要求很简单,地方要足够大,交通要相对方便,

  最好靠近大路或河流,水源要充足,制皂需要大量水。

  最终,江屿看中了村东头靠近河滩的一块荒地。

  这里地势平坦,取水方便,离大路也不远,

  而且不属于任何一家的耕地,省去了很多麻烦。

  “就是这里了。”江屿指着这片荒地,对宁绣绣说,

  “在这里,我们要建起一个真正的工厂,

  砖瓦结构的厂房,更大的锅炉,更多的反应池。

  产量要翻十倍,百倍!”

  宁绣绣看着眼前荒芜的土地,

  仿佛已经看到了厂房林立、工人忙碌的景象,心潮澎湃。

  接下来,就是招工。

  消息一放出,整个天牛庙村乃至周边村子都轰动了!

  “江氏皂胰厂招工啦!管午饭!一天工钱xx文!”

  无数生活困苦的农民、闲散劳力蜂拥而至。

  这一次,不再需要江屿去特意去聚人,

  人们为了这份能带来稳定收入、改变家庭命运的工作,

  主动聚集到了江屿的麾下。

  江屿的产业帝国,迈出了从手工作坊向规模化生产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