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皇帝做了个梦。
梦很漫长,他的军队被人突然袭击。
枪炮排山倒海,赤甲骑兵四面冲突,谁都不能抵御,使各旗仓皇逃窜,狼狈至极,就连皇帝卤薄都丢了。
直接把自己气醒。
醒来四肢无力,左半边手脚都有点不听使唤,稍加回忆,额头的血管直跳,差点再把自己气昏过去。
坏了,真打败仗了。
打一场败仗,被折磨三回,梦里都不放过朕!
气得崇德皇帝在颠簸的马车上砸着车辕直骂:“承宗!承宗!”
多尔衮穿着脏兮兮的铠甲就乘马护在不远处,看见马车上有动静,一脸喜意拍马过来,离近了才听见黄台吉在骂人。
把多尔衮吓坏了,连忙凑近了急道:“圣汗,事已至此,以龙体为重,万不可再动气!”
多尔衮双目赤红,石青蓝缎的蟒甲上,绒面多处磨损,还有被刀砍的痕迹,脸颊都凹了下去,让本就瘦小的他,看上去更像受气包,狼狈又可怜。
黄台吉听了劝告,强压心头怒意与委屈,看向多尔衮心疼道:“不过打了一仗,你怎么像三日没睡觉似的……刘承宗的军队,撤了吗?”
多尔衮本就委屈,一听黄台吉的话,满是血丝的赤红眼睛差点掉下泪来:“圣汗,你昏迷五日了啊!”
这五天里,多尔衮一刻都不敢歇息,即使是困得不行在马背上眯着了,走不了多远也会醒来,看看黄台吉的情况,喂些汤水。
黄台吉再不醒来,他都要快马给留守盛京的代善传信,让大贝勒给皇帝做出殡准备了。
在崇德皇帝的错愕中,多尔衮道:“如今我们已入边墙,刘承宗的军队,三日前仍在敖汉滩,伊尔登领二十骑在边外探查,尚未回返。”
直到此时,黄台吉都还没能从兵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只能听着多尔衮这几日来的部署、探查、情报分析。
那刘承宗真的是狂得没边了,打完仗都不带挪窝的,于战场就近扎营多日,大群秃鹫盘旋不散。
“好在,看上去刘承宗也了追击余力……伤亡?”
崇德皇帝刚醒来时,就想要问这个,心里却害怕得很,不敢听见具体答案。
只能憋在喉咙,不吐不快。
到这时,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才对多尔衮开口问道:“伤亡如何?”
多尔衮原本脸上还带着看见黄台吉死里逃生的喜悦,闻言却一下愣住,当场差点哭出来。
崇德皇帝一睡了之,岳讬、豪格是小辈,至于多铎别说扛事,能不找事就谢天谢地了。
那家伙逃窜争先,将马活活跑死,又把多尔衮旗下的甲喇章京从马背上拽下来,抢了马跑得飞快,第一个抵达边墙,钻进墩台让人给他做搓条饽饽吃。
统率败将残兵回返的重任落到多尔衮肩膀上,战战兢兢手忙脚乱,还得给胡闹的多铎擦屁股。
多尔衮心里委屈啊,他也就才比多铎大一岁半!
领军回还这几日,他心里无比想念平日里讨厌的哥哥们。
比如脑子奇奇怪怪但巨能打的亲大哥阿济格,同辈但快能当他爷爷的代善,甚至就连在奇怪程度比大哥还大哥的阿敏,他也很想念。
这三人若在,至少他能轻快点。
多尔衮此时最不敢听见的,就是黄台吉问他伤亡。
“圣汗,这……先回盛京吧。”
哪知道崇德皇帝一听急了,瞪眼板脸道:“难道你只顾逃窜,未录伤亡?”
多尔衮没说话,只是看着黄台吉,黄台吉就明白,伤亡已经清点出来了。
只是多尔衮不愿说。
“说吧。”
崇德皇帝鼻间重重叹息:“朕心里有数。”
“怀顺王耿仲明阵上中矛,肠泄于地,塞回腹中随军逃了三日,昨日薨了;恭顺王孔有德随师撤军途中被冲散,不知所踪;正红旗公爵和硕图额附于前阵指挥,遭冲天炮轰击,阵殁……”
“乌真超哈固山额真马光远,当阵受铳槌面,前额碎裂,前日殁了;正蓝旗参将伊勒慎遭炮,阵殁;镶白旗……”
多尔衮起先还一个个说,说着就面露不忍,摇头道:“全军阵殁、失踪、受创者数逾四万,现下收拢残兵尚有三万八千有奇,其中堪战者两万余,另有轻伤……”
黄台吉无力地摆手。
不能再听了。
他,他觉得随着老汗殡天,后金国的天命也被带走了。
“白旗,你的白旗还有多少人?”
多尔衮不禁错愕,在这个时候,崇德皇帝居然没问他所在的镶黄旗还有多少人。
他答道:“禀圣汗,正白旗损失不大,在阵仍有铁甲兵九百余,合在旗兵丁三千四百二十;镶白旗遭受重创,在阵仅余兵丁两千一百二十。”
出乎他的预料,听闻这一噩耗,黄台吉不仅没有发火,面上反而露出庆幸:“好!好!好!”
“只要你的白旗未受重创,朕的心就安定了!”
因为镶黄旗的损失,是不到一千的马军,虽然不少是铁甲兵,但歹青并不缺铁,铠甲是能快速且大量的造出来的。
黄台吉对自己的直系人马,心里有底,让他没底的是多尔衮的人。
只要多尔衮没受太大损失,他们两个,就是歹青势力最大的旗主,联手之下,能压服任何人。
至少不必担心内乱。
若是正白旗亦受重创,只怕就压不住其他旗主了。
“现下,在阵旗军还有多少,待伤愈堪战的旗下兵丁,八旗。”
黄台吉一说这话,多尔衮就知道不算汉蒙与天佑军的人马,各旗人马他都清楚,但一时半会加不上来,便道:“八旗之下,尚有两万三千余。”
崇德皇帝在这一瞬间,像被抽了精气,如同老了十岁,长吁短叹。
此次出征,征发在旗兵丁三万八千余,如今只剩两万三千,里头还有不少人带伤再难上阵。
甚至那些阵亡旗兵,莫要说尸骨,就连辫子都没能带回,里面不知有多少宗亲姻亲……黄台吉甚至不知该以合面目回返盛京。
失败的滋味太过苦涩,令人难以下咽。
“朕……”
黄台吉摇摇头,很真诚地对多尔衮问道:“我是不是不该执意追他,打这场仗?”
多尔衮叹了口气。
崇德皇帝这句话,让他无端想起,遇袭前一日,多铎在帐中对他说过的话。
多铎说刘承宗的进兵路线像鬼一样,除非想被追上,否则就算走的比他快也追不上他,何况追上了也没法把钱夺回来,不如回家听戏。
多尔衮现在想来,多铎是对的。
他们都被重镇被掠、宗陵遇焚的怒火冲昏头脑,哪怕钱不要了,也只想追上刘承宗狠锤一顿,一雪前耻。
一个个自诩聪明盖世、骁勇善战,到头来还不如那个玩世不恭的孩子清醒。
多铎还是聪明的,只是从小备受老汗宠爱,以至我行我素放肆荒唐,导致……皇上也好、多尔衮这个亲哥也罢,都从来不重视多铎的话。
或者说这小子即便认真分析聊正事,也说得颠三倒四,很难让听者认真起来。
出兵放马的大事,扯什么回家听戏啊!
不过事已至此,谁对谁错已经无需争论。
眼下对多尔衮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黄台吉对自我的怀疑,明显被一场惨败打没了心气。
这让多尔衮原本要将边内关宁动向禀报的话,卡在喉咙,只得上前恭敬道:“圣汗明鉴,臣弟将白旗,必尽心辅佐,我等宗亲尚在,人马充足,必不致国中自乱,待掠夺明边兵马回还,则局势稳妥,圣汗不必为此忧心。”
黄台吉哪里会忧心。
仗打输就输了,该吸取的教训和苦涩心情不能避免。
但他是谁?
他是人均狠人的爱新贵族里,依靠心性才智,自己争出来的继承者。
自秦皇之始,创立基业的开国皇帝,很难凑出一个完整太子,不是早夭就是玄武门对掏,甚至还有永乐那种先早夭再对砍,那不都是谁赢谁是真天子。
只有在血脉兄弟里卓然出位,才能继承大业。
黄台吉只是试探。
看这个跟自己最为相似的弟弟,在危难之际,是否还能对他唯命是从。
但这一手着实多余,对多尔衮来说,就他这帮兄弟,不听黄台吉的,还能听谁的?
论马上争功的才能,那兄弟们多多少少都练出来了,就连被崇德皇帝评价‘考核功罪,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和硕亲王’的多铎,在战役嗅觉上也比较冷静。
可是要说匡扶歹青社稷,除了黄台吉,哪个有人主之像啊。
但黄台吉必须要试,因为经此一役,威望受辱,最坏的结果,他可能要退位。
不是打败仗让他得退位,而是歹青国情在这摆着,可以预见,回去之后对各旗的命令,都不会像早前一般如臂使指。
偏偏,这一仗死的人又太多,回去各旗都需调整,即使是对待宗亲最为残忍的黄台吉,也没办法再用杀戮这种最为有效的震慑手段了。
要让贵族们满意,万一压力太大,他得自己退,才是以退为进,千万不能被人逼着退。
所以他打算恢复八王议政,把自己重新放回舒适圈。
不凭威望战功,而利用政治手段,合理调动贵族们,才是他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他接下来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步,是回盛京,先糊弄一下老爸。
到宗庙告捷,让老汗知道,那个打入京中无恶不作,非常承宗的刘承宗仓惶出边,被我赶跑了。
丧事喜办固然滑稽,但有时也很有必要,至少能安抚人心,并让人看见一种更坏的可能——边外野战输了,万一这仗在边内打呢,那刘承宗还不把你们这帮人的庄园抢净?
虽然损失很大,你就说承宗走没走吧!
第二,是抹掉汉军、蒙古两军,尽数充入满洲八旗。
这是权宜之计,满洲人丁衰落,也顾不上主仆有别了。
刘承宗太能打,他必须提高歹青汉人和蒙古的地位,否则下次见仗,战场上脸对脸,汉人蒙古全部倒戈就麻烦了。
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歹青是封建贵族的奴隶庄园制国家,给奴隶提高了地位,那谁干活呢?
朝鲜。
第三步,是加紧对东北女直的人口掳掠,攻打朝鲜。
就在今年,办完第二件事,就得立刻提上日程攻打朝鲜,让其改悌为孝,至少要抢够吃到明年的饭,并从朝鲜抢几十万人过来。
这事比前两步都难。
难就难在这巨大的人口数量。
但不抢不行。
实际上,崇德皇帝对接下来的国势,要比多尔衮更加悲观。
多尔衮还寄望于阿济格带那两万军队回来安定局面,可是在黄台吉看来……阿济格能带一万人回来,就算走运。
刘承宗那家伙还在边外驻着,堵着阿济格出边的路,阿济格总不能撞碎山海关回来吧?
那关宁军……崇德皇帝突然想起了关宁军,不禁对多尔衮问道:“祖大寿的锦州军,可有异动?”
多尔衮心说坏了,皇上还是问起祖大寿了。
祖大寿何止是异动啊。
“禀圣汗,祖大寿……我师方追刘承宗出边,祖大寿即渡河东进,驻揽盘之正白旗丹达礼、守盖州之宁固塔、守岫岩之张习巴、守牛庄之傅代等,俱死。”
崇德皇帝的心情才刚好上半分,猛地一下又沉入谷底。
这几个都是牛录下派去捕捉逃人的甲兵头目,按理说遇大敌可走,眼下都被杀,显然是锦州军有备而来,进军极速,将他们包围,无法逃脱。
他急切问道:“那海州呢,海州驻扎的尚可喜、张存仁、曹光弼呢?”
多尔衮的脸色难看,非常担心黄台吉的情绪,道:“祖大寿兵来势大,飞扑辽阳,海州诸将力不能阻,只得乘船东退,却于兴京河段,受锦州军炮击。”
“所幸锦州军的炮不好,一位大将军、一位红夷炮先后炸膛,尚可喜等得以率军突围,海州遂为锦州军所得。”
“眼下郑亲王济尓哈朗已与智顺王等合军,逐走占据兴京之敌,正在祖陵灭火。”
黄台吉本来只是急切,听见济尓哈朗逐走占据兴京之敌这种好消息,脸上表情反而冷了。
他才刚想丧事喜办,到宗庙告捷,糊弄父亲在天之灵,济尓哈朗直接开始糊弄活人了。
那辽阳城早被刘承宗抢的抢、烧的烧,他出边时,辽阳城的火光,在虎皮驿就能看着,映红了半边天,那祖大寿怎么进城?
这不净放屁吗?
明明就是祖大寿到辽阳,发现这城不能要,自己走了。
尤其是,黄台吉发现自己也逐走刘承宗,似乎没啥立场责难济尓哈朗,让他更为憋闷。
好半天,崇德皇帝缓过一口气来,唉声叹气。
“海州为锦州军所得,将来就麻烦了……祖大寿啊祖大寿,朕是多想再见你一面,你个承宗!”
梦很漫长,他的军队被人突然袭击。
枪炮排山倒海,赤甲骑兵四面冲突,谁都不能抵御,使各旗仓皇逃窜,狼狈至极,就连皇帝卤薄都丢了。
直接把自己气醒。
醒来四肢无力,左半边手脚都有点不听使唤,稍加回忆,额头的血管直跳,差点再把自己气昏过去。
坏了,真打败仗了。
打一场败仗,被折磨三回,梦里都不放过朕!
气得崇德皇帝在颠簸的马车上砸着车辕直骂:“承宗!承宗!”
多尔衮穿着脏兮兮的铠甲就乘马护在不远处,看见马车上有动静,一脸喜意拍马过来,离近了才听见黄台吉在骂人。
把多尔衮吓坏了,连忙凑近了急道:“圣汗,事已至此,以龙体为重,万不可再动气!”
多尔衮双目赤红,石青蓝缎的蟒甲上,绒面多处磨损,还有被刀砍的痕迹,脸颊都凹了下去,让本就瘦小的他,看上去更像受气包,狼狈又可怜。
黄台吉听了劝告,强压心头怒意与委屈,看向多尔衮心疼道:“不过打了一仗,你怎么像三日没睡觉似的……刘承宗的军队,撤了吗?”
多尔衮本就委屈,一听黄台吉的话,满是血丝的赤红眼睛差点掉下泪来:“圣汗,你昏迷五日了啊!”
这五天里,多尔衮一刻都不敢歇息,即使是困得不行在马背上眯着了,走不了多远也会醒来,看看黄台吉的情况,喂些汤水。
黄台吉再不醒来,他都要快马给留守盛京的代善传信,让大贝勒给皇帝做出殡准备了。
在崇德皇帝的错愕中,多尔衮道:“如今我们已入边墙,刘承宗的军队,三日前仍在敖汉滩,伊尔登领二十骑在边外探查,尚未回返。”
直到此时,黄台吉都还没能从兵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只能听着多尔衮这几日来的部署、探查、情报分析。
那刘承宗真的是狂得没边了,打完仗都不带挪窝的,于战场就近扎营多日,大群秃鹫盘旋不散。
“好在,看上去刘承宗也了追击余力……伤亡?”
崇德皇帝刚醒来时,就想要问这个,心里却害怕得很,不敢听见具体答案。
只能憋在喉咙,不吐不快。
到这时,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才对多尔衮开口问道:“伤亡如何?”
多尔衮原本脸上还带着看见黄台吉死里逃生的喜悦,闻言却一下愣住,当场差点哭出来。
崇德皇帝一睡了之,岳讬、豪格是小辈,至于多铎别说扛事,能不找事就谢天谢地了。
那家伙逃窜争先,将马活活跑死,又把多尔衮旗下的甲喇章京从马背上拽下来,抢了马跑得飞快,第一个抵达边墙,钻进墩台让人给他做搓条饽饽吃。
统率败将残兵回返的重任落到多尔衮肩膀上,战战兢兢手忙脚乱,还得给胡闹的多铎擦屁股。
多尔衮心里委屈啊,他也就才比多铎大一岁半!
领军回还这几日,他心里无比想念平日里讨厌的哥哥们。
比如脑子奇奇怪怪但巨能打的亲大哥阿济格,同辈但快能当他爷爷的代善,甚至就连在奇怪程度比大哥还大哥的阿敏,他也很想念。
这三人若在,至少他能轻快点。
多尔衮此时最不敢听见的,就是黄台吉问他伤亡。
“圣汗,这……先回盛京吧。”
哪知道崇德皇帝一听急了,瞪眼板脸道:“难道你只顾逃窜,未录伤亡?”
多尔衮没说话,只是看着黄台吉,黄台吉就明白,伤亡已经清点出来了。
只是多尔衮不愿说。
“说吧。”
崇德皇帝鼻间重重叹息:“朕心里有数。”
“怀顺王耿仲明阵上中矛,肠泄于地,塞回腹中随军逃了三日,昨日薨了;恭顺王孔有德随师撤军途中被冲散,不知所踪;正红旗公爵和硕图额附于前阵指挥,遭冲天炮轰击,阵殁……”
“乌真超哈固山额真马光远,当阵受铳槌面,前额碎裂,前日殁了;正蓝旗参将伊勒慎遭炮,阵殁;镶白旗……”
多尔衮起先还一个个说,说着就面露不忍,摇头道:“全军阵殁、失踪、受创者数逾四万,现下收拢残兵尚有三万八千有奇,其中堪战者两万余,另有轻伤……”
黄台吉无力地摆手。
不能再听了。
他,他觉得随着老汗殡天,后金国的天命也被带走了。
“白旗,你的白旗还有多少人?”
多尔衮不禁错愕,在这个时候,崇德皇帝居然没问他所在的镶黄旗还有多少人。
他答道:“禀圣汗,正白旗损失不大,在阵仍有铁甲兵九百余,合在旗兵丁三千四百二十;镶白旗遭受重创,在阵仅余兵丁两千一百二十。”
出乎他的预料,听闻这一噩耗,黄台吉不仅没有发火,面上反而露出庆幸:“好!好!好!”
“只要你的白旗未受重创,朕的心就安定了!”
因为镶黄旗的损失,是不到一千的马军,虽然不少是铁甲兵,但歹青并不缺铁,铠甲是能快速且大量的造出来的。
黄台吉对自己的直系人马,心里有底,让他没底的是多尔衮的人。
只要多尔衮没受太大损失,他们两个,就是歹青势力最大的旗主,联手之下,能压服任何人。
至少不必担心内乱。
若是正白旗亦受重创,只怕就压不住其他旗主了。
“现下,在阵旗军还有多少,待伤愈堪战的旗下兵丁,八旗。”
黄台吉一说这话,多尔衮就知道不算汉蒙与天佑军的人马,各旗人马他都清楚,但一时半会加不上来,便道:“八旗之下,尚有两万三千余。”
崇德皇帝在这一瞬间,像被抽了精气,如同老了十岁,长吁短叹。
此次出征,征发在旗兵丁三万八千余,如今只剩两万三千,里头还有不少人带伤再难上阵。
甚至那些阵亡旗兵,莫要说尸骨,就连辫子都没能带回,里面不知有多少宗亲姻亲……黄台吉甚至不知该以合面目回返盛京。
失败的滋味太过苦涩,令人难以下咽。
“朕……”
黄台吉摇摇头,很真诚地对多尔衮问道:“我是不是不该执意追他,打这场仗?”
多尔衮叹了口气。
崇德皇帝这句话,让他无端想起,遇袭前一日,多铎在帐中对他说过的话。
多铎说刘承宗的进兵路线像鬼一样,除非想被追上,否则就算走的比他快也追不上他,何况追上了也没法把钱夺回来,不如回家听戏。
多尔衮现在想来,多铎是对的。
他们都被重镇被掠、宗陵遇焚的怒火冲昏头脑,哪怕钱不要了,也只想追上刘承宗狠锤一顿,一雪前耻。
一个个自诩聪明盖世、骁勇善战,到头来还不如那个玩世不恭的孩子清醒。
多铎还是聪明的,只是从小备受老汗宠爱,以至我行我素放肆荒唐,导致……皇上也好、多尔衮这个亲哥也罢,都从来不重视多铎的话。
或者说这小子即便认真分析聊正事,也说得颠三倒四,很难让听者认真起来。
出兵放马的大事,扯什么回家听戏啊!
不过事已至此,谁对谁错已经无需争论。
眼下对多尔衮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黄台吉对自我的怀疑,明显被一场惨败打没了心气。
这让多尔衮原本要将边内关宁动向禀报的话,卡在喉咙,只得上前恭敬道:“圣汗明鉴,臣弟将白旗,必尽心辅佐,我等宗亲尚在,人马充足,必不致国中自乱,待掠夺明边兵马回还,则局势稳妥,圣汗不必为此忧心。”
黄台吉哪里会忧心。
仗打输就输了,该吸取的教训和苦涩心情不能避免。
但他是谁?
他是人均狠人的爱新贵族里,依靠心性才智,自己争出来的继承者。
自秦皇之始,创立基业的开国皇帝,很难凑出一个完整太子,不是早夭就是玄武门对掏,甚至还有永乐那种先早夭再对砍,那不都是谁赢谁是真天子。
只有在血脉兄弟里卓然出位,才能继承大业。
黄台吉只是试探。
看这个跟自己最为相似的弟弟,在危难之际,是否还能对他唯命是从。
但这一手着实多余,对多尔衮来说,就他这帮兄弟,不听黄台吉的,还能听谁的?
论马上争功的才能,那兄弟们多多少少都练出来了,就连被崇德皇帝评价‘考核功罪,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和硕亲王’的多铎,在战役嗅觉上也比较冷静。
可是要说匡扶歹青社稷,除了黄台吉,哪个有人主之像啊。
但黄台吉必须要试,因为经此一役,威望受辱,最坏的结果,他可能要退位。
不是打败仗让他得退位,而是歹青国情在这摆着,可以预见,回去之后对各旗的命令,都不会像早前一般如臂使指。
偏偏,这一仗死的人又太多,回去各旗都需调整,即使是对待宗亲最为残忍的黄台吉,也没办法再用杀戮这种最为有效的震慑手段了。
要让贵族们满意,万一压力太大,他得自己退,才是以退为进,千万不能被人逼着退。
所以他打算恢复八王议政,把自己重新放回舒适圈。
不凭威望战功,而利用政治手段,合理调动贵族们,才是他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他接下来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步,是回盛京,先糊弄一下老爸。
到宗庙告捷,让老汗知道,那个打入京中无恶不作,非常承宗的刘承宗仓惶出边,被我赶跑了。
丧事喜办固然滑稽,但有时也很有必要,至少能安抚人心,并让人看见一种更坏的可能——边外野战输了,万一这仗在边内打呢,那刘承宗还不把你们这帮人的庄园抢净?
虽然损失很大,你就说承宗走没走吧!
第二,是抹掉汉军、蒙古两军,尽数充入满洲八旗。
这是权宜之计,满洲人丁衰落,也顾不上主仆有别了。
刘承宗太能打,他必须提高歹青汉人和蒙古的地位,否则下次见仗,战场上脸对脸,汉人蒙古全部倒戈就麻烦了。
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歹青是封建贵族的奴隶庄园制国家,给奴隶提高了地位,那谁干活呢?
朝鲜。
第三步,是加紧对东北女直的人口掳掠,攻打朝鲜。
就在今年,办完第二件事,就得立刻提上日程攻打朝鲜,让其改悌为孝,至少要抢够吃到明年的饭,并从朝鲜抢几十万人过来。
这事比前两步都难。
难就难在这巨大的人口数量。
但不抢不行。
实际上,崇德皇帝对接下来的国势,要比多尔衮更加悲观。
多尔衮还寄望于阿济格带那两万军队回来安定局面,可是在黄台吉看来……阿济格能带一万人回来,就算走运。
刘承宗那家伙还在边外驻着,堵着阿济格出边的路,阿济格总不能撞碎山海关回来吧?
那关宁军……崇德皇帝突然想起了关宁军,不禁对多尔衮问道:“祖大寿的锦州军,可有异动?”
多尔衮心说坏了,皇上还是问起祖大寿了。
祖大寿何止是异动啊。
“禀圣汗,祖大寿……我师方追刘承宗出边,祖大寿即渡河东进,驻揽盘之正白旗丹达礼、守盖州之宁固塔、守岫岩之张习巴、守牛庄之傅代等,俱死。”
崇德皇帝的心情才刚好上半分,猛地一下又沉入谷底。
这几个都是牛录下派去捕捉逃人的甲兵头目,按理说遇大敌可走,眼下都被杀,显然是锦州军有备而来,进军极速,将他们包围,无法逃脱。
他急切问道:“那海州呢,海州驻扎的尚可喜、张存仁、曹光弼呢?”
多尔衮的脸色难看,非常担心黄台吉的情绪,道:“祖大寿兵来势大,飞扑辽阳,海州诸将力不能阻,只得乘船东退,却于兴京河段,受锦州军炮击。”
“所幸锦州军的炮不好,一位大将军、一位红夷炮先后炸膛,尚可喜等得以率军突围,海州遂为锦州军所得。”
“眼下郑亲王济尓哈朗已与智顺王等合军,逐走占据兴京之敌,正在祖陵灭火。”
黄台吉本来只是急切,听见济尓哈朗逐走占据兴京之敌这种好消息,脸上表情反而冷了。
他才刚想丧事喜办,到宗庙告捷,糊弄父亲在天之灵,济尓哈朗直接开始糊弄活人了。
那辽阳城早被刘承宗抢的抢、烧的烧,他出边时,辽阳城的火光,在虎皮驿就能看着,映红了半边天,那祖大寿怎么进城?
这不净放屁吗?
明明就是祖大寿到辽阳,发现这城不能要,自己走了。
尤其是,黄台吉发现自己也逐走刘承宗,似乎没啥立场责难济尓哈朗,让他更为憋闷。
好半天,崇德皇帝缓过一口气来,唉声叹气。
“海州为锦州军所得,将来就麻烦了……祖大寿啊祖大寿,朕是多想再见你一面,你个承宗!”